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史和中国史,有哪些书可以推荐?

卞月振


1.中华上下五千五年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古人们十分注重历史的记载与修订,史书名著浩如烟海,灿若群星!每一本史书典籍都是古人智慧的彰显和那个时代生动的缩影,下面介几本。

中国史部分。

1.史记(作为中国人必须读的一本书)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2.《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是截然不同的,不能混淆,《三国志》史书典籍,高度真实,可靠,二而《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

3.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世界史部分

1.《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是美国历史学家L·S·斯塔夫里阿诺斯创作的历史著作,首次出版于1970年,分为上下两册,共有7个版本。 该书内容上起人类的起源,下迄20世纪70年代多极世界相对峙时期,上下数十万年,一气呵成。该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人口、移民、种族关系、道德风尚、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作者把研究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诸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与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该书文字内容来看,作者对庞杂的史料取舍恰当,对各种历史事件着笔简要,边叙边议,文字生动;从编写技巧来看,每章前冠以简明提要,承上启下,便于掌握线索,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该书1970年一经问世即赞誉如潮,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甚广,在世界各地产生极大影响。 2018年12月21日,《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入选“40年·25部影响力外译作品”书单。

2.《世界通史》

古代卷从古代世界的开端,按纵的历史发展进程依次对各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分章编写;对公元前4世纪后的诸国按横的历史联系分章编写。中世纪卷按地区和典型专题相结合的系统叙述。近代卷主要叙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法国里昂和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英国大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和第二国际、巴黎公社、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晚期的亚非拉国家等内容。现代卷主要阐述人类世界进入20世纪后所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等内容。当代卷以对战后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运动的分析为依据,反映战后世界这个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统一整体的发展过程与特点,反映各类型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人民运动和对外关系的状况与发展趋势。

3.《二战全史》

六十多年前,法西斯主义运动严重践踏了人类的尊严、自由与和平,是人类历史上遭遇的一场空前浩劫。战争最激烈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火遍及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战线遍布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约9000余万人死亡;钱财损失约4万亿美元;大量房屋受破坏,工厂、农庄、铁路和桥梁的损坏则难以估计。

《二战全史(超值白金版)》(思不群编著)汇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分为"上篇:全程纪实"和"下篇:专题解说"两部分。不仅详细描述了波兰闪击战、列宁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中途岛海战、偷袭珍珠港和抢占瓜岛等著名战役,还对情报战、历史谜团和二战趣闻等作了具体介绍。本书力争完整重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过程,详细解读前因后果,客观点评政治经济。拨开迷雾,还原历史真相,破解重重谜团。不仅从宏观上讲述战争,而且从细微之处着眼,努力搜寻历史的蛛丝马迹,为读者呈现出不一样十多年前,法西斯主义运动严重践踏了人类的尊严、自由与和平,是人类历史上遭遇的一场空前浩劫。战争最激烈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火遍及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战线遍布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约9000余万人死亡;钱财损失约4万亿美元;大量房屋受破坏,工厂、农庄、铁路和桥梁的损坏则难以估计。

《二战全史》(思不群编著)汇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分为"上篇:全程纪实"和"下篇:专题解说"两部分。不仅详细描述了波兰闪击战、列宁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中途岛海战、偷袭珍珠港和抢占瓜岛等著名战役,还对情报战、历史谜团和二战趣闻等作了具体介绍。本书力争完整重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过程,详细解读前因后果,客观点评政治经济。拨开迷雾,还原历史真相,破解重重谜团。不仅从宏观上讲述战争,而且从细微之处着眼,努力搜寻历史的蛛丝马迹,为读者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阳刚至强1


写世界史和中国史有很多书籍都非常不错。

今天就推荐几本书籍给大家,我认为不错的,有时间可以去看看,对大家了解世界和中国有更多认知。

1 全球通史,上册(斯塔夫里阿诺斯)

斯氏这部《全球通史》已被奉为大众世界史入门经典几十年,对全球读者影响巨大。对于专业的历史工作者来说,或许差了点什么,但就业余读者入门而言,实乃上乘之作。北大中译本上册译得一气呵成、波澜壮阔,在此强烈推荐。

