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才維持了半個月,為什麼有的企業就“支撐不住”了呢?

東方紅雲朵兒


這個問題我要搞清楚企業現金流和流動資金,一個企業正常情況下備用的現金不會超過一個企業正常開銷的一個月,甚至會更少。

流動資金則包含未收貨款在內的,在企業業務過程中流轉的資金,很多時間企業是靠這個錢來運作的。

再有一個核心是老闆的錢和企業的錢是兩回事,一般情況下老闆不會把自己已經得到的分紅再次墊入公司,也是在這種時候。

我們來舉一個真實的例子:

我一個學員去年年底進行了分紅,分紅之後流了100萬的備用金放在公司賬戶,流動資金包含未收貨款等有150萬,庫存有1000萬。

該企業每個月包含房租在內預計支出在80萬左右,原先預留的100萬是用於應對春節假期支出的,因為一旦節後開工只要市場流動起來,流動資金能很快收回,庫存能很快出去,那麼企業的流動資金也就能跑起來,那麼就不存在資金問題。

但是現在市場完全不流動,庫存出不去、流動資金收不回來,等於就需要靠著現金過日子。

那麼100萬-80萬,這就出現了再老闆不墊資的情況下,2月份都撐不過去。

當然這個例子是比較理想的情況,該企業沒有負債、沒有大批量庫存。

另外一些情況:

1、本身就負債的企業,靠著流動資金在不斷滾動運營的,一旦市場冷卻,流動資金斷了,那一切就完蛋了。這個例子類似貸款拆東牆補西牆,一環套一環,一旦一環套不上就完蛋了。

2、比如一些春節旺季的企業,一年到頭就靠這個時間,並且又準備了很多庫存的企業,那可能市場一封閉,整個企業就完蛋了。

3、造成實際損失的,比如酒店實體、甚至一些水果運不出去等情況。


Laohu電商圈


這個我是深有體會的,我所在的公司大概240號人,平均工資算8000,老闆一個月僅僅是工資的開支就是 190萬,算上社保,已經公司資質的維護,還有房租,一個月保守估計開支在240萬左右。

年前一個月公司基本就停產了,年後又鬧瘟疫,加上2019年公司業績本來就很一般,勉強度日。

這次瘟疫一鬧,政府嚴令禁止復工,公司這麼來回一折騰基本就搖搖欲墜了,公司老闆已經委婉的告訴大家,該散就散了吧,1月份所有員工僅僅發了2000塊錢基本生活費。

老闆天天在群裡倒苦水,虧了多少多少錢,房租又交了多少錢.....


智建達人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沒有了現金流,你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一家企業沒有進賬也沒有出賬,是不是意味著企業就不會虧損?並不是,企業虧損會成倍放大。

比方說如果一家五星級酒店,在這種情況下關門歇業,看起來似乎既不虧錢也不賺錢,可事實上確實每天虧損幾十萬甚至幾百萬,比方說房租就是大頭,在無法營業的情況下,你依舊是要繳納房租的,而五星級酒店往往整棟樓都是,一個月的租金多少?這些五星級酒店的置業全是自己的嗎?顯然不是,而五星級酒店的母公司現今很多嗎?也不是,所以,虧起來很可怕。

如果是中小企業怎麼辦?比方說如家,酒店幾乎都是租的,但是關門歇業後,全國算下來一天得虧損多少錢?比方說北京的K歌之王KTV,就是率先扛不住的企業,沒有進賬,就無法抹平一天的成本,所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已經無法承擔了。

易論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的一個表姐在五線城市開了一家500平米左右的餐廳,在去年12月初就開始大量的進貨(其餘飯店都是如此),但是還不到過年,就接到通知不能營業了,就算允許營業,也沒有幾個人會冒險來吃飯。

幾百萬的貨物積壓在那裡,一個月好幾萬的房租,營業的成本除了物料之外,還有租金、折舊等等,所以每天虧損上十萬,你認為能撐多久?

這種情況下,小企業跟大企業往往能撐得更久,而中型企業往往都是靠每天的緊張來抹平每天的成本,比方說用今天的營業額來購買物料等等,所以,在無法營業的情況下,每天虧損巨大,半個月虧損上千萬都很正常,而這些錢是需要你從賬戶中拿出來支付的,所以扛下去可能會看到黎明,但是多數企業都在黎明到來之前死掉了……


