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有哪些在官场有作为的?

戰國君


一,首推屈原。他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在楚怀王时期任左徒、三闾大夫,对内主张任用贤能,修明法度,面对咄咄逼人的秦国扩张,力主联齐抗秦,受到贵族官僚排挤,被流放汉北和阮湘流域,通过观看《屈原》话剧,我们看到屈原“峨冠博带”,高吟巜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最后抱石自沉汩罗江。



二,韩愈

贞元十九年(803年)的韩愈任监察御史,时值关中大旱,而皇帝却大动干戈迎奉法门寺佛指,他十分气愤焦虑,奋笔疾书写下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唐宪宗大怒,欲杀韩愈,在宰相裴度说情下免于一死,流放潮州。韩愈孤身离开长安,行至蓝田时写下著名诗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我很欣赏这首气魄宏大的诗篇: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残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三,张九龄

唐玄宗时,奸臣李林甫入朝庭政治中枢,开始左右天下,为所欲为,但是,只有一人敢于坚持正义,针锋相对,他就是“金紫光禄大夫,兴县伯张九龄”而李林甫这个老政客,步步推进,逐渐蚕食,张九龄终于输给李林甫,文人墨客始终斗不过光棍政客。

张九龄的诗作不多,《望月怀远》则是唐诗中的明珠: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这是初唐律诗,并没有完全成熟,仍有古诗格调,这仅是形式上的看法,但是该诗的情景交融的绝妙境界,实为唐诗的教科书级别。



四,王昌龄

开元十九年进士及弟,授校书郎,县一级干部,著名的边塞诗人,以七绝见长。其著名的诗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安史之乱”中,他不知为啥独自一人走到今天的安徽凤阳时,被当地刺史闾丘晓不问青红皂白的杀害了,这个草菅人命(而是千古名诗人的生命),的恶史最终遇上强中手,闾丘𣇈不久因贻误军机被当朝宰相张镐活活打死,临刑前闾丘晓冒出泪水请求饶命,言称家里尚有双亲待养,张镐眼睛一鼓:“那王昌龄的双亲哪个来养喃?”为张镐拍手点赞!

五,高适

“安史之乱”造成大批的著名诗人官员流离失所,王维和杜甫等陷在长安城,王维被迫成了不忠大唐的贰臣,高适逃离出来,投奔皇室,以后官至淮南节度使。

而杜甫却在到处流浪,公元760年,上无片瓦 下无立锥的杜甫在草堂寺修了几间茅屋,还是依靠老友、时为成都尹的严武和时为彭州刺史的高适鼎力支持才完成。当然,高适只对杜甫尽了朋友之谊,而对李白的求助,高适却说:“你无权无兵,没有救的价值”。



六,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江西临川人,他在宋神宗支持下,锐意改革,坚持法制国家,对于这场改革,引起历史上很大争议,尤其是受到大文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书法家苏轼的反对。王安石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比如: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巜泊船瓜州》王安石

七,苏轼

几乎与王安石一样,苏轼也深受宋神宗的赏识而担任礼部尚书,翰林学士,但是,他就是和王安石的新法对着干,对于王安石的变革措施,他不认同。贬到黄州后做了一首词《定风波》:

莫听竹林穿叶声,何妨徐行且沉吟。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来时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诗风、人格发生变化,这场政治灾难也成全了他,他的人生更加丰富,所作诗词内涵更加深刻,如著名的巜赤壁赋》。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中华文化桂冠上的明珠,众多的古代文人绝大部份都曾经是从政人员,大多数都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范仲淹、白居易、辛弃疾、陆游、岳飞、欧阳修等,灿烂辉煌,多如繁星,限于篇幅,请各位留言䃼充。

关注我,为你解开历史幕后的问号❓


良人执戟2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说起古代的诗人来不与官场有联系的还真不多。大多都是一样的有这很多联系,甚至是官场上的居多。

比较早五柳先生,是比较早的讨厌世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之一,而他的前半生确实地道的为官者。当然陶渊明老先生为后市开了一个好头就是一个诗人可以自食其力,孤独和烈酒来面对现实,能够安然自得,能够寄存于世。也为日后的诗人做了一个榜样,就是诗人是高傲的,是神圣的。为啥一上来就说到五柳先生陶渊明他老人家,那是他太给诗人争脸了,也给官场指出了一条明路,就是不能接受了可以去做诗人的。

再就是于谦,他的存在是神一样的。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直接指出做人的格局和践行了自己的主张,最后用生命诠释了自己一个人的独到哲学了解。