2 新全球史,上下册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 这部书上下册加起来那真是大部头,业余读者可能望而生畏。我当初是将其和斯氏的《全球通史》并行着看,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基本读完。如果说斯氏的《全球通史》尚未完全摆脱西方中心论,那么本特利的《新全球史》则写得非常公平,甚至有点过于公平了,因此其对近代西方崛起后之于世界的影响和贡献着墨不多,更多谈论的是东西文明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尽管如此,依旧是业余读者理解世界的利器之一

3 《人类的故事》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这本书我读的是三联书店的新版,其跟陈衡哲的《西洋史》类似,虽已不能满足如今的时代需求,但作为入门经典中的入门经典,至少可以在读者脑中建立起一个世界历史的主体框架,模糊但是高效。

再说说中国史,中国史好看的就更多了,毕竟我大中华人才辈出。 这里举几个我认为比较好的推荐给大家。

1 春秋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2 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3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如果有时间想要了解世界史,中国史的可以去看看我推荐的这些书籍,保证你看完会对中国乃至世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带你走进中国历史长河


读史使人明智。

个人觉得,对于一些政客来说,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多读书,尤其是多读史书让他们有前车可鉴。而对我们普通大众来说,读史一方面能增长我们的历史见闻,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另一方面,读史更能让我们看到我们的渺小,认清自己的定位。

在滚滚的时间长河当中,人类只占据80多个个年头,沧海一粟而已。

史书种类繁多,即使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同一个事件,在不同的作者手中,写出的内容也是千差万别。所以挑选一些有研究价值书也是格外重要。

我就把我老师给我推荐的书籍给你推荐下,当然有意向的朋友也可以下去看看。

世界史:

《人类简史》

作者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

该书是一部历史学著作,首次出版2014年,主要介绍了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历史。本书让他一举成名,成为以色列超级畅销书,目前这本书已授20多个国家版权,在历史学之外,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的知识信手拈来,根据图书改编的课程上传YOUTUBE后风靡全球,拥有大批青年粉丝。

在书中,作者不仅写出了一部宏观的人类简史,更是不断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你理清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脉络,重新审视我们自己!

《全球通史》

作者是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

曾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历史教授、西北大学的荣誉教授和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博士曾因杰出的学术成就而荣获古根海姆奖、福特天赋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

该书作为全球史观的代表作,对于中国读者同步世界其他文明历史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来的世界》两册,由于作者在本书中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即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整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从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本书一经问世,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文明史》

作者是费尔南·布罗代尔,史学大师,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法国年鉴学派的灵魂人物,曾获牛津、剑桥、芝加哥等多所知名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并于1984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他终生致力于文明史的研究,以其出色的综合才能和独到创见,在国际史学界享有盛名。在权威史学杂志《今日历史》(History Today)“60年来最重要的历史学家”评选活动中,众多著名历史学家推选他为“历史学家的历史学家”。

他的著作与思想,不但深刻改变了当代史学的面貌,而且走出知识界的象牙之塔,全面影响了人们对历史与世界的整体认知。他因此成为法国知识界的一面旗帜、20世纪中后期的一个文化符号。

中国史:

