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评价一下《寄生虫》这部电影?

元气满满2020


最近看了韩国一部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电影—《寄生虫》,看到片名本是抱着看恐怖科幻的心态去看的,内容却是直击社会,人性的一部片子,导演通过映射的手法,把社会底层的人比做寄生虫,靠着给富人帮工生存,通过社会矛盾的激化,探究出人性的险恶和复杂。

男主金基泽一家是生活在半地下的无业游民,在朋友的帮助下,男主角基泽隐藏真实学历,去一家富人家里做家教,并逐步让自己的父母,妹妹安排进去帮工,从此改善生活,然而经过一系列反转,最终通过一场死亡黯淡收场的故事。

剧中的富人善良大度,却也充斥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丈夫自负傲慢,妻子多疑敏感,长女恋爱脑,小儿子神经兮兮;穷人家的一家四口也是有着贪婪懒惰的毛病。

故事的反转是从上一个帮工开始,那是一个老佣人,也是唯一一个知道房子下面有防空洞的秘密,并且把自己的丈夫送到下面躲避外债,贪婪是一只恶兽,能吞噬人的理智和美好,于是,矛盾累积。

真正引发矛盾的是一句“穷人身上都有一股挤地铁的味儿。”这也是让男主角的父亲对富人朴社长痛下杀手的导火索。中国有句话叫“斗米恩升米仇”,人一旦尝到甜头,就会索要更多,先是温饱,再是尊严。

矛盾的爆发,唯有死亡才能解决,一切都回到原点,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妹妹敏婷、朴社长被杀,比如谎话被揭穿,寄生虫需要回到他们需要待的地方,比如房子还是原来的房子,人来人往,生活依旧。

黑暗无处不在,有光明的地方,黑暗如影随至,也许你在凝望黑暗之时,黑暗同样也在凝视着你。贫富差距是一把锋利的刀子,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想要跨越阶级,就要接受刀子的切割,忍受过去了得到升天;但更多的人,死在了跨越阶级的路上。

贫穷是蟑螂,是害虫,是附骨之蛆,无法躲避,除了隐忍,别无他法。哪怕生活变好,隐藏在气味中的贫瘠还是能被轻易揭穿,暴露在阳光之下。影片中并未展现出绝对的善与恶,每个人的立场不同,想要维护的也不同。他们是寄生虫,只能依附别人生活;他们是寄生虫,除之不尽,杀之不灭。

韩国这样的电影并不在少数,从《熔炉》到《七号房的礼物》,从《燃烧》到《恶人传》,这样直击人心的影片并不少见,人性并不是非黑即白。

纹着大花臂的社会大佬也可以把唯一的雨伞递给被暴雨淋湿的小姑娘;儒雅善良的高中校长也许是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监狱的犯人也许侠骨柔情;底层穷苦的人民也许正想法设法吞噬你。

人性的复杂能通过影片讲述出来,以此来给人类社会以警醒,这才是电影最大的作用,也是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知错而不为,犯错而改之。








80后老男人影视


看完《寄生虫》我有一个想法,这电影在我看来不是讲的阶级事,而是韩国这个国家的事,朴社长一家人,给我的感觉从头到尾流露出两个字:美国!儿子的印第安游戏,女儿还专业找一个外教英语的辅导老师,他自己媳妇时不时偶尔说几句英语和社长交流,还有社长办公室的美国奖状,这一家象征着什么?这一家是搬过来的,在搬过来之前上一家是为了防止北边而修的地下室,这和那个年代韩国史是对应的,还有一个细节,假装美国留学回来的妹妹去应聘,嘴里哼着小曲是《独岛是我们的领土》,给我的感觉这部剧就是寄生的是韩国自己。



宁村男孩


《寄生虫》讲述了原本无业游民的基泽(宋康昊饰)一家四口,在儿子伪造大学学历成功应聘一个富人家庭做家教后,一家人“集体出动”混入豪宅寄生上层的故事。

影片对贫富、阶层的高度戏剧化对比很容易让人想起去年的《燃烧》,影迷群里还引起了一阵关于《寄生虫》和《燃烧》孰优孰劣的争论。

我认为,两部电影虽然主题相对一致,但定位与风格不同,大可不必非得做一番硬性比较。

《燃烧》是留白多、可供解读空间大的偏向哲学性的电影,而《寄生虫》属于主题在先,然后用精密的影像细节和象征符号去填充的通俗电影。

这些天,关于《寄生虫》的长篇分析文章已经出了一大堆。

为了不再重复过多,我特意挑选了10个关键词,来帮大家更直观地理解这部年度高分作。

还是要强调,《寄生虫》是一部技术性很外显、细节很丰富的通俗电影(甚至像漫画),只要认真看,相信你能解锁奉俊昊导演的用意与“套路”。

一定意义上,看《寄生虫》,可以找回到所谓“看电影”的意义与乐趣。

片名《寄生虫》很好地概括了整个故事,原本贫穷无业的基泽一家四口通过接力行骗的方式一一被上流家庭雇佣。

为了表现他们的这层寄生身份,导演用了很多关于“虫”的意象来做铺垫与暗示。

影片开场,住在半地下室的基泽在打开一袋面包时,发现桌上有一只灶马蟋,随后用手指弹开了它。

灶马蟋是一种常栖于灶台、杂物堆、阴湿地的昆虫,这是片中第一次出现虫子意象。

街上在喷杀虫雾,基泽一句“别关窗,顺便杀死屋里的虫子”,没曾想,一语成谶。

结尾,当从地下走出的女管家丈夫被刺死的时候,沾着血的手上趴着一只苍蝇,一首一尾形成呼应。

除了这些生物学意义上的“虫”,大雨之夜主人突然回家时,四人慌乱藏入桌底、床底的样子也老鼠蟑螂一般,宋康昊还有在地上匍匐爬行的动作。

关于“虫”的意象下文还会有补充。

电影开篇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一扇窗,一扇可以平视看到街面的半地下室窗。

在将近30秒的静止画面里,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看到街上的行人、车辆,还有垃圾堆。显然,这是一个底层人聚居的社区。

