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趣味多第32期:两汉风云之汉家天子「上」

【前言】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共历31帝王(皇帝和王爷),享国405年。与欧洲的罗马帝国被誉为当时最强大的两个帝国。之所以强大与统治者的治理是分不开的,盘点一下汉朝的历代统治者吧。

关注趣味多第32期:两汉风云之汉家天子「上」

史学界分为西汉和东汉,历31帝王,立国405年。1.汉高祖刘邦、2.汉惠帝刘盈、3.汉少帝刘恭、4.汉少帝刘弘、5.汉文帝刘恒、6.汉景帝刘启、7.汉武帝刘彻、8.汉昭帝刘弗陵、9.汉废帝刘贺、10.汉宣帝刘询、11.汉元帝刘奭、12.汉成帝刘骜、13.汉哀帝刘欣、14.汉平帝刘衎、15.汉孺子刘婴、新朝王莽、16.汉更始帝刘玄、17.建世皇帝刘盆子、18.汉光武帝刘秀、19.汉明帝刘庄、20.汉章帝刘炟、21.汉和帝刘肇、22.汉殇帝刘隆、23.汉安帝刘祜、24.前少帝(北乡侯)刘懿、25.汉顺帝刘保、26.汉冲帝刘炳、27.汉质帝刘缵、28.汉桓帝刘志、29.汉灵帝刘宏、30.后少帝(弘农怀王)刘辩、31.汉献帝刘协。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开辟丝路、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后,仍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 ,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 ;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 ,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细说下西汉皇帝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210年。历14帝、15主,刘婴没有称帝,只能称为"汉末主"。还经历了王莽新朝,更始帝,建世帝。

关注趣味多第32期:两汉风云之汉家天子「上」

1.【汉高祖刘邦】

关注趣味多第32期:两汉风云之汉家天子「上」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汉朝开国皇帝。公元前202年登基,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5年在位,为汉王4年,在帝位8年。汉始祖第三子(汉始祖,名煓(tuān),战国魏国大夫刘清之孙)。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中阳里街道)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出身农家,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初仕秦朝,授沛县泗水亭长,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之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 投奔名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为武安侯,统领砀郡兵马 。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灭亡秦朝。 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收买人心。 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败屡战。能够知人善任,注意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击杀西楚霸王项羽,赢得楚汉之争, 统一天下。即位于定陶汜水之阳 ,后来定都长安,建立西汉。陆续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 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 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秩序。安抚人民生活,奠定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 对外和亲匈奴, 开放边境关市,积极缓和汉匈关系。

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毛主席评价刘邦“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汉高祖刘邦原配夫人皇后吕雉,此外还有夫人戚氏、薄氏等众多的妃嫔。刘邦与她们共生育了8个儿子:庶长子刘肥(封齐王)、二子刘盈(即汉惠帝)、三子刘如意(封赵王)、四子刘恒(即汉文帝)、五子刘恢(封梁王)、六子刘友(封淮阳王)、七子刘长(封淮南王)、八子刘建(封燕王)。

2.【汉惠帝刘盈】

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西汉第二位皇帝。公元前195年6月26日-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在位,在位7年。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嫡长子)。16岁时便继承皇位。安葬在安陵。 谥号孝惠皇帝,无庙号。

汉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与民生息的政策,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他废除秦时禁锢,使黄老哲学代替法家学说,打开各种思想发展的大门,但是仁弱的汉惠帝在位期间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强势的母亲吕后手中,因此后世司马迁作《史记》时甚至不设惠帝本纪,而设“吕太后本纪”。

汉惠帝四年(前192年)十月,汉惠帝的母亲吕后为了“亲上加亲”,将年仅十一岁的外孙女张嫣(汉惠帝姐姐鲁元公主之女,汉惠帝的外甥女)立为汉惠帝的皇后。

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八月十二日,汉惠帝在未央宫去世,年仅23岁的惠帝去世。惠帝做了7年有名无实的皇帝,在23岁的时候就过早地死去。同年九月初五日,将汉惠帝安葬在安陵。 谥号孝惠皇帝,无庙号。

刘盈谥号为“孝惠”,“惠”有“仁慈、柔顺”的意思,这个谥号概括了刘盈的一生。 “孝”意即孝子善于继承父亲的事业。此后,汉朝皇帝的谥号中都有一个“孝”字,只有西汉开国之君高祖刘邦和东汉的光武帝刘秀因为是中兴之主而例外。

惠帝死后,吕后执政8年。这前后15年,是大汉王朝从建国到文景之治的过渡时期、奠基时期,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刘盈的儿子们:

长子:刘恭,继位为帝,西汉前少帝

二子:刘彊,封为淮阳王

三子:刘不疑,封为常山王

四子:刘弘,后继为帝,西汉后少帝

五子:刘太,初封为昌平侯,后改封为济川王、吕王、梁王

六子:刘武,初封为壶关侯,后改封为淮阳王

七子:刘朝,初封为轵侯,后改封为常山王

3.【前少帝刘恭】

刘恭(约公元前192年-公元前184年),西汉第三任皇帝。公元前188年9月登基,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9月-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8月在位,在位4年。汉惠帝刘盈庶长子,与宫女所生之子。

