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胡蘆長葉不長頭怎麼回事?

用戶13628350574


西葫蘆和其他的蔬菜相比有營養豐富、口感爽滑、脆嫩的優點,而且吃法也有很多,深受大家的喜愛,再加上西葫蘆種植簡單,對環境的要求不高,露天和大棚裡面都能種,因此菜農們也比較喜歡種西葫蘆,因為好種不愁賣。不過有很多人種植西葫蘆卻遇到了麻煩,因為他的西葫蘆個數不少,但個頭不大,而且植株和別的也沒法比,影響產量不說,還嚴重影響了西葫蘆的品質,賣不出價錢,辛苦一年到頭搞不好還要賠本。出現這樣的情況菜農們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想要解決也不知道從哪裡入手。

鑑於這樣的情況,為了讓大家充分了解西葫蘆種植,下面就給大家分析一下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和應對措施。西葫蘆出現個數多、個頭小的情況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品種的問題,有些品種秧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長西葫蘆,而且數量很多,基本上一片葉子一個西葫蘆,這樣就導致植株掛果太早,養分不足,從而出現西葫蘆長不大或畸形的情況。另一種情況是植株頂端生長不順暢,影響了植株的發育和生長,讓秧子提前結果,也會造果多但小的情況。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三個。一種是西葫蘆結果兒時間沒有控制少,在秧子還沒有長大時就著急掛結果兒,這樣秧子自己都還長大,西葫蘆自然也長不好。另一種是管理方法不對,澆水不經常,造成土壤比干燥,西葫蘆秧子根部發育不好,過早的開花結果,再一個幼苗時期肥力沒跟上,秧子生長太慢,為了不影響後期收穫,用藥物猛然拔高,讓西葫蘆秧子漲勢太快,但營養不足,秧子後勁不足。最後一個原因是溫度沒控制好,前期溫度太低,西葫蘆秧子長得慢,甚至停止生長,這樣就會出現花打頂的情況。

大家在種植過程中出現這些問題也不要害怕,及時發現還是可以挽救的。一是在西葫蘆秧子生長最快的時候,不要太早的控制長勢,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讓秧子長大,帶長到一定程度再開始結西葫蘆,前期如果秧子掛果要人工摘除。二是根據秧子的實際情況確定長西葫蘆的多少,長勢好的可以多留西葫蘆,長勢稍差的就少留,開始結果兒後每個星期噴灑一次葉面肥。二是控制好溫度,及時澆水,種植地土壤的溼度要保持在20%左右,定植後要及時追肥,用見效快的氮肥最好,追肥之後會長出很多小西葫蘆,要全部摘除,儘量減輕秧子的壓力,另一方面可以適量的用一些促進生長的藥物,加快秧子生長速度。

其實這種情況在種植中是可以避免的,大家在實際操作中加強管理,經常到地裡查看情況,按照下面的辦法來種植,出現上述情況的可能性不太大。

加強西葫蘆秧子幼苗時期的管理。西葫蘆秧子定植後控制掛果兒時間,不要太早,待秧子長大了,擴散開來,地面上基本被秧子爬滿的時候再開始結果,結果了要人工的控制數量,不要留果太多。另外加強水分和溫度管理,及時追肥,不要讓西葫蘆苗期條件太差,造成早熟,追肥的時候用量不要太大,避免燒根,可以和澆水同時進行,效果更好。

其實西葫蘆出現這個頭小、數量多的情況還是很常見的,誘因也有不少,大家千萬不要輕視這個問題。不過萬一除了問題也不用太害怕,因為大家有這個意識之後,在日常管理的時候注意一下,就能有效的避免這個問題。所以說大家在種植中要用心,勤觀察,這樣出現問題可以及時發現,抓緊時間補救。






嬌嬌和小七


西葫蘆出現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原因是水肥管理不當造成的,在開花結果前,最好不要澆水施肥,特別旱的時候,可以適當少澆點水,這樣不會造成西葫蘆貪長葉子不結瓜的情況。當地裡葫蘆瓜開花結果並出現70%有雞蛋大小的時候,給足水肥。