还有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在生死之间用诗意盎然代替了生的灿烂。最后一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丰富了诗在中国就是宗教一般的存在。给后世在民族气节和生死谁重要的原则上做了一个最有力铁证,为后世不倒的做人楷模。

诗人在中国是一个宗教般配存在。有着其他文化不可代替性,有着官场去污清流的净化作用。





三曲栖川


在官场有作为的诗人中,肯定有唐代张九龄。他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几乎一度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并且,史书都对他的为官作了正面评价,而文学史也给了他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一、张九龄其人

张九龄,约生于673年,740年去世, 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因而,在历史上,他对岭南地区的发展做出来非常重要的贡献。过去的南方,常常被成为“南蛮之地”,而张九龄官至宰相,令这里的风气大大改变。不管是他作为“偶像”激励当地人重视教育,重视学识,还是他亲自督促和帮助当地的经济和文明发展,都让岭南地区从他开始有了很大的改变。

《旧唐书·张九龄传》中记载,他从很小就聪明,善于作文,后来考了进士。唐玄宗时,得到了重用,当时关键也是得到了名相张说的提拔,后来成了开元盛世最后的名相。

他当官时,有非常重要的作为,尽管当时是大唐盛世,但是繁荣的社会背后,隐藏着很大的弊端。他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

他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踏踏实实地为民谋利益,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很多便利。同时,坚持革新吏治,选贤举能,地方官吏的任命重视德才兼备,这样才能让更多人真正为民做事。

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他的为官之道,正直公允,又敢于进谏。

最重要的一个故事就是,安禄山对阵契丹兵败后,范阳节度使张守琏押解回京要求按刑律判处死刑。而皇帝却想要赦免安禄山,所以张九龄上言说:“张守琏的军令一定要执行,安禄山不应该免除死罪。”皇上还是特别赦免了安禄山。

张九龄又上奏说: ‘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希望断绝后患。”皇上说: “你不要因为王夷甫了解石勒这个旧例,误害了忠诚善良的人。”于是放安禄山回到藩地。

也是这时埋下了安史之乱的祸根,纵虎归山说的不过如此。而后张九龄受到了李林甫、安禄山等人的弹劾打压,开元二十五年被贬到了荆州。

开元二十八年,他病逝了,不久之后,他断言“会反”的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盛唐由此急转直下,唐朝走向了没落。

而他病逝后,唐玄宗要找宰相,都要问 “风度得如九龄否?”可见张九龄对于唐朝官场风气、政权执政的影响之深。

二、张九龄的诗文

而在文学史上,张九龄是著名的诗人。他极发展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著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他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叫《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清代蘅塘退士孙洙选编唐代诗歌总集《唐诗三百首》时,将它放在了第一首,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这首《感遇》诗,写草木,实际写的是人生。从题目就透露了他的心事,他毕竟还是忘不掉自己,还是想发发满腹的牢骚,说说自己的郁闷心事。诗中的花草意象,是致敬屈原,也是委婉传达自己的心情,就屈原一样被冤枉,被贬谪的失意心情。

但同时,这又是自信的他,“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草木自有它的真心,有它的孤傲和高洁,不需要美人的青睐。

张九龄还有另一首诗,并且流传度更广泛,那就是《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他写了两件事,望月和怀远,作者望着月亮,思念着远方的人。其中最著名的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已然传唱千年,成了诸多游子心灵的慰藉,借此在月圆之日怀念亲人。

张九龄的诗歌成就不菲,为后世留存了许多诗,更是对岭南诗派的文学创作有了启迪作用。

三、官场为官与作诗作文

对于很多古代诗人来说,官场为官和作诗作文,是不矛盾的,甚至会作诗作文能够让他们的仕途更加通达。

古代人想要某得一官半职,有两个方法:一是通过科举考试,然后又伯乐推荐;二是通过战场获取战功。

李白诗文很厉害,他曾因为诗文名声大噪,入了唐玄宗的法眼,无奈却太狂了。其实李白也想从战场入仕途,他有常常佩剑,但是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为官的经历,甚至给许多诗人带来了更多的创作题材、创作灵感,他们历经官场的得意与失意,通过诗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像王安石,也曾官至宰相,甚至和苏式父子不对付,但是不妨碍他的诗文创作。他有非常清新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写出了农历春节的热闹景象。也有咏梅句《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歌颂梅花的高洁和孤傲,以此借物抒怀。

对于很多诗人来说,可能当官才是最重要的,而作诗作文,只是日常生活聊以自慰的兴趣爱好之一罢了。

因为,毕竟写诗文,不赚钱,当官才能拿俸禄,才能养活自己和家人。


以上,谢谢阅读。

我是当归,与你共勉。


当归的阅读地图


古代诗人有哪些在官场上有作为的?