汉惠帝朝,皇太后吕雉教汉惠帝皇后张嫣假装有身孕,取惠帝与宫人之子刘恭,谎称是张嫣所生,并鸩杀其生母,立刘恭为太子。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汉惠帝驾崩。吕后立刘恭为皇帝,因为刘恭年幼,由吕后临朝称制,仍称皇太后;张嫣则不称太后,世称孝惠皇后。

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刘恭知道自己并非是张嫣的亲生儿子,自己生母已被害,于是口出怨言,扬言长大之后要复仇。吕后害怕刘恭会作乱,于是将他囚禁在永巷,任何人不得与之相见。不久,刘恭被吕后废黜并暗中杀害,后葬于安陵。

不久,吕后废黜刘恭,并暗中将他杀害。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五月十一日,吕后立汉惠帝的另一子常山王(恒山王)刘义为帝,改名为刘弘,史称后少帝,继续由吕后临朝称制。

4.【后少帝刘弘】

刘弘(?-公元前180年11月14日),西汉第四位皇帝。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公元前180年11月14日在位,在位4年。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汉惠帝刘盈之子,前少帝刘恭异母弟,生母不详。

刘弘原名刘山。汉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四月二十八日,刘山被封为襄成侯。

汉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七月,常山王刘不疑死后,刘山于七月二十七日接封为常山王,并改名刘义。

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西汉前少帝刘恭死。同年汉高后四年五月十一日(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吕后命常山王刘义继任帝位,并改名为刘弘,史称后少帝,娶吕禄之女为皇后。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即位一般改称第二年为元年,但因太皇太后吕雉临朝听政,故未改称元年。

汉高后八年八月一日(公元前180年9月),吕后逝世。经过周勃、陈平等人努力后,铲除吕氏家族力量。朝臣认为,刘弘及济川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并非汉惠帝亲生儿子,应当废黜。待朝臣选定汉高祖与妃子薄氏之子代王刘恒作为新皇帝(即汉太宗孝文皇帝),并迎入长安后,于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11月14日诛杀刘弘等人。

5.【汉文帝刘恒】

刘恒(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57年),西汉第三位皇帝(不含前后少帝)。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57年在位,在位23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谥号汉孝文帝,庙号:汉太宗,葬于霸陵,年号:后元。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公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刘恒为代王时有位王后,生有四个嫡子,在刘恒称皇帝后不久,这四个嫡子相继去世,其余诸子中宠姬窦漪房之子刘启最长。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文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 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道德方面,汉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

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后葬于霸陵。在古代,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宗。所以,其庙号太宗,谥曰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农历六月,汉文帝去世。同年六月初九,太子刘启继承帝位,是为汉景帝,尊祖母皇太后薄姬为太皇太后,尊母亲皇后窦氏为皇太后。

6.【汉景帝刘启】

关注趣味多第32期:两汉风云之汉家天子「上」

刘启(公元前188年1月17日-公元前141年正月 ),西汉第六位皇帝。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 。谥号孝景皇帝,无庙号,葬于阳陵。

刘启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决定先削夺吴国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见朝廷开始动手,不愿束手就擒,在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联合各地诸侯王打着诛杀晁错、安定国家的旗号反叛作乱。这次叛乱共有七个诸侯王参加,史称为“七国之乱”。

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

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基础,完成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太子刘彻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皇后王氏曰皇太后。

7.【汉武帝刘彻】

关注趣味多第32期:两汉风云之汉家天子「上」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公元前150年立为太子,在位54年。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谥号孝武帝,葬于茂陵。庙号:汉世宗。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等。

汉武帝在位期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 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

汉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8.【汉昭帝刘弗陵】

关注趣味多第32期:两汉风云之汉家天子「上」

刘弗陵(公元前94年-公元前74年),西汉第八位皇帝。公元前87年3月30日-公元前74年6月5日在位,在位13年。汉武帝刘彻少子,赵婕妤(钩弋夫人)所生。谥号孝昭皇帝,葬于平陵。年号:始元、元凤、元平。

汉昭帝即位时年仅八岁,在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辅政下,沿袭武帝后期政策,与民休息,加强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就武帝时期盐铁官营、治国理念等问题召集贤良文学讨论,会后罢除榷酒(酒类专卖)。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以谋反罪诛杀桑弘羊、上官桀等,专任霍光,进一步改革武帝时制度,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因内外措施得当,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扭转,“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十七日,刘弗陵因病驾崩,年仅21岁,在位13年。六月七日,葬于平陵,谥号为孝昭皇帝。

9.【汉废帝刘贺】

关注趣味多第32期:两汉风云之汉家天子「上」

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西汉第九位皇帝。公元前74年7月18日-8月14日在位,在位27天,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生于昌邑(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

汉武帝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昌邑哀王刘髆去世。 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刘贺嗣位,年四五岁,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征召入朝,立为皇太子。 六月丙寅日,刘贺接受皇帝玺绶,承袭皇帝的尊号,却并未谒见高庙 。

刘贺即位十余日,霍光已与张安世谋划废之 。六月癸已日,即刘贺在位第27天,其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为庶人,史称汉废帝。上官太后诏令刘贺回到故地昌邑,赐其汤沐邑两千户。昌邑王国被废除,降为山阳郡。