尚軍營


卷葉可能與使用沾化藥不當有關,注意使用方法。此外,注意防治白粉病有的藥劑,打在心葉也會形成藥害,有時間打打植株下邊的老葉、小葉、病葉。現在溫度不高,水肥不可過大。下茬種植時需注意提前土壤改良,為未來生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老袁很年輕


在種植西葫蘆的過程中,不少人發現容易產生秧苗瘋長,但是偏偏不結瓜的情況,也就是徒長現象比較嚴重,如果沒有及時採取措施就會嚴重影響到產量,那麼在栽培過程中應該怎樣做才能預防和補救呢?首先應該瞭解到,在其不同的生長階段,表現症狀也有所不同。

比如在幼苗期容易產生高腳苗,莖幹部位較為細瘦,葉子變黃變薄,結出果實數量較少。成株以後莖葉部位長勢旺盛葉子肥厚,但是結瓜數量很少。之所以發生徒長現象,原因都有哪些呢?首先與溫溼度偏高有一定關聯,在幼苗破土而出以後,應該立即降低床土的溫度,否則很容易導致高腳苗。

而且在幼苗管理期間,如果長時間溫溼度比較高也容易徒長,亦或是進入生長期後,陰雨天氣較多,接收的光照少,晚上溫度偏高。第二與肥水管理相關,施基肥的時候,有很多農戶加入了太多的氮肥,在幼苗定植結束澆水量不宜過大,不少人為了追求幼苗儘快生長,前期給予的氮肥太多,進而導致徒長現象嚴重。

最後植株上長出來所有的成瓜被完全採摘,保留一些未開放或已開放的雌花,並給予較多水肥,也是徒長的一個重要原因。怎樣做才能預防徒長現象呢?首先要學會培育壯苗,可在營養土當中育苗,有利於根部健壯。當幼苗長出土壤就要及時控溫控水,通常在定植前的半個月或者結束定植後的緩苗期間,都是非常容易產生徒長的階段。

所以這個時期格外要留意溫度和水分的調節,生長環境不宜溫度過高或溼度過高。學會利用控旺劑,尤其遇到溫度高,溼度大的季節,田間管理時,如果發現幼苗出現了長勢太旺的苗頭,可以用藥進行控制,不要只噴生長點。如果已經發生了較為明顯的旺長現象應該如何補救呢?

可以適當降低溫度,尤其是下半夜的氣溫,還要控制日常的澆水量,施肥時不要加入太多氮肥。平日應增加光照的時間,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若植株長勢比較旺可以多留瓜,但倘若雌花較多,就要儘早摘掉果實,至於長勢較弱的植株,留瓜數量應該減少但早摘。最後還要注意平時觀察西葫蘆植株的平均節間長度,一般控制在三釐米以內為宜,若超過了,就說明是澆水太多所導致。

西葫蘆高產栽培技術

1、選擇豐產品種

西葫蘆的品種較多,但是在秋季種植要想獲得高產,則需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來進行選擇,宜選用早熟、抗病、耐溼、耐弱光、耐低溫性較強、纖維少、產量高、品質好的豐產品種,如碧玉、早抗30等。

2、適時播種

適時播種時秋茬西葫蘆關鍵栽培技術之一,一般秋季栽培西葫蘆一般是在8月中旬左右育苗為宜。播種時間比較關鍵,播種過早,前期溫度較高,光照較強,幼苗極易感染病毒病,影響到產量,而播種過晚,生長期較短,產量較低,會影響到整體的收益。

3、定植管理

西葫蘆的根系較發達,喜歡肥沃的土壤,所以前茬以非瓜類作物、排灌條件良好、保肥、保水的地塊為好。定植時要注意株行距,以60釐米×50釐米為宜,定植時要注意天氣,宜選擇晴天下午或者陰天破膜開穴定植。定植後要根據土壤墒情澆透定植水,澆水量以溼透土壟為度,不宜積水,澆水後時土壤墒情鬆土,增加通透性,促進根系發育。

