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辛苦把女儿送入哈佛大学,女儿却在美国结婚了,作为家人你们愿意吗?

西安7哥8哥的兄弟


如果你不享受天伦之乐的话,你就把女儿儿子送到国外去留学吧。

如果你能忍受没有儿女,不在身边的那种孤独,你就把儿子女儿送到国外去留学吧。

如果说在晚年的时候彻底的能够承受一种没儿没女的生活,就把儿女们都送到国外留学吧。

在这里我说的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我觉得把女儿儿子送出国的情况都基本相同,因为孩子们更留恋国外的生活,更不愿意回国内去创业,以至于我国培养的那些留学生们回来的概率都很低的,所以说这些孩子之父母与不管只是自私地享受美国富裕的生活,这让我们把孩子送出国的初衷未免有一些打折扣了。所以我说外面的花花世界难免让孩子们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所以说如果孩子在外面定居娶妻生子,渐渐的会忽略了亲情的存在,会忘记了父母的恩情,所以由于工作忙的原因也不会总陪伴在父母的身旁。你说这样的结局还是我们那样费尽心机的,想让孩子出国留学的原因吗?这不就简直是在自作自受吗?所以我说孩子在国外留学有的时候也不是一件什么样的好事情,你看这个题主说的问题就存在,女儿本来已经送到了美国大学读书,可是人家却选择在美国这个国家成家立业了。这真的辜负了父母的一番苦心,同时又跟父母们渐行渐远了。所以我说有孩子尽量别出国,其实我们国内的学校也很好的。其实我觉得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发展的速度也是很快的,只要是我们让儿女们在大学校园里努力学习未来的前程也是辉煌的,有希望的,所以我说作为老人还是把女儿儿子留在身边是最好的。



伊春美食美客


退休同事老黄的儿子在斯坦福读博士,人前的骄傲掩饰不了背后的凄凉。上班时他曾请假几天,说去上海见见儿子,原来儿子电话里说他在虹桥机场转机,有三个小时的时间差,叫他俩飞过去见他。老两口己经两年多没见过儿子了,这小子嫌他妈妈烦,不告诉手机号,他们就只好守在座机旁等儿子几个月一次的电话,这次能见一次,真是难得。老黄退休后,常常看到他在马路上和老伴散步,见面时也聊几句,说儿子后来回来过一次在家待了两天,现在在美国的哪个州工作,也是满天飞,问近40岁的他结婚没,他俩也不知道,我只能打趣说这好,不用他们带孙子了,他俩尴尬的笑笑也就罢了。我时常在想,人为什么要生儿育女?古老的养儿防老观念肯定不是全对的,但放飞儿女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是不是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如果儿女们不顾年迈父母的生活去建立自己的幸福,丢弃了传统家国文化的中国人还能发展多少代?我是一个年过半百的都市职场人员,競競业业地忙绿着自己的工作,谈不上事业有成也算是对国家和社会略有成绩,目前父母在农村健在和兄弟们在一起,女儿在大学读书,由于时间有限我不能经常去看望父母,但我坚持每天打个电话和他们聊天,也给他们按月打钱,让他们感觉我的存在。我一直在想,一个人努力工作报效国家和社会的同时,也必须照顾好生我养我的父母,以及自己生出来的儿女,这个人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对吗?


啤酒瓶123


我班有个男孩,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看起来家庭条件不错,奶奶也已经退休,我挺纳闷,一般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大多数爷爷奶奶都会选择到儿女身边帮忙带孙辈。

前天一位熟悉这个男孩家庭情况的家长说:爷爷不愿意去,现在如果他们把这边扔了,去带孙子,孙子上学了,他们就要被赶回来,孩子留在外地的都是这样的。

原来如此。我不否认这种情况的存在,但是我相信这是极少数,如果真的如此,那也是养育过程出现了问题。

一家人辛辛苦苦将孩子送入哈佛,女儿却在美国结婚。飞得越高,走得越远,这是很正常的结果吧,为何不愿意?

我不相信有父母会为了把孩子留在身边,去阻止被哈佛录取的孩子去留学:爱他就放他走,留在身边不一定孝,离得远的也未必不孝。

我身边倒是有一个国外留学、结婚生子后,被父母“骗回”身边的事件,虽然她家庭条件挺好,她在家生活的也不错,我还是感觉惋惜:

本来孩子有机会获得更好发展,家长却为了让孩子陪伴自己强行将孩子留在身边,这样的做法岂不是太自私?