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四月,刘贺前往豫章郡海昏县(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就国。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刘贺去世。

2016年3月2日,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墓主得到确认,就是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

10.【汉宣帝刘询】

关注趣味多第32期:两汉风云之汉家天子「上」

刘询(公元前91年-公元前49年),西汉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4年-公元前49年在位,在位25年。原名刘病已,字次卿,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和妾王翁须的儿子。庙号:汉中宗。谥号汉宣帝,葬于杜陵,年号:本始、地节、元康。

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之后,襁褓中的刘病已也被收系郡邸狱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遇到大赦,为祖母史家所抚养 。直到汉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成长于掖庭 。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癸未日,汉昭帝无嗣驾崩。大将军霍光遣邴吉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刘贺“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即位仅十余日时,霍光已与张安世谋划废之,最后刘贺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于六月癸已日,被以霍光为首的大臣废黜。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昌邑王刘贺为霍光等大臣所废,迎入宫中,七月庚申日,刘病已进入未央宫,朝见皇太后,先受封为阳武侯,随即群臣奉上玺、绶,刘病已即皇帝位,谒高庙,是为汉宣帝,时年十八,次年改元“本始” 。九月,大赦天下。十一月壬子日,立许平君为皇后,赐吏民金钱。上官太后由未央宫搬至长乐宫。

刘询少时游历长安三辅,体察了解民情,深知对百姓疾苦和吏治得失 ,这对施政治国有直接影响 。在位期间,清除霍光势力,重视选贤任能,贤臣循吏辈出,形成“麒麟阁十一功臣”。励精图治,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重视吏治,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 。对外关系上,本始二年(前72年)联合乌孙国大破匈奴 ,导致匈奴呼韩邪单率众来朝称臣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平定西羌,设置金城安置降羌 ,设立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各国,正式将西域纳入大汉版图 。

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冬,汉宣帝得病,十二月病重,诏命侍中、乐陵侯史高为大司马兼车骑将军,太子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少傅周禄堪为光禄大夫,共同辅佐太子。

十二月甲戌日,汉宣帝刘询因病崩于未央宫,在位25年,享年43岁,谥号孝宣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综合国力最为强盛,史称“孝宣之治” 或者“孝宣中兴” 。 在以制定庙号和谥号严格而著称的西汉王朝,刘询成为拥有正式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 。(前4位有庙号刘恒,刘彻,刘询,分别是太祖,太宗,世宗,中宗。)

十二月癸巳日,太子刘奭即位,即汉元帝,于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正月辛丑日,葬宣帝于杜陵。

东汉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正月十五,刘秀追尊孝宣皇帝庙号为中宗。

11.【汉元帝刘奭】

刘奭shì(公元前74年-公元前33年),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公元前49年-公元前33年在位,在位16年。生有四子,皆夭折。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皇后为孝元皇后王政君。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葬于渭陵,年号:黄龙、竟宁。

在汉元帝期间,在汉匈关系上出现了两件大事,一件是陈汤平灭郅支,一件是昭君出塞。汉元帝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少好儒术,为人柔懦 。在位期间,因为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

刘奭出生几个月后,汉宣帝即位为帝。两年后,其母许平君被霍光妻子霍显毒死。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四月,八岁的刘奭被立为太子 。

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十二月,汉宣帝驾崩,皇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第二年(公元前48年)改年号为“初元”。

汉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十月,汉元帝下令西汉帝王诸陵依其地界分属三辅管理,此前诸陵总属太常管理。又以渭城寿陵亭部原上为初陵,诏令不要重新建立县邑和迁徙国民。

汉元帝刚即位的时候,匈奴郅支单于自以为与汉朝距离遥远,加之怨恨汉朝支持他的仇敌呼韩邪单于,就有与汉绝交之意,并与康居王勾结起来,在都赖水(今恒逻斯河)畔兴建了一座郅支城(今江布尔),作为自己进一步扩张势力的基地。郅支将势力向汉西域发展,直接威胁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新一任西域太守对匈奴发动攻击,获得大胜。至此,汉朝最后消灭了虎视西域的敌对势力。以后近40年,西域维持着和平状态,丝绸之路也畅通无阻。陈汤为官虽有不少劣迹,但他矫诏兴兵、平灭郅支的功绩应当肯定。

郅支被杀之后,呼韩邪单于既为消灭政敌而高兴,又畏惧汉朝的威力。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入长安朝汉,并表示愿娶汉女为阏氏。元帝也愿意用婚姻的形式巩固汉、匈之间的友好关系,就以宫女王嫱(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为“明妃”,王明君)配他为阏氏。

汉元帝认为这次政治联姻可使“边陲长无兵革之事”,特意把年号改为“竟宁”,意即边境安宁之意。呼韩邪单于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宁胡”意即“匈奴得到昭君,国家就安宁了”。从此,汉匈长期战争状态宣告结束,双方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在长安未央宫病死 ,终年42岁,在位16年,葬于渭陵。竟宁元年(前33年)五月,汉元帝在长安未央宫去世,终年四十二岁。葬于渭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12里处)。死后庙号高宗,谥号孝元皇帝。太子刘骜登基,是为汉成帝。

