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何要親手殺死女兒?她究竟有多殘忍?

用戶3400254811


武則天殺死自己女兒的記載來自《資治通鑑》,原文如下:

“會昭儀生女,後憐而弄之,後出,昭儀潛扼殺之,覆之以被。上至,昭儀陽歡笑,發被觀之,女已死矣,即驚啼。問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適來此。'上大怒曰:'後殺吾女!'昭儀因泣訴其罪。後無以自明,上由是有廢立之志。 ”

<strong>

這段文字很清晰的記述了皇后來探望武則天的新生女兒,然後撫弄了一會兒就走了,武則天殺死自己女兒,並將殺死女兒的罪過嫁禍給皇后,促成了高宗皇帝廢掉皇后。

此計得逞的前提是:高宗根本料想不到自己寵愛的這個美豔女人是蛇蠍心腸之人,於是毫無理由的相信了殺害女兒的兇手就是妒火攻心的皇后。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這個武則天,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竟殘忍殺害自己的親生骨肉,而殺害自己兒女的勾搭,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到了武則天大權在握之後,高宗皇帝病重,武則天的兩個兒子先後被立為太子,並開始監國理政。武則天先後殺死了他們,原因只是因為他們長大了,有能力來染指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



我國曆史上被權力慾望吞噬了良知成為六親不認的權力野獸的人大有人在,而以女子之身,做出殺女弒子行徑的,武則天算得上獨一份兒了。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無情最是帝王家,權力慾望強烈的武則天,對於自已的親骨肉特別冷酷無情。

"種瓜皇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少,再摘使瓜稀,三摘尤尚可,摘絕抱蔓歸。"


李賢被逼自殺之前,所寫《黃臺瓜辭》,堪比曹子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詩。

她逼死了李弘李賢,更殘忍的是親手殺死女兒,違揹人倫天理令人不恥了。《資治通鑑》《後唐書》都言之鑿鑿,並不是斧聲燭影樣隱約其詞。


但有的研究者認為,武后女主上位,在封建男權社會難以容忍,相比謀逆纂位更不易接受,所以後世史者要加以詆譭。而所謂母殺己嬰之一事,即能證明最毒婦人心了。

世人對此事雖有懷疑,但武后殺伐果斷,從匕首馴馬到宮內除掉妃嬪,逼死兩個兒子和大力排除異己更不提任用酷吏,濫殺無辜者等舉,這樣傷天害理的事,也只有武則天干得出來。



何況按史書記載,武氏沒有殺嬰的動機和必要。王皇后雖聯手排擠武媚娘,但也不至喪心病狂置之死地,否則也不讓李治去感業寺接其回來。

武氏得寵才生下一女,而非兒子,不會威脅到她皇后的位置。王皇后再嫉妒地智令利昏,也不會做出在武媚娘居處,親手害死女嬰無腦惡行自尋死路的。以李淵和長孫皇后的眼光,挑選的兒媳自以賢德聰慧為標準的。


不愛胭脂愛乾坤的武則天,扼殺襁褓中的嬰兒,以換取宮廷鬥爭的勝利,作為母親她應當深感懺悔,自己曾抱在娘懷也嬌嫩,有心在小女兒身上彌補所犯下的錯,這也是為什麼太平公主萬般受寵的緣故了。

所以元元認為,武則天扼殺親生女嬰應該是真實的。


元元的天下


一代女皇武則天曾經親手恰死了自己的女兒可謂非常殘忍,究其原因就是對權力的渴望使得其漠視了人世間的親情,其實這樣殘忍的事情在古代的皇室中可謂是很常見了。

武則天原本不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低級嬪妃武才人而已,大概是因為其幫助李世民馴服烈馬獅子驄時的殘忍兇悍表現,導致其不被李世民所喜遭到冷落,不過武則天卻在李世民生病期間和還是太子的唐高宗李治勾搭上了,這也為其之後崛起成為一代女皇奠定基礎。

後來李世民死時傳聞一度要讓她殉葬,但是因為她的啼哭哀求最終還是饒了其一命讓其出家為尼,唐高宗李治繼位後又在寺廟中看到了出家為尼的武則天舊情復燃,這一切都被當時正失寵的王皇后看在眼裡,為了打擊正得寵的蕭淑妃就和武則天結盟,讓她蓄髮還俗然而帶到李治身邊。

武則天再度進宮後果然很快就戰勝蕭淑妃獲得了李治的寵愛,可是自以為得計的王皇后依舊沒有再獲得皇帝的寵愛,反而是武則天對她皇后的位置威脅越來越大了,這可以說是讓王皇后偷雞不成反被蝕把米,於繼續是失意的她又和已經失寵的蕭淑妃聯合起來對抗武則天。

可是這兩個人又怎麼鬥得過心狠手辣不擇手段的武則天呢,一次無子的王皇后逗弄武則天剛出生不久的女子後就出去了,結果武則天竟然恰死了自己的女子,然後哭著對李治說王皇后剛來沒多久自己的女子就死了,於是李治對王皇后更加厭惡了想要廢掉她。