白寿彝主编,“积一代之智慧”的巨著,这部《中国通史》,由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总主编,有22位分卷主编、近500人共同撰写,是迄今参与编纂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中国通史。堪称是本世纪最大的史学工程之一。《中国通史》具有鲜明的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理论认识,显示出了对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在编纂体例上,借鉴吸收了中国古代多种史书体裁的形式,创立了"新综合体",每卷分为 "序说"、"综述"、"典志"、"传记"四大部分,涉及文献资料、研究现状、典章制度、重大事件、历史人物等,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力图全面、立体、系统地展现中国从原始时期到近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全貌。《中国通史》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充分反映20世纪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代表了当代中国史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和集体智慧。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1918年6月25日-2000年1月8日),美籍华人,教授、学者。1946年赴美求学,获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以历史学家、中国历史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为世人所知。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汴京残梦》 等畅销书。 全书共分七章,分别写了最高统治者万历皇帝、大学士申时行、首辅张居正、模范官僚海瑞、自由派知识分子李贽、抗倭英雄戚继光等,同时,也写了他们之间存在的重重矛盾,如皇帝与群臣的矛盾,保守派与自由派的矛盾,官员与官员之间的矛盾等等。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僚,是将军还是知识分子,都各有自己的理想,又都各有自己的局限,最终在相互制衡冲突中彼此消耗,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全面平庸与危机,整个中国社会逐渐走向衰亡的趋向似乎不可避免。此书写作历时七年,作者先后翻阅过大量史料,在明史研究方面也有非常扎实的功底,因此虽然是横断面,但是非常严谨。另一方面,作者又用“梦幻般”的笔触,既敏感又客观冷静地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使读者仿佛能够触摸到历史真实的脉搏,感受到一个朝代的呼吸。

《中华上下五千年》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我们的祖先以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历尽磨难,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蒙昧走向文明。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铸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马克思曾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它反映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

中华上下五千年、不断推进文明进步的历程。今天的世界是过去世界的继续和发展,如果割断历史,就不能全面地、正确地理解现实和展望未来。”历史是我们的过去,我们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迹,才发展到今天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们血液里流淌着传统文明的精华,凝结着华夏儿女改造世界的不朽功业,更蕴涵着博大恢弘的民族精神。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一个远离历史文明、头脑中失去这方面知识的人是贫穷的。”

作为中国人,我们只有全面了解民族的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创造明天。因此我们特编本书,撷取了最能反映中华文明面貌的题材,以生动简洁的叙述和形象逼真的插图将浩繁的史籍活脱出一个适于读者轻松阅读的氛围。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增加知识含量、开阔视野。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炎黄子孙!

当然,这只是我读过认为的几本比较好的,另有其他的书籍,如果也是不错的话,也可以像我推荐的,这几本希望你可以满意。😁


杂谈生活K


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学史都顾及到的还算好读的书有:

郑振铎《文学大纲》(算是一本文学类的百科全书式的大部头作品吧)

木心《文学回忆录》(很多地方是模仿《文学大纲》而来的)

中国文学史方面我觉得比较好的:

林庚《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简史》

钱基博《中国文学史》

台静农《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龚鹏程《中国文学史》

《剑桥中国文学史》也还不错,换了一个西方的视角

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




大李十八子


1、中国史方面,除经典的《二十五史》、《资治通鉴》之外,可读一些现代科班学者写的通史类著作,如傅乐成的《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吕思勉的《中国通史》。


1.1 傅乐成的《中国通史》


入门可以看傅乐成《中国通史》,我个人看了很多遍,每次都有收获。全书上探旧石器时代, 下至1912年清帝退位,言简意赅,不做掉书袋式的引用, 只有六十余万字。书籍的重心有四: 政治社会的变迁; 对外关系; 各种制度的演进; 学术思想的渊流。


初读建议:翻到自己感兴趣的朝代,然后比照已有的印象阅读,您就会感受到傅乐成的语言精练。




1.2 吕思勉的《中国通史》


吕思勉的《中国通史》体系庞大,引证严谨,可以作为进阶读物。如吕先生另辟蹊径,并非朝代顺序写起,而从婚姻这个联系男女的基础纽带写起,然后深入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国家就有这样诞生,顺理成章,渐入佳境,这是历史学者才有的思考方式。


阅读建议:可以从自己的感兴趣制度了解吕思勉的语言风格,然后按篇章顺序阅读。


1.3 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


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中许多观点今天看有些过时,但仍然不失为启迪想法的好材料。某某一段内容就是论文的一个idea(想法),就可以写一篇论文深入探讨。


钱穆先生最经典的一段话亦来自本书:

一、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2、世界史方面——推荐三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是希腊裔美国学者论述全球历史的著作,我个人很喜欢其中关于中国的和中世纪的欧洲章节。尤其是对作者对领先的中国,为什么在近代的落后,分析的鞭辟入里。


《枪炮、病菌和钢铁》。历史是阐释的科学与艺术。而这本书引入新的底层视角、全球化视角,从基础科技、生物的角度分析全球历史,让人眼前一亮。



《剑桥中国史》。我个人粗看了这部书,有些堆砌资料的意味,不过皇皇巨著,名气太大,还是推荐一下吧。


涛说乱世历史


世界史:特别推荐《全球通史》作者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作者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全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并吸收了20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读来颇觉新颖,有强烈的现实感。所以,本书在20世纪中期一问世便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颇受好评。 中国史书籍:1、《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全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初版于1923年9月,出版后数十年内不断重印再版,仅1933年至1935年间就重版了4次,是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1922年),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史。

在20世纪的史学界,凭个人力量独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段的中国全通史,迄今为此,本书也是其中最权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2、《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是200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仁忠。该书讲述了从盘古天地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状况。

本书内容涉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举凡人类社会的起源,夏、商、周国家的建立,春秋、战国的动荡,秦汉、三国、魏晋、隋唐、宋元明清朝代的更替,各朝各代的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状况都有深入浅出的讲解。

3、《国史大纲》

《国史大纲》是2010年12月1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钱穆。

《国史大纲》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使用教科书体例编写而成。全书在内容取材上详述汉、唐时期而略写辽、金、元、清,详写中原地区而略写周边少数民族。

详于阐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而略于具体的人与事,力求简要,仅举大纲,删其琐节。作者指出该书主旨则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

在政治制度方面,《国史大纲》将中国古代的政治演进划分为了三个阶段。一是到秦汉时期完成的封建集权大一统;二是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完成的政府构成演变;三是到隋唐时期完成的科举竞选制度,至此,科举取代世族门第成为了中国延续千年的首要政治制度。

在经济发展方面,《国史大纲》强调了经济建设与文化、政治建设的相互谋和。三者的发展在整个中国历史中虽然并非每时每刻相互适应,但其总体趋势是在相互调和中的向前发展。

4、《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是外文出版社出版图书,为现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学家林汉达所著,讲述了中国的实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国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及名人简介为一身的优秀历史读物。

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现代语言写出来,通俗易懂。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约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所以“上下五千年”也就代指整个中国历史。

5、《秦汉史》

《秦汉史》是2010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吕思勉。

《秦汉史》是与《先秦史》互相衔接而又独立成书的。由于作者对《史记》、两《汉书》、《三国志》所下的工夫很深,对于这个时期各方面历史的叙述和分析,十分扎实而有条理。

作者认为这段时期内,就社会组织来说,新莽和东汉之间是一个大界线,从此豪强大族势力不断成长,封建依附关系进一步加强,终于导致出现长期割据分裂的局面.


重说历史


中国史:

1、钱穆《国史大纲》:这是一部中国通史性论著,此书是钱穆先生于抗战期间写成,采用大学教科书体例写成。全.书在内容取材上详述汉、唐时期而略写辽、金、元、清,详写中原地区而略写周边少数民族,详于阐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而略于具体的人与事,力求简要,仅举大纲,删其琐节。国史大纲

2、吕思勉《中国通史》:上册十八章分门别类地叙述中国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下册三十六章,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国政治的亦革

3、《史记》作者: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后代史学家对司马迁几乎无不推崇备至。《史记》善于准确捕捉历史人物的特征和精心选材,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叙述语言通俗、简洁、精炼,富于感情,有很强的表现力,为后代文学和史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动力。可以说,史记既是一本史学巨著,也是一本文学经典。

4、《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资治通鉴》在官修史书中占据重要地位,书中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为《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称为“史学两司马”。

世界史:

1、《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作者:威廉•麦克尼尔)

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以文明为单位,书写全球文明的互动,让之前隔离、孤立的世界史,变成动态、交互的世界史,绘制了一幅人类文明的交互网络图。