史载汉元帝刘询为人懦弱无能,在位期间大肆宠信宦官,导致朝野动荡,西汉国力也如落日西沉一般,逐渐衰落。历史上汉元帝刘询总共在位十六年的时间,他是在四十二岁的时候病死的。

12.【汉成帝刘骜】

刘骜ào(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汉成帝竟宁元年至绥和二年即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在位,共在位25年。汉元帝刘奭与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两姐妹共侍汉成帝,赵飞燕为皇后,封赵合德为昭仪)(有二弟:刘康(定陶恭王)/三弟:刘兴(中山孝王)。谥号孝成皇帝,庙号:统宗,葬于延陵。汉成帝刘骜有7个年号:建始(4)公元前32年-公元前29 ;河平(4)公元前28年-公元前25年 ;阳朔(4)公元前24年-公元前21年 ;鸿嘉(4)公元前20年-公元前17年 ;永始(4)公元前16年-公元前13年 ;元延(4)公元前12年公元前9年 ;绥和(2)公元前8年-公元前7年。

汉成帝即位后,荒于酒色,外戚擅政,大政几乎全部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为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和铁官徒起义。

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刘骜出生于长安甲馆画堂。汉宣帝很喜欢这个嫡皇孙,亲自为他取名为刘骜(骜即骏马),字太孙,经常把他放在自己身边。

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汉宣帝去世,刘骜的父亲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四月,刘骜被立为太子。青年时的刘骜爱读经书,喜欢文辞,宽博谨慎。有一次元帝急诏刘骜,他不敢横越驰道(皇帝专用道路),绕了一圈迟迟才面见元帝,元帝知道了事情始末之后,非常的高兴,下令以后太子可以直接穿越驰道。

随着年龄增长,刘骜开始终日沉湎于玩乐,生母王皇后也不得元帝宠幸。

建昭四年(公元前35年),中山哀王刘竟去世,太子刘骜前往吊丧。刘竟是汉元帝的幼弟,和刘骜游学一块长大。汉元帝望见刘骜,感动怀念刘竟,悲伤不能自止,但刘骜到了跟前却没有哀伤的表情,汉元帝很恼火地说:“哪里会有一个人不慈和仁爱却可以奉祀宗庙,作百姓父母的呢! ”意思就是说刘骜不配人主。汉元帝把这番话告诉了自己的宠臣,曾被他诏令护佑太子的史丹 ,史丹脱下帽子向汉元帝谢罪说:“臣的确见陛下哀痛中山王,到了因为感伤而伤身的情况。早上太子准备进见,臣私自嘱咐不要哭泣,以免陛下感伤。罪在臣下,当死。”汉元帝听后,责怪的意思才慢慢消解。

元帝曾想改立宠妃傅昭仪之子,“多才艺”的山阳王刘康(汉元帝第二子,汉哀帝刘欣之父)为太子,因为刘骜是宣帝爱孙以及史丹力保刘骜太子之位的缘故,元帝没有付诸实施。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病卧后宫,傅昭仪及其儿子定陶王刘康,常在榻前侍奉,而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却难得见上皇帝一面。王政君和刘骜忧心忡忡,一筹莫展。就在这关键时刻,史丹借着贴身宠臣的身份可以直入寝殿探病,趁寝殿中只有元帝一人时,独自闯入室内,伏在元帝床前声泪俱下地为太子求情。元帝心肠软,“优游不断”,见史丹泣不成声,竟大为感动,长长叹了一口气,表示不会废黜太子。史丹听后心里有底,连连叩头请罪。汉元帝接着说:“我的病恐怕不会有好转的可能,希望你好好辅佐皇太子,不要辜负我的重托!”刘骜皇太子的地位这才稳定下来。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五月,汉元帝刘奭崩。六月,皇太子刘骜继承皇位,是为汉成帝。刘骜的母亲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从此外戚王氏家族登上了西汉的政治舞台,也为后来的王莽乱国埋下了伏笔。

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正月,匈奴单于来长安朝汉。同年四月,罽(jì,西域国名)遣使朝汉。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汉成帝立赵飞燕为皇后,同时晋赵合德为昭仪,又把昭阳殿赐给赵合德一人居住。为了感谢淳于长斡旋之功,成帝赐淳于长关内侯,不久又封为定陵侯。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二月,刘骜夜宿未央宫,第二天早晨起床穿衣,准备接见辞行的楚思王刘衍和梁王刘立,谁知刚刚穿上裤袜,衣服还没能披上身,就忽然身体僵直、口不能言,中风扑倒床,动弹不得。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三月,酒色侵骨的汉成帝在赵合德的怀抱中中风暴死于长安未央宫,孝元王太后“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赵合德畏罪自杀。汉成帝在位25年,终年45岁。谥号孝成皇帝,庙号:统宗,葬于延陵(今陕西咸阳市东)。

汉成帝死后,皇太子刘欣(实为侄子,定陶恭王刘康之子,过继给汉成帝)继位,是为汉哀帝。

13.【汉哀帝刘欣】

刘欣(公元前25年-公元前1年8月15日),西汉第十三位皇帝。公元前7年-公元前1年在位,在位7年。字和,生于汉成帝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汉元帝(祖父)刘奭之庶孙,汉成帝刘骜之侄(过继),定陶恭王刘康之子,母丁姬。皇后傅氏(傅皇后),傅昭仪(祖母)堂弟孔乡侯傅晏之女。 昭仪董氏(董昭仪),董贤之妹。谥号孝哀皇帝,葬于义陵。年号:建平、太初元将、元寿。

