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成长影响之正反例证:从囧妈的徐伊万到现实的肖战

在这一个不能出门的假期里,读了一本书,《原生家庭》;看了一部电影,《囧妈》;追了一颗星,肖战。

读着,看着,追着,发现就《原生家庭》这个主题,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关系: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例证《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影响。

《原生家庭》向我们揭示了健康的和有毒的家庭体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家庭成员作为个体,拥有多少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度。

《原生家庭》的成长影响之正反例证:从囧妈的徐伊万到现实的肖战

这本书,由美国的苏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合著,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苏珊·福沃德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她的著作除本书外还有《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如何识破男人的谎言》、《金钱魔鬼》、《情感勒索》等。

克雷格·巴克是影视编剧兼制片人,他曾为全美许多杂志和报纸撰写文章,探讨人类行为问题,并与苏珊·福沃德合著过多部作品。

那么在作者眼中,什么是健康的家庭,什么是有毒的父母?

健康的家庭,推崇个性、个人责任和独立,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满足感和自尊心。

不健康的家庭,不鼓励个人表达,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和有毒父母的思想、行为保持一致。

这样的家庭制造了混淆不清的个人界限、不分彼此的家庭成员关系。在潜意识里,家庭成员对于自己和别人的界限、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表示亲密,经常要压制每个成员的个性。

简言之,就是来自于一个家庭的你,在为谁而活着。

也许书中发生在美国的那些治疗案例,离我们的生活有些遥远。那么就让我们先从自己身边所能看到和所能感受到的事例说起,来例证一下《原生家庭》里所揭示的家庭真相。我们先从反例说起。

反例——《囧妈》中的徐伊万

对于《囧妈》这部影片,开始看的时候,并没有太上心,甚至有些反感,反感片中的人物。

《原生家庭》的成长影响之正反例证:从囧妈的徐伊万到现实的肖战

那个妈妈,简直太作,作到令人恨不得躲起来看不见她才好。

当看过《原生家庭》,幡然有悟:这是典型的操控型父母表现啊:“这都是为了你好”、“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正因为我这么爱你”……可是,这些都是她的孩子,需要的吗?

那个徐伊万,上半场看得憋闷,简直就让人怒其不争,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好做,不会吗?为什么搞出那么多奇葩的梗,还把简单的问题弄得愈发复杂?一种焦虑和胆怯的情绪似乎充溢在此时的他每个行为之间,让人不免感叹,这么大人了,还这么不成熟……其实,这种感觉,真的是《原生家庭》中所剖析现象的实景再现。

但是,当大剧院里母亲《红莓花儿开》的歌声响起,我忽然泪了双目。
对于母亲,这是一场圆梦之旅吧。逝去的青春,不可追;逝去的爱情,多心伤;但对孩子的爱,她从未改变。

《原生家庭》的成长影响之正反例证:从囧妈的徐伊万到现实的肖战

《原生家庭》的成长影响之正反例证:从囧妈的徐伊万到现实的肖战

虽然一直以来,她的极端行为逼得她的孩子伊万远离,其实只不过是她想引起孩子的关注罢了。在《原生家庭》里对这种现象给出了专家解释:

由于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许多操控型父母会尽力维持孩子的无力感,并希望它永不消失。这些父母对于“空巢综合症”(孩子离家后父母不可避免要经历的一种失落感)有种病态的恐惧。所以操控型父母会因为孩子的独立而感觉遭到背叛和遗弃,他们将家长角色与自己的人格紧密相连。

而在父母的过度控制下长大的孩子呢?

如果总是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去做、去尝试、去探索、去掌握以及去承担失败的风险,孩子就总会觉得无助和不满足。在焦虑、胆怯的父母的过度控制下,孩子也会变得焦虑和胆怯,很难成熟起来。而当这些孩子步入青少年时期和成人期时,许多人仍然无法摆脱对父母一直以来的指导和管控的需求。于是,父母便名正言顺地继续对他们的生活横加干涉和操控,并常常成为孩子生活的主宰。

《原生家庭》的成长影响之正反例证:从囧妈的徐伊万到现实的肖战

对于徐伊万,一切的不幸福起源于原生家庭的隐藏伤害。选择逃离是他对自己的保护也是放逐。不去积极解决问题,只能消极积累问题。在影片的上半场,我们看到了他面对一个囧妈,事业婚姻爱情里糟糕的窘境。成长在一个有问题、不融洽的家庭里,他的前半生,的确“毁”了……

这不禁让人思考:从小从融洽的家庭关系中走出来的孩子是什么样子?