後來武則天又指使人冤枉王皇后等人行厭勝之術,於是下定決心的李治終於強行廢了王皇后立武則天新皇后,而反對武則天的國舅長孫無忌等一大批老臣也被貶,有人認為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后除了個人感情外,也有削弱關隴軍事貴族勢力的考慮。

不管怎麼最終的結果就是武則天在後宮的爭鬥中大獲全勝,失敗的王皇后和蕭淑妃都被無情的打入冷宮,後來李治一度去看望她們然她們以為有了希望,結果武則天知道後馬上把她們打和皮開肉綻,然後又砍斷她們的手足將她們泡在酒甕裡幾天幾夜最終悽慘死去。

據說後來武則天經常夢到她們化成了厲鬼來找她報仇,於是武則天稱帝后不敢留在長安長期待在了東都洛陽,所以說要問武則天有多殘忍從她掐死自己女兒和對付王皇后等人的手段就可見一斑了,後來武則天為了稱帝使用的殘忍手段就更多了,稱帝后也重用了來俊臣等一大批手段殘忍的酷吏。

其實武則天對的心狠手辣在中國古代的皇室鬥爭中經常出現,歷史上為了皇位父子兄弟自相殘殺的例子數不勝數,就拿武則天的前夫唐太宗李世民來說,他在玄武門之變中就殘忍的傷害了自己同父同母的兄弟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還把他們的兒子都殺絕了連弟媳楊氏也強佔了,並逼迫自己的父親唐高宗李淵將權力交給自己。



後來李世民的兒子廢太子李承乾也效仿李世民想要發動政變,武則天也只不過是有樣學樣學習了這位對自己不待見的前夫而已,再到後來武則天的兒子唐中宗李顯又在眾人的擁立下發動政變推翻武則天,所以說那是唐朝為了權力可以說是哪你什麼情親。

不過好在李顯還算顧念母子之情善待對自己無情的武則天,也算是為唐朝殘酷的政治鬥爭帶來了一點人性的溫暖,但是李顯也是個懦弱的昏君被自己的妻女給亥死了!


執斧談史說事


武則天滅絕人性,相信大家也看過不少宮鬥劇,後宮實乃是非之地,很多時候身不由己,稍有一絲心軟,性命難保,當時王皇后在後宮獨大,而且拉攏了蕭淑妃一起對付武則天,稍有不慎,武則天恐有性命之憂,其女也必將遭受毒殺。

而在後宮要與皇后博弈,不兵走險招,恐怕實難勝出,這本就是一場生死之戰,卻沒有退路,虎毒不食子,也許武則天的心裡也曾一度猶豫,糾結過,內心煎熬,不忍下手,可是身處後宮的鬥爭旋渦,自己本身就處於劣勢的地位,被王皇后和蕭淑妃聯手對付,這場生死之戰,武則天也許本就沒有勝算,但是可惜王皇后和蕭淑妃的對手不是普通人,她是武則天,在未來,她將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將是一代雄主,胸懷大略。

也許她本就不應該這樣籍籍無名的逝去,更重大的歷史使命等待著她,於是乎,在糾結中,在痛苦中,她演了這一曲殺女大戲,力挽狂瀾,武則天終究是勝出了,只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也許那是她一輩子揮之不去的陰霾,深藏在心底。

而後人看待這個事情,也許並沒有考慮到武則天當年所處的境況,以及武則天以如此慘痛的代價勝出後的心歷路程,而簡單的以此就否定武則天這個人,認為她冷血無情,就難免會與歷史上真正的武則天大相徑庭了。





怪誕歷史


武則天(公元624年-705年)武則天的父親是一位木材商人,14歲時候她父親去世了,被唐太宗李世民納入宮中封為才人,按照唐朝的禮儀,唐太宗死後後宮沒有孩子的妃子去了寺院做了尼姑,武則天去了感業寺,但李世民的兒子李治和武媚娘眉來眼去,後來還俗嫁給李治,就是後來的唐高宗,高宗是個沒有什麼才能的皇帝,恰巧武則天的權利慾望極強,不想僅僅只做個才人,野心勃勃,自己想做皇帝,武則天生了一個女兒,有一次王皇后探望,走後,自己居然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女兒,來到高宗面前誣陷是皇后殺了她女兒,於是王皇后被廢,武則天當皇后之後就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參與朝政,後來高宗死後,太子李顯即位,李顯不聽話沒過幾年就被廢了,立李旦為帝,就是唐睿宗,還不允許睿宗干政,她在權利面前還無親情可言,到後來,乾脆自己把皇帝給廢了,改唐為周,自稱周武武皇帝。


不懂球的胖子說歷史


對歷史人物的理解,都源自史料,史料包括正史記載,野史記載,民間傳說等,要看佐證輔證,同時,要用綜合分析的角度分析判斷一個歷史人物。武則天,唯一正史記載的女皇帝,她的出道發家,有太多太多的不容易,再糾結於某一個細節,不會讓一個完整的人物變得更豐滿,一如乾陵前的無字碑,任由後人評說。


公子笑


武則天殺死自已的親生女兒,只是後世編史人所寫,真正的事實是怎樣誰也不知道。所以武則天死後立了塊無字碑任後人去評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