窗,连接了外部世界也交代了内在心里。

一家人窝心又无奈地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即使看到醉汉在他们窗户边撒尿,也敢怒不敢言。

等到基泽一家人全部混入豪宅且主人外出露营时,他们假装是主人一样坐在舒适的沙发上,透过一扇大大的落地窗独享着外面宽阔怡人的绿树与草坪。

导演让基泽正面镜头,说出了一句“挺有格调的”。

而有了工作有了钱的一家人,在回到自己的半地下室时也有了自信。

当看到醉汉再次在窗边撒尿时,儿子出去教训了他一番,透过女儿的手机屏这另一扇“窗”(这段是慢镜头),一家人哈哈大笑。

楼梯

《寄生虫》是关于韩国社会贫富阶层的,底层仰望上层,上层漠然于下层。

为了在视觉上表现这一点,导演奉俊昊突出了一个意象与一个方向,那就是楼梯与“上下”。

片中各种各样的楼梯与台阶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

基泽一家所在的社区外面是一段高高的台阶、儿子第一次进入富人区时要一路上坡;

富人家里的楼梯频繁出现,当然也包括那一条通向隐秘地下的高高的石梯。

镜头方向与画面内部人的动作方向上,基泽一家人初次进入豪宅时要么用仰拍;

要么表现人物走上楼梯,代表着底层进入上层。

而在他们后来逃窜时,则多用俯拍表现渺小与狼狈,对应虫的状态。

最鲜明的一点体现在大雨之夜,逃出豪宅的一家人沿着坡路、街道、台阶、地下隧道一路落荒向下。

那灰溜溜的样子简直就像被大雨冲刷的老鼠,顺着往低处流的雨水一步步被冲回到阴湿的地下巢穴。

气味

《我不是药神》里卖假药的江湖骗子说,“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那么套用在《寄生虫》里就是,穷人再怎么伪装,也掩盖不了穷味儿。

气味是贯穿全片的关键词,也是区别阶层、识破阶层的凭证。

富人家的小儿子曾凑近他们每个人闻了闻后说“一样,他们有一样的味道”。

基泽的女儿则一语点透,这不是衣服的味道,是半地下室的味道,只有离开这里才能摆脱。

豪宅主人朴先生与妻子在沙发上大肆谈论着基泽身上的气味(基泽正躲在桌底),并说是搭地铁时才能偶尔闻到——“搭地铁的人有种特殊的味道”。

为夫人开车时,基泽临时换上的旧衣服的味道也让夫人轻捂鼻子并打开了车窗。

而结尾老实巴交的基泽之所以突然对主人提刀相向,正是因为主人在翻动全身是血的“地牢男”身体时捏住鼻子的一刻,气味的歧视瞬间将他激怒。

景观石

开场不久,基泽儿子的同学送给他们家的那块景观石是另一个贯穿全片的意象。

景观石是来自富人家庭里的物件儿,对于一个连饭都快吃不饱的底层家庭来说,显然太无用了,所以妈妈会说“还不如送点吃的”。

但也正是这块石头,让基泽一家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他们寄生上流暂时摆脱贫穷饥饿,变成了一个好运之物。

然而当一家人在大雨之夜被“赶”回地下的家,儿子竟然发现这块石头渐渐浮到水面,方才意识到他的同学是在骗他(正因他是构不成威胁的穷小子才找他帮忙为富家女代课)。

于是儿子将假石带在身上,并成为了击杀女管家一家的凶器,结果被“地牢男”反杀,儿子被这块假石砸成重伤。

最后,景观石被伤愈后的儿子放回河中,复归自然。

网络

前面提到手机作为一扇“窗”,其实除此之外,手机在电影中的作用,还在于穷人们依靠手机依靠网络获得了进入上流家庭的凭证。

如一开场就是搜索WiFi信号,一家人跟着跟着网上学叠披萨纸盒、儿子的大学文凭是用PS伪造;

女儿用刚刚在网上搜到的艺术心理/艺术治疗的知识成功应聘美术家教,父亲学驾豪车时儿子在旁用手机上网搜索操作指南。

开放便捷的网络看似打开了一个平坦、平等的世界,穷人蜷缩于最底层也能获得同样的信息。

但现实中他们仍然是无力的,那种被诱惑一番然后无所改变的落差更是巨大,美梦一场。

地下世界

《寄生虫》里有垂直的三层世界,地上的富人世界,光鲜明亮,半地下的穷人世界,凌乱潮湿,藏于地下的无名世界,阴森恐怖。

这种空间壁垒的设置、人群层级的划分在奉俊昊导演的《雪国列车》里有过直观的横向展现。

其实早在奉俊昊的处女作《绑架门口狗》(1996)里就已经出现了隐藏的地下世界,就是那栋居民楼下流浪汉与保安居住的地下室。

与《寄生虫》里豪宅“闹鬼”相似,《绑架门口狗》里住在地下的保安也说,他经常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每晚好像有人在哭”。