4、田間管理

秋延後西葫蘆定植後可以適當蹲苗。以免植株徒長,緩苗後可以澆小水一次,促進緩苗,除定植水和緩苗水之外,結瓜前一般無需澆水。在西葫蘆苗期就要嚴格防治病蟲害傳播媒介,選擇抗病力強的品種,綜合培育西葫蘆抗病性。西葫蘆的病害主要是灰黴病,發病時可用10%速克靈煙劑或45%百菌清煙劑夜間燻棚,晴天也可用50%撲海因或50%速克靈噴霧防治。蟲害主要是蚜蟲,發生時,可用啶蟲咪兌一壺水噴施,或者是燻霧清燻棚防治。

在西葫蘆栽培過程中,有哪些常見病蟲害?怎麼防治?下面就和大家聊聊西葫蘆主要病害的發生與防治措施,有需要的菜農朋友快來學習哦!

一、西葫蘆病毒病

病毒病是西葫蘆的主要病害,分佈廣泛,各地都普遍發生,保護地、露地種植都可受害,一般發病率 10%~15%,嚴重時病株達80%以上,常減產 3~4 成,其果實質量低劣。此病害還可危害黃瓜、冬瓜、甜等瓜類蔬菜。症狀:該病從幼苗至成株期均可發生。

發病規律:毒可在保護地瓜類、茄果類及其它多種蔬菜和雜草上越冬。翌年通過蚜蟲傳播,也可通過農事操作接觸傳播,種子本身也可帶毒。高溫乾旱有利於病毒病發生,小西葫蘆生長期管理粗放、缺水缺肥、光照強、蚜蟲數量多等情況下病害發生嚴重。

防治措施:選擇抗病良種,可選用矮生早熟品種、花葉型品種。進行種子消毒,播種前用10%磷酸三鈉浸種20分鐘,然後洗淨催芽播種。也可用55℃溫水浸種40分鐘,或幹種子 70℃熱處理3天。施足底肥,適時追肥,前期少澆水,多中耕,促進根系生長髮育。及時防治蚜蟲,早期病苗儘早拔除,中後期注意適時澆水、施肥,加強田間管理。發病前期至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 1000 倍液,或 NS-83 增抗劑 100 倍液,或抗毒劑 1 號水劑 250倍液噴灑葉面,每 10 天 1 次,連續噴施2~3次。

二、西葫蘆灰黴病

灰黴病是十分重要的病害,分佈廣泛,在北方保護地普遍發生。一旦發病損失較重。病瓜率 8%~25%,嚴重時達 40%以上。

症狀:此病主要危害瓜條,也危害花、幼瓜、葉和蔓。病菌最初多從開敗的花開始侵入,使花腐爛,產生灰色黴層,後由病花向幼瓜發展。染病瓜條初期頂尖褪綠,後呈水漬狀軟腐、萎縮,其上產生灰色黴層。病花或病瓜接觸到健康的莖、花和幼瓜即引起發病而腐爛。

有時病瓜上還長出黑褐色小顆粒狀菌核。

發病規律:病菌以菌核、分生孢子或菌絲在土壤內及病殘體上越冬。分生孢子借氣流、澆水或農事操作傳播。病菌生長適宜溫度為 18~24℃,發病溫度為 4~32℃,最適溫度 22~25℃,空氣溫度達 90%以上,植株表現結露易誘發此病。

防治措施:①前茬拉秧後徹底清除病殘落葉及殘體,用 20%速克靈煙劑或 20%特克多煙劑 15 千克/公頃燻悶棚室 12~24 小時,或用 65%甲黴靈可溼性粉劑 400 倍液,或 50%溶菌靈可溼性粉劑 500 倍液,或 40%施加樂懸浮劑 600 倍液,或 45%特克多懸浮劑 800 倍液,或 50%敵菌靈可溼性粉劑 400 倍液,或 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 600 倍液仔細噴灑地面、牆壁、棚膜等,進行表現滅菌。②採用高壟地膜覆蓋和搭架栽培,配合滴灌、管灌等節水措施可有效控制病害。③加強管理,避免陰雨天澆水,並注意澆水後加大通風,降低空氣溼度。及時清除下部敗花和老黃腳葉,發現病瓜小心放入塑料袋內帶到棚室外妥善處理。④發病初期用 50%農利靈可溼性粉劑 1000 倍液,或 65%甲黴靈可溼性粉劑 500 倍液,或40%施加樂懸浮劑 800~1000 倍液,或 50%敵菌靈可溼性粉劑 500倍液,或 45%特克多懸浮劑 800 倍液噴霧,重點噴灑花和幼瓜。保護地用防治灰黴病的粉塵劑,如 6.5%甲黴靈粉塵劑 15 千克/公頃噴粉,或用 20%特克多煙霧劑 4.5~7.5 千克/公頃。

