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龍、劍龍、甲龍是根據什麼命名的?

用戶4297277474732


恐龍的名字千奇百怪,有的聽上去是一目瞭然,聽名字就能猜出長什麼樣子,有的聽上去卻讓人摸不著頭腦。恐龍的命名是要遵循命名法則的,但是名字背後卻有著千奇百怪的理由,有的時候還有很多故事呢。

我們今天聽到的恐龍名字,實際上都是中文學名,而恐龍的名字是以拉丁文學名為準的,中文名的翻譯有的時候還會有偏差呢。下面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三角龍、劍龍和甲龍的命名以及其命名背後的故事。


三角龍(屬名Triceratops),又名三觭龍,學名來自於古希臘文中的“tri/τρι-”(意為“三”)、“ceras/κέρας”(意為“角”)及“ops/ωψ”(意為“面孔”),學名含義是“長有三隻角的臉”。三角龍是由美國著名古生物學家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於1889年命名的,學名本身很好的反應了三角龍腦袋上有三隻大角的特徵,中文學名翻譯的也很準確。

圖注:三角龍的骨架,三根大角非常明顯,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生活在白堊紀的三角龍,作者:勞爾·馬丁


劍龍(屬名Stegosaurus),它的學名是來自拉丁語的“stego”(意為“屋頂”)及“saurus”(意為“蜥蜴”),意思為“有屋頂的蜥蜴”。劍龍同樣由馬什命名,時間是1887年命名。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馬什一開始以為劍龍身上的骨板構造會像屋瓦一樣覆蓋在整個背上,後來才知道會分成兩排交錯生長在背上的。

從學名本意來看,劍龍的翻譯明顯已經偏離了拉丁學名的本意,應該是國內翻譯者根據其骨板引申出來的。

圖注:劍龍的骨架,背上的骨板非常明顯,圖片來自網絡


甲龍(屬名Ankylosaurus),學名來自古希臘文中的“αγκυλος”(意為“屈曲的、僵硬”)及拉丁語中的“Saurus”(意為“蜥蜴”),意思是“僵硬的蜥蜴”。甲龍是由巴納姆·布朗(Barnum Brown)在1908年命名的。布朗在給甲龍命名中選取“Ankyl”與醫學的關節僵硬(Ankylosis)有關,指化石中頭骨及身體上很多骨骼存在的癒合現象,並非其身上的骨板。

從學名本意上看,甲龍的中文名同樣沒有反應本意,是翻譯者根據其外形中的骨板(裝甲)翻譯的。

圖注:甲龍的骨架,可以看到背上的骨板,圖片來自網絡

以上就是三角龍、劍龍和甲龍的命名故事。


古生物探索


三角龍

三角龍在科學分類上是一個屬的名稱,即:爬行綱_恐龍總目_鳥臀目_角龍科_開角龍亞科_三角龍屬。下面還有兩個種:恐怖三角龍種和究竟三角龍種。這個屬的恐龍生活在白堊紀晚期,大約6800萬~6600萬年前。



只要你看一眼三角龍的化石,你就知道為什麼它叫“三角”龍了。它的頭面部長有三隻角。Triceratops的希臘語意思就是“有三隻角的臉”。



三角龍有7.9~9米長,2.9~3米高,體重約6.1~12噸,看起來威猛無比,實際上它是一種植食性動物,在鳥臀目下的都是吃素的。

甲龍

甲龍在科學分類上為:鳥臀目_裝甲亞目_甲龍下目。這個下目的恐龍生活在中侏羅紀到晚白堊紀,大約為1.6億到6500萬年前。甲龍下目可分為兩個科:結節龍科與甲龍科。這兩個科下面還有一些屬和種。

圖:包頭甲龍

圖:包頭甲龍想象圖

圖:包頭甲龍

甲龍以有著骨鱗片形式裝甲而得名,它的學名Ankylosauria,意為“僵硬蜥蜴”。這個下目的恐龍行動緩慢,最快速度不超過每小時10千米。其中的包頭甲龍屬大約7米長,2.4米寬,3噸重。由於屬於鳥臀目,所以它是吃素的。

劍龍

劍龍在科學分類上為鳥臀目_裝甲亞目_劍龍下目,下面還有很多科和屬。這個下目的恐龍大約生活在中侏羅紀到早白堊紀,約為1.76億~8600萬年前。

圖:劍龍屬化石


圖:狹臉劍龍的想象圖

圖:劍龍屬的大小

劍龍以從北部到尾部有多排的如同劍一樣的骨刺得名。其中的劍龍屬是劍龍下面裡面最大的,它大約長9米、高4米。是一種草食性動物。劍龍屬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約為1.55億年前到1.5億年前左右。


講科學堂


其實許多恐龍都是根據它們的外形來命名的。三角龍、劍龍和甲龍也不例外。

三角龍是因為它的頭上有三個角,所以叫三角龍。有一種恐龍,它的頭上只有一個角,所以叫獨角龍。

劍龍是因為它的背上有需多像劍一樣的骨質板,它的尾巴尾部,有四根長達一米多長的尖尖刺,可以用來防禦敵人的攻擊,所以它叫劍龍。

而甲龍,因為它背上有一厚厚的皮膚,就像盔甲一樣,實際上背上的硬甲是硬化的皮膚,具有較強防禦能力,所以叫甲龍。


學姐跟你說


恐龍的命名大多數以它的外形命名的多,也有以它的生活習性命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