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复工上班了,你焦虑吗?我不焦虑的唯一法宝:心大


要复工上班了,你焦虑吗?我不焦虑的唯一法宝:心大


2月9日,是多省份公布的最后一个“假日”。湖北例外,全省各类企业复工时间不早于2月13日24时。

作为湖北人,我做好了14日上班的准备。9日,公司在员工群里发布了节后工作相关安排:

1.员工实行错时错峰上班,每个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和紧急程度合理拟定和安排员工上、下班时间,避免人员在单位大规模集中。

2.全体员工上班必须佩戴口罩,做好个人健康防护,服从物业体温检测管理。

3.上班期间员工尽量在办公区域活动,非必要一律不外出,不得相互串门拜年问候,不得组织员工开会、聚餐。员工午餐实行预约盒饭模式,不得集中到食堂就餐。

非常时期,公司的工作安排是很科学的。

湖北人躺在家里为国家作贡献的日子还有几天,我很从容淡定,一位网友却说他很焦虑。

我想,网友的焦虑可能缘于懒惰和恐惧。

很多人因为担心什么,又懒得着手去一点儿一点儿解决问题,甚至逃避现实,所以越懒惰越逃避越焦虑。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导致延期复工,网友为上班而焦虑,我想其焦虑有两个原因:一是长长的假期把人玩得懒惰,吃了睡,睡了吃,似乎成了一种舒适的生活方式,一旦要改变,就焦虑了,这是对工作的焦虑,几乎是每次长假后的一种惯常心态。

另一种焦虑是疫情还没有完全退去,担心上班被感染。黄泉路上无老少。身边有熟悉的人成为新冠肺炎患者甚至成为死亡人数之一例,不得不令人对此感到焦虑。

怎么办?

首先必须面对上班的焦虑,不上班,吃什么?

家里有矿银行有海量存款的人,可以辞职。我等普通工薪阶层的人,不得不上班工作,而且希望疫情给公司造成的损失不是太大,工资及奖金不会有多大影响,否则,花呗账单怎么还啊?

迟早得上班,不如收起涣散之心,为上班做好各种准备。把自己当成一线医护人员去上班,或许就不焦虑了。

对于新冠肺炎,也不要自己吓自己。做好各种防护就行了。过分恐慌无济于事。

1月22日,我戴上口罩上超市购买了一些蔬菜水果及其他生活用品。之后闭门不出,阻击新冠肺炎。

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初三,电视新闻不厌其烦地强调“少外出,戴口罩”,各种新媒体更是反复宣传不外出,朋友圈对新冠肺炎视为洪水猛兽,强调又强调哪怕是喝稀饭,饿肚子,也要坚持不出门。

我觉得大可不必如此恐慌,1月28日,我再次出门上了一趟超市,补充给养。为此,我发了微博和小视频。对此冒险之举,网友似乎比我还后怕。说我心大。

我出门戴了口罩和一次性手套,与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坚信不会有问题。

2月5日,我第三次出门上了一趟超市补充给养及降压药,可维持到13日。14日下班后,再上超市补充给养。

至今,我安然无恙。

这场疫情,连累无辜,抱怨和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唯有以积级的心态投入抗疫之战,万一染病,我命;挺过去了,我幸。没什么大不了的,自然就不焦虑了。

回首过去的大半辈子,我似乎都没有过分焦虑过。

很多年前,我的同事考会计证,心理咨询师等证,就是一种焦虑,担心失业,给自己准备一条出路,结果过去了二十多年,同事并没有失业,依然与我并肩作战在同一个战壕里。

我有一位朋友,总是焦虑存款少。十几年前,他离婚后,手头具有全款能力在武汉购买一套商品房,他却把大量存款依然存银行定期,用少部分积蓄作首付,向银行贷款几十万元购买房子,分二十年还清。他说手上如果没有几十万可供支配的现金,他就心慌慌,焦虑不已。

而我每次离婚,都是孤家寡人,财产归零,一贫如洗,照样安之若素。

与第二任妻子离婚,我不仅净身出户,还背负几万元债务,直到2000年才还清。

到2005年攒了十几万元,全作了首付款,向银行贷款在武汉买了一套商品房后,积蓄又一次“归零”,我不仅不焦虑,反而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坦率地说,我曾为无儿无女而焦虑过一段时间。

我并非焦虑将来无人给我养老送终,而是一种世俗社会压力造成的脸面焦虑,兄弟姐妹亲友同学同事都儿孙满堂,而我断子绝孙,人生太失败了。

随着时过境迁,个人达到一定的思想境界后,这种世俗攀比心理荡然无存,焦虑随之消失到九霄云外。

诚然,绳往细处断。总是焦虑、忧患的人,为没有出现的小概率可怕后果作了多种多样的防备,抗风险能力或许大于我们这种神经大条的人。但是,过于恐慌焦虑,就显得小题大做,得不偿失。

相信自己,沉着应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担心失业,努力工作。害怕患病,锻炼身体。存款不多,相信国家。无论如何,退休社保基本养老金有保障。若国家破产,再多存款也是废纸,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存款不如存肌肉。

总之,朝好处想,并为之努力,量力而行,每日进步一点点,人生之路自会越走越宽阔。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还焦虑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