多说一句,《寄生虫》里提到的地铁的味道,可以在这部处女作里找到呼应。

Pretend

影片是典型的三幕结构,前三分之一的篇幅表现的都是一家四口怎样骗入豪宅,期间频繁出现的关键词就是“假装”(Pretend)。

比如儿子在朋友的建议下假扮名校大学生,他教的是英语,上课时还特意让富家女用“Pretend”造句。

片中还有一家四口为了不露马脚而在家里备好台词进行场景模拟的排练场景,可谓是一场大型表演秀。

一定意义上也与电影本身形成了互指。

致敬

奉俊昊是一个十足的迷影导演,自十几岁便立下了当导演的目标。

因此,从《寄生虫》的故事与形式里可以看到众多前辈大师的影子。

奉俊昊选CC,吐槽好基友朴赞郁

如韩国影史经典——金绮泳的《下女》(1960),同样是对揭示阶层关系极具视觉表现力的一部作品;

《下女》,楼梯

奉俊昊的偶像黑泽明导演的《天国与地狱》(1963),英文名为《High and Low》,也是《寄生虫》的前身。

那个总是一身印第安装扮、喜欢射箭的富家小男孩,是不是致敬《天国与地狱》呢?

另外,两获戛纳金棕榈的日本名导今村昌平一系列表现底层如“蛆虫”般生存的《猪与军舰》(1961)《日本昆虫记》(1963)也与《寄生虫》有渊源。

Bug

《寄生虫》是讲虫,那么我们最后就简单说一下另一种“虫”,即所谓的bug(漏洞)。

最近关于《寄生虫》是否真正撑得起戛纳金棕榈以及剧情逻辑上的bug是一大争议点,比如富人怎么这么蠢、太过巧合、隐喻变明喻等等。

“如果我有这么多钱,我也很善良”

其实是否称之为“bug”,看你怎么理解。

仍是回到最开篇的话,《寄生虫》的高度戏剧化是刻意追求的,不能完全用现实逻辑去对应。


超级科学奶爸


地上的光鲜掩盖不了地下的污秽——无论是生活还是人。能获得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四项大奖,自然不是吹出来的。单说最佳原创剧本这一点,确实眼光独到。

电影讲了一家四口,因为机缘巧合以及不是巧合的机会,全部聚集到一个富人家庭做事,过着阳光明媚的优雅轻松的生活的故事。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贫穷。一家之主的父亲没有能力改变现状,选择投机取巧。那自然悲剧。一家人住在肮脏不堪,连WiFi 都没有的地下室,他们居然可以想出在逼仄的空间里各个角落去搜寻网络信号的奇葩主意。街道消毒,气味之浓烈,家里的父亲居然说不要关窗户,可以免费给家里消毒。他们家的窗外就是酒鬼之类撒尿的地方,如同直接在他们头上撒。所以他们身上永远有一股相同的味道,这股味道带给他们心理上最强烈的屈辱感,导致那个懒惰却又有人性的父亲刺出了这部影片的最后一刀。

关键不是一家人这样悲剧,在那个富人家庭豪华住宅的地下室,居然还有一个“寄生虫”——被他们挤走的那个保姆的老公。因为躲债,因为无处生存,所以可以在这样憋闷的地方一住四年。

这个豪华住宅里的主人们,也不正常。不想读书的女儿,心理受到刺激的小儿子,漂亮的全职家庭主妇的女主人,高高在上的男主人朴社长。激烈的冲突——人性的,阶层的,血淋淋地上演。

剧情没有噱头,没有粉饰。你看见的就是生活的真实。每一个人物你不能简单评价好与坏,他们就是真实的有着复杂人性的人。

总之,影片揭开了富裕、光鲜背后的另外一种生活,这种生活,这种生活里的人性,活生生地存在着。比如,那个无业游民的父亲,继续寄生在那个富人的地下室里,等待着他的儿子。





lux汪


一直有关注这部电影,昨晚终于看到了,很欣慰,作为韩国首部拿下金棕榈奖的电影,我对此充满期待,而且里面集结了多位实力派演员,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从海报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关于阶级的电影,作为穷人连穿鞋的资格都没有,故事讲述的就是两家地位悬殊的人,因穷人长子到企业家朴社长家里给他大女儿做补习老师展开,最后演变成一家人寄生在这个富有的家庭中。

故事的开篇进入我们视野的是贫困户基泽一家,住在半地下室,经常有醉汉在家门口尿尿呕吐,手机连个WIFI都要跑到家里的制高点马桶旁边来蹭邻居的,全家都待业,靠给披萨店折纸盒子来维持生计,还总是被披萨店的员工刁难。电影一开端的镜头模式就是固定地面,然后从上往下移动到长子(基宇)身上,他拿着手机满屋子的找WIFI信号,这点很类似于隔壁的老奶奶带着孙子来你家问WiFi的场景,其实这里只是想说明这家人连基本的网络费都没能力承担,而且是住在韩国底层人民都会住的半地下室的房间,潮湿,多虫等。看过《请回答1988》的人就知道成德善一家就是住在半地下室的,但电影中似乎显现的更加的极端,父亲基泽(宋康昊)看着街上免费消毒的人来了也希望开窗来给家里杀杀毒。一家人就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生活了多年,全家都寄希望于长子身上,故事发生转折就是长子的朋友要去国外留学,拜托基宇(崔宇植)去朴社长(李善均)家面试课外老师,于是一个充满谎言的故事就展开了。