三、西葫蘆綿腐病

綿腐病為露地西葫蘆的重要病害,發生普遍,保護地亦零星發生。地勢低窪地區或多雨年份對生產影響較大,造成大量爛瓜,估計損失可達 10%~30%。

症狀:此病主要危害瓜果,有時亦危害葉和莖及其它部位。瓜果染病初呈水漬狀橢圓形暗綠色斑,或從開敗的花向裡呈水漬狀侵染,發病後病部軟腐、變褐,表面產生濃密的絮狀白黴,很快整個瓜條腐爛。空氣乾燥,病斑凹陷,病情發展較慢,僅病部果肉變褐腐爛,表面產生少量白黴。葉片染病,在葉片上產生近圓形至不定形暗綠色水漬狀斑,溼度高時病葉呈沸水燙狀腐爛。空氣乾燥,病斑乾裂脫落。

發病規律: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產生孢子囊和遊動孢子侵染寄主,也可直接長出芽管侵入寄主。病部產生孢子囊和遊動孢子,借雨水或澆水傳播,進行再侵染。溫度較低或高溫均可發病。發病輕重及病情發展快慢取決於溼度與雨量。高溫多雨,特別是田間積水、土壤潮溼病害嚴重。

防治方法:採用高畦或高壟地膜配合搭架栽培,普通種植必要時把瓜墊起。合理澆水,避免大水漫灌,雨後及時排水,適當增施鉀肥,發現病瓜及時清除。重病區在種植前用 45~75 千克/公頃硫酸銅均勻施在定植溝內,或用水稀釋後潑澆土壤。

發病初期進行藥劑防治:可選用 72%霜脲·錳鋅可溼性粉劑 800 倍液,或 50%溶菌靈可溼性粉劑 800 倍液,或 72.2%普力克水劑 800 倍液,或 69%安克·錳鋅可溼性粉劑 1000 倍液,或 80%賽得福可溼性粉劑 400 倍液噴霧。

四、西葫蘆根黴腐爛病

根黴腐爛病是西葫蘆的主要病害,分佈廣泛,發生普遍,保護地、露地都有發生。一般病瓜率為 10%~30%,重病地塊或棚室病瓜可達 40%以上,影響生產。

症狀:此病主要危害幼嫩瓜條,也危害花和葉柄等。病菌多從開敗的花或受傷的組織開始侵染,使病部呈水漬狀壞死腐爛,在腐爛組織表面形成毛刺狀黑色至灰黑色毛狀黴層。瓜條受害多從花器侵染,沿臍部向瓜條快速發展致全瓜軟腐,病瓜表面長出較厚的毛刺狀黑色至灰黑色毛狀黴層,爛瓜常具有腥臭味。

發病規律:病菌為弱寄生菌,腐生性極強,田間自然分佈很普遍,可在多種蔬菜殘體上以菌絲狀態腐生存活。孢囊孢子附著在田間架材和保護地內所有暴露在空中的表面上越冬。

條件適宜時,病菌由傷口或生活力極低的衰弱部位侵入。病菌侵入後分泌一種果膠酶快速分解細胞間質,引起腐爛,產生大量孢子隨氣流、雨水或澆水傳播蔓延,形成多次重複侵染。溫暖潮溼有利於發病,病菌生長適宜溫度為 23~28℃,要求相對溼度 80%以上。田間澆水多,土壤和空氣潮溼,病害發生較重。

平畦種植、無地膜種植、管理粗放的地塊受害重。

防治方法:①種植前徹底清除前茬作物的所有殘餘組織。必要時可用比生長期噴霧防治稍濃的藥液噴灑地表和保護地內牆壁、立柱、架材等進行表面滅菌。②採取高壟或高畦地膜覆蓋栽培。③精心管理,及時小心清除病瓜、病花和衰敗的殘花等。避免造成各種傷口,減少病菌侵染機會。④雨後或澆水後避免田間積水,保護地加強通風降溼,抑制病害發生髮展。發病後及時進行藥劑防治,可用 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50%多硫懸浮劑 500倍液,或 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 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 80%大生可溼性粉劑 800 倍液噴霧。

以上就是西葫蘆主要病害的發生與防治措施的全部內容,種植了西葫蘆還不知道怎麼預防病蟲害的菜農朋友快來看看哦!