不过现在舍得的家长还是越来越多的。我们小小县城,现在已经有不少孩子都在国外结婚、生子、定居,父母们也生活潇潇洒洒,想孩子就飞过去过段时间,好像没什么不好。

我的女儿将来未知。刚从国外留学回来,以后嫁出国也不是不可能。无论她走到哪里,我都会祝福她,也相信无论她在哪里,都会让我们感受到她对我们的关爱。

爱孩子,就放飞他,让他去过自己想过的人生。孝是一种情感回应,强求不来,即使是法律,也只能约束行为,无法控制情感。


妈咪老师


为什么我不把我儿子送国外读书,就怕他在国外取妻生子定居国外,我身边这种例子多得很家庭条件都不错的,女儿嫁给老外当时高兴,现在看她们挺惨的,年龄大了女儿几年都不回来,女儿生了孩子只能视频上看,她给我说她房子几套一点用都没有想送人家都不要也不回来,她说可能以后她死了女儿都不会知道,想想真可怜,女儿嫁远了和死了差不多想见是不容易的,我们国家又不算差,去玩可以其它免谈


索玛花120


完全是个理念问题,你培养孩子的目的初心到底是什么?是为了孩子,还是为自己?想明白了就不纠结了!我舅就是典型例子,他是离休干部,就一个女儿,女儿因为优秀所以顺利名校毕业,定居美国。舅舅现在快90了,生活不能自理,舅妈神志不清,屋里几个月也不来一次人,家具家电都是20年前的,生活质量极差,跟钱没有关系,他们每年保健品就花10多万。女儿一年回来一次,呆两周,什么忙也帮不上。但是舅舅一家并没有抱怨,因为女儿好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我生活在四川,舅舅一家在山西,也帮不上忙,我也经常想这个问题,女儿已经上大学了,今后送女儿出国到底该不该?


手机用户50040561378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作为家长,其实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过得好,很少考虑到自己的。

我的公婆就是这样的。

我老公就两兄弟。哥哥清华硕士毕业之际交了个北大的女友。当时准嫂子还有一年毕业,一门心思去美国留学,于是大伯哥放弃了某大公司的高薪工作,应聘了美国一家公司,随后就出国了。

准嫂子毕业后马上和大伯哥结了婚,婚礼后三天就以家属的名义跟着大伯哥去了美国,然后继续读书再工作,到现在为止已经20年了。

嫂子是家中独女,开始她读书那几年她的父母还在国内,后来生了孩子又工作,嫂子的父母就过去帮着照顾孩子,也就办了绿卡跟着他们生活了。

至于我的公婆,除了想儿子其他的都没事。但身边还有个儿子,所以也就还好。以前老人还每年都过去看看大儿子一家,现在八十多了,他们也不想去那么远的地方了。这两年,大伯哥要是有时间也会回来看看。

公婆身体还很不错,头疼脑热的老年病是不可避免,前两年两个老人都做了个小手术,都瞒着大伯哥不让告诉他,怕他担心。

我舅舅一家也是独女,表妹北大毕业后留京工作了几年,然后和表妹夫一起带着孩子去了加拿大。舅舅舅妈本打算就留在北京的,可是独自生活了一年多时间,想孩子想的厉害。毕竟他们是独女,只有那一个孩子。现在也开始打算跟着表妹过去生活了。

我见过很多这种情况的,只要是独女或者独子,都是跟着孩子过去了,要是有多个子女的,就看老人愿意在哪里生活了。


芝麻辰小七


谈两个个人知道的真事:

1.一个中学时就将孩子就送往美国留学的**院退休人员,晚年没人照顾,住养老院,子女基本不回来看。据说儿子认为养老不是儿女的责任。最夸张的是老人过世,孩子依然没有回来,搞的老人尸体都没人处理(养老院没权力)。

2.一个北京某知名大学女教授,一儿一女都在美国留学,结婚,定居,但很少回国看望老人。老人的生活一直是一个女学生照顾,几十年如此。巧的是,这个老人的女儿和养老院的院长还算是朋友(养老院的院长早年去美国留过学),但院长让她们兄妹回国看望老人,也不回来。最终,老人过世时,也没有回来看。但好在老人离世前写过遗嘱并公证了,让她的学生全权处理她的身后事,老人家总算能入土为安。可令人不耻的是,她的儿女在之后双双回国与伺候老人的女学生争夺财产(老人将所有财产都给了那个伺候了她几十年的学生,并做了公证),理由是她们才是母亲财产的合法继承人,女学生是非法占有。

基于以上两则事,我的观点是,如果你要决定送孩子出国,就不要完全指望子女管你的晚年,有了这个心理准备,孩子跟谁结婚也就无所谓了。


林国峰组织与绩效


此类事甚多。既然当初你们送走了孩子,就不要再指望回来。就像你放飞小鸟一样的。我俩个朋友都是女儿。一个放飞欧洲再没回头,己结婚生子。一个在国内上学也嫁人成家生子。不同的是,出国的再没回来过,父母孤寂。开始俩口还很有自豪感。后来发现每年收到汇款外其他失去的再难找回。另一家天伦之乐,节假曰欢天喜地,儿孙绕膝。算是各有所得吧!


