漩渦中的紅十字會

紅十字會的職責是什麼?此次湖北和武漢紅會沒能有效履責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連續多日,湖北省和武漢市紅會的物資運籌效率備受質疑,2月4日,湖北省紀委監委通報,對省紅十字會有關領導和幹部在疫情防控期間接收和分配捐贈款物工作中存在的失職失責問題,予以嚴肅問責。

紅十字會的職責是什麼?此次湖北和武漢紅會沒能有效履責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一次捐贈

“醫院的朋友問我,物資到哪了,我跟她說,到紅十字會倉庫了,她給我回復了一個哭泣的表情。”唐琦回憶,看到那個流著兩行淚的微信表情時,心裡彷彿被紮了一下。

1月27日,唐琦的好友在朋友圈求助,請有渠道的朋友為她所在的第五醫院採購口罩、醫用防護服、消毒液等物資。

在武漢生活近20年的唐琦很快行動起來,利用自己開辦旅行社的資源,聯繫了位於越南的幾家醫療器械工廠,並與近百名朋友一起籌措了30餘萬元人民幣,從越南工廠訂購了醫療物資,由當地地接社協調帶回國內。

受疫情影響,飛往武漢的航班全部停運,這批物資輾轉多個城市到達唐琦手中,1月30日凌晨兩點多,唐琦和兩名捐贈人一起帶著物資,奔赴武漢。

路上,唐琦多方瞭解得知當時的捐贈流程:醫院先將所需物資上報給疫情指揮中心,捐贈人填寫物資定向捐贈函,出具物資相關合格證明、票據,然後由紅十字會確定接收捐贈物資,進行統一調配。

“有朋友告訴我,定向捐贈還要走關係開介紹信,醫院才能領到物資,我當時想,先把東西送到再說。”事實證明,唐琦想當然了,從省界開始,“沒有通行證,說什麼都不讓過”。

這期間,他多次撥打武漢市紅十字會及湖北省紅十字會電話,希望得到通關幫助,但在得到“我會幫你反映”的回覆之後,沒了下文。

最後,一名當地相關機構的工作人員為他們送來了通行證,從湖北省高速省界到武漢國博倉庫,不到80公里的路,唐琦花了13個多小時。

幾名志願者幫助唐琦卸貨,唐琦注意到,倉庫處停著很多輛車,一批穿著醫生服裝的人和幾個物流工作人員圍著一名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言辭有些激烈。

一名志願者告訴唐琦,這些車都是缺物資的醫院派來的,等了好幾個小時沒有拿到物資,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沒有接到通知有物資分配給這些醫院,讓他們回去等消息,他們不願意回去。

與唐琦同行的一位捐贈者問工作人員:“我們的物資是給五院的,他們什麼時候能來取?需要介紹信嗎?我們這些運送捐贈物資的志願者還能出武漢嗎?能不能給我們開一個證明讓我們回去?”

工作人員回應:物資給誰不是你們說了算的,武漢各個醫院都缺物資,捐贈給哪個醫院都是在做貢獻。

唐琦提出想做定向捐贈,工作人員回答,這種時候不要添亂。“我當時覺得也有道理,我們的物資數量不多,紅十字會應該更專業更瞭解情況,交給他們分配應該沒事。”唐琦說。

因為不懂流程,唐琦等人卸完貨,在倉庫等了一會兒,“不知道還有沒有什麼手續要辦,等了一會兒也沒有人理我們,我們就開車走了。”

當晚,那位五院的朋友詢問物資情況,唐琦如實回答,隔了半個多小時,對方回覆了一個哭泣的表情,沒有再說什麼。

直到2月5日,唐琦還沒有查到自己捐贈的那批物資是否到達五院,他和兩名捐贈人目前還在武漢進行自我隔離。

紅會之職

2月4日,湖北省紀委監委公開通報,對省紅十字會有關領導和幹部在疫情防控期間接收和分配捐贈款物工作中存在的失職失責問題,予以嚴肅問責。

問責對象為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專職副會長張欽,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陳波,以及省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高勤。

此前,湖北省紅十字會官網信息顯示,除張欽、陳波、高勤外,湖北省紅十字會的領導還包括湖北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省長、湖北省紅十字會會長趙海山,湖北省紅十字會二級巡視員鄧紅,目前,該列表中已經沒有張欽的名字。

