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傳統古村落:揭西東園月湄村

(來源:八邑潮人,只做學習分享,宣傳家鄉,不出於任何商業目的,特此鳴謝原作者辛勤付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我們立即刪除)

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東園鎮月湄村,是第二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古村落。全村人口兩千人,全部都是姓“卓”。清代潮州總兵大人卓興就在這裡出生。這個村莊歷史人物還有很多。

  月湄的傳說:明初,陳友諒的軍師何野雲(號稱蝨母仙),兵敗後隱居民間,後來雲遊來到潮汕,有一次來到榕江南河北岸,見背後卅嶺群山環抱,綠水環繞,山清水秀,平疇沃野,是一塊風水寶地,是建村置寨的好地方,因此在此處設寨隱居。歷一年有餘,村寨建成,何野雲在寨門手書“月湄”二字作村名。

  “湄”者,河岸,水之濱也,取名“月湄”,或許何野雲是搖著一葉小舟,沿著榕江南河溯源而上,在月明星稀的夜晚來到這裡的。遙想元末明初,勝者為王敗者寇,何野雲儘管心有不甘,不甘多年心血付諸東流,天下姓朱;不甘滿腹才華無處施用,只能埋名隱姓雲遊四方。但天下大局已定,他只能隨天下大勢順流而行,到鄉野上隱居起來。在經歷過殘酷的政權更迭的暴風雨洗禮之後,他當時最渴望的是找一個可以隱藏餘生的地方,過上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月湄,也許就是他的理想棲居地。

  何野雲帶領卓氏先民創設的村寨,在經歷600多年的歲月滄桑之後,如今雖然殘破不堪,但卻依稀可見當年的風韻。畢竟是出自一代高人之手,顯得匠心獨運:坐北朝南,三街六巷,中街最後座是公廳,居村落中心,形如寶座;村落外圍一週,共建一百間房屋圍護,形成“百鳥朝凰”格局。村落僅一門出入,寨門坐北朝南,先後共用石料18塊,稱為“十八寶”。門後左右垂直豎二石條,成為卓氏先民的“晴雨表”:晴天,當石條“流汗”(摸上去是溼的)時,就表明很快要下雨了;雨天,當石條停止“流汗”時,就表明快放晴了。月湄人自豪地說,這兩塊石條比天氣預報還要準確呢!

潮汕傳統古村落:揭西東園月湄村


  在月湄古村落旁邊,是月湄古廟,始建於清乾隆癸卯年(1736年),是月湄人幾百年來祭祀的地方,建築十分精美,屋頂仿效宮殿設計風格,門樓頂上雕塑“雙龍搶寶”,兩邊的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廟正廳上邊是框梁式結構,左右牆邊有龍虎井,天井左右牆上也各有一幅惟妙惟肖的壁畫。古廟裡的牆上、石柱上,有書法古樸蒼勁,結構嚴謹,令人歎為觀止。據介紹是月湄先民卓長仲所書,他寫字時以“蔗粕”當筆,恣情發揮,一揮而就,淋漓盡致,傳為佳話。

  月湄先人擅長於種植甘蔗,更擅長於榨蔗製糖,月湄“赤砂糖”自古盛名。過去,這裡有很多“糖寮”,用三頭大水牛拉動“石車”,把一捆捆的甘蔗放進“石車”的縫隙中擠壓取汁,叫“絞蔗”;把蔗汁放進一排共7個鼎中煮去水分,叫“熟糖”;再把熟糖放進糖槽中晾乾碾碎,叫“濾糖”。最後,月湄“赤砂糖”就形成了,甜而不膩,清香可口,聞名海內外。現在,月湄人不再種蔗製糖,但幾百年前留下的“糖寮”古蹟仍然保留著,“石車”、石盤、糖槽等工具,依然在月湄新修建的文化廣場上屹立著,向世人訴說著月湄先人勞動的艱辛場面。

  能吸引一代高人何野雲在此隱居的,絕不是一般的窮鄉僻壤。相傳當年何野雲削竹杖為苗,植於月湄之旁,不久便生根發芽,繼而成茂竹一片。現在,茂密、修長、蔥鬱的秀竹林已成為月湄靚麗的風景線。月湄人自豪地說,在這裡隨意栽下一截竹子,就會生根發芽,逐漸長出一片竹林來。一方水土一方風物,秀竹耿直、有節操的秉性,似乎寓意著卓氏先人的情操。在秀竹婀娜多姿的風韻中,月湄一代代人才輩出,如明朝景泰期間甲戌科進士卓天錫(見《揭陽縣誌》),明成化年間出任廣東布政司右參政,後官遷貴州按察使,以清正廉潔聞名於朝野;晚清以軍功升南韶連鎮總兵加提督銜,後署潮州鎮總兵賞三代一品封典的卓興;此外,還有詩人卓伯先、書法家卓長仲、教育家卓效良、民間藝人卓寶林等。

月湄村將卓氏先人的事蹟雕刻在石碑上,教育後人。


潮汕傳統古村落:揭西東園月湄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