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蔥什麼季節有?

水墨雅韻2


巖蔥附生於海拔1200-1500m的林中樹上或岩石上。分佈於江西、貴州、雲南。

巖蔥什麼季節有?一年四季都有的親,因為它主要分佈在南方。

野韭菜,別名山韭、起陽草、寬葉韭、巖蔥等,楚雄地區稱為馬韭。野韭菜是須根系,弦狀根,分佈淺,具根狀莖,鱗莖狹圓錐形,外皮膜質,白色。生長於海拔2000米以下草原、山坡地,喜在潮溼山林、坡地生長,在低窪潮溼肥沃田頭、地邊長勢更旺。不起眼的野韭菜,與人們常食的韭菜不同,外形比韭菜更粗壯。楚雄人稱馬韭,多取其鬚根醃製鹹菜,莖葉則棄之不食,馬韭根醃菜為楚雄人喜食之物。其實,野韭菜是寶,是食療好物質。

野韭菜營養比較豐富,嫩莖葉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C、鈣、磷和鐵等,還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蒜素和甙類。據測定,野韭菜每百克嫩葉含水分86克,蛋白質3.7克,脂肪0.9克,碳水化合物3克,鈣129毫克,磷47毫克,鐵5.4毫克,胡蘿蔔素1.41毫克,維生素B1 0.03毫克,維生素B2 0.11毫克,尼克酸0.11毫克,維生素C 11毫克。早在《千金方》中就記載,野韭菜“宜腎、主大小便數,去煩熱”。《本草拾遺》則認為“生毛髮。”

野韭菜性溫,味辛,具有溫中行氣、散血解毒、補腎益陽、健胃提神、調整臟腑、理氣降逆、暖胃除溼功效,適用於陽痿遺精、腰膝痠軟、脾胃虛寒、噎膈反胃、便秘尿頻、心煩、毛髮脫落、婦女痛經等病症。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野韭菜豐富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蠕動、通便,還能與腸道內膽固醇結合,有利於膽固醇排出體外,產生降低膽固醇作用。

野韭菜所含揮發性精油及硫化物,既是野韭菜香氣來源,又具有降低血脂、擴張血管作用,對高血壓症及冠心病有一定治療效果。野韭菜中的硫化物、甙類等,是一類性興奮劑,有興奮性器官作用,可治療腎虛遺精、滑精、陽痿、早洩等症。研究證實,野韭菜對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有增強機體抗體作用,可用以治療腸炎、下痢等症。

野韭菜花、莖、葉可作食材食用,拌、醃、炒、做湯、制粥、調餡等都很方便。秋季可掘其鬚根食用,是做馬韭根醃菜的好時節。當然,因其性溫味辛,陰虛火旺、瘡瘍目疾、消化不良者要忌食。

科學食用野韭菜,健身壯陽又療疾,習慣食根棄莖葉,寶貝棄之實可惜。


豫北小妮兒


巖蔥為蘭科植物棒葉鴛尾草的全草,全年可釆,多年生肉質草本,高約15釐米葉傾斜伸出右右兩側排列,線狀長圓形長10一20釐米,寬0.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拆合狀,主要生於山坡岩石上


是胡胡嗎


巖蔥 ,別稱 樹蔥、老鼠尾巴、鼠尾莪白蘭。附生於海拔1200-1500m的林中樹上或岩石上。分佈於江西、貴州、雲南。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之功效。全年均可採摘 。鮮用或切段曬乾。


幽蘭草乀海豔


巖蔥

巖蔥為蘭科植物棒葉鴛尾草的全草,全年可釆,多年生肉質草本,高約15釐米葉傾斜伸出右右兩側排列,線狀長圓形長10一20釐米,寬0.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拆合狀,主要生於山坡岩石上,主要分佈在江西,貴州,雲南等地,附生於海沷1200一1500來的林中或岩石上 ,味微苦,涼,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等功能,但孕婦禁用。


我家小黑子1


巖蔥為蘭科植物棒葉鴛尾草的全草,全年可釆,多年生肉質草本,高約15釐米葉傾斜伸出右右兩側排列,線狀長圓形長10一20釐米,寬0.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拆合狀,主要生於山坡岩石上,主要分佈在江西,貴州,雲南等地,附生於海沷1200一1500來的林中或岩石上 ,味微苦,涼,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等功能,但孕婦禁用。


農村老表阿兵


花期果在8月到10月。全年均可採,鮮用或切段曬乾。


武夷山星村印象茶業


一年四季都有,主要分佈在南方


七喜1011


巖蔥一年四季都有,它喜歡生長在陰涼、潮溼的地方,每25——30天就可以收割一次,巖蔥和別的蔬菜不一樣,它不會長蟲,不需要噴灑農藥,也不需要打理,膽是要保證足夠的水量和陰涼的環境就可以了。





小玉農村生活


一年四季可採用。


明查秋亳


巖蔥,中藥名。為蘭科植物棒葉鳶尾蘭Oberonia myosurus (Forst.f.)Lindl.的全草。分佈於江西、貴州、雲南。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之功效。常用於支氣管炎,肺炎,肝炎,尿路感染,中耳炎,瘡癰,骨折,外傷出血。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