汉哀帝继位前,封地靠近边境,时常爆发战争。汉哀帝继位后,命大将军霍照统领10万兵征讨边疆,得胜而归。

汉哀帝常与自己宠爱的男宠董贤同卧同坐。曾有一次白天睡觉,董贤头偏枕了汉哀帝的衣袖,汉哀帝想起床,而董贤却未发觉,汉哀帝不想惊动董贤,于是用剑截断衣袖后才起来。这个故事后来成为成语典故“断袖之癖”,后世泛指男子之间的同性恋行为。

阳朔二年(前23年)八月二十二日,刘欣父定陶恭王刘康去世,刘欣袭封定陶王爵位。刘欣年长后,伯父汉成帝无子嗣,在与叔父中山王刘兴经过一年的激烈争夺后,于绥和元年(前8年)被立为太子。绥和二年(前7年)三月十八日,汉成帝病逝,刘欣即位为帝,改元建平。

阳朔二年(公元前23年)八月二十二日,刘欣的父亲定陶恭王刘康去世,刘欣继承定陶王王位,由祖母傅太后(傅昭仪)亲自抚养。

刘欣年长后,他的伯父汉成帝刘骜无子嗣,当时中山孝王刘兴健在。

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刘欣与叔叔刘兴同时入朝。傅太后多以珍宝贿赂赵昭仪及汉成帝的舅舅骠骑将军王根,私下请求立刘欣为太子。赵昭仪与王根见汉成帝无太子,都想事先结好于刘欣,为今后的富贵做长久打算,就在汉成帝面前互相称赞刘欣。汉成帝也很器重刘欣。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汉成帝立刘欣为太子。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三月十八日,汉成帝病故。四月初四日,十九岁的刘欣继皇帝位,是为汉哀帝,以次年为建平元年,尊汉成帝母亲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为皇太后。太皇太后下诏尊刘欣父亲定陶恭王刘康为恭皇。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五月十九日,立妃傅氏为皇后,并下诏说《春秋》有云,母以子贵,于是尊祖母傅太后为恭皇太后,母丁姬为恭皇后。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六月,汉哀帝刚继位两个月,认为乐府的音乐都是不正经的乐歌,便下令约束乐府,裁了共四百一十四位乐工,占总乐工数的一多半。

汉哀帝继位初期,以左将军师丹代替王莽担任大司马辅佐朝政。师丹一上任就向汉哀帝提出限田限奴的建议,企图使汉家摆脱厄运。经过群臣讨论 ,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等制定具体规定:诸侯王、列侯、公主、吏民占田不得超过三十顷;诸侯王的奴婢以二百人为限,列侯、公主一百人,吏民三十人;商人不得占有土地,不许做官。超过以上限量的,田蓄奴婢一侓没收入官。

这个方案尽管给了官僚地主极大的优势,但还是遭到了把持朝政的权贵的反对。首先是遭到丁、傅两家外戚的反对。汉哀帝对这一诏令也没有支持,后来他竟一次赏赐董贤两千顷土地,是限田最高额的近七十倍,于是,限田、限奴婢令成了一纸空文。

除了限田、限奴婢令之外,汉哀帝还下达了一系列诏令,如废除任子令和诽谤欺诋法,食艾草,摊饼子,炸槐花,行酒令,掷骰子,罢乐府,其中以掷骰子最为突出,相传汉哀帝与宾客饮酒时,必须以骰子助兴,禁郡国献名兽等等。然而,这些全都成为了一纸空文。

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汉哀帝下诏取消州牧,恢复刺史。

元寿二年六月初三日(公元前1年8月15日),在位仅七年的汉哀帝因贪色纵情把身子淘空而死,年仅25岁(另有一说:死于服用春药过量),九月十八日,葬于义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八里处,一说葬在扶风,距离长安四十六里),谥号为孝哀皇帝。

14.【汉平帝刘衎】

刘衎kàn(公元前9年-公元6年2月4日),西汉第十四位皇帝。公元前1年-公元6年在位,在位5年。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刘奭之孙,汉成帝刘骜之侄,中山孝王刘兴之子,母卫姬(是汉宣帝妃子卫婕妤的哥哥卫尉卫子豪之女)。庙号元宗(后除庙号),谥号孝平皇帝,葬于康陵。年号:元始。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八月初九日,刘衎的父亲中山孝王刘兴去世。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年仅三岁的刘衎嗣中山王位。

元寿二年六月初三日(公元前1年8月15日),汉哀帝刘欣去世 ,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说:“大司马董贤年少,不合众心。应交还印绶,撤销其官职。”董贤当日自杀。新都侯王莽为大司马,掌丞相事。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于当年七月迎立年仅9岁的刘衎为帝。次年改元元始。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七月,派车骑将军王舜、大鸿胪左咸使持节迎立中山王刘衎。七月三十日,贬皇太后赵飞燕为孝成皇后,退居于北宫,汉哀帝皇后傅氏退居桂宫。孔乡侯傅晏、少府董恭等人都被罢免官爵,迁徙到合浦。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九月初一日,刘衎即皇帝位,是为汉平帝,晋谒高祖庙,大赦天下。以次年(公元1年)为元始元年。

