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總愛跟著爺爺奶奶他們總愛慣著孩子怎麼辦?我說什麼都沒用?

標題姐姐


我也有孩子,自己帶,雖然老婆收入損失點,但是孩子一個健康的人生觀是未來的保證,以後到學校裡誰會讓著自己的寶貝。一般我們都是週末回去跟長輩吃一頓飯。


無盡苦行


我是過來人,這個最有體會。外孫女跟著我一直到初二,孫子跟著上到三年級。外孫女自律能力強,早晨一叫就起,孫子愛懶被窩,叫好幾遍也起不來。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實際上是無可奈何的選擇,孩子的爸爸媽媽上班走的早,回來的晚,中午在單位吃飯,別說管孩子了,一天也見不到一面,無奈之下只好把孩子丟給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和孫子孫女隔輩親,在照顧上簡直無微不致,可在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方面就有些遷就了,難怪有的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時,老師總問,是不是跟著爺爺奶奶?應該承認,在教育孩子方面,因為所處的地位不同,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教育普遍不到位,不象爸爸媽媽管的那麼嚴,那麼細,一點也不含乎,而爺爺奶奶看到後反而疼的慌,怨他爸媽管孩子太嚴了,孩子還小,不懂事,等大點就好了,孩子聽到後覺得有人護著,反而更不好管了。孩子跟著爺爺奶奶確實有蔽端,但又有實際問題難予克服,只能靠孩子的爸爸媽媽與爺爺奶奶的溝通來解決,只要觀點取得一致,爺爺奶奶才不總慣著孩子,在教育上才能相互配合。


閒客193223645


這個我有切身體會的。孩子在小時候由爺爺奶奶帶,在家裡爺爺奶奶慣著他,沒人能管,後來在上小學時我們搬出來住了,只是每週帶孩子去一趟爺爺奶奶家,剛開始孩子不習慣,時間長了就好了。現在和孩子感情很好。

所以不要有什麼顧慮,該分開住就分開,那樣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利的。孩子上學了,很多功課爺爺奶奶也輔導不了,我們要負起責任。孩子上學父母是最好的輔導員。和孩子一起成長,不但能提高孩子學習成績,還能增進和孩子的感情。


明心說事


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很多爺爺奶奶都是沒有底線的遷就孩子,而孩子是誰遷就他慣著他,他就會黏誰。你需要做的就是告訴爺爺奶奶,把握好愛的分寸,過度的寵愛就是溺愛了。在溺愛中長大孩子就像溫室裡的花朵,經不住風吹雨打。在家裡你慣著他,慣他一年、兩年、三年,那麼以後的時間呢?小孩去學校了誰會慣著他?所以要經常跟爺爺奶奶溝通,要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必須要現在統一的戰線上。然後你應該多多的陪陪孩子,我女兒在我沒生二胎以前,都是成天跟在我身邊,很黏我的,所以沒事的時候跟他一起玩啊,做做遊戲啊,讓他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注。



寶媽小柚子


多數時候,我們並不抗拒老人疼愛孩子,但當我們要教育孩子的時候,老人的這種疼愛,會讓我們更為火光,實際上我們可能不是想要打罵孩子,但老人橫叉一腳之後,戰況就變得激烈。

這是典型的“踢貓效應”,簡單點來說,就是情緒向弱者轉移。

老人某程度上代表著家裡頂層存在的地位,子女次之,最後是孩子,這是家庭地位的不平等;

其次是“孝”文化,這約束了我們必須“尊老”,否則就會遭受道德的譴責或者自我批評;

這兩者加起來,讓我們難以以平等的地位去和老人溝通,但我們的情緒是實際產生了的,無法向事件中的主體發洩,只能向下宣洩,自然就轉移到孩子身上。

這類事情的真相是:我們生老人的氣,但是沒有有效的反抗方式。尤其是以兒媳、女婿的身份存在的時候。

對於這樣的事情,我是實際處理過的,我家兩邊的老人都是比較慣孩子的類型,但我的方式雖然效果很好,但自我感覺是罪孽深重的。


女兒是兩邊家庭的第一個孩子,自然老人慣得更厲害,她犯錯的時候,一開始我是真心想好好說話,只是表情比較嚴肅,此時老人就會庇護孩子。

這一庇護,孩子本來知錯的也變成有所依仗,次數多了她就深知犯錯就找老人,躲到老人身後繼續胡鬧。

我是老實人脾氣,就是那種平時不發飈,一發飈天王老子都不管那種。而老人的這種一次又一次的庇護,其實是十分讓人壓抑併為之氣結的,壓抑久了就爆發了。

一次孩子只是犯了小錯誤,我還是沒想訓她,想講講道理,結果還是一溜煙就跑老人身邊去哭訴。這次我一把就扯過來,狠狠的打(我承認我是在撒氣而不是教育她)。

老人過來攔,我挨個罵,一邊打一邊罵:“你們是要庇護她,來,繼續護著。越是護我就打得越厲害,不信你們就試試。”

