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蜀山經濟開發區:黨旗高高飄揚在抗疫一線

合肥蜀山經濟開發區:用黨的領導築起全民防控長城(原標題)

2020年春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成為了橫在政府和人民心中的頭等大事,為了打贏與疫情鬥爭的戰役,許許多多的人放棄了與家人的團聚,堅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黨委有號召,一線有響應,黨員有態度”,在蜀山經濟開發區防控一線,湧現出許許多多的先進模範,黨旗高高飄揚在抗疫一線。

蜀山經濟開發區城管局在管委會大年初一召開疫情防控工作緊急會議後,就把所有的人員、精力全部投入到與疫情的鬥爭中來,肩負起城市守護者的職責與使命。

城市管理局局長王鈺鑫是一名有著17年黨齡的黨員,同時也是一名轉業軍人。在他的身上永遠能感受到軍人服從命令、聽從指揮、雷厲風行和舍小家為大家的特質。他說:“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黨員的職責就是衝在第一線。哪裡有危險,哪裡有困難,我不上誰上。”

合肥蜀山經濟開發區:黨旗高高飄揚在抗疫一線

在疫情防控命令下達後第一時間他跟妻子說明了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告訴妻子,這幾天可能要留在疫情防控一線,不能回家。他叮囑妻子在家要照顧好父母和孩子,照顧好自己。妻子瞭解他的性格,在微信裡說家裡有我在,你就放心吧。他又委託朋友將年邁的父母送回廬江老家,為的就是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之中,確保沒有後顧之憂。就這樣從年初一出來後他就一直沒有再回到家中,他家所住的小區發現了確診病例,小區已經隔離了起來,他在擔心妻子和孩子的同時,仍然堅守在開發區疫情鬥爭的第一線,沒有回去照顧家人。他把對父母、妻子和孩子的牽掛變成了工作的動力,更加把滿腔的熱情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來。

“我宣誓:眾志成城,亮明身份,衝鋒在前,堅守崗位,服從組織,做好表率,堅決落實疫情防控各項要求,勇於擔當,把風險留給自己,把安全讓給群眾,嚴肅紀律,不當逃兵,若有違反,自願接受組織處理。”為了發揚黨員的先進模範作用,表達全力迎戰疫情的決心,王鈺鑫率領城管局全體黨員成立了疫情防控先鋒隊。每天深入轄區各住宅小區、主次幹道摸排轄區外地車輛信息,同交警部門聯繫,摸清車主信息;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深入各小區對樓道進行消毒;在小區大門口給進出人員登記信息、測量體溫;勸導沒有佩戴口罩的居民;前往轄區各娛樂經營場所檢查關停情況;組織人員每天與環衛人員一道給轄區地鐵站口、公交站亭、垃圾桶、果皮箱等公共場所和設施進行消毒;勸導非法營運的正三輪車主配合社區管理、回家防範、講解和宣傳防疫知識。

合肥蜀山經濟開發區:黨旗高高飄揚在抗疫一線

“萬澤社區甘泉東村廣場每天都有老年人下來聚集,有的還不帶口罩,怎麼勸解都沒用。”王鈺鑫戰鬥在防疫一線發現這個難點,為了幫社區緩解防控難題,解決隱患矛盾,通過多方努力聯繫了轄區的國康門診部,邀請他們以專業的角度去向這些老人講解病毒危害和防範知識,還給老人們贈送了口罩和為期一年的高血壓、糖尿病免費檢查卡,老人家們紛紛稱讚,大部分老人聽了防疫宣傳後,很自覺的回家了,實實在在地為社區的工作人員們分憂解難。

“大家一定要注意自身防範,有什麼困難跟我講。”“現在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我們一定要堅決服從指揮,發揚城管人的作風和擔當,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是他這段時間說的最多的話。每天王鈺鑫都會跑遍轄區的各個點位查看隊員們的工作情況,小區出入口防疫檢查、勸導擅自開業的店鋪、對公共區域消毒、勸離非法攬客的正三輪、森林防火巡查等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在他的帶領下,城管局將以開發區城管鐵軍的責任和擔當,與各社區緊密配合,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全力以赴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在蜀山經濟開發區抗“疫”一線中,不少社區黨員志願者也積極投身這場阻擊戰中。

合肥蜀山經濟開發區:黨旗高高飄揚在抗疫一線

“我叫尚永健,住在蜀麓苑社區中海原山小區。自2月1日,我在‘蜀麓苑社區黨員聯繫群’中看到了疫情防控黨員‘集結令’,我便撥打了社區的電話,從那天下午開始。我便成為了這場‘戰役’的一員。”

這位黨員志願者今年31歲,家裡還有兩個剛滿2週歲的雙胞胎孩子,他加入疫情防控工作的5天以來,每天都堅持拿著一支筆、帶著一張紙,走訪於小區的每個樓棟、每個單元,問問消毒工作有沒有做好,看看業主有沒有忘戴口罩。這些天來,他每天都堅持下午2點到崗向社區工作人員報到,一直到晚上7點才回家。

“我老家在六安,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全家都沒有回老家過年,當我和妻子提出要到小區做黨員志願者的時候,她非常支持我,我母親也鼓勵我說:孫子可以交給我帶,你去幫社區抗擊疫情吧,保護好咱們小區就是保護好咱們的家。”

除了尚永健自己,他56的父親因為疫情沒有回家現在也在開發區的某企業值班。“我父親的公司還沒有開工,很多員工沒能回來,所以我父親從除夕開始,一直到都在崗位堅守。他每天也會協助公司做消毒工作,每天回家後他還會指導我消毒流程,告訴我如何消毒才是符合標準的。”(張雷 葛佑平 查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