留香仙居


西葫蘆也叫菜瓜,西葫蘆一般一年種植一次,西葫蘆是綠綠的皮,白白的壤,還有很多的維生素,葡萄糖這些營養的物質。是人們深受喜愛的一種蔬菜,並且西葫蘆的產量也很高,在種植的收益上也很有優勢,一個花結的果最少也能接四五個瓜蛋子,產量非常高。這樣好吃的西葫蘆是怎樣種植的?

一、土壤管理

西葫蘆的種植土壤要疏鬆細軟,砂土、黏土都可以栽植,土層翻耕越深厚的壤越容易獲得高產。所以在種植西葫蘆的時候,一定要把土壤翻得足夠疏鬆。並且要在土壤裡增加一些農家肥。農家肥有雞糞、豬糞、牛糞,這些糞便經過一年的暴曬已經消毒,非常適合西葫蘆的生長。並且要給土地噴灑高錳酸鉀進行消毒,這樣的土壤種植西葫蘆病蟲害的滋生的機會要少得多,並且要在整理的土地上面打埂分成塊。一般每畝施肥,有機肥2000公斤、複合肥30公斤。肥料播撒均勻到土壤裡,深翻一尺深的地,整理平整地面。

二、栽植籽粒

要挖深溝,地膜覆蓋,一般溝寬100釐米,高20釐米,蓋膜前要把地面整理平,噴灑除草劑藥物,然後播撒籽粒,把塑料泡沫蓋好,用土壓平,一定要嚴實,不透風,種籽發芽的溫度要30度,溫度低了不會發芽哦,會臭蛋,西葫蘆生長期溫度為25℃,15℃以下生長非常慢,10℃以不會生長。西葫蘆的光照要適中,非常耐弱光,但光照不足會只長空花,不結果。西葫蘆土地要保持溼潤,高溫條件發生病毒,造成白粉病。

三、移植栽種

西葫蘆的葉子長到兩三片的時候,就可以移栽到大田裡,一般一直秧苗要帶著泥土移栽,成活率比較高。株距控制在一尺左右。這樣既利於通風又能對產量不造成影響。可以按照西葫蘆的品種標識來定製也可以。一般每畝地能夠栽到2000株左右。在移栽秧苗的時候要選壯實嫩脆的種苗,焉了的秧苗和發黃的都不要定植。栽植好的秧苗要敦實一個晚上直接澆水讓秧苗成活。

在定值以後如果不通風,溫度不夠,就會停止生長,白天溫度要28℃,夜裡20℃,適當通風采光要好,有利於結的瓜的個大。西葫蘆的瓜是橢圓形狀的,瓜皮有深綠、淺綠的。並且在瓜皮上還有帶道道的條紋,果肉是白色,肉質特別鮮嫩。春天季節氣溫低時,要採取人工授粉,摘開放的雄花,在雌花頭上輕輕塗抹。用防落素、座果靈等植物激素也可以授粉。

四、田間管理

在秧苗定植十多天以後,葉子長到五六片的時候就要給西葫蘆除草。一定要把雜草清除乾淨。預防感染疾病。並且要給西葫蘆的秧杆兒壓秧。這樣是為了防止大風把秧杆刮斷影響結果。每長一尺的時候就要用土壓秧杆。還要根據土地的潮溼程度及時澆水,一般給西葫蘆追肥要使用尿素或者複合肥,一般一畝地就是二十公斤左右,或者可以噴灑葉面施肥也行。