故事埋下了多个伏笔,从故事的一开端,披萨店老板来收盒子的时候,兄妹俩都知道披萨店有个小伙伴离职了,其实这里我个人认为是兄妹俩用了手段才导致其离职,这也为后面他们利用同样的骗术让尹司机以及前保姆离开而埋下伏笔。富人一家住的地势很高,基宇一进大宅,便被豪宅的气势所震撼,管家介绍说大宅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南宫设计,移民后转卖给了富人。面试进行的很顺利,基宇第一节课便让多惠做题目,凭借着自己复读多年的攒下的应试技巧,成功地唬住了native女主人,获得了家教的工作。

基宇听女主人说,家里的小儿子多颂很调皮气走了好几位美术老师,便顺势将自己的妹妹基婷介绍给了女主人当美术家教,当然是包装一番之后“Jessica, 伊利诺伊,芝加哥,独生女,艺术硕士,堂兄的同学”,而基婷利用谷歌来的艺术心理疗法,取得了单纯简单又经常一惊一乍的女主人的信任,拿到了美术家教。

然后在基婷抓住机会,在朴社长的司机送她回家的时候,偷偷把内裤丢在座位下,朴社长不久之后发现,以为司机和女朋友在自己的车上做不可描述之事,便找了个借口把司机辞了。这时候基婷抓住机会,把金爸爸作为伯父的前任司机介绍给了朴家。而神奇的是,金爸爸开车很稳,最后胜任了司机一职。

接下来最难搞定的便是管家了,作为一个经历两任主人的管家,深受主人信任,最后金爸爸和儿女们利用管家对蜜桃过敏的体质,让女主人以为管家得了肺痨,最后成功地搞掉了管家。金爸爸也顺势给朴社长介绍了一个家政公司,金妈妈顺利拿到管家一职。这样,金家四口便算是寄生在了朴家。到这里,故事还是喜剧,说起来就是老谋深算又各个身怀绝技的穷人算计傻白甜富人的故事,一环扣一环,没有差池,朴社长解决了待业的金家老小的就业问题。

趁着朴家一家为多颂生日出去野营,金家一家四口在朴家的豪宅中喝酒庆祝,晚上开始下暴雨,正当全家畅想未来的时候,门铃响了,全家紧张的安静下来,发现摁门铃的是前任管家,恳请金妈妈开门,因为自己有东西落下。金妈妈心软,或许是心虚,便开了门。然后故事便开始走向惊悚片。

原来管家落在朴家的东西,是藏在地下室的丈夫,因为破产躲债深藏地下室四年,而朴社长一家并不知道这个地下室的存在。正当金妈妈打算报警的时候,藏在后面的金家人露出了马脚,管家威胁要告诉朴社长,两个底层家庭在这时候展开了对峙,这时候导演还明戳戳讽刺了北朝鲜。家里电话响起,原来主人一家因为暴雨没办法野营,正在赶回家里,一阵打斗之后,最后金家人把前任管家和丈夫关在了地下室。

来不及逃出的金家父子只能藏在客厅的茶几下,弟弟多颂非要在这个雨夜,在草坪上野营,朴社长和太太决定睡在客厅的沙发上,还上演了一场非常尴尬的不脱衣服的床戏。朴社长闻到了客厅里面的一股“司机和管家都有的味道”,不禁吐槽起来这股穷人的味道已经对于他们的生活造成了越界。

在一阵心惊胆战中,金家人成功地撤出了朴家,在雨夜中一路狂奔,发现处于地势最低端的贫民区已经遭水灾,自家更是被淹没,基宇从屋中抱出了那块石头。睡在体育馆的他们问父亲有什么计划,金爸爸说“没有计划便不会失望”

朴太太打算在第二天为多颂举办生日party,基婷和基宇作为家教受到了邀请,而金爸爸作为司机要去加班。基宇在和多惠接吻后,拿着石头走向了地下室,打开了地下室门,没想到被管家的丈夫反杀,被石头敲碎了脑袋。穷凶极恶的管家丈夫拿着刀走进众人欢庆的草坪,一刀刺向基婷的心脏,又转向金妈妈,金妈妈和他奋力搏斗,众人大惊失措,多惠也发现了头破血流的基宇并把他背到了外面,慌张的朴太太让他们开车送基婷和基宇去医院,金爸爸愣住了,在将钥匙抛给朴社长的时候,钥匙不慎被倒下的管家丈夫压在身下,在受不了穷人气味的朴社长掩着鼻子翻开管家丈夫的尸体,就像是翻开一块烂肉时,金爸爸竟然用刀捅向了朴社长。

最后,朴社长和妹妹基婷都死了,金妈妈和基宇被起诉但是最后免于受罚,而金爸爸逃走了。基宇会爬到山上遥望那座已经换了主人的豪宅豪宅,通过解读点灯的莫尔斯密码,知道了金爸爸原来躲藏在那个不为人所知的地下室,趁着豪宅换主人埋藏了因为失血过多死在地下室的前管家,偶尔从地下室溜出冒着生命危险偷一些食物。而基宇,也有了目标,幻想着自己能够挣大钱,买下那座豪宅,让父亲光明正大的出来。