2、《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作者:L. S. 斯塔夫里阿诺斯)

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者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八个主要的部分。

3、《文明史 : 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作者:费尔南·布罗代尔)

从文明的角度,俯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从穆斯林世界、黑色非洲到远东,从西欧、美洲再到另一个欧洲(东欧和俄国),一代史学宗师以大历史的视角帮助我们认识人类主要文明。


凡人解读历史


你好笔者我是颠强时代

如果你读中国史我想你推荐司马迁得《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两部史书。《史记》呢主要记载了从上古皇帝时期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得历史典故,包括人物得传记,和音乐等各方面的事迹。

《资治通鉴》呢是一部编年体得史书描述了中国1362年得历史发展,讲述了各个朝代兴衰,主要从军事、政治,等多方面来描写,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各个国家得历史和文化有很好得借鉴作用,也是我们国家一部重要历史书籍。

对于了解外国史呢我像你推荐《世界通史》这部书籍描写了欧洲国家得政治、军事、民政、和这些国家得法制,怎么从兴盛走向衰败得,了解欧洲得文艺复兴时期有很多得推动作用。

以上是我对笔者推荐得3部书籍,不知道对笔者了解中国史和外国史有没有帮助?






颠强时代


【中国通史类】《史记》;《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国史新论》;《剑桥中国史》;《中国简史》;《中国大历史》;《中国人史纲》;《中国通史》;《国史概要》;《中国史纲》;《中国通史概要》;《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 ;《中国文化史》

世界通史类《枪炮、病菌与钢铁》;《全球通史》;《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趣味史《明朝那些事儿》;

断代史《三国志》;《万历十五年》;《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李鸿章与晚晴四十年》;《南明史》;《东晋门阀政治》;

“传记”《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苏东坡传》;《人类群星闪耀时》;《鲁迅的最后十年》;


古刹青灯


中国史方面,答主先要推荐《古文观止》。中国史最好是阅读一些原著,而原著大多是文言文书写,因此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阅读原著很有帮助,而《古文观止》就是这样一本基础性读物。

在具备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后,答主推荐再读读清代赵翼的《廿二史札记》。这是他读史书写下的一本读书心得,内容风趣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推论,有助于提高阅读原著的兴趣,相信大多数爱好中国史的朋友都是不会错过。

在正史方面,答主力荐《史记》,它不仅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且书中的文笔也是很受到读者推崇的,在摄取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文笔,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答主推荐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这本书出版之初,“就以其独特的见解与细致的考证成为了当时各个大学通用的历史教科书,在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起到了积极的民族文化凝聚作用,同时也奠定了钱穆史学大家的地位。”①答主读《国史大纲》的时候,被钱老先生的独到见解深深折服,相信你到时也会有所感触。

世界史方面,由于国家众多,线索不如中国史简明,因此答主建议阅读世界史的同时配合适当的地图参照。

世界史首先推荐基础性读物:由吴于廑、齐世荣两位老前辈主编的《世界史》六卷本,这也是目前大学历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世界史方面的经典之作,作为教材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当然,此书也有一些不足,比如书中缺乏地图,因此答主建议此书与《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一起参看。

其次是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本书作者以自己独到的眼光,采取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考察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

第三本是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编撰的《菊花与刀》。这本书是二战后美国为了制定适合于日本国情的相关政策,特意聘请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对日本进行的调查报告。从书名里的“菊花”与“刀”,我们就能体会到日本文化与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本书作者对日本的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读者经过阅读,能够对日本这个国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单单阅读记述性史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较为开阔的视野和较为敏捷的思维,不能让情感的洪水冲破了理智的大门。因此答主推荐下面几本哲学方面的书以供参看~

第一本是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通过对本书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研读,能够锻炼自身的思维发散和思维理解能力,这一点答主在学习历史学的过程中深有体会。

第二本是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这是一本论战性质的书籍,内容以恩格斯针对杜林在各个领域自立体系、发表观点的抨击为主,思维缜密,推论精细,对于思维的锻炼很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