老人當然不會理我,確實過來護,但他們搶不過我,只能眼睜睜的看我打,真的越護就打得越狠那種。再後來,就沒人敢搶著護,這不搶不護我反而好好和孩子說話了。

沒錯,我的方式就是赤裸裸地威脅,見效非常快,從那之後教育孩子的時候,四個老人沒一個敢站孩子那邊,相反還勸孩子抓緊認錯。但這種方式我並不提倡,這種建立在傷害上的讓對方妥協,真不是個好事。

而且這還是建立在一定前提下:

首先,我家四個老人還是比較開明的類型,不是什麼老頑固;

其次,平時和四個老人的關係都非常好,尤其是岳父母,相處得多也清楚我對事不對人的性子;

最後,則是我事後給他們證明了,我可以不打不罵教好孩子,而且教育方式也確切有效;


在後來學習了一些相關的心理學知識之後,發現其實平和的解決方式有很多,只要針對老人的需求就可以了。

其實溺愛孩子是不對的這一點老人心裡清楚得很,有一句話是:老人吃的鹽比我們吃的米還多,閱歷比我們豐富的老人,又如何會不知道其中的危害。

讓老人無視這些危害,繼續溺愛孫輩的是老人心中的心理缺失。老人之所以會溺愛孫輩的4個心理動機:

1. 恐懼死亡,視孩子為生命的延續

處理關鍵詞:養生

2. 彌補年輕時對子女的虧欠

處理關鍵詞:責任釐清

3. 對生活不滿,視孩子為另一個自我

處理關鍵詞:找出不滿之處予以滿足

4. 缺乏存在感,孩子的依賴讓他們自覺有價值體現

處理關鍵詞:尊重以及尋找老年人群體

根據不同的動機,我們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注意關鍵詞可以找出很多解決方式。例如養生:給老人購買養生書籍、養生食譜,帶老人參加一些醫院舉辦的養生講座...


淅爸育兒記


這個問題,可能大家都遇到過吧!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自己帶孩子。

但是,做為雙職工的夫妻倆,確實沒時間來照顧孩子,往往都是讓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給帶著,這就給老人們慣著孩子提供了機會。

慣孩子有兩種表現型式:包辦型的和縱容型的。包辦型的老人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不動手就可以得到一切,他們不鼓勵,甚至不喜歡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縱容型的老人,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不管多麼大、多麼不合理的要求,他們都會拿出全部力氣去滿足。

出現老人慣孩子的現象,年輕的父母千萬不要指責老人不會帶孩子,要肯定老人的辛苦,感謝他們的付出。和老人多溝通,多培養感情,然後再與他們聊一聊慣著孩子的諸多不利影響和危害。並提出正確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和老人一起執行。

作為父母應該理解老人的出發點,不要一味指責他們慣孩子,應該引導他們多學習科學育兒知識,明確愛和溺愛的界限。

老人也應該讓年輕父母主導孩子的教育權,不要插手過多,包辦一切;帶孩子時也要讓孩子多一些自由,多一些嘗試,多一些規則。

所以,只有老、少齊心、協力才能做好孩子的撫養和教育工作。


王中王組合


凡事無法兩全。

我的孩子是我媽媽幫著帶的,遇到意見不一致的時候,我媽就會甩一句 那你別找我帶,你自己領回家,願怎麼帶怎麼帶。

我竟啞口無言。

其實唯一最好的解決方法 就是你自己帶孩子, 但是你又做不到。

老人犧牲自己自由快活的晚年,幫助帶孩子,還要被束手束腳,受到管束。多多換位思考下。

要老人幫忙,卻對他們指指點點,指望他們短時內改觀幾十年的老想法,是不太現實的。

育兒方面,我們有時候會把問題誇大,特別是關乎 孩子方面的事。 別忘了,我們是孩子最愛的人!依靠母親的最親近優勢,給孩子最大的影響。自己是有原則的媽媽,我覺得孩子成長路上可能會聽到不同的聲音,可能會走些彎路,但大體是無妨的。誰家沒幾個豬隊友?

