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大棚辣椒专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从细节处把控,高产能实现

福建省近几年秋冬季设施蔬菜发展迅速,其中以辣椒种植面积最大,市场销售最好,菜农种植效益最佳,增产增收显著。为了促进广大设施辣椒生产者获得增产增效,每年都引进国内外大量优良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最适合福建省种植的设施大棚辣椒专用优良品种37-74迅驰、亮剑、香秀5112、芭莱姆、尖辣椒超越74,并总结出设施大棚辣椒主要栽培技术供生产参考。

设施大棚辣椒专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从细节处把控,高产能实现

蔬菜简易设施大棚是指种植蔬菜不需要在棚内建造加温设施,只需加盖塑料薄膜或增加简单温控设备的措施就能安全过冬的栽培形式。这种设施大棚建造材料主要是钢管或竹子,目前钢管建造的大棚居多,也称钢架大棚。近几年,在政府推动下,福建省秋冬季简易钢架设施蔬菜发展较快,主要种植辣椒、甜椒、番茄、茄子、黄瓜等,但以辣椒种植面积最大,市场销售最好。福建省辣椒生产以往以冬季育苗春节栽培为主,种植品种以湘研系列和常规地方品种为主,秋冬季栽培基本上是空白。秋冬设施栽培专用品种的指标为耐低温、耐弱光、抗病性强、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形色泽美、产量高,适合秋冬季大棚种植。设施大棚蔬菜生产的发展和设施专用品种的引进应用,改变了福建省秋冬季辣椒生产模式,促进了辣椒秋冬辣椒发展。

设施大棚辣椒专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从细节处把控,高产能实现

1、设施大棚专用优良品种

1.1 37-74迅驰

植株开展度中等,生长旺盛。连续坐果性强,耐寒性好,果实羊角形,淡绿色,长度20~25 cm,直径4 cm左右,外表光亮,商品性好。单果重80~120 g,辣味浓,抗锈斑病和烟草花叶病毒病,适合秋冬、早春保护地种植。

设施大棚辣椒专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从细节处把控,高产能实现

1.2 亮剑

植株开展度中等,生长旺盛,长度23~28 cm,直径4 cm左右,果实羊角形,淡绿色外表光亮,商品性好,单果重80~120 g,辣味浓,连续坐果性强,产量高,耐寒性好,抗烟草花叶病毒病,适合秋冬、早春保护地种植。

设施大棚辣椒专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从细节处把控,高产能实现

1.3 香秀5112

植株开展度中等,生长旺盛,连续坐果性强,耐寒性好,果实羊角形,长度25 cm左右,直径4 cm左右,单果重120 g左右,果色浅绿,外表光亮,商品性好,辣味重。该品种耐寒性好,抗锈斑病和烟草花叶病毒,适合秋冬、早春和早秋保护地种植。

设施大棚辣椒专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从细节处把控,高产能实现

1.4 芭莱姆

中早熟,生长旺盛,连续坐果性强,耐寒性好,果实羊角形,淡绿色,外表光亮,商品性好,单果重100 g左右,不辣,抗锈斑病和烟草花叶病毒病,适合秋冬、早春保护地种植。

设施大棚辣椒专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从细节处把控,高产能实现

1.5 尖辣椒超越74

早熟,耐寒性好,连续坐果性强。果实羊角形,浅绿色,外表光亮,果肉厚,商品性好,单果重100~180 g,辣味浓,抗锈斑病和烟草花叶病毒病,适合秋冬、早春保护地种植。

设施大棚辣椒专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从细节处把控,高产能实现

2、高产栽培技术

2.1 播种与定植时间

福州地区8月10日至8月25日播种,9月20日至10月10日定植最适宜,定植最迟到10月底,否则难获得高产稳产。

2.2 培育适龄壮苗

提倡穴盘育苗。穴盘育苗根系发达,移栽不伤苗,无缓苗期,移栽简单省力,移栽后生长迅速整齐,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节省种子,提早收获,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穴盘以每盘50孔较好,基质材料为泥炭、蛭石、珍珠岩,秋播配比7∶2∶1为宜,用时基质加水至含水量达到60%。心叶有长至0.5 cm时喷施0.2% B9,5 d后再喷1次,注意防止幼苗徒长,苗期45~50 d。

设施大棚辣椒专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从细节处把控,高产能实现

2.3 合理大棚规格与高畦深沟栽培

大棚宽12~18 m、长30~40 m为适。太宽太长通风透气不好,病虫害严重,产量低;太窄太短土地利用率低,不易获得高产。因春季雨天多,要采用深耕、高畦、直畦、深沟(25~30 cm)栽培,大棚四周挖好排水沟严防积水。

2.4 科学安排茬口

合理茬口安排是克服设施大棚辣椒连作障碍最主要措施。近几年设施大棚连年栽培茄果类、瓜类蔬菜,连作障碍严重,而且设施辣椒生长期长,一般是从上一年的9月上中旬定植,到翌年的6月底前后采收结束,空地时间不足3个月,所以设施蔬菜生产茬口安排上主要考虑前后茬的布局。设施栽培辣椒最好选择前后茬是瓜果类和绿叶菜类蔬菜,不要和茄科类蔬菜连作。