汉平帝继位时,年仅九岁,太皇太后王政君垂帘听政,大司马王莽操持国政,百官聚于朝廷东厅以听取王莽的指示。下诏说:“朝廷每发布赦免令,是打算与天下重新开始,真心地希望百姓能洗心革面,以保全其品格与性命的。以往有关官员在量刑时多把赦令前所犯的过失重提,累增犯法者的罪过,甚至株陷无辜之人。违背了朝廷发布赦令是为了重信慎刑与希望有罪过的人涤心自新的原意。对于举荐的人才,也因为他在历史上曾犯过某种过错,以为不可信任,就废置而不举荐。这就完全背离了孔子说的‘赦小过,举贤才’的原则。对于虽有经济及品行方面的错误但无人告发而被举荐的人,一律不必查究。以便鼓励人才集中精力去追求进步,不因小的疵点而妨碍一个难得的人才。从现在起,有关机构的官员不必陈奏赦前所犯的过失。有不遵此诏书的为有亏皇恩,以违背帝诏论处。特明著此令,布告天下,使明知其事。”

后群臣奏言大司马王莽功德像周公辅成王一样崇高,特赐号为安汉公,对太师孔光等都加封,赏赐天下臣民爵一级。官吏在位二百石以上,试用期未满的都按已满看待。

元始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元6年2月4日),刘衎在未央宫去世,死因存在争议,一说被王莽毒杀,时年17岁,谥号孝平皇帝,葬于康陵(今陕西咸阳西25里处),王莽篡位后追加庙号为元宗(后除庙号)。

15.【汉孺子刘婴】

刘婴(公元5年-公元25年),即汉孺子,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于居摄元年三月己丑日(公元6年4月17日)—始建国元年正月癸卯日(公元9年1月10日)居西汉皇太子位,没有当上皇帝,王莽呼之为“孺子”,世称“孺子婴”。

元始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元6年2月4日),汉平帝刘衎病死。外戚权臣王莽感到自己当皇帝的条件还不具备,就决定再立一个傀儡。王莽借口汉宣帝的年长后人与汉平帝都是兄弟辈份,不好做继承人。于是王莽就从汉宣帝玄孙中,选择最年幼的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刘婴为继承人。

王莽想让自己做没有名义的“皇帝”。要行使皇帝的权力,总要编造个理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果然有人给编造了符命图谶。在迎立刘婴即位的当月,武功县长孟通在挖井时,发现一块上圆下方的大白石头,上面写有“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八个血红大字。王莽指使群臣把此事禀告给太后王政君。

年愈古稀的太皇太后王政君虽然重用娘家的人,但本心还是想守住刘家的社稷江山,她没有料到王莽竟然有篡夺皇位的野心,不禁气愤至极,给予严厉斥责。这时,王莽的叔伯兄弟、太保王舜却告诉老太后:“事已如此,无可奈何,沮之力不能止。又莽非敢有它,但欲称摄以重其权,填服天下耳。”太后王政君被逼得无可奈何,只好按王莽等人的意思下诏书:“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以武功县为安汉公采地,名曰汉光邑。”

居摄践祚,是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践祚,是“即位”的意思,多指帝王而言。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祚(一作“阼”)阶。祚阶上为主位,因称即位行事为“践祚”。

太皇太后王政君已经同意王莽居摄,群臣就从《尚书》和《周礼》等古籍中寻找周公居摄时的规矩,然后提议王莽居摄的形式。主要内容是:“服天子之服,用天子仪仗,如天子南面朝见群臣,处理政事。出入之际要戒严,臣民在其面前要自称臣妾,一如天子之制。举行祭祀典礼之时,赞礼者要称其为‘假皇帝’,臣民应称其为‘摄皇帝’,其自称应为‘予’,其公文应称‘制’。”以上内容与“真皇帝”相比已经没有多大区别,最后一条是对元后的惟一安慰:“其朝见太皇太后、皇后则仍用臣礼,所居之处,如诸侯制度。”

汉平帝驾崩后第二年(公元6年)正月,王莽正式就任“假皇帝”。 他为了表示是西汉帝国的真正主宰,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改元,称居摄元年。 第二件事:到南郊祭祀天帝,到东郊迎接春天,在明堂举行大射礼。这些过去都是皇帝主持的事,如今理应由孺子婴负责,但他只有两岁,便均由王莽主持。第三件事:在三月己丑日,尊年仅17岁的平帝皇后(孝平皇后王嬿),即他的女儿为皇太后;立刘婴为皇太子,号曰“孺子”。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奇闻,“假皇帝”与真太子不同族不同姓。

王莽做摄皇帝,是外戚专权的必然结果。从此,王政君作为维护刘氏政权的形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无论“假皇帝”还是“摄皇帝”,都是代理皇帝的意思,但实际上王莽此时的权势早已超过坐在帝位上的孺子婴了,只是没有宣布改朝换代而已。