在老人做得不對的時候,你每次就和孩子指出,不去駁老人,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就相當於順便給老人灌輸正確的思想了。

儘量圓滑點,可以試試先體諒老人的心情,不開口就去指責。理解他們是愛孩子,告訴他們怎麼是更好的做法。

老人也是想為孩子好。只是他們方法不對,持之以恆的影響,有原則的堅持。不爭吵,去做 !

我家男人和你男人差不多。首先他就沒有什麼正確的教育觀,沒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自然沒有去說服的動力。可以多給男人看看這方面文章,潛移默化的影響吧。不為別的,孩子爸爸還是要有正確的教育觀的!

而且男性大多是鋼鐵直男,讓他們去說老人,敢說的基本過於直白,殺傷力都太大!老人哪會生自己兒子的氣啊,最後還是覺得兒媳婦不好。我媽朋友是孩子奶奶,被兒子批評嬌慣她家孩子,帶娃方式不對,給孩子爺爺氣的直接甩手不幹了。

最後,還是希望你放寬心些!我們努力做個好媽媽,孩子就不會太差。改變不了別人,就先改變自己,用好教育和溝通的方式方法,不要有敵對之心,感恩擁有,一家人和和氣氣對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哇哦玩具


孩子愛跟著爺爺奶奶。說明孩子喜歡爺爺奶奶,當然爺爺奶奶也會盡量滿足孩子的願望。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心裡就會覺得舒服。誰不願意和喜歡自己的人在一起呢?別說孩子了,大人也是如此。

我認為,只要不是過度的溺愛。沒有必要大驚小怪。想想你小時候是怎麼過來的?爺爺奶奶的寵愛,影響了你長大後的生活了嗎?

望子成龍的觀念自古就有。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現在又加上一頓忽悠什麼別輸在起跑線上。從懷孕就開始什麼胎教聽音樂。還不到一歲的就能去參加什麼親子教育班。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無非是經濟條件好了?一些找個噱頭忽悠你兜裡的錢。還說什麼教育觀念不一樣。現在社會的進步還不是原來的人,一代一代的的在推動啊。看看孫家棟,歐陽自遠等等一些大科學家。小時候也沒有強調什麼起跑線教育。他們今天的成就也是世界矚目的。

所以不要輕易的把孩子的未來跟爺爺奶奶的寵愛聯繫到一起。

當然了,如果你覺得老人的做法欠妥。可以心平氣和的和老人溝通。不要動不動就把一些錯誤行為歸結到老人身上。

再就是你也可以想辦法自己帶孩子。但要注意父母是孩子的老師。身教勝於言教。不要你在那裡玩手機,訓斥著,讓孩子關在屋裡寫作業。這樣根本收不到你預期的效果。


陋室聽禪


俗話說,隔輩親,一般都是這樣

小孩最好是不要“隔代帶”,一定要自己帶孩子,

爺爺奶奶帶孫子只會是寵愛加溺愛,不能科學地教養小孩,到了七八歲時,父母根本無法管教孩子。

首先要統一思想,說服爺爺奶奶,不行的話就只能是自己帶,辛苦一點。



時尚假髮


回答這個問題怎麼辦,我覺得問題還是出在溝通交流上。

爺爺奶奶愛孫子孫女本沒錯,溺愛孩子慣著孩子真不妥。天下的老人都差不多吧,隔輩親說的也是老人親我們的下一代這個事。

與長輩交流溝通是做父母的必須課程,沒有交流溝通老人也不會知道父母怎麼想的,老年人溺愛孩子也是不知不覺的事情。

我們有什麼好的見解好的想法關於對孩子的培養,或者說讓孩子繼承好的家風傳統,這都需要作為父母的和爺爺奶奶去請教,嚐嚐抱著請教的心裡或許事情就能化解說不定還能給老年人一些做法上的啟迪開悟。

總體而言,與人相處別說最親近的父母就算親戚朋友同事陌生人,也需要開動智慧的大腦瞭解交流,事在人為的經典語句也剛好能展現你說什麼都沒有用的含糊邏輯的。

說什麼怎麼說什麼時候說是有技巧的,適當的場合心情愉悅的時候是可以溝通交流的。合適的時間是可以由淺入深的溝通的,只有溝通交流上掌握了技巧,才會得到老人家的信任,經常的溝通才會取得主導者地位價值,說什麼都有用的時候也就不言而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