设施大棚辣椒专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从细节处把控,高产能实现

2.5 加强肥水管理

每667 m2施用腐熟有机肥1.5~2.0 t(新建大棚使用2.5~3.0 t)、氮磷钾复合肥50 kg、钾肥50 kg、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100 kg,施肥后深耕、耙平、整畦。肥水管理原则“小水勤浇,小肥勤施”。一般5~7 d沟灌1次小水,水量不易过大,避免两畦之间的过道积水。定植后45 d,开始进行追肥,第1次每667 m2施用复合肥5~8 kg;当果实开始膨大进入盛果期后,逐渐增加追肥的施用量,每667 m2用15~20 kg,一般每15 d左右施1次肥。冬季温度较低,应改施用菌肥、腐植酸类肥料等,增加土温,提高根系活力,促进坐果。

2.6 植株管理技术

及时整枝打杈,打掉第二分叉以下的侧枝。及时吊绳,防止出现倒伏断枝。在生长中后期,应及时清除老叶病叶或过多的侧枝和叶片,以防止上下叶片互相遮阴。在生长后期,当棚内辣椒植株高1.7~1.8 m时及时打掉主茎生长点,增加侧枝坐果数。

设施大棚辣椒专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从细节处把控,高产能实现

3、大棚温、光、湿、气调控

3.1 温度调节

秋冬栽培主要是保温和加温。保温覆盖方法有大棚内套小棚、小棚外套中棚、大棚两侧加草苫。闽北及山区等温度低地区可采用建固定式双层大棚、大棚内加活动式保温幕等多层覆盖方法保温,都有较明显效果。最简单的降温途径是通风,春末夏初温度过高时打开大棚腰部以下的薄膜,促进通风。

3.2 光照调节

设施内要求充足光照以增强光合作用。一是改进设施结构提高透光率,如选择适宜的场地、合理挑选建筑方位、合理的屋面坡度设计、合理的屋面形状等 ;二是选用透光率高且透光保持率高的覆盖材料,如选用优质防雾滴薄膜。三是保持薄膜透明干洁增加透光。

设施大棚辣椒专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从细节处把控,高产能实现

3.3 湿度调节

一是通风换气降湿,为了防止室温过高或湿度过大,一般采用自然通风达到降湿。在自然通风达不到要求时,有条件可采用强制通风如鼓风机通风;二是覆盖地膜降湿,覆膜前夜间空气湿度高达95%~100%,而覆膜后下降到75%~80%;三是控制灌水量,采用滴灌或小水沟灌溉,既节水增温减少蒸发,又可降低湿度。

3.4 气体调节

一是注重O2调节,主要是大棚经常通风,合理灌水,选择通气性好的土壤栽培;二是CO2调节,大气中CO2含量约为0.03%,这个浓度不能满足设施内辣椒生长光合作用的需要。CO2施肥方法:一是多施有机肥不断释放出CO2, 二是在阳光充足时使用瓶装液态二氧化碳,通过瓶上的压力仪把调节CO2浓度在0.08%左右。

设施大棚辣椒专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从细节处把控,高产能实现

4、主要病害防治

设施蔬菜由于大部分时间生长在大棚密闭的环境条件下,病虫害发生较为频繁,尤其是病害为害较为严重。福建省为害辣椒主要有辣椒根腐病、疫病、灰霉病。

4.1 辣椒根腐病

主要为害根、根茎及地表以下茎基部。农业防治:合理轮作换茬,营养钵育苗,培育无病壮苗等。药剂防治:每667 m2用58%甲霜灵锰锌100 g+50%异菌脲50 g于定植时施入450~500个定植穴中。定植后7~10 d,用以上农药及用量兑水75 kg灌根。

设施大棚辣椒专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从细节处把控,高产能实现

4

.2 辣椒疫病

在辣椒整个生长期都可以发病,为害茎、叶、花、果实。生物防治法:定植之前避光的条件下每667 m2施用酵素菌20~25 kg的扩大菌种,可基本消除疫病对辣椒根部的危害。药剂防治:田间初发病时用72.2%霜霉威盐酸水剂400~600倍液浇灌,每周浇1次,浇2~3次,或用72% 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7~10 d喷1次,连续2~3次。

设施大棚辣椒专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从细节处把控,高产能实现

4.3 辣椒灰霉病

辣椒的整个生育期内均可以发病,最明显特征是病斑处密生灰白色霉层。农业防治:加强通风管理,大棚选用无滴膜降低棚内湿度,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减少棚内湿度或结露。生物防治法:用百菌清与扑海因混合烟雾剂或百菌清与速可清混合烟雾剂进行熏蒸。药剂防治:用噁唑菌酮·锰锌750倍液、50%速克灵或50%异菌脲混加2.1%丁香芹酚800倍液进行喷雾。

设施大棚辣椒专用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从细节处把控,高产能实现

综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各位种植户朋友参考学习,如果大家有更专业的知识愿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帮忙,转发、点赞、关注一下笔者,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