正例——现实中的肖战

肖战,是我欣赏的一个正能量偶像,也是我自去年夏天以认真的态度开始追的一颗星星,也许是此生唯一的一颗,对于日常沉浸于诗词戏曲,并不太关注娱乐圈的我可谓:明星亮眼易,偶像入心难。

《原生家庭》的成长影响之正反例证:从囧妈的徐伊万到现实的肖战

为什么欣赏呢?也许就是因为他浸透在骨子里的那份坚强和温暖。在我的眼中,他是内心笃定,不惧风雨正在大踏步地向上拼搏的肖战,也是贴心温暖,善解人意对每一个人都能看顾到的小赞。

有文友说:

他的身上,有一种神奇的让人安心的力量。这大概是融洽的家庭关系中走出来的孩子的特质。他有足够的安全感,才可以给予别人。而他从小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又附加了他慈悲大爱、深仁厚泽、顺其自然,所以他不骄不躁地走到了流量的顶端,还能守住本心,纯粹如初。

《原生家庭》的成长影响之正反例证:从囧妈的徐伊万到现实的肖战

这位文友还回忆了一件小事:

记得以前有一个综艺节目,他和对手用睡袋把自己套住走平衡木。对手性格急躁,不愿摸索窍门,反而自己掉落之后,一次又一次故意把他推下去。他不仅没有生气,还哄小孩一样:“我们好好的玩一局啊,我教你怎么走。”


这不是老好人,不是性格温吞,他在掌控大局的过程中,乐于帮助别人,他的底色就是宽厚仁慈的,在不触犯底线的情况下,愿意陪你快乐地玩,也愿意给予他的暖,你永远不需要担心他会反复无常甩手而去,他双眸如星笑容磊落,付你真性情。

《原生家庭》的成长影响之正反例证:从囧妈的徐伊万到现实的肖战

是呀,在许多网友的心目中:眼镜是心灵的窗户,看到肖战的眼睛就知道他是个温暖善良的人,而他的家庭给他的爱也不是溺爱那种。肖战很自立自强,有自己的想法并付出行动……很羡慕他的家庭、社会和其他教育环境,从成果看来他们走了正确的路线,他肯定没有一个暴躁的爸爸或妈妈……

无疑,作为这个家庭的一分子,肖战拥有很高的、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度。这符合了《原生家庭》对健康的家庭体系的定义:健康的家庭,推崇个性、个人责任和独立,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满足感和自尊心。

《原生家庭》的成长影响之正反例证:从囧妈的徐伊万到现实的肖战

《燃烧的少年》选秀时期,有几位妈妈说对不起孩子,让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吃了好多苦。只有肖战妈妈说:“战战,妈妈好想亲亲你抱抱你”,让人感觉很温暖……这才是父母应该有的态度,孩子在外面吃苦不用怕,只需要告诉他:父母很爱你想你。

《原生家庭》的成长影响之正反例证:从囧妈的徐伊万到现实的肖战

所以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真的影响很大,很感谢明智的父母给了肖战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不是宠也不是专制,而是一种敢于放手开明的爱。这种爱造就了他极其正的三观,和坚强、柔韧、乐观与澄澈的性格,肖战有幸遇到这样的父母,我们有幸遇到这样的偶像。

君子当如竹,经风犹屹立,奔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他应该是心无挂碍的。毕竟不管吃到多少苦,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永远会接纳疲惫的他,给他安慰给他力量。

既然我们知道了原生家庭最好的样子,那么尽力给自己的孩子一个融洽和舒适相处的家,能做到吗?

为自己而活,解脱负面关系模式,和父母舒适相处

《囧妈》中的母子在树林中的一场对话,便是伊万的母亲在人生醒悟后的放下,这样的母亲,依然值得敬爱和拥有。一句“对不起,我管你管多了”,让她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人生,他应该为自己而活,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不是被绑在已经成为过去式的不幸福里,继续不幸福。

《原生家庭》的成长影响之正反例证:从囧妈的徐伊万到现实的肖战

《原生家庭》的成长影响之正反例证:从囧妈的徐伊万到现实的肖战

《原生家庭》的成长影响之正反例证:从囧妈的徐伊万到现实的肖战

对于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孩子,积极一些,打破心理藩蓠,解脱负面关系模式,重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正确关系,努力探寻如何与父母舒适相处,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火车上伊万那一番痛快地宣泄,不错。懂得放下过去,才能拿起现在,生活易与不易,完全看你敢不敢去冲破。

《原生家庭》的成长影响之正反例证:从囧妈的徐伊万到现实的肖战

《原生家庭》的成长影响之正反例证:从囧妈的徐伊万到现实的肖战

这也是《原生家庭》这本书的目标所在: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各类“有毒的父母”所作所为对子女的伤害和成长影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原生家庭》的成长影响之正反例证:从囧妈的徐伊万到现实的肖战

有了良好的开端,才能向下延伸,给自己的孩子一个融洽和舒适相处的家,不是么?

以上我们以正反两例讨论的只是《原生家庭》八种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其中之一。那么其他七种是什么,又该如何应对和解脱,不妨打开这本书来尽情一读,认真思考吧。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