在这部电影中,富人朴社长一家,除了有一些简单,还有对穷人身上那股“穷酸味”有一些敏感之外,没有什么做错的地方。他们有着很好的修养,即便是解雇员工不会直接说出理由,对穷酸味不满也不会当面提出,也许正如金妈妈所说“如果我要这么有钱我也会善良”,反观都住在地下室的金家和前管家为了这些资源争的头破血流,毕竟穷人的资源太有限,关乎吃饭问题,而富人,他们已经拥有很多,并不会在意这些,直接选择了漠视。也许是这种潜在的漠视,刺痛了金爸爸最后一点自尊,造成了最后的悲剧。

刺痛金爸爸的在剧中一共有四次:第一次是当富人夫妻二人在沙发上讨论他时候,说他身上有一种搭地铁才会有的味道,这是潜意识里面的一种对穷人的鄙视。

第二次是当家里遭遇涝灾之后,在体育馆休息了一夜之后还不得不去加班,在路上他载着夫人,偶然间散发出来的味道,摧残了他的自尊心。

第三次就是男主人叫他穿上印第安服饰为其儿子庆生时,略带有强迫的语气,对穷人的看不起,让他开始对男主人从感谢转变为愤恨。

最后摧毁他去刺杀男主人时,是面临女儿基婷已经被杀在地下,满身血的时候,男主人要的只是车钥匙,当车钥匙落在管家丈夫身下时,他翻看尸体拿钥匙的瞬间,类似于去大便池拿一样,这让金司机冲破了心里的牢笼,他要去报复男主人。

贫富差距和阶级差距是永恒的话题,我们会听到保姆对雇主家做出很不利的事情甚至是命案,花钱买穷人提供的服务,似乎是富人的一种普遍行为,之前在贫穷中快乐的金家,在进入富有的朴家的生活后,他们的想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基宇甚至和多惠谈恋爱,幻想着自己也能跻身上流阶级。但是这层隔阂始终存在着,气味是一种外在的体现,而富人的漠视尤为甚,尽管他们拥有良好的教养,可是,他们并不关心,那些为他们提供服务的人,会拥有怎样的生活和命运。






清风潜入夜


一般来讲一部故事性很强的片对于剧情发展符合基本逻辑是有一个最低要求的。当然我完全认同为了主题表达和戏剧性的效果,是需要作出一定事实逻辑上的牺牲的。可是寄生虫的牺牲背后并没有达到同等的主题表达效果,这就很不ok了。举例来讲,基本上占据了前1/3部片的将四位家庭成员安排进富人家的过程就非常戏剧化,并且非常顺利。当第一天男主去的时候突然灵机一动提出他妹妹的时候我是觉得妙的,觉得很聪明,因为毕竟收到了一份比前一任家教还多的薪水,想让这份薪水翻倍是很正常的。但是后来竟然一点一点的都安排进去了,这太顺畅了。第二,如果说顺利进入豪宅是剧情发展所需要的话,那么这些人还都能胜任豪宅的工作就显得更假了。富人的保姆和司机并不是如此好当的,尤其是保姆,老保姆也是在前任建筑家房主手下干了多年才能适应这一工作的。而且整个谈吐和仪态,贫民窟环境下生活的老夫妻俩是不可能不露馅的。当然,导演也并非没有考虑到这点,加了宋康昊在家中排练和男主人抱怨宋康昊在越界边缘的戏份。但是仍然是不够的,整体的逻辑合理性非常脆弱。第三,野营晚上那一场戏,喝过酒的都知道四个人在客厅喝过酒还甚至还打碎打翻了酒杯能有多大的味道吧,男女主人竟然丝毫没有察觉,竟然还在沙发上面打了一炮,遍地的玻璃渣子最后只是被金基婷一扫简单处理了一下,也毫无察觉,这基本上就属于无法忍受的不符逻辑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承认有一些是必要的,但是在整体的推进上,导演做了太多为了推进而推进了。尤其是最后的花园大决战,坦白讲,有必要吗,这个结局不觉得稍显突兀吗,这就是导演摊子铺开了没有办法解决结局强行制造出来的冲突高潮的


南道拳豪ol


韩国电影《寄生虫》能在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中拿走了金棕榈奖,并且力压群雄。这也是枝裕和的又一个大作!

剧情的层层的反转,加上荒诞舞台剧式表达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就是有人想剧透,这么复杂的故事,怕也很难讲清楚。

前面足够多的细节和幽默桥段,都是在为后面深刻的阶层思考做铺垫。

它总能够是精确的抓住那个点(隐忍,爆发)能够和现实生活匹配,甚至更加的可怕

电影一直在讨论善良这个社会问题,最后还是体现在贫富差距这个根源上!