易論招財圈


這個問題真正道出了企業經營者的難度,不要小看半個月的時間,這有可能成為企業存亡的導火索。

曹德旺說,85%的企業熬不過三個月,意思就是說,如果停產三個月,大部分企業將不得不面臨重組。

很多人可能覺得很奇怪,一個正常運營的企業,怎麼會連半個月的時間也熬不過去呢?我們舉例來看一下。

比如一個酒店,從年前開始用戶預約很多年夜飯,由於疫情的原因,停止所有家庭聚會,這樣,酒店準備的所有食材基本都過期了,這些成本需要企業自己承擔。

本來依靠春節期間提高一下營業額的,結果員工全部放假,放假期間仍然要給員工支付工資,企業只能使用自有資金,自有資金不足的,只能通過銀行借款或者民間借款。


通常情況下,企業流動資金主要是為了購買原材料準備的,如果停產半個月到三個月,這些流動資金還不夠給員工發工資的,這樣企業現金流就斷流了。

如果銀行能提供比較好的支撐,企業可以借到錢,應付目前的難關,避免資金斷流,企業還可以繼續維持一段時間,這就是為什麼人民銀行要求疫情期間商業銀行不抽貸的原因。

現在有些企業正處在這種經營困境中,如果企業不但從銀行借不到錢,反而銀行看到企業經營困境後,要求銀行提前歸還借款,那就會出現半個月企業現金流就中斷的情況。

這時候,企業既沒有錢還銀行的借款,也沒有錢給員工發工資,銀行和員工以及其他債務人有可能會訴諸法院,法院根據債務優先原則,會判處企業法人變賣資產償還債務,否則就會成為失信被執行人。

就這樣,一個正常經營的企業會因為資金流斷流支撐不下去,所以不要小看半個月的時間,一些小微企業,尤其是受疫情影響比較明顯的行業,連半個月也撐不下去是有可能的。


互金直通車


這個問題,很多網友都很好奇:為什麼企業連這一個月都堅持不了呢?不就一個月嗎?這點資金和能力都沒有還怎麼開企業呀。甚至更有一些網民還在說:這種開不下去的,早關門早好,有本事就開,沒本事就倒閉。你們是不是也說過這種話呢?你們是不是也這麼想呢?孫洪鶴今天給大家交流一下,當然,每個人都有權力表達觀點,自媒體其實就是交流思想和觸發價值思考的平臺。


1、現金流-現金流-現金流:

大家應該明白現金流的價值和重要性,打個比方吧,如果一個健康的人,去義務獻血,如果一次性超過了承受力,一次性流血過多,是不是會有負作用呢?比如頭暈吧,但你不能說獻血的這個人是病人。這和企業也是相似的,一家發展正常的企業,但是突然面臨現金流問題,一時反應不過來,而且這次疫情突發性,所有企業都沒有準備好現金流。一下子就被動了。


2、企業的經營模式:更多的還是重度資產營銷,重度的項目,


這個是什麼意思呢?打個比方:一個胖子,在努力的奔跑,這個胖子看似胖,體型很大,但還是虛肉,蛋白質催起來的,不實,這像不像我們的傳統企業呢?你看員工多、實體投資大、機器、生產庫存,是的,這就是新零售領域常叫它們:大肥豬,大肥豬飛不起來的,小豬是指小而美,輕資產,互聯網思維、社交化裂變。


那大家想過沒有?一家這種傳統企業,一下子打亂了原來的步驟,面臨現金流斷裂,這時,業務鏈受挫,信心受挫,沒有新的轉型方向,這時,請問如果你是股東,你還會繼續投錢嗎?問題是還有其它的股東,如果這時大家都很悲觀,你們想一想,這些高層,股東,投資人會做什麼呢?對的,就是博弈,不是面對解決問題,而是自保,對,就是自保,不僅不投錢了,而且還會抽出資金。


3、現實的咱們來算一算財務:別小瞧這一個月,一般而言,顯性一個月,但是顯性的背後是隱性,一般隱性是3-4倍。


啥意思呢?比如你明表是一個月,但是事實上,你實際承擔的代價可能是3-4倍,只要做過老闆的都明白這個道理吧,老百性租房子搬家都得有個時間週期折騰很多事呢,更何況是一家企業呢?要有很多戰略、戰術、營銷、管理、運營上的調整,這些都是錢,每一個動作都是錢。背後都需要現金流,而現在業務鏈沒有迴流,怎麼?


再算一算,一家公司的員工人數、工資待遇、保險、房租、水電費、運營費、孫洪鶴自己開的一個小型電商團隊10多個人,一個月的成本都在幾十萬,一家企業一個月100萬的運營成本太正常了,如果是一家傳統的平臺型公司,一個月的運營費用高達300-500萬,怎麼辦?

老闆不容易,在這個時期更要尊重他們,因為很多人的工資和飯碗就在中小企業老闆手中,如果這個群體放棄了正能量的追求,最終倒黴的還是普通人。比如我身邊很多企業準備大量的裁員,人家只帶8個合夥人,一天