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連·索黑爾:一個社會底層青年的理想枷鎖

致敬經典,尊重傳統;聽今古神話,看中外文學

於連·索黑爾:一個社會底層青年的理想枷鎖

簡介

《紅與黑》,出版於1830年,作者司湯達,法國批判現實主義奠基人。作品深刻反映1825—1830年間王政復辟後期法國法國尖銳複雜的政治鬥爭。主要描寫封建貴族資產階級同新興資產階級之間近似白熱化的階級鬥爭。

《紅與黑》著重刻畫了主人公於連·索黑爾從一個普通的木匠兒子一路汲汲營營,急功近利,向著貴族階級邁進並最終殞身折命的悲劇。

於連·索黑爾:一個社會底層青年的理想枷鎖

於連,一個夾在封建貴族和新興資產階級之間的縫隙裡意欲尋求“階級蛻變”的社會底層青年。

有關他的命運結局,既是時代的意志,也是人物自身的悲劇。

於連,不滿足於自己的處境,他以拿破崙為自己的人生模板。為了達成自己階級轉變的人生宏願,他急功近利,不惜代價,一心想要飛黃騰達、實現階級轉化。

因為自己的才識被舉薦到市長德·雷納爾家謀得一份家庭教師的職務。長相英俊,富有才識的他很快與市長婦人產生曖昧關係。在這一份感情面前,於連·索黑爾內心的陰暗一再滋生放大。德·雷納爾市長因為將其視作奴僕,自尊極強而又敏感的於連開始報復,汲汲營營的“晉級之路”也隨之展開。和市長夫人的姦情敗露後,之後又成功成為保王派頭目德·拉莫爾侯爵的秘書。與此同時,他又博得了侯爵女兒瑪蒂爾德小姐的歡心。在瑪蒂爾德懷孕後,侯爵被迫承認了於連的身份,並給予他名利、地位和財產。

於連·索黑爾,看似完成了身份的“進化”和階級的轉變。

然而,他的“錦繡前程”卻因為一份檢舉信化為泡影。市長夫人(昔日情人)無辜成為自己的手下冤魂。在各種利益、權力相互交織下,於連被送上斷頭臺。命運由此走向幻滅。

關於司湯達批判現實主義的這部作品,於連的悲劇命運除了社會大環境的加持,其實也有主人公本身的一些消極因素。可能每一個時代都會有“駱駝祥子式”這樣的人物形象,但我們不能將悲劇和責任一股腦都推卸給社會與時代。就於連的階級“晉級”之路來看,其實也是他人生一步步走向滅亡的過程。

對於主人公於連,我們不能否認這一形象身上的積極一面。好學如他,熟讀《聖經》、《懺悔錄》,深受啟蒙運動先進思想的影響。對於自身處境雖不滿,卻也不怨天尤人,積極尋求新的突破。自始至終,他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那就是階級轉換,走向另一個社會階層。

拋開外在因素,窺探他的“成長”之路就會發現其命運悲劇的必然性。

貧窮的童年生活,殘缺的家庭教育,社會底層以及生活的磨難會成為塑造一個人成年後的影子

首先,於連求學是功利而波折的。也就是說,無論他是熟背《聖經》,還是通曉《懺悔錄》,抑或作為家庭教師謀生(與市長夫人曖昧),甚至做保王派頭目德·拉莫爾的秘書,他都將之視之為階級轉化的工具,帶著自己的目的。的確,他有卓越的知識儲備,英俊的長相和外貌。但人生漫長,成長也不是鑽營。於連將自身意志凌駕於一切之上。

然而,《聖經》作為西方世界裡的神聖經典,它是指導人們思想活動和社會實踐的精神導師。就像孔孟之道對於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影響一樣。主人公於連將其視為自己攀附的工具。對於於連,難道沒有作者含沙射影的諷刺?

對於我們的現實生活,有什麼意義呢?

學識、文化經典,知識是為了解放我們人生,將我們從繁瑣的現實中釋放出來,而不是我們一味謀取社會地位、財富的工具。當然,很多時候,學識與社會地位是密切聯繫的,但如果一個有學識的人只是出於對金錢、名利的追逐,而非將自身價值與社會價值相互統一,那麼難免會劍走偏鋒,最終走向窮途末路。

從這一點上來看,於連的晉級之路也是他的毀滅之路。

遊戲愛情 遊戲人生

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於連就職於德·雷納爾家的家庭教師時,在與德·雷納爾夫人的感情面前,一個出身鄉下的社會青年的醜惡嘴臉在作者筆下表現得淋漓盡致。為了一己私慾,為了報復,沒有任何操守地以一個教師的身份和女主人產生曖昧關係,最終親手將對方送上死亡的道路。

