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擴張基礎設施建設會有什麼弊端?

L60


大規模擴張基礎設施建設雖然能夠能夠拉動經濟增長,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基礎,但任何投資都有個度,一但過度導致的後果也是嚴重的。

首先,靠基礎設施投資拉動經濟雖然能取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對資源的浪費和對實體經濟的擠出效應也是明顯的。例如我國長期的基礎設施投入雖然達到了國際一流的基礎設施,也推動了城鎮化的發展,形成房地產金融。但畢竟是磚頭水泥經濟,對社會財富的增加毫無幫助,而且對實體經濟的擠出效應是非常明顯的。

其次,導致貨幣供應量不斷增長,債務風險增加。基礎設施投資週期長,投資效率低,回收期長。投資來源絕大多數是政府債務,而且這些債務是無法償還的,隨著基礎設施投資不斷增加,政府的債務也在膨脹。為了支持政府債務膨脹,央行不斷增發貨幣,如此循環,最壞的結果是不斷推高資產價格,加劇通貨膨脹,造成系統性風險。同時投資效率會越發低下,對經濟拉動作用逐漸失效,最後留下一堆破磚爛鐵。

三是於產業升級和供給側改革無益。由於長期的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發展,造成了鋼鐵、水泥等產業產能大量過剩,造成資源大量浪費,殭屍企業無法出清,而新興產業發展所需的資源被擠佔,經濟轉型遙遙無期。比如,今年政府債務不斷增加,基礎設施投入成為拉動經濟的主要手段,原來的過剩產能也開始復甦,產能過剩企業利潤也再恢復,但基礎設施投入對經濟的拉動能力越來越弱。

綜上大規模擴張基礎設施建設不利於社會財富增加,不利於產經濟結構調整,而且會帶來金融風險的上升。凱恩斯經濟學原理的應用也是要講科學的,一但被濫用那將禍患無窮。


烏蒙金融號


大規模擴張基礎建設有利也有弊。

想起大規模擴張基礎設施建設,就想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為了扭轉經濟危機帶來的影響,改善國外對中國的影響,所以中國通過投向市場四萬億元人民幣來擴大內需,這四萬億元人民幣大部分都投向了基礎設施建設,投向基礎設施建設當然是有好處的,不僅有利於城市建設和交通,還對下游企業有著巨大的幫助。

當資金投向基礎建設後,首先承建基礎建設的公司的承建工作將會增加,公司的收益也會增加。當工作量增加後,公司都對人工的需求量就會增加,就業就會增加,同時,有關基礎建設下游產業,例如,鋼鐵、水泥、燈飾等,需求量將會增加,將使得該產業走出發展中的頹勢,間接的增加了就業水平。

但是大規模擴張基礎設施也是存在弊端的。

第一,增加地方債務水平。首先以2008年的投入市場的4萬億為例,這4萬億元並不是全部都是中央政府出的,其中一部分是由地方政府籌集,那地方政府也沒有足夠的資金,只能通過貸款來籌集資金,所以地方政府的負債在此之後發生了顯著性的上漲,而投向於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可以說是基本上回報率很低,甚至是無法收回成本的,而地方政府又沒有新的途徑增加財政收入,如果太過於借債擴張基礎設施建設,未來地方政府可能會面臨債務危機,導致債務無法歸還。

第二,不利於市場的優勝劣汰。如果大規模擴張基礎設施建設,對於市場來說,大量下游企業得以存活,但是卻留下了大量高耗能、高汙染企業,如果讓市場自由選擇的話,在一定情況下,企業將會優勝劣汰,處於劣勢的企業將會被市場淘汰,留下合格的企業。