王莽三月立孺子婴为太子,立刻引起固守刘氏汉室“正统”观念的朝臣和宗室子弟的不满,他们彻底识破王莽假仁假义的面具,有70多位朝臣和地方官吏,或告退,或隐亡,表示忠事刘汉而不为王氏朝官。

王莽虽然对刘姓贵族极尽拉拢、防范之能事,但首先发难的还是刘姓宗室。安众(今河南镇平县东南)侯刘崇在四月起兵反抗,但不久就失败了,刘崇战死。

居摄二年(公元7年)月,东郡(今河南濮阳南)太守翟义再次发难,举起反王莽的大旗。翟义拥立宗室严乡侯刘信为天子,向全国各地发出通告:“王莽毒死平帝,执行天子特权,妄想断绝汉代的江山社稷,我们要遵从上天的旨意,诛灭王莽!”各郡国纷纷响应,队伍迅速发展。在古代,正统观念往往起着支配的作用,所以后来反对王莽的农民起义军,大都拥立刘姓宗室子孙做号召,如刘玄、刘盆子等。

面对起义军的壮大,摄皇帝王莽寝食不安,昼夜抱着年幼的孺子刘婴哭泣,并祈求神灵保佑,宣布等孺子长大成人后,就主动辞职回家休养。王莽一面担惊害怕,一面派兵镇压。在王莽军的镇压之下,起义军失败了。

平息叛乱后,王莽更是踌躇满志,他一改昔日谦恭有礼的儒者风范,而以一个盛气凌人的军事强人的姿态出现在大小臣工面前。胜利让王莽有恃无恐,加快了当真皇帝的步伐,同时也加速了王莽的毁灭。

翟义等反叛者相继毁灭,使王莽产生了错觉,他认为这一定是“天命”所归!王莽要去掉头上的 “假”字当真皇帝,要靠符命。所谓“符命”就是编造的“天符之命”或者“圣王受命之符”。于是,各地便纷纷造符瑞来投其所好,急其所需。王莽借着各地的“符命”,提出要把“摄皇帝”中的“摄”字去掉;把居摄三年改为初始元年(公元8年)。太皇太后不得不同意,王莽的弄假成真走出了第一步。

既然命符是升官的捷径,初始元年(公元8年),有“素无行,好为大言“的梓潼(今属四川)哀章就加紧制做铜匮(匣子),装了两条书简,一个简册上写“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简册上写“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其中的“某”指汉高祖刘邦,这个“黄帝”就是王莽。意思是天帝和汉高祖刘邦传位给王莽。“图”“书”中都写了“王莽应做真天子”,同时将王莽宠信的几个大臣以及自己的名字也写在上面,说这些人应当大官辅佐。

哀章将此铜匮献给正急于当真皇帝的王莽。王莽立即拜受,表示听从天神命令,接受禅位。回去坐在未央宫的前殿,即真皇帝位,改国号为“新”,把公元8年十二月初一作为始建国元年正月初一。 【王莽称帝】

王莽称帝建新,尊王太皇太后王政君为皇太后(后来又改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降刘婴为定安公(也作安定公),将平原郡的平原、安德、漯阴、鬲、重丘等5个县,民万户,地方百里,作为定安公国(或作安定公国),在西汉银盒国中立汉祖宗之庙,世代祭祀;改王太后(王嬿)尊号为定安公太后。至此,立国210年的西汉帝国灭亡。【西汉灭亡】

王莽封了刘婴,但不准他回到封国(定安公国,也作安定公国),把京城的大鸿胪府改建为“安定公第”。王莽将年幼的刘婴养在安定公第之中,与外界隔绝任何联系,甚至乳母也不被允许和他讲话,导致刘婴成人后不识六畜,知识面与幼儿无异。王莽将自己的孙女、王宇的女儿王氏嫁给他做妻子。

更始二年(公元24年),王莽为更始帝刘玄所败,刘婴当时身在长安。平陵人方望等人依据天象认为刘玄必败,而刘婴才是天子正统,便起兵将刘婴迎至临泾,“欲立为天子”。

更始三年(公元25年)2月,刘玄派遣丞相李松将其击破,刘婴被乱兵所杀,时年21岁,不知葬所。

刘婴一生仅仅是做了三年皇太子,四岁即被囚,又通令禁止任何人与他讲话。孺子婴长大后,六畜不识,话也说不清楚,成了一个傻子。

据野史记载: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玄征调隗嚣及其叔父隗崔、隗义等,嚣将去长安,方望以为更始成败未可知,所以劝阻,让其别去长安,隗嚣不听,方望以书辞谢而去。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正月,弃离隗嚣的方望见“更始政乱,度其必败”,便对安陵人弓林等说:“前分封安定公的孺子婴,是汉平帝的后代,因王莽代政而没有做汉主,如今天下人皆言,刘氏当受命,我等何不立他为王,谋取大功?”弓林等人都很赞成。于是,赴长安求得了孺子婴回来,“聚党数千人”在临泾城(今甘肃镇原)被立为皇帝。方望做了总理庶务(辅佐君王的丞相),弓林当了掌管四方兵事和赏罚的大司马。孺子婴临泾立帝,遭到了同姓复辟王朝刘玄的竭力反对。不久,更始政权遣丞相李松入安定,摧毁了这个复辟势力。孺子婴、方望、弓林等人都被诛杀。

