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欲其亡,必讓其狂(深度好文)

天欲其亡,必讓其狂(深度好文)

回覆【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 有書雲寶兒 · 主播 | 宸聲


《淮南子·原道訓》:夫善遊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擅長游泳的人容易溺水, 擅長騎馬的人容易掉下來,都是因為自恃所長,反而給自己帶來了禍害。


俗話說,淹死的都是會水的,摔下馬的都是會騎馬的。


乍看起來,有些矛盾,但細想一下,其實不無道理。


這其中隱藏這一個很深刻的道理:


人生處在逆境時,最容易高歌猛進;人生處在順境時,最容易得意忘形。


古往今來,多少人都死在這一點上,卻從不自知。


不信,你看!


天欲其亡,必讓其狂(深度好文)


戰國時期的秦武王嬴蕩,就是這樣一位奇葩的皇帝。


他長得人高馬大,而且還天生神力,父親給他起名為蕩,就是希望他能夠蕩平天下一統中原,事實上嬴蕩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


雖然他僅僅在位四年,但是依然南征北戰,取得不少戰功。


但是還沒等到統一中原,就突然駕崩了,駕崩的理由也是蠻奇葩的。


秦武王一直很想去周都洛陽看看。


後來就藉著伐韓的名義,帶著任鄙、孟賁等一班力士到東周洛陽,說是要看九龍神鼎,其實有據九鼎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意。


當秦武王看到“雍州”鼎時就說:


“這不就是代表我們秦國的寶鼎嗎?應該把它搬到咸陽才對。“


他就問道:“有沒有人能夠舉起來過?”


小吏說:“這鼎從來沒人舉起來過,它太重了,大概有一千多斤吧。”


不說還好,一說,激發了秦武王的鬥志。


他立馬命令任鄙和孟賁兩位大力士舉鼎。


任鄙很有自知之明,就說:“我的力氣只能舉個幾百斤,這鼎太重了,我舉不起來。”


但孟賁先生太沒腦子了,直接說:“讓我來試試吧,如果舉不起來,你也不要怪罪。”


結果如大家所料,孟賁先生用盡全力,才被抬起了半尺,但還沒幾秒鐘,寶鼎重重地砸在地上,他的眼珠都蹦出來了,滿臉是血。


秦武王一看,氣得不行,什麼鼎,連我們的大力士都舉不起來?說著就要親自舉鼎。


任鄙又勸他說:“大王你是一國之君,身體寶貴,不可妄動啊。”


可秦武王對任鄙說:“你自己舉不起來,還不讓我舉,是不是因為嫉妒我啊?”


任鄙聽此一句,再也不好說什麼。


天欲其亡,必讓其狂(深度好文)


於是秦武王費盡所有力氣,大喊一聲“起”,真的舉起來了,大家一個勁喊:“大王威武,大秦威武。”


秦武王一看自己舉起來了,還不滿足,還要往前走兩步,才能證明自己很厲害。


最終,寶鼎重重砸在他的右腳上,內臟也嚴重受損,當天夜裡一命嗚呼,年僅21歲。


秦武王曾說:“得遊鞏,洛,生死無憾。”


如果能到周朝的京都洛陽去玩玩,就是死也值了。沒成想一語成讖,真的死在了洛陽。


在《史記》中,司馬遷曾說:“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意思是說,一個人或一個國家,憑藉高尚的道德做事,可以讓事業興盛;要是憑藉暴力去征服,那麼最終會走向滅亡。


但凡秦武王謹慎一些,也不至於出現這樣的結局。


即便自己是大力士,也不是所有東西都能舉起來。


但秦武王自信天生神力,妄想天下無可匹敵,妄圖舉鼎,而不顧實際,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局面,乃至死亡。


天欲其亡,必讓其狂(深度好文)


天欲其亡,必讓其狂(深度好文)


眾所周知,曹操殺人如麻,但有一人,當眾擊鼓罵曹,害得曹操臉面盡失,卻依舊沒有殺掉他?