贫富体现在一种寄生与被寄生的现象,

金基泽一家人形象的表达成为寄生虫,寄生在朴社长的家中,朴社长给她们食物,把她们当作低等人,金基泽为了生存只能依赖,否则无处可去。她们卑微,仅仅是为了生存

最最绝望的是,当贫穷到一定程度,你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个状况

《寄生虫》透视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形象的体现为富人对穷人的“鄙视”,这种鄙视会导致阶级分化严重。





老五电影解说


让我带你感受不一样的电影,用另一只眼睛看电影,有不一样的见解欢迎一同探讨

《寄生虫》引无数人深思:揭露了残酷真相,却让人更为坚定

让我们再来深度解读一下韩国首部拿下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电影《寄生虫》

人物关系

电影的开头是贫穷的一家四口,住在肮脏狭小的地下室,为了寻找免费WiFi,举着手机蹲在厕所的角落,宋康昊饰演的父亲,虽为一家之主,在社会中却是找不到工作的最底层人民。母亲是运动员出身,拿过奖项,却也没有稳定工作。哥哥基宇,重考四年,也没考上大学,英语巨好的穷小子,故事也是因他而开始的。妹妹基婷,ps技术一流,心机和谋略并存的女人。

这一家人靠着平时帮pizza店叠盒子过着拮据的生活。

另一边是富人一家,这是个完美的家,同样也是一家四口,还有一个帮佣和三条狗,男主人是个商业精英,经营着一家公司,女主人,是个单纯有余,善良不足的形象。

大女儿多惠是个偶尔被家人忽视的孩子,心地单纯,毫无戒备,会对外人袒露心声,后来喜欢上了基宇,很多关于家里的事情都是听她所说。

小儿子多颂是个自闭有些敏感的小孩,此前因为家里“闹鬼”而产生心理创伤。

最后,还有那地下室里,不见天日的帮佣的丈夫。

细节分析

对于这部电影,想必大家都已经看过,电影的内容就不做过多阐述了,我们来看看这部电影有多少细节值得我们回味呢?

一:石头

赫敏送来石头,说他家摆着各种各样的奇石,就数这块能带来财运和好运,但他真正的目的是:让基宇代替自己去当补习老师看着多惠。

为什么选他呢?因为他觉得多惠是不会看上他这种穷人的。

这块石头在整部影片中出现多次,当家里被淹时,那块石头却浮在水面上,基宇便拿了那块石头。

基宇说这块石头一直在“粘”着他,这是一种象征手法,这块石头在基宇心中是一块转运石。基宇一家抓住石头时,欲望也越发膨胀,石头后来也变成了杀人武器,而财运也转变为了凶兆。

当基宇把石头放回山上小溪,石头却没有浮起来,与之前的现象相悖,此时镜头打到的画面是基宇在睡觉,旁边放着他的计划。

放下石头是他梦境中所幻想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他真的能放下吗?

二:场景

还记得电影中的大雨吗?

瓢泼大雨倾泻而下,从别墅盘踞的半山,沿着层层阶梯,汇聚,涌入,最终淹没了城市的最底层,那天基宇一家赶回家里时已是水漫金山,父亲在污水中找寻着一切能带走的破家当,而女儿基婷坐在喷着粪水的马桶上点了一根烟。

另一边富人家的别墅,他们的小儿子闹脾气,在大雨天拿着帐篷去别墅外面草坪睡,却是一夜安眠,丝毫没有淋到雨。

大雨一下,抽水从马桶四处蔓延,基宇一家遭受灭顶之灾,碧绿草坪却更显生机,朴家喜迎清新的空气。

我们从空间可以看出人物的阶梯关系,片中大量使用阶梯这一符号,强调顶端与底层对比。

雨夜,他们往家里跑,先跑下一个斜坡,接着又走过一段长长的阶梯,穿过隧道,又往下步入一个阶梯,迈入天桥下面躲雨,接着往下走,才到他们所居住的街道,还不够,还有再往下,进入半地下室。

相比而言,富人家是一路往上的,本来韩国豪宅都一般建在半山坡上,基宇从门口,还要经过两层台阶才到达庭院所在平面。他们住的是独栋别墅,属于顶层的顶层。

这种空间结构的精妙设计,给人非常直观的冲击感。

三:画

多颂的画其实一早就暗示了地下室有人,但大家都认为画中的人是多颂自己。

我们不要忘了,多颂一年级时遇到的“鬼”。

这幅画中,右下角的那块黑色,代表地下室的黑洞,右边黄色箭头往上,旁边还有个人形,暗示有人从地下室出来过。

这也便交代了,这栋房子的下面还藏着一个人,就是帮佣的丈夫。

后面也交代了她的丈夫为了躲债,藏到这一家人并不知道的地下室生活。

更讽刺的是,当基婷做艺术辅导时,把从网上看到的理论对女主人有模有样地科普。

四:气味

“气味”成为人们区分阶级层次的标识。

朴社长的儿子嗅到基宇一家身上有一种相同的气味,而伪善的朴社长告诉儿子说这样是不礼貌的。但朴社长躺在沙发上却和太太开始讨论金司机身上的味道,“葡萄干放久了的味道”“搭地铁的人有种特别的味道”。

最后,在多颂的生日会上,当所有人乱成一锅粥,基婷被刺死,多颂晕过去,富人一家要金司机把车钥匙扔给他时,钥匙恰巧被压在了帮佣丈夫的身下,因为朴社长的一个小小的捂鼻动作,最后彻底激怒了金司机,这也是为什么金司机会拿刀捅向朴社长的原因。

用“气味”来标识身份的差异,不仅从最基本的生活习惯来区别人的身份,这种低级侮辱似乎更为凌厉。

“寄生虫”的寓意

看到最后,究竟谁是寄生虫?