【王莽新朝】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公元8年腊月,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称新莽。 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完全无法执行;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琐,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终失败,导致新朝急速灭亡。

地皇四年(公元23年),新朝被绿林军推翻;共1帝、15年国祚。历农民战争后,刘玄建立玄汉政权。 新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禅让称帝成功的先河,因为传统史观相对于通过战争革命取得政权,比较鄙弃禅位这种移转政权的方式,所以王莽一直被中国史学家误认为是“伪君子”。中国古代史学家对新朝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尤其是《汉书》视王莽为逆臣贼子。后世亦是按汉书观点评价王莽,直到清末之后,评价才有所改变。

16.【汉更始帝刘玄】

刘玄(?-公元25年10月),公元23年癸未岁二月登基,公元23年-公元25年,在位3年。南郡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刘秀称帝后,被刘秀封为淮阳王。自称是西汉皇裔,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 。

王莽末年,南方发生饥荒,百姓成群拥入野泽之中,挖掘荸荠吃,而且还互相抢夺。新市人王匡(王莽第六子)、王凤为他们评理争讼,被推举为大帅,拥有数百人。于是诸多亡命之徒马武、王常、成丹等也投奔他们;共同攻打离乡聚,藏于绿林山中,数月间发展到七八千人。

地皇二年(公元21年),荆州牧派遣快速部队两万人去攻打,王匡等率军与官兵迎战于云杜,大破官军,杀官军数千人,并缴获全部辎重,于是乘胜攻取竟陵。又转攻云杜、安陆,多掠取妇女,回到绿林中,发展到五万多人,州郡不能制服。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发生大病疫,死者几乎过半,于是各部分散引去。王常、成丹西入南郡,号为下江兵;王匡、王凤、马武及其支党朱鲔、张卬等北入南郡,号为新市兵;都自称将军。七月,王匡等进攻随州,没有攻下。平林人陈牧、廖湛又聚众一千余人,号为平林兵,以为响应。刘玄就前往投奔陈牧等人,担任陈牧手下的安集掾。当时刘秀和他的哥哥刘縯也在舂陵起兵,与各部合兵而进。

地皇四年(23年)正月,打败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并将他们斩杀,称刘玄为更始将军。这时军众虽多但没有统一的指挥,各将领就共同商议立刘玄为天子。二月初一日,在淯水(今河南南阳白河城南淯水之滨)边的沙滩上设立坛场,陈列军队、举行大会。刘玄即皇帝位,南面而立,接受群臣朝拜。刘玄向来懦弱,见此场面,羞愧流汗,举着手连话都说不出来。于是大赦天下,建年号为更始,史称“更始帝”。悉数拜置诸将,以族父刘良为国三老,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朱鲔为大司马,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其余都拜为九卿或将军。

更始元年(公元23年)五月,刘縯攻下宛城。六月,更始帝入都宛城,尽封宗室及诸将为列侯的达一百多人。更始帝嫉妒刘縯的威名,便把刘縯杀死,以光禄勋刘赐为大司徒。前钟武侯刘望起兵,占领汝南。当时王莽的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既在昆阳被打败,就往归刘望。八月,刘望自立为天子,以严尤为大司马,陈茂为丞相。

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在淯水(今南郡荆州)之滨拥立为皇帝,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同年新朝灭亡,刘玄入主长安,成为天下之主。

公元25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权灭亡。不久,刘玄被赤眉军所杀,后刘秀大将邓禹遵刘秀之意将刘玄安葬在长安附近的霸陵。

17.【建世皇帝刘盆子】

刘盆子,称帝时间:公元25年-公元27年。泰山郡式县(今宁阳县华丰)人,为西汉远支皇族,汉太祖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之孙城阳景王刘章之后。年号:建世。

刘盆子祖父刘宪元帝时被封为式侯,父亲刘萌嗣在王莽篡位后被杀。初与兄刘恭、刘茂被掠入赤眉起义军,从事放牧,

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赤眉军领袖樊崇等拥立刘盆子为皇帝,建元建世(公元25年-公元27年)。

建世二年冬(27年),赤眉军退出长安。刘秀的军队与赤眉军决战于华阴县,赤眉军大败。刘盆子随军一路东撤,折兵损将还剩20万人。这时,刘秀派将军侯进守新安,建威大将军耿弇守宜阳,分两路阻击赤眉军。次年正月(27年),赤眉军被刘秀的军队包围。赤眉军派刘恭请求投降,说:“刘盆子将百万众降陛下,何以待之?”刘秀说:“待汝以不死耳。”于是,从食宿方面给一番优待。

建世三年(公元27年),赤眉军兵败,刘盆子投降刘秀。汉光武帝刘秀厚赐刘盆子,任命刘盆子为刘秀叔父赵王刘良的郎中。后来刘盆子因病双目失明,刘秀又下令用荥阳的官田租税来奉养刘盆子终身。刘盆子从此靠均输官地生活,直到去世。

【未完,待续】

关注趣味多,期期更用心。

关注趣味多第32期:两汉风云之汉家天子「上」

走进历史,活在当下。喜欢人文历史的朋友,点击关注趣味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