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亭相会是秦腔哪出戏?

陈三爷60


秦腔《花亭相会》是全剧《对玉环》里其中的一折。是起源于明代传奇剧本《珍珠记》。

宋朝时,琢州范阳张百善,收留外甥高文举。女儿张梅英比文举年长,属姑表姐弟,订了娃娃亲。因父母双亡,投靠张家。张家父母视如已出,疼爱有加。表姐梅英亲自教文举读书习字。

适逢大考,高文举进京赴考。中了状元,给张家写了封平安家书。不料丞相温通欲招文举为婿,把平安家书改为休书。

梅英接到休书,全家气愤难挡。同族下兄弟张义一起去京城找文举评理。

经过苏家岭,被苏龙苏虎截获,欲纳为妾。梅英性烈不从,幸好夫人心好,放梅英后山逃走。

梅英到京后,住在张三店,欠了店家几干两银子,店主还好,店主老婆整天吵闹,要收取银两。

梅英没办法可想,卖身到温府服侍少夫人。

温府少夫人秀英把梅英头发剪掉,随意打骂。

一曰,高文举在花亭里和已经做了Y环的梅英相遇,两人似曾相识,又不肯定。文举拉家常式的询问,知道了梅英接到的书信己被人修改。自写诉状叫梅英到开封府鸣冤告状。

包拯审清此案,文举梅英喜结良缘。






寒梅曲苑


《花亭相会》虽然是秦腔常演不衰的经典折子剧目,但这出戏却不是秦腔本身就有剧目,它是明传奇《珍珠记》通过弋阳腔的方式传播到北方,首先被梆子腔体系的剧种借鉴改编,而从现存资料上看,北方的剧种都是有演过《花亭相会》的折子戏的,但是其全本戏《珍珠记》我们难睹真容,哪怕是零星的只言片语也没有。

  • 秦腔《花亭相会》板式设计上比较简单,基本上是以二六板为主的叙事性节奏。但就是这看似简单的唱腔,要出彩却是很难的,尤其是紧二六原板的大量使用,角色既要注意舞台调度和感情交流,又要注意气息辙口的合理运用。尤其是节奏的把握上,非常考研演员的功夫,而且这种纯唱腔的设计,如果两个角色稍显拖沓,就会打乱整个节奏,戏也就无味可品了。

  • 在秦腔舞台历史上,出名的秦腔小生小旦演员不计其数,但真正能把《花亭相会》唱到人们心田的也就是凤毛麟角。最好的当属仁哲中和苏蕊娥版本的,任哲中小生云遮月的独特嗓子加上苏蕊娥银铃般的嗓音,二者相得益彰,节奏明快。即就是今天来看,这样的组合依然是美不胜收。虽然后来几经周折修改,但《花亭相会》这出戏总体上到现在一直沿用的依然是任哲中和苏蕊娥的版本。


  • 上世纪九十年代,李小峰和张宁版本的《花亭相会》又让这出戏持续火爆到现在。总体上来说,他们的版本从唱腔设计,行腔特点上依然延续的是任哲中和苏蕊娥版本。而有所不同的是,相比于仁哲中嘶哑的行腔,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欣赏习惯的改变,李小峰先天优异的嗓音条件,更加的清新典雅。

秦腔须生


《花亭相会》 也叫 《对玉环》全本的原名应该是《 珍珠衫》,《花亭相会》是它的最后一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