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年,這是我最有價值的投資

【作者拾染Winter,只與你分享有思想的文字】

寫作是我覺得最有價值的投資,儘管我花費了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

我在剛開始寫作時,就將自己的目標定得很長遠,終身學習和終生寫作,為什麼呢?這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寫作不斷的給我學習的反饋,倒逼我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成長。

當你拿起筆寫作的時候,是不是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我今天不知道該寫些什麼。

不知道寫什麼,這個問題的本質就是你今天什麼都沒學到。試想一下如果你今天沒有學習,沒有成長,沒有對一件事進行深入的思考,你就不知道寫什麼;如果你每天都有東西寫,而且寫出來還不錯,說明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相比,又有了新的進步。

寫作的本質就是思考,在你學習了新的知識以後,就需要反覆的咀嚼,直到把這些知識變為能夠指導自己行動和思考的智慧為止,那麼你相比於之前,又進步了。用輸出倒逼輸入,寫作絕對是你逼著自己每天成長、每天思考的重要手段。

職場3年,這是我最有價值的投資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寫作能力,代表著你的溝通能力。在當下的社會,你的溝通能力決定了你連接資源的效率。如果說寫作的本質是思考,那麼寫作的目的就是溝通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社交媒體完全改變了人們的溝通方式。如今我們更多地在線上通過文字溝通,所以在這個時代,文字表達能力決定了你的溝通能力,成為你最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

每個人生存於社會中,都必須與人協作,連接資源,獲取資源,為己所用,創造價值。在整個過程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溝通的有效性。一個人的溝通能力決定了他最終能獲得的資源的規模和質量,以及獲取速度。

既然寫作能力如此的重要,那有沒有培養這種能力的方法呢?當然有!

我一直在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寫作學習框架。與大多數寫作者不同的是,我是一個從工科學院裡面走出來的理科生。我設計過產品,畫過圖紙,做過技術工程師。你知道,在每個工程師的眼裡,都十分的在意框架這回事。在做了大量的閱讀和輸出練習後,我漸漸發現想要系統、高效率地輸出,它確實是有一個框架的:

1、高效率的輸入

高效率的輸出前提一定是高效率的輸入。

書是一個時空信息的載體,也是一個時空裡的人寫給另一個時空里人的一封信。我不敢說閱讀是效率最高的輸入方法,但至少是重要的方法,因為它承載著太多我們無法親身去體驗的經歷。

職場3年,這是我最有價值的投資

一本高質量的書籍或許是一位作家畢生的心血,如果你懂得從書中獲得知識,那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取了作者一輩子的經驗,這是一種非常高效的輸入方式。羅振宇老師說過,每看完一本書就好比是體驗了一次不同的人生。

每一個有思想的人都是一個移動的“書架”。比如查理·芒格,坐一次飛機就能看掉兩本書;李笑來老師,一年能閱讀幾百本書,同時他也出版了自己的書;對於我自己來說,現在基本一週會讀一本書,還會去請教周邊的大神,參考各個讀書app裡的聽書內容。

2、建立一個意識

你想清楚了,並不代表你就能說明白。

著名的心理學家、語言學家、科普作家史蒂芬·平克寫過一本寫作指導書叫《風格感覺》。那本書裡面有一句至理名言,他說:“寫作之難,在於把網狀的思考,用樹狀的結構,體現在線性展開的語句裡。

這句話厲害在哪兒呢?這句話概括了我們從輸入到輸出的三種思維狀態,從碎片化的網狀思維,到邏輯化的樹狀思維,再到用來溝通(說出來或者寫出來)的線性思維。仔細思考你就會明白,自己想清楚跟給別人說明白,這完全是兩碼事,中間還差著很多的工作量。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你認為的那個把書讀明白的狀態,其實僅僅是網狀的思維,而你要表達給別人的是線性的思維。你有了這樣的意識之後,才能夠按照正確的思路來可以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以及寫作思維,提升從網狀到樹狀的邏輯能力,和從樹狀到線性的表達能力。

3、找到興趣和熱情

得到專欄裡面有一句話這樣說:不管是堅持不斷的閱讀,還是堅持不斷的表達,背後都是不滅的熱情。如何找到熱情,這件事情很難有方法論,但是我覺得它也是有一定技巧的。比如:

  1. 賦予事情重大的意義、甚至是多重意義
  2. 想盡一切辦法思考清楚如果不做這件事,會有哪些負面意義;
  3. 通過社交方式來學習。
職場3年,這是我最有價值的投資

李笑來說過,熱愛一項事業跟堅持一項事業是有本質區別的,一個是主動的,另外一個是被動的。骨子裡不願意的、需要堅持才行的事情,基本上你就不可能做好。所以要常常去思考,自己有沒有什麼事情是做起來是興致盎然、毫不費力,但是別人卻怎麼都做不了、堅持不下來的,去發現讓你能獲得興趣的本質原因。

總結

如果除了本職工作技能,你只能再選一項技能學習,那麼最好的技能我覺得就是寫作,因為:

第一,寫作技能是一項底層技能、任何事情你要把他做到有影響力,都離不開寫作。

第二,寫作技能永遠是保值的,無論如何進步,或者最終發展成什麼樣子,寫作這項技能都不會貶值,它的需求智慧越來多,價值只會越來越貴。

第三,寫作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漫長的累加過程,但凡是漫長時間沉澱的東西,它的回報率是驚人的。因為用時間慢慢積累出來的東西,別人是無法在短時間超越你的。

第四,高效系統的輸出能力是有一個框架的,它需要高質量的輸入、寫作的意識以及找到寫作的興趣和熱情。

寫作既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學習和成長,同樣也是你經營自己人生的一項底層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