第三,會產生通貨膨脹。當大量的貨幣投入市場後,市場上的貨幣供給大於需求,物價就會上漲,人民的生活成本就會上升。

第四,房價劇烈上漲。由於市場行情不好,同時沒有足夠的投資品供投資者選擇,所以當資金流入市場後,會有很多人將購買房產來保值增值,而進一步使得房價上漲,使得實際對房屋有需求的人無力買房,特別是在中國傳統思想影響下,有房才能結婚,有房才是個家,使得房屋成為了必需品,更加會影響房價的上漲。


與財為伴


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雖然可以解決就業問題、促進GDP增長,但也有很多弊端。

首先,基礎設施建設有可能過度,出現浪費情況。歐美國家的基礎設施大多是幾十年前就完成的,大部分現在也還在使用。而我國很多道路年年都在翻修,這中間必然存在著很嚴重的浪費問題。

其次,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低效可能影響教育、醫療體系建設,同樣的錢可以投資到其他國計民生需要的地方,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會對其他需要投資的領域產生擠出效應。如果這些錢投資到教育、醫療領域,對國家的貢獻可能更大。


第三,基礎設施建設容易滋生腐敗現象,惡化經商環境。如果全社會大部分資源都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上,部分人賺錢太容易,會打擊全社會尤其是科技領域生產創新的積極性。如果建房修路就能暴富,誰還願意去做科學研究,去為國家科技進步努力。

第四,太多的基礎設施建成後的維護成本也非常高,比如高鐵、公路、橋樑、隧道、機場,即使使用率很低,每年也還需要財政撥出很多錢來維護。這筆經費開支對經濟是個很大的負擔。如果沒有足夠的人來使用,每年的運營都會出現鉅額虧損。


上林院


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屬於財政政策,是提振經濟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這是不能無限使用的,因為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著不少弊端。

一是大規模基建對私人部門有擠出效應。

為什麼政府基建對私人部門是擠出效應呢?政府部門購買商品和服務去基建,實際上是在市場上和私人部門形成一個競爭的關係。這無疑推升了商品和服務的價格。還推高了貨幣的使用價格,也就是利率。這樣一來私營企業的消費和投資的價格就貴了,價格貴了自然數量就少了。所以說,政府基建會削弱私營部門的消費和投資。

二是推高政府債務。

大基建的政策可以推動經濟發展,但帶來的問題就是地方的債務非常高。很多地方/政府的債務依靠財政收入已經無法還清,只能借新債還舊債。過高的基建投入將會佔用政府未來的資金,減少了政府未來的經濟操作空間,甚至很多民生方面的投入都會被迫減少。

三是造成大量浪費,不利於產業升級。

有些地方路扒了重修,城拆了重改。雖然短期內從經濟數據上來看,GDP確實增長很不錯,但是這些增長的意義非常小。當前我們所需要的已經不是這種粗礦的經濟增長、粗曠的大基建,而是需要產業升級,能夠依靠科技,為整體的經濟增長帶來新的動能,傳統的基建對此促進作用非常有限,已經不適合我們現在的發展程度。


法學磚家馬老師


如果一個國家處於工業化初期或者工業化進行中,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是必需的,因為製造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需要足夠規模的基礎設施,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橋樑,電力和通訊等等,中國經濟發展的突飛猛進正是因為基礎設施的支持讓世界工廠成為現實,同時基礎設施建設本身也提供大量需求,所以說每當經濟發展動力減弱的時候,就會對基礎設施加大投資,拉動經濟增長,

但是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也只是經濟發展的一個階段,如果在基礎設施不足的時候,基礎設施投資是拉動經濟,如果基礎設施已經不缺乏了,再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會產生不利影響,這就是基礎設施建設邊際效用遞減的規律,一條河上需要建設橋樑,但是不可能鋪滿橋樑,

首先,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會產生過多的負債,如果是國民經濟需求的,會創造利潤償還負債,但是超過需求就會虧損加大負債,

其次,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是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農業,工業,服務業的逐次升級,基礎設施屬於工業發展階段,如果工業化完成再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就會阻礙產業升級過程,擠壓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的投資,而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才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當今世界的發達國家經濟結構中,服務業佔國民經濟的比例非常高,中國經濟發展同樣是這個規律,如果經濟規模繼續增長,必需提高服務業的比例,