中国历史上,我所知道的,除了唐朝的孟浩然和宋朝的林逋终生没有踏入仕途外,其他诗人绝大部分都当过官,比如李白、范仲淹、王安石、苏轼、欧阳修等等,数不胜数 并且很多人都在官场上有所作为。下面,就列举几个,一起来看看吧:

1.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李白生前的最后一首诗:《临路歌》 原文: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译文: 大鹏奋飞啊振过八方,中天摧折啊力量不济。所余之风啊可以激励万世,东游扶桑啊挂住了我的左袖。后人得此消息而相传,仲尼已亡,还有谁能为我之死伤心哭泣...

李白当官不顺,仕途之路坎坷崎岖,最终云游天下,对酒当歌,写下一千多首动人的诗篇,堪称“诗仙”。

2.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世称“范文正公”。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

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

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

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

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

范仲淹担任过的最高官职是参知政事,即宰相。

范仲淹有过辉煌战果,帮助宋仁宗皇帝,带宋军英勇抵抗,防御西厦,取得最后胜利的一场战争。

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原本臣服于北宋的党项族首领元吴,自称皇帝,建立西夏国,在西夏的进攻下,宋军节节败退,延州北部数百里沦陷。边事告急。宋仁宗想到了范仲淹,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范仲淹应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延州知州,防御西夏。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范仲淹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其为“龙图老子”,西夏称其为“小范老子”,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边塞也流传一首歌谣说:“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范仲俺一生写了三百多首诗,著名的《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

3.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出生于临川军之新淦县(今江西新干县),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一生著名的事件是王安石变法:

北宋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年间进行的改革。治平四年(1067)正月,宋神宗赵顼即位。神宗立志革新,熙宁元年(1068)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王安石建立一个指导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条例司撤销后,由司农寺主持变法的大部分事务。吕惠卿、曾布等人参与草拟新法。这些新法按照内容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青苗法:这个办法是他在鄞县试用过的,现在拿来推广到全国实行。

(2)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地方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3)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民户按贫富等级,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这样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

(4)方田均税法:为了防止大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人口,由政府丈量土地,核实土地数量,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王安石的诗现存1531首,代表作《元日》。

4.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等。

5.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代表作《咏柳》等。

6.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代表作《醉翁亭记》。

7.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先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作品作《潇湘竹石图卷》等。

8.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苏询。当过进士。代表作《嘉祐集》二十卷等。

9.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12年10月25日[2]),字子由,一字同叔[3],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著有《栾城集》等。

10.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出任过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代表作《韩昌黎集》等。

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和宋朝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这八个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左手品茶右手饮酒


1.王安石,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

2.辛弃疾,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抗金归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创制飞虎军以弹压湖湘。

3.陆游,北伐献策。


青山清清


谈到诗人在官场有作为的应当首推高适:

高适,字仲武,号达夫,沧州渤海县人。
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

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


这位人生如开挂的诗坛大拿,不论生前死后都算是风光无限了!另外,古代大部分官场中人都是才华横溢的,比如:李延年、苏武、孔融、司马相如、班固...

...


只不过这些牛人为人所熟知的不是诗罢了!


小萌娃爱学习


当然是拍马屁的了,如果你是一身傲骨,有文采,有品徳,有不愿同流合污的操守,那肯定没有多少机会留在官场的,只有那些有文采而又能写得歌功颂德的词汇之人,才能够做到。


天地经纬402


古代的诗人在政治上有作为的我觉得是曹操,曹操是个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曹操的诗意境广阔,叙事抒情直达胸意!在政治上,曹操北定中原,结束北方的战乱,对后续国家一统做出了杰出贡献!所以古代我认为是曹操!



云梦侠客


我们先搞清题主的问题,指定是古代,是诗词人,是为官有作为。我认为符合有:

屈原,曹操,柳宗元,陆游,岳飞,文天祥,苏轼,辛弃疾,龚自珍,黄遵宪。


黄宇芬


古代诗人,具有诗人的烂漫气质,有丰富的想象力,大多是理想主义者,在诗词艺术修养上具有才智,但孤傲不合群,在辅佐之道上,不甚融洽,诗人秉性耿直,一般不会有济世经伟之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