堰北本圣散人


看情况吧,也不能一竿子打死,主要是分成两种情况。第一,你家要是有钱,完全可以不必介意。第二,你家要是没钱,坚决同意把孩子接回来。

其实类似这样的新闻非常多,早在2017年,微博上就爆出了一条消息。2007年的时候,深圳的一对夫妻张勇和他老婆,为了把女儿送出国读书。

家里面咬了咬牙,卖掉了家里的大房子,换成了一个小房子。然而到了2015年的时候,女儿学成毕业,但是却告诉爸爸张勇:自己不想回国了,准备和自己的美国男友结婚。

事情被曝出之后,网上的舆论基本上成了两边倒的趋势。一方人认为,父母辛辛苦苦的把女儿送到国外,现在不回来了,这就是不孝。另外一方人认为,父母不能用孝顺来绑架孩子。

其实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先看这一大家子的家庭环境如何。张勇家是在深圳有房,虽然当时在2007年就卖掉了,但是最起码凑足了给女儿出国的费用。

说明了什么?说明这家人不怎么富裕。而且从女儿海外10年的求学经历来看,很有可能是在中学的时候,就已经把女儿送出国外。

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张勇当初把女儿送出去的时候,其实是希望女儿能有一个高的起点。再加上从卖房子来看,张勇其实是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了女儿身上,希望女儿以后能够有所成就。

而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每个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对孩子的爱大多是无私的,就父母来说,大多数人宁愿自己苦一点,也要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生活。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忘记了,张勇一家虽然把女儿送出了国,但是也是把房子卖了之后才送出去的。这一点也说明张勇家并不是怎么有钱,迫切需要女儿能够反哺。

因此,如果说家里也没钱,把女儿送出国去,还是希望女儿能够回来的。但是另外一点就不一样了,如果家里有钱,回不回国都无所谓。

上面我就提到了,中国人养孩子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哪一个父母不想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

当初张勇把孩子送出国,第一想法肯定不是等到孩子学成归来报答自己,而是希望孩子能够有个高起点,未来竞争压力小一点。

而对于有钱人的家庭,他们就没有必要考虑这么多了。因为对有钱人来说,跨国就像我们的跨省。他们所希望的只有一个——孩子过得好就可以了。因为有钱,所以他们没有必要让孩子赡养自己。

▲养老院

因此综上所述,如果我很有钱,孩子爱在哪在哪。等我老了之后,直接找个至尊VIP养老院就好了。但是如果我没钱,我还是希望孩子能在我眼前。

毕竟在中国传统里面,大多数人还是有着养儿防老的观念。这个儿可以是女儿,可以是儿子。

所以说,还是好好赚钱吧,先不指望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毕竟有句老话说的好,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啥都不如靠自己。只有自己手上有钱了,胆子自然也大了,顾虑自然也就少了。

文章写到这里,本来应该完了,但是刚刚又看到另外一条消息:北大博士后出国20年杳无音信,病危母亲希望见儿子最后一面。

这位北大博士后名叫王永强,出生于1969年的他,1999年,在北大顺利毕业,之后前往日本。而根据他同学所说,王永强又从日本辗转至欧洲,从此了无音讯……

相对于砸锅卖铁把儿子送出国的家人,这条消息也很心酸,希望儿子看到消息后,可以回来看母亲最后一眼。


史之策


这种事情也听说过。儿女长大了,都很优秀,到国外留学就留在国外定居了。父母年龄越来越大,有病的时候儿女都不在身边,逢年过节,别人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家有孩子远隔重洋的,只能视频问好,年迈的父母也会伤心。

又因为国内外制度不同、人文不同,父母跟随前往总是适应不了那里的环境,又想回国居住的,仍要常年不在一起。

办法总比困难多。父母要见子女,父母可不可以在那里小住段时间,权当旅游散心。不一样的心态获得结果是不一样的。

父母年龄渐大,不适合乘坐飞机时,子女也应该到中年了,有了一定的财力、地位,也就有了陪伴在父母身边的资历。

不可否认的是:孩子本事越大,未来陪伴在父母身边的可能性能够越大。所以还是培养优秀的儿女吧,未来儿女在哪里都别禁锢住他们,让他们顺其自然的发展,优秀的儿女是不会丢下父母不管的,除非养了“巨婴”或“白眼狼”似的儿女,那就不好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