比如美國是當今世界經濟規模最大的國家,在一百年就完成了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以後主要是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的發展,現在服務業佔國民經濟的比例達到百分之八十,



萬事皆空70


任何一個政策工具都存在著利弊,關鍵在於使用時間的選擇,在於對基本形勢的準確判斷。

大規模擴張基建,有利消化過剩產能,保障就業;有利於欠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完善,促進區域發展趨向平衡,促進欠發達地區的持續發展;有利於國內產業轉移,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保障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在國內就能有序展開。

當然,弊端肯定也會存在,如投資如何保證可持續;投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貪腐等都是需要從機制上加以避免,保障投資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用戶名趙老大


國民經濟建設是個系統工程,不能顧此失彼,不能失調。比如,注意發展了重工業,忽視了農業,經濟就失調;比如工業化只顧建工廠,忽視環保工程,會造成大氣水質土壤汙染。追求高價房,盲目造,造了就會拆。肚子餓了才吃。需要基建,才建,不要“大”字當頭。切記!


史照根


大規模擴張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會有什麼弊端?

大規模擴張基礎設施建設一般是為了在經濟低迷時候為了刺激經濟而產生的一個財政政策。往往在短期內能夠產生刺激經濟的作用。作為一項政策工具,這項政策有以下幾點弊端。

第一 很多項目建設最終會淪為爛尾。在大規模的擴張下,很多項目的審批標準降低,沒有經過充分的調研的項目開始上馬,在建成之後會發現項目沒有價值,慢慢的淪為了爛尾項目。

第二 提高了政府債務水平,地方政府債務攀升。基礎設施建設,不論是地產,鐵路,公路,橋樑還是港口建設,都離不開貸款,很多地方政府為了追求經濟增長,會盲目的上很多的項目,舉債建設,導致地方政府的債務急增,在嚴重的時候會出現債務違約的情況。

第三 會提高通脹水平。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伴隨著資金放水,會導致物價上漲,貨幣貶值,購買力下降。

綜上,雖然基礎設施建設有弊有利,但是這個政策工具仍然是很有效的工具。


貔貅財經匯


首先要知道,為什麼要進行大規模基礎建設,誰來出錢做這件事。

基礎建設這與每一個城市發展過程相匹配的公共交通系統項目,當一個城市規模很小的時候,由於財政收入有限,所以此時投入在基礎建設中資金必然有限,隨著城市經濟發展,財政收入不斷增長,用於城市基礎設施投入也就不斷增加,當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又反過來促進這個城市經濟發展。

如果按照這個發展邏輯,那麼這個城市就進入良性發展。

但是,還有一種發展邏輯,一個小城市,把有限財政資金用於蓋豪華辦公樓,一個幾十萬人口的城市,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成為可以容納幾百萬上千萬人口的城市。財政資金不夠,就開始通過政府運作到處借錢進行基礎建設,看起來這個城市非常漂亮,結果成為死城。

結論,基礎設施是城市發展中必要建設,但是,必須隨著城市經濟發展,人口增長,量力而行,而不是,為了面子不顧城市發展客觀條件,盲目發展基礎設施建設。


用戶101778380381


這嗎,基礎設施,需要建築材料,鋼鐵,機器設備,水電,建築工程等,就是把人,現金(包括負債),物,事(各環節生產建設)變成資產。這資產可能便利流通,創造工業品的需求(但可能所以環節全擴債),支持其他行業發展(成本降低),各環節都直接間接發工資嗎(包括金融業),提供民用品的需求(可能價低頻次低)。這是這流程。但基礎設施可能太多,企業和個人使用少,投資沒回收,有的要運營嗎,要看有沒有邊際利潤可還息,投資都投資了,折舊攤銷不影響現金流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