這個人就是禰衡。


禰衡年少時就有文采和辯才,著有《鸚鵡賦》,《吊張衡文》等作品,但他太過於恃才傲物,看不上任何人,經常懟天懟地懟眾人。


他唯一能看得上的朋友就是孔融和楊修,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


後來在孔融的舉薦下,來到曹操陣營。


一來就各種懟人,見荀彧長得比他帥,就噴他是個小白臉;見趙融肚子比較大,就噴他是個酒囊飯袋。


甚至連最好的朋友都懟,他笑稱孔融是大兒,楊修是小兒,其他的人當兒子都不配。


曹操為此氣得半死,決定親自教育一下他,故意讓禰衡在眾目睽睽之下去擊鼓,別人在上面飲酒作樂。


禰衡哪能受得了這般侮辱,於是做了個令人瞠目結舌的舉動,他竟然脫得一絲不掛,光不溜秋地敲鼓,眾人紛紛掩面。


曹操恨得牙癢癢,真想一刀把這傢伙宰了,但又不想落得個殺“賢”的惡名,於是就把禰衡攆到了劉表那。


禰衡都不把曹操放在眼裡,更不會把劉表放在眼裡。


後來劉表越來越受不了禰衡的目中無人,便將其打發到了黃祖那。


雖然禰衡才華橫溢,過目不忘,但仍死性不改。


一天,黃祖在船上宴客,禰衡出言不遜。


黃祖終於爆發了,一怒之下,叫人砍死了禰衡。


禰衡死時,年僅26歲。


曹操聽到禰衡死在黃祖的刀下後,笑著對眾人說:“這個只會逞口舌之快的呆子,哪用我來親自殺他?”


是呀,像禰衡這樣的人,不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即便是才高八斗,都不會有大前途的,做人還是要謙虛謹慎一點的好。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忍受你,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義務包容你。


你不能因為自己有才華,就口無遮攔,任意傷人。


殊不知得意忘形便為禍不遠,有因必有果,這樣的人終將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不管說話還是做事,都別狂妄自大,別目中無人,別不可一世,不然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謙虛謹慎是一種品格,更是一種涵養。


天欲其亡,必讓其狂(深度好文)


天欲其亡,必讓其狂(深度好文)


有一次,齊王要封扁鵲為“天下第一神醫”。


然而扁鵲卻堅決不同意,還說自己並不是天下第一,兩個哥哥醫術都比他更高明。


國王不解:既然他們的醫術更高明,為什麼從來沒聽過他們的名聲?


扁鵲答道:

“我二哥總是在那些重大疾病只出現微小症狀之時,就能加以診斷並及時根治,所以村裡人都知道小病找二哥就可以解決;


而我大哥更厲害,能夠防病於未然,只要看人一眼就可以判斷出這個人可能得什麼毛病,然後在其得病之前就及時治療,所以只有家人才知道大哥的醫術,連村裡人都不知道;


只有我扁鵲,既不能治大病於小恙,又不能防病於未然,等到我妙手回春時,病人已經病入膏肓了,所以我的兩個沒有名氣的哥哥才是神醫,而我只是名滿天下的名醫。”


當時人把扁鵲當作神醫來看待,但扁鵲卻是一個很務實和實事求是的人,他沒有因為自己的一點成績而自滿,也從不炫耀自己的本領。


反而是很長的時間,都是揹著藥袋子,帶著徒弟,在各處行走,為人們治病。


甚至為了婦女,兒童,老人專門從頭研習針灸、按摩等技術,為更多的人解除痛苦。


最後他以自己的實踐首創中醫“四診法(望、聞、問、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科學診斷體系,被尊稱為醫祖。


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寫了扁鵲傳記。可以說扁鵲還是中國古代第一個被寫入正史的醫生。


所謂智者自謙,愚者自傲。


智者和愚者的區別就在於:智者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而愚者總是發現自己很偉大。


秦武王和禰衡就屬於那種只看得到自己很偉大,卻看不到自己渺小的人,最後卻死得很慘,而扁鵲即便成為婦孺皆知的醫生,卻依然謙虛謹慎,名留青史,不無道理。


天欲其亡,必讓其狂(深度好文)


天欲其亡,必讓其狂(深度好文)


“善遊者溺,善騎者墮”這種情況,不管是在古代歷史,還是如今現實生活中,都是頻繁發生的事情。


因為自己的優勢無人能敵,便驕傲自滿,粗心大意,這是人性的弱點,也是最容易犯的錯。


所以,對於自己所擅長的領域,更是應該謙虛謹慎,活到老,學到老。


所謂生命不息,精進不止!


這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更是做事的態度。


莎士比亞說:“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裡毀滅了自己。”


最後想說,一個懂得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還能夠謙虛謹慎的人,必然是個虛懷若谷的人,也必定不凡。


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人生路,也會順遂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