我想,大家都是,当穷人一家在社会的最底层,突然有一天其中一位家庭成员开始接触到上流社会,便用手段把全家都寄生在上流社会。

而上流社会的一家,没有了帮佣,生活变得一团糟。

穷人一家因为寄生在上流社会而满足,他们没有想过去改变现状,而是满足于这种寄生关系。

贫穷臆想着富有,富有意淫着贫穷,谁又比谁更高一等呢?

观影的我们,即使站在上帝视角,也无法裁决谁应该生存,谁应该毁灭。他们看似都不是坏人,但他们都是这场悲剧的助力者。

影片的最后,当基宇的父亲杀过人后,他去了别墅里那个没人知道的地下室,这一循环不会结束,他又将在另外一种情况下重新开始。







有故事de張仙森


看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压抑感,少有的一看就不想停下来的剧情。总感觉自己被大众化的点评迷惑,开始怀疑自己的思想正不正确,随不随大流,其实啊,每个人看电影都是根据自己所欠缺的,自己所经历的,达到一种代入自身的感觉。

这个电影,让我从头到尾在意的好像是“那种气味”听小男孩第一次提起“气味”那家的女生回答说是地下室的气味,我所理解的“气味”好像是一种生活方式,那种腐朽的生活方式,明明在同一栋房子里面生活,不同的人住进去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一家人在原本房主出去露营的时候,在房间里的生活方式完全是在地下室的生活方式……原来是人在一种环境下长期生活下去就会腐朽麻木不思进取。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看过的一篇香港的报道,好像大家都在埋怨这种生活方式,完全没有考虑到现实,这个报道是关于几个高层领导与住在“棺材房”的从事于各种工作的员工相交换生活,在交换之前领导都不能理解那种生活方式,归结于不够努力不积极向上,交换过后发现,一天的工作疲惫不堪,可是挣到的钱才勉强足够最最最基本的生活,然而没有任何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就好像日子一天一天的熬过去了,也习惯了那种生活方式……说到这里让我又想起了《当幸福来敲门》这个电影。同样的无法改变,生活往往让人麻木不仁,可是很少有人努力到了最后一刻,我始终相信如果结局不是幸福的,那可能是还不够努力生活,回到这部电影,如同电影名《寄生虫》在舒适的环境里 幻想着这都是自己所拥有的,我不觉得住地下室的两家人可怜,他们好像在重复过着之前的生活……我反而觉得那一家富人比较可怜,就如同我们现在,接受自己以及自己的生活状况是多么的重要,一味的去追求以及羡慕更高品质的生活,只会让自己满身的“气味”

我始终相信如果结尾不是幸福的,那一定是还不够努力的去感受生活。表达一句不积极确是我真实想法的话,不用努力跨过阶级,因为有可能无论再努力也活不成另一种阶级,唯一的办法就是无视阶级,接受本身幸福就好,感受努力过后的生活美好。



活宝橘猫影视


大家好,我是娱乐领域的一个小白,接下来我来评价一下《寄生虫》的剧情。

如果要拍一部从蟑螂的视角出发的电影,大概会很像《寄生虫》。当然,前提是每只蟑螂有自己的螂生、个性、家庭,还有与彼此沟通的方式。片中某个角色匍匐爬行时的样子,真的就如我遇过的蟑螂那样,在我打开灯的那瞬间,爬行的它乍然而止,好像在等待我动静,以便思考下一步策略,顺便祈祷我没发现它。

由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今年获得坎城金棕榈大奖的《寄生虫》,描述贫穷的金家四人住在破烂的半地下室屋子,环境杂乱、父母失业,与一双儿女只能靠些零工维生。一天,儿子基佑的朋友要出国,将一位有钱的家教学生,转给基佑指导,让他获得进入富有人家大门的机会,认识朴家有钱的一家四口......

《寄生虫》有许多充满黑色幽默的恶趣味,这贫穷的一家四口如蟑螂般顽强讨生存,善于计划与操弄,电影有一大部分由于金家人的计谋,搞得像《瞒天过海》系列那种劫盗片一样,非常有趣。但后面的发展,实在是每一步都出乎意料之外,剧情越来越疯狂也越来越紧张。更厉害的是,导演融合黑色幽默与绝望感,拍出一幕幕荒唐的情节,但这些离谱夸张的情况放在社会状况的脉络下看竟很贴近现实。在爆笑背后,颇令人伤感。

阶级的符号、象征与意味,在许多小地方不断出现。连用个Wi-Fi都得像寄生虫到处找宿主的金家,他们的穷儿女知道面对有钱雇主最好取英文名,明白在上流社会怎么混比较显得「高级」。有钱亲戚去世留下装饰用的石头,对穷人根本没屁用,最后石头的「用途」是个残酷对照,真正反映了「这(造景石头)是什么,能吃吗?」一般的愤世。

穷男与富千金的家教关系,刚开始看起来像是男生利用优势占女生便宜,但看到后面会理解穷男终究是个寄生虫,被富千金拿来满足自己的想像。两个人家窗户看出去的景象大异其趣,穷人窗户紧邻大街,一片丑陋的灰,政府除虫人员在街上喷药,只要开着窗,药就自然喷进家里了,金家父亲还说这样可以免费除虫,但真正要被除的虫的根本是他与家人呐;有钱人家的窗外则是一片绿地,甚至基佑刚按完朴家门铃,大门微微打开时,虽还看不到其他东西,却已经见着几丛绿意,生气盎然。

