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太陽將質量轉化為能量,行星的軌道會發生變化嗎?

洪濺


近段時間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我發現季節變化正在迴歸農曆紀年,證明了農曆紀年變化與軌道長短徑比變化有一定辯證關係。而太陽系的軌道變化,將必然與太陽的質動能轉換以及星系之間的相互作用有一定聯繫。


小事印象


可控核聚變

太陽無時無刻都在向外輻射能量,其能量是核聚變產生的,實質是質量轉化為能量。

太陽的核聚變是可控的,其中心有巨大引力,使得外圍的粒子向內收縮,當收縮到一定範圍,就引起劇烈的核聚變,太陽隨即向外膨脹,膨脹到一定範圍,中心的引力又佔了優勢,然後又收縮,億萬年來,形成了這樣的動態平衡。

太陽已燃燒了將近50億年,還將這樣燃燒下去,直到動態平衡被徹底打破,外圍膨脹成紅巨星,所有的行星都會燒成煉獄,而太陽中心會收縮成很小的白矮星,慢慢冷卻下去,那時已是50億年以後了。

在太陽的質能轉化過程中,行星軌道會發生變化嗎?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表明,太陽對行星的引力與太陽和行星的質量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

牛頓的力的第一定律表明,物體有保持其運動狀態的慣性。

當太陽對行星的引力變小時,行星會向外逃逸,這時慣性就與引力展開了拉鋸戰。當行星逃逸到一定程度,慣性就與引力達成了一個新的平衡,行星就在新的軌道上繼續圍繞著太陽公轉。

這個軌道的變化是緩慢的,微乎其微的,如果我們從太陽系誕生以來的時間來分析,軌道變化就會明顯起來。

螺旋形“飛蛾撲火”

有趣的是,科學家分析了13億年前的藍藻化石,測定了藍藻化石的年節律、月節律和日節律,發現那時的地球離太陽的距離比現在要遠0.2個天文單位,也就是說太陽的引力一直是佔上風的,地球是按螺旋形“飛蛾撲火”的。每一億年地球將靠近太陽大約3000萬千米,而日地間距目前是1億多千米,不過幾億年地球就撲進太陽了,而那時太陽離“死亡“還早著呢。


奇點那些事


質量能轉化為加速度嗎?質量和能量有數學表達關係,質量和加速度也有數學表達關係,如果說質量轉化為加速度你會覺得很荒唐,那麼你說質量轉化為能量不是同樣荒唐嗎?質量和能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物理量,他們的量綱完全不一樣怎麼能說轉化暱?太陽的能量來自於原孑核內部,太陽輻射粒子,粒孑攜帶能量,輻射的光是由電場粒孑組成的,場粒子是有質量的,只是我們目前測不出來,太陽向外輻射能量的同時,也輻射質量,他總的能量和質量是守恆的。不存在質量轉換為能量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