於連·索黑爾:一個社會底層青年的理想枷鎖


暫且我們不去討論這份感情的合理與否。讀過原著就會了解,單從於連對市長夫人忽冷忽熱以及若即若離的裡就能看到他內心的狹隘。在對待和市長夫人的感情上,他的動機是以征服德·雷納爾太太為快樂。他所鍾情的,不是感情本身。這是赤裸裸的對人性的挑釁。相反,在德·雷納爾太太身上,我們看到了這個女性毫無保留的付出。在她眼中,德·雷納爾是一個冷峻、沒有趣味的男人。於連的出現,讓她煥發了對於愛情的再次渴望。即使在德·雷納爾與於連之間的選擇上,她依然表現得很決絕,但她的深情只是於連滿足自己征服女性慾望的工具。

這是一種悲哀。

於連·索黑爾:一個社會底層青年的理想枷鎖

轉職於德·拉莫爾侯爵秘書之時,他狡黠、諂媚,很快又獲得了侯爵的賞識。之後又以不正當的手段佔有了侯爵女兒瑪蒂爾德,瑪蒂爾德懷孕之後,侯爵不得不承認於連的身份,給予他身份、財富和地位。

一切佈局,看似井井有條,運籌帷幄,彷彿他的人生就要實現“逆轉”,上流社會已經向他招手。然而,就在他準備奔赴自己“錦繡前程”的時候,一封檢舉信讓他的所有努力功虧一簣。

仔細斟酌過後,其實不難發現他的命運悲劇是一種必然。在他的人生自我突破上,所有自己走過的捷徑其實都是他之後悲劇的“伏筆”。在我們看來,他所要企及的階級可以是一種生存方式,一種理想狀態,但最終未能遂願。拋開這部作品本身來看,我們在達成自己人生目標的時候,總在尋求種種捷徑,抑或"曲徑通幽”的技巧。

長遠看,那些突如其來的“幸運”其實都是未來人生路上的“雷”。這個世界需要聰明,但也需要智慧、需要鍥而不捨的駑馬精神。因為現實生活中,僥倖是偶然,只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默默耕耘才是我們普通人的人生常態。

於連·索黑爾:一個社會底層青年的理想枷鎖

於連與市長夫人的情感博弈

遊戲愛情,遊戲人生,不僅對瑪蒂爾德,對德·雷納爾夫人亦是如此,他都無一例外地將其視為玩物,把征服女性當作一種精神調劑。在他的一副姣好的皮囊下,是一個並不純潔的汲汲營營著的靈魂。

於連的家庭環境和成長教育也是他悲劇命運的重要原因。父親苛責,兄長奚落辱罵。他的隱忍是一種力量的積蓄,然而在缺少愛的教育環境中,他的隱忍漸漸轉化為一種畸形的力量。

我們常說,一個人成年之後的性格和處世,往往都是童年時期的折射。

在生命最後關頭,於連被囚禁於牢獄之時,他的父親依然對孩子沒有任何惋惜。一如既往的冷漠和奚落。當他聽聞於連關於財產問題的分配後,父親的嘴臉與私心漸漸顯露出來。這又何其悲哀呢?一個不被家庭、親人認可的孩子,如何被社會認可,又怎麼希望他能善待別人呢?

生死邊緣,父子之間,卻是金錢至上。

汲營的人生,遊戲愛情,他的內心世界裡,的的確確存在著細若遊絲的善與正直,但終究被內心的魔鬼所抵消。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所講到,上帝的磨盤緩緩轉動著,但是卻碾得很細、很細。每一點瑕疵和醜惡都將被放大,轉而碾碎。

於連·索黑爾:一個社會底層青年的理想枷鎖

  1. 於連,作為一個社會底層人民的孩子,自幼身材瘦弱,被家中人定義為“不中用”,經常遭受父兄的奚落打罵。這樣的成長環境無疑造成了他性格上的缺陷。
  2. 縱然他不愛侯爵女兒瑪蒂爾德,卻依然與她發生關係並使之懷孕,以及對於征服德·雷納爾夫人的遊戲心態,足以說明他性格和思想上的病態。
  3. 隨著他的社會身份的不斷變化,他的世界也在一步步淪陷。從木匠兒子到家庭教師,再從家庭教師到神學院學生以及之後的侯爵秘書,他的汲營、他的思想桎梏都在一步步加深,隨著他的人生處境一步步變化。

一如作者所說:一個人的幸福不取決於智慧者眼中事物的表象,而取決於他自己眼中事物的表象。即使於連最後幡然醒悟,卻依舊難免命運的悲劇收場。就像生了一場大病一樣,總要在生命岌岌可危的的時候才恍然於某些簡單樸素的道理。人生,其實就是不斷在智慧和自以為是中徘徊向前。

於連·索黑爾:一個社會底層青年的理想枷鎖

拋開時代的大框架,與於連命運幾乎同出一轍的《人民的名義》中的祁同偉,同樣出身貧寒,孤膽義肝的青年憑藉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績。然後在愛情、權力面前低了頭。看似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一樣慎重於自己的選擇,最後卻只能傷及自身。路遙先生也曾講,這個世界是平凡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一生,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他們一步步將自己送上窮途末路。勝天半子的他,和自詡三十歲就要做司令的於連,他們一一夭折在自己的幻想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