朴家女主人第一次出现时,全身穿着优雅的白色衣着,那种白不是穷人穿得了的白,穷人的生活型态没法让那纯洁的白色衣物维持超过一分钟,总会弄脏些什么。但更残酷的阶级代表物,是味道,这是穷人怎么假装怎么遮掩都弄不掉的,而朴家人对穷人味过敏。

穷男与富千金的家教关系,刚开始看起来像是男生利用优势占女生便宜,但看到后面会理解穷男终究是个寄生虫,被富千金拿来满足自己的想像。两个人家窗户看出去的景象大异其趣,穷人窗户紧邻大街,一片丑陋的灰,政府除虫人员在街上喷药,只要开着窗,药就自然喷进家里了,金家父亲还说这样可以免费除虫,但真正要被除的虫的根本是他与家人呐;有钱人家的窗外则是一片绿地,甚至基佑刚按完朴家门铃,大门微微打开时,虽还看不到其他东西,却已经见着几丛绿意,生气盎然。

朴家女主人第一次出现时,全身穿着优雅的白色衣着,那种白不是穷人穿得了的白,穷人的生活型态没法让那纯洁的白色衣物维持超过一分钟,总会弄脏些什么。但更残酷的阶级代表物,是味道,这是穷人怎么假装怎么遮掩都弄不掉的,而朴家人对穷人味过敏。

传统英式「楼上、楼下」(upstairs downstairs)的阶级分野,在这变成地上、地下。能在见得到阳光的地面上生活,是一种特权,朴家女主人也提到她好多年都没搭过地铁了。地球上的人口(或宜居土地稀有度)越来越发展成穷人得住地下室、搭地铁、在蟑螂最多的地方生活,把上面的空间留给富人。

不过,朴家人虽有点势利眼,但他们并不残酷坏心,只是因生活舒适,让他们软化到有些傻气天真、讲出白目的话也不自知;而金家虽可怜,但有时候也做得太过分。总之整部片里没人有资格站在道德制高点,导演让观众的同情心吊在钢索上,增加道德问题的复杂度,以及凸显真正的问题是体制,是系统,不是个人。每个个人只是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尽量求生罢了。

贫富差距小的时候,社会不同阶层是有机会共存互利的,大家都过得下去,只是赚多赚少的差别,此时仇富是不智的,因为上层如果赚得多,下层可以一起雨露均沾;但当差距越大,各阶层的平衡越来越脆弱,下层到底会敬佩上层的本事、还是蔑视上层的特权?有时是只是一念之差。当蔑视与愤怒的情绪太强的时候,阶层的恐怖平衡就会裂解,高低阶层彼此虽然需要对方,但不再有尊重、不再把对方当人看,只想强取豪夺以求生存,敌意越来越大,寄生虫只能不断啃噬到连宿主都活不下去,而寄生虫之间更是要弱弱相残。

人太苦的时候实在难有人性,在做垂死挣扎时,只有动物本能是真的,任何所谓人性与恻隐之心都是奢侈、甚至会害自己失去生存机会。看看电影,想想现实,会发现这种寄生虫的比喻,与我们的现实差距并没有想像中大,至少,就算现实世界的穷人还没到「寄生」的地步,但处境已经与蟑螂距离不大了。

导演高明之处,在于他并非大张旗鼓地把议题塞进你脑袋里,也不像《我是布莱克》那样不断以各种生活惨况激发观众的同情心,奉俊昊用一个有趣的故事吸引你走进去,让你好奇、让你渴望,等你深陷其中,你已经进入漩涡里面、边哭边笑边不自觉地去思考它隐含的意味与思考。这点其实有些类似导演乔丹·皮尔今年新作品《我们》,但《我们》的隐喻纷杂,背后逻辑也有多处说不通,相较之下《寄生虫》的各式比喻是更细腻而高明的。

《寄生虫》的场景设计很用心,大部分故事发生在朴家大宅,是个极简风格宅邸,非常开阔,却又有很多角落可以藏秘密;一场暴雨让金家人冲回家的路上,则带着观众看见所谓「半地下室」住宅所在的社区,是如何让人的生存成为如蟑螂一般的型态。剧情设计埋着许多伏笔,闪烁的灯、台式古早味蛋糕店、富有人家儿子的心理状况,都成为前后呼应的线索。有些画面在独具慧眼的荒谬组合之中透出特别的心境,例如一幕滂沱大雨水管破裂马桶喷屎,却有个角色坐在马桶盖上压着一堆屎尿水一边冷静抽烟,那种认命荒谬好笑又让人难过,因为该角的淡定让观众明白,这肯定不是他人生面临过最屎尿横流、最狼狈的处境。

《寄生虫》很接近我心目中的完美电影——我指的是,它在技术、剧本与演出方面都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但也绝对能让大多数主流观众喜欢,就算是个平日工作与家庭都忙碌、只想轻松看电影享受娱乐的人,我都能放心推荐。其实,介绍各式电影这么多年,深感推荐某些佳片很不容易,因为我也曾经没日没夜加班过、也全职照顾过两个年纪差不到一岁半的娃娃,我了解不是所有观众都有余裕,能在难得的休息时间欣赏题材较为严肃、沉闷、痛苦的片。我站在推荐电影的角度,常为许多好片扼腕,但也能站在观众的角度理解,有时真的只想放松一下、不想被闷到,而《寄生虫》让我完全不需要有挣扎,可以非常放心地叫大家都去看吧,真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