官網信息還顯示,包括五人的領導班子在內,湖北省紅十字會日常工作人員約有20人,共有四個正處級機構,分別是辦公室、賑濟救護部、組織宣傳部、監事會工作部,此外還設有三個直屬事業單位,分別為中國紅十字會湖北備災救災中心、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湖北分庫管理中心以及湖北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

賑濟救護部負責全省紅十字會系統備災救災、自救互救培訓、人道救助的“三救”日常工作;針對突發公共事件和自然災害的應急救助和救護工作;統籌、協調、指導和實施境內外資金支持的項目工作以及開展募捐籌資活動等。

辦公室主要負責內部工作協調、文秘、人事管理、後勤管理、信息化建設等內務工作;組織宣傳部負責基層組織的相關法規、政策建設宣傳,志願者隊伍建設、管理、培訓,紅十字會知識、人道法傳播等內外宣傳發展工作。

而《2018年度武漢市紅十字會部門決算》文件則顯示,武漢市紅十字會設有三個內部機構,分別是業務部、辦公室和遺體捐獻管理中心,總編制人數13人,實際在職12人,參照公務員法管理11人,主要應對緊急情況、備災救災的部門為業務部。

此外,湖北省紅十字會及武漢市紅十字會均在官網上有如下描述:為最困難、最需要、最易受損人群提供人道服務,歷史悠久,功在人間。

缺位

1月26日,民政部指定湖北省紅十字會、湖北省慈善總會、湖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武漢市慈善總會、武漢市紅十字會5家牽頭,接收慈善組織為湖北省武漢市疫情防控工作募集的款物。

然而,口罩分配事件、為領導取口罩等一連串事件的曝光,將兩大紅會送上風口浪尖。

被問責前,張欽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省紅十字會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人員少,在崗的只有21個人。

《中國慈善家》對湖北紅會的專訪中,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在這種重大的突發性公共衛生疫情面前,到底是怎麼作為、怎麼樣去配合政府作為?一直有變化,我們也不太清楚。有時候我們跟不上政府信息的一些發佈和傳播,可能也有一個調整的過程,包括社會輿論,有一些是是非非的東西,一些愛心人士也覺得很迷茫。作為我們來講已經是心力交瘁,但是在這個位置上你還得堅持。

湖北當地公益組織的一位負責人表示,缺人手是現實存在的狀況,從1月23日武漢封城開始,紅十字會就開始和各個公益組織聯繫,尋求志願者支援,“要接電話、搬物資、統計善款,紅十字會自己的人手根本不夠”。

一位瞭解紅十字會內部管理體系的人士表示,中國的紅十字會是“類政府機關”,專職人員屬於國家事業單位編制;財務上由國家財政撥款,參照公務員待遇;在重大災害、突發事件時,政府指導、指派紅十字會組織募捐事宜。

該人士介紹,國際紅十字會通常會彙集不同領域的人士,組成理事會、監事會等機構,負責募捐、監督等職能,具體捐贈、善款管理等會在社會上聘請專業度高的專職人員負責,各司其職,平時也高度重視志願者團隊的建設,遇到重大事件,能夠快速反應。

早在2018年12月3日,國務院印發了《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改革方案》,對中國紅十字會提出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優化機構設置,完善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制度,增設監事會;改革組織人事制度,改進幹部選拔任用工作;加強公信力建設,成立與社會化接軌的智庫體系、善用互聯網、推進公開透明等。

此後,各省市也推進了相應的改革方案,2019年6月,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主持召開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湖北省紅十字會改革方案》,方案提及五方面17條改革措施,基本與紅十字總會改革方案一致,其中包括“打造具有公信力的專業化人道公益服務平臺”。

從此次“戰疫”的表現看,改革仍有待落實,人民網湖北頻道發表瞭如下評論:除了警示,更應該反思,紅會在遇到重大公共突發事件時,有沒有相應的應急預案,或者現有的應急預案還能否適應新的形勢、新的要求、新的任務,特別是能否適應和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人員方面必然捉襟見肘,但是如何來調控、分配和招聘,以應對滿負荷甚至超負荷的工作狀態,都需要檢視反思和完善改進。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