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

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用党的领导筑起全民防控长城(原标题)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成为了横在政府和人民心中的头等大事,为了打赢与疫情斗争的战役,许许多多的人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党委有号召,一线有响应,党员有态度”,在蜀山经济开发区防控一线,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先进模范,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

蜀山经济开发区城管局在管委会大年初一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紧急会议后,就把所有的人员、精力全部投入到与疫情的斗争中来,肩负起城市守护者的职责与使命。

城市管理局局长王钰鑫是一名有着17年党龄的党员,同时也是一名转业军人。在他的身上永远能感受到军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雷厉风行和舍小家为大家的特质。他说:“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党员的职责就是冲在第一线。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我不上谁上。”

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

在疫情防控命令下达后第一时间他跟妻子说明了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告诉妻子,这几天可能要留在疫情防控一线,不能回家。他叮嘱妻子在家要照顾好父母和孩子,照顾好自己。妻子了解他的性格,在微信里说家里有我在,你就放心吧。他又委托朋友将年迈的父母送回庐江老家,为的就是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之中,确保没有后顾之忧。就这样从年初一出来后他就一直没有再回到家中,他家所住的小区发现了确诊病例,小区已经隔离了起来,他在担心妻子和孩子的同时,仍然坚守在开发区疫情斗争的第一线,没有回去照顾家人。他把对父母、妻子和孩子的牵挂变成了工作的动力,更加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疫情防控中来。

“我宣誓:众志成城,亮明身份,冲锋在前,坚守岗位,服从组织,做好表率,坚决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勇于担当,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群众,严肃纪律,不当逃兵,若有违反,自愿接受组织处理。”为了发扬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表达全力迎战疫情的决心,王钰鑫率领城管局全体党员成立了疫情防控先锋队。每天深入辖区各住宅小区、主次干道摸排辖区外地车辆信息,同交警部门联系,摸清车主信息;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深入各小区对楼道进行消毒;在小区大门口给进出人员登记信息、测量体温;劝导没有佩戴口罩的居民;前往辖区各娱乐经营场所检查关停情况;组织人员每天与环卫人员一道给辖区地铁站口、公交站亭、垃圾桶、果皮箱等公共场所和设施进行消毒;劝导非法营运的正三轮车主配合社区管理、回家防范、讲解和宣传防疫知识。

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

“万泽社区甘泉东村广场每天都有老年人下来聚集,有的还不带口罩,怎么劝解都没用。”王钰鑫战斗在防疫一线发现这个难点,为了帮社区缓解防控难题,解决隐患矛盾,通过多方努力联系了辖区的国康门诊部,邀请他们以专业的角度去向这些老人讲解病毒危害和防范知识,还给老人们赠送了口罩和为期一年的高血压、糖尿病免费检查卡,老人家们纷纷称赞,大部分老人听了防疫宣传后,很自觉的回家了,实实在在地为社区的工作人员们分忧解难。

“大家一定要注意自身防范,有什么困难跟我讲。”“现在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坚决服从指挥,发扬城管人的作风和担当,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他这段时间说的最多的话。每天王钰鑫都会跑遍辖区的各个点位查看队员们的工作情况,小区出入口防疫检查、劝导擅自开业的店铺、对公共区域消毒、劝离非法揽客的正三轮、森林防火巡查等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在他的带领下,城管局将以开发区城管铁军的责任和担当,与各社区紧密配合,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全力以赴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蜀山经济开发区抗“疫”一线中,不少社区党员志愿者也积极投身这场阻击战中。

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

“我叫尚永健,住在蜀麓苑社区中海原山小区。自2月1日,我在‘蜀麓苑社区党员联系群’中看到了疫情防控党员‘集结令’,我便拨打了社区的电话,从那天下午开始。我便成为了这场‘战役’的一员。”

这位党员志愿者今年31岁,家里还有两个刚满2周岁的双胞胎孩子,他加入疫情防控工作的5天以来,每天都坚持拿着一支笔、带着一张纸,走访于小区的每个楼栋、每个单元,问问消毒工作有没有做好,看看业主有没有忘戴口罩。这些天来,他每天都坚持下午2点到岗向社区工作人员报到,一直到晚上7点才回家。

“我老家在六安,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全家都没有回老家过年,当我和妻子提出要到小区做党员志愿者的时候,她非常支持我,我母亲也鼓励我说:孙子可以交给我带,你去帮社区抗击疫情吧,保护好咱们小区就是保护好咱们的家。”

除了尚永健自己,他56的父亲因为疫情没有回家现在也在开发区的某企业值班。“我父亲的公司还没有开工,很多员工没能回来,所以我父亲从除夕开始,一直到都在岗位坚守。他每天也会协助公司做消毒工作,每天回家后他还会指导我消毒流程,告诉我如何消毒才是符合标准的。”(张雷 葛佑平 查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