五、採收西葫蘆

及時摘除嫩瓜,西葫蘆長到20公分基本就成熟了。現在基本上人們為了早讓西葫蘆進入市場,讓價格能夠高一點,基本上長到十公分就摘除,長勢旺的瓜適當多留、留大瓜,實在小的適當晚採摘瓜。採摘時不要損傷秧杆,瓜柄儘量留在秧杆上,西葫蘆果實圓形,表皮平滑,採摘嫩果吃用,西葫蘆的汁多肉厚,深受人們喜愛。








鄉村故事陝西東哥


西葫蘆生長點不長主要有以下原因

1.西葫蘆病毒病,花葉病毒作為西葫蘆產區主要病害,難防、難控、難治,出現病毒病會導致葉面褶皺,生長點不長

2.過量控旺導致的,西葫蘆會經常出現旺長,用葉綠素或者多效唑這類的控旺藥劑掌握不好用量也會導致不長頭

3.西葫蘆打免點花的藥劑出現的藥害情況

4.西葫蘆出現病害打三唑類的殺菌劑過量或者使用頻繁導致

5.棚內溫度低

6.水肥跟不上,坐瓜比較多

7.可以葉面噴施病毒抑制劑+蕓薹素內酯+鋅肥,7天一遍連續噴施兩遍,衝施中微量元素肥和生根劑





農業技術推廣


西葫蘆種植過程中,西葫蘆很容易出現徒長(又稱為瘋秧)不結瓜的現象,如果不加以處理,西葫蘆的產量會嚴重下降。因此,種植戶在種植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預防和補救工作,才能保證其產量。

下面就詳細的分析一下西葫蘆出現旺長的原因,預防和補救措施,以及注意事項,希望可以幫到西葫蘆種植戶

一.西葫蘆發生徒長症狀

西葫蘆不同生長階段, 徒長表現略有不同。

(1)幼苗期幼苗下胚軸過度伸長,形成高腳苗,或幼苗莖稈細弱,節間拉長,葉片薄而黃化,造成花芽分化不良,結瓜少。

(2)成株期植株莖葉生長旺盛, 葉片肥厚,但是坐瓜卻很少。

二.誘發西葫蘆徒長原因

(1)溫度或溼度偏高

如果幼在苗出土後沒有及時降低苗床內溫度,易造成高腳苗。或在幼苗期,苗床內溫度和溼度偏高,或在高溫高溼季節育苗均易徒長。或生長期遇連陰雨天氣光照少,而且夜間溫度也高,容易出現徒長。

(2)施氮肥和澆水過量

在基肥中加人的氮肥過多,幼苗定植後澆定植水量偏大易徒長。或為追求早發苗,前期氮肥施用量偏多,澆水早而水量大,加上溫度高(特別是後半夜溫度偏高)易徒長。

(3)無瓜控秧

如果將植株上為長成的瓜全部採收,只剩下剛開放和未開放的雌花,水肥過大時易徒長。

三.預防西葫蘆徒長預防措施

(1)培育適齡壯苗

採用營養缽或土方育苗,培育出健壯根多的幼苗。

(2) 控溫控水

在幼苗出土後, 或在幼苗定植前15-20天時,或在幼苗定植緩苗後,或在根瓜坐住前後等易發生徒長的階段,要注意溫度和水分管理, 避免出現高溫和高溼條件。

(3)噴灑控旺劑

高溫多雨季節, 在定植後若發現幼苗長勢過旺,可以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1500信液噴灑植株,注意噴藥時要抬高噴頭把葉面打溼即可,不能只往生長點處噴酒。根瓜坐住後仍長勢過旺,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2 000倍液噴施植株,控制莖葉生長,促花保果。

四.西葫蘆發生旺長後的補救措施

(1)控溫控水控氮肥

在西葫蘆植株出現徒長後, 首先要降低溫度(特別是後半夜溫度),其次要控制澆水和施用氮肥,建議葉面噴灑0.3-0.5%%磷酸二氫鉀溶液。

(2)增加光照要採取增加光照的措施。

(3) 調整結瓜數

對生長勢旺的植株可適當多留瓜,對生長勢旺但雌花多的植株可早摘瓜,對徒長植株要適當晚幾天摘瓜,對生長勢弱的植株應少留瓜、早摘瓜。

五.注意事項

(1)短蔓西葫蘆節間長度

生長正常的短蔓(矮生)西葫蘆植株,其平均節間長度不超過3釐米。若節間過長,則是澆水過多造成的。

(2)及早控制徒長植株

種植戶在西葫蘆植株有徒長趨勢時,就要及時採取措施控制,使植株恢復正常生長。如果等到植株徒長後,再採取措施,很容易造成減產。





農村黑妮兒


我是回族尕娃很高興為您回答

葫蘆不結果原因很多:

一、光照不足。尤其葫蘆種在樹蔭下!結果率很低!

