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只是一場提升社會階級的低俗鬥爭


終於把那不勒斯四部曲全部都給看完了。這四本書以二戰後的意大利貧民窟那不勒斯為背景,勾勒出了兩個女性相互糾葛又惺惺相惜的友誼。萊農和莉拉都生於1944年的八月,她們成長在一個二戰後百廢待興的世界裡。她們的成長階段伴隨著黑手黨和貧窮的威脅,70年代女權主義的興起,計算機潮流的蔓延,和進入21世紀後傳統行業的衰落。萊農和莉拉在不同階段都取得了不同的成就。神奇的是,萊農和莉拉就像天平此消彼長的兩端,一個人的春風得意總是伴隨著一個人的落寞。莉拉是兩個人中天分比較高的那個,可是最終是萊農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階級躍升。但這並非是一個俗套的成功學的故事,作者並不是想說明萊農通過努力打破了階級壁壘走向人生贏家把莉拉碾壓的故事。實際上,萊農一生都沒有擺脫莉拉的影響。到最後萊農都不得不承認,莉拉才是活得透徹的那個人,而自己的一生,只是”一場提升社會階級的低俗鬥爭“。


這本書也揭示了原生家庭,你年少時的生活環境對你的影響將伴隨你的一生。萊農一生都害怕變成她母親腿瘸的模樣,但是她最後卻下意識地模仿母親的動作。在母親去世後,她整天戴著母親的手鐲,性格也越發像她,以這種方式來懷念自己的母親。同時,她雖然實現了階級的躍升,通過小說的發表功成名就,並嫁給了艾羅塔家族,提高了自己的階級地位,但她終其一生都很自卑。她一生都在與自己的心理平衡作鬥爭。她厭惡那不勒斯,可是最後她也是在那不勒斯找到了她的力量。她最後說自己的一生只是一場提升社會階級的低俗鬥爭。其實我並不認為提升社會階級就是低俗的,我反而覺得是一種光榮的使命。萊農在於,她一直沒有認清自己,她一直在和那個糾結,矯情的自己作鬥爭。她用乖乖女的外表來掩蓋自己內心的那些醜惡陰暗的秘密。


莉拉和萊農都出生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小城,萊農是政府門房的女兒,莉拉是鞋匠的女兒。萊農是傳統意義上的乖乖女,一直都是老師心目中最喜歡的學生,直到莉拉的出現。莉拉天賦異稟,還沒上學就通過自學認識了字,得到了班主任奧利維耶羅的賞識。所以,當莉拉上完小學五年級沒有再念書後,奧利維耶羅老師恨鐵不成鋼,從此不願再理睬莉拉。莉拉之所以不能再上學,是因為她的父親不願再讓她上學,並把她從樓上扔了下來。萊農比較幸運,她的父母同意她繼續上學,但是要求她成績必須要排在第一。萊農通過努力考上了大學,認識了彼得羅艾羅塔,並嫁給了她,實現了階級的躍升。莉拉早早結婚,後又離婚離開富裕的夫家,一個人去工廠做女工,晚上堅持學習。後來在70年代的時候和朋友成立了電腦公司,成為了那不勒斯的富人。


從上文來看,她們的故事是不是像兩個獨立分開的故事。其實並不然。萊農的青春時代是在自己的暗淡而莉拉的光芒四射中度過的。莉拉受到了幾乎所有男性朋友的喜愛,而萊農卻在為自己的青春痘而自卑。莉拉在16歲結婚的時候,對萊農說:“我一直很看好你,因為你是我的天才女友。”後來,萊農是因為莉拉和自己一直暗戀的尼諾產生了婚外戀情,所以更加發奮讀書,考上了大學。莉拉後來白天在工廠做工,晚上念函授課程其實是做無用功。後來還是萊農通過自己階級今生後的關係給他們介紹了一個IBM的教授,他們才有機會學習到最新的計算機技術,為以後自己開計算機公司打下了伏筆。而萊農的成名作,則是靈感來自於莉拉小時候寫的一篇小說《藍色仙女》。她終其一生,非常在乎莉拉的意見。每次和莉拉的談話都能給她的小說創作帶來更新的靈感。但她終其一生,也在學歷只有小學五年級的莉拉麵前,感到自卑。

說實話,我看這本書的過程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那些很相似又難記的名字,並不熟悉的背景,以及炸裂人的三觀。小說裡面的偷情,人性的醜惡比比皆是。你可以看到貧困生活的泥潭是怎樣把一個人從正直善良變成吸毒的惡棍(比如莉拉的哥哥里諾),你也可以看到一個人為了向上爬是可以多麼的沒有底線(本書的大渣男尼諾,我真想重開一篇專門寫他)。可是,這就是發生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一個叫那不勒斯的地方的故事。能夠描寫美並不偉大,能夠描寫出惡和庸常才是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