二、徒長。尤其坐果處的側蔓必須在萌芽時及時摘除!否則會嚴重影響坐果!

三、缺乏授粉。持續不斷的風雨天氣對坐果極為不利!



回族尕娃在合肥


在種植西葫蘆的過程中,不少人發現容易產生秧苗瘋長,但是偏偏不結瓜的情況,也就是徒長現象比較嚴重,如果沒有及時採取措施就會嚴重影響到產量,那麼在栽培過程中應該怎樣做才能預防和補救呢?首先應該瞭解到,在其不同的生長階段,表現症狀也有所不同。

比如在幼苗期容易產生高腳苗,莖幹部位較為細瘦,葉子變黃變薄,結出果實數量較少。成株以後莖葉部位長勢旺盛葉子肥厚,但是結瓜數量很少。之所以發生徒長現象,原因都有哪些呢?首先與溫溼度偏高有一定關聯,在幼苗破土而出以後,應該立即降低床土的溫度,否則很容易導致高腳苗。

而且在幼苗管理期間,如果長時間溫溼度比較高也容易徒長,亦或是進入生長期後,陰雨天氣較多,接收的光照少,晚上溫度偏高。第二與肥水管理相關,施基肥的時候,有很多農戶加入了太多的氮肥,在幼苗定植結束澆水量不宜過大,不少人為了追求幼苗儘快生長,前期給予的氮肥太多,進而導致徒長現象嚴重。

最後植株上長出來所有的成瓜被完全採摘,保留一些未開放或已開放的雌花,並給予較多水肥,也是徒長的一個重要原因。怎樣做才能預防徒長現象呢?首先要學會培育壯苗,可在營養土當中育苗,有利於根部健壯。當幼苗長出土壤就要及時控溫控水,通常在定植前的半個月或者結束定植後的緩苗期間,都是非常容易產生徒長的階段。

所以這個時期格外要留意溫度和水分的調節,生長環境不宜溫度過高或溼度過高。學會利用控旺劑,尤其遇到溫度高,溼度大的季節,田間管理時,如果發現幼苗出現了長勢太旺的苗頭,可以用藥進行控制,不要只噴生長點。如果已經發生了較為明顯的旺長現象應該如何補救呢?

可以適當降低溫度,尤其是下半夜的氣溫,還要控制日常的澆水量,施肥時不要加入太多氮肥。平日應增加光照的時間,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若植株長勢比較旺可以多留瓜,但倘若雌花較多,就要儘早摘掉果實,至於長勢較弱的植株,留瓜數量應該減少但早摘。最後還要注意平時觀察西葫蘆植株的平均節間長度,一般控制在三釐米以內為宜,若超過了,就說明是澆水太多所導致。

西葫蘆龍頭較弱,是因為棚內溫度低,尤其是地溫低,造成根系弱,吸收硼鈣能力差引起的。建議一是適當提高棚溫,二是適時適度灌水。三是增施速效肥,每畝施尿素10-15千克,每隔10天施一次。四是葉面噴施“植物動力2003”、赤黴酸、“天達2116”等調節劑,加速生長點恢復的速度。五是葉面噴硼鈣葉面肥。



陳倉紀事


你好,西葫蘆龍頭較弱,是因為棚內溫度低,尤其是地溫低,造成根系弱,吸收硼鈣能力差引起的。建議一是適當提高棚溫,二是適時適度灌水。三是增施速效肥,每畝施尿素10-15千克,每隔10天施一次。四是葉面噴施“植物動力2003”、赤黴酸、“天達2116”等調節劑,加速生長點恢復的速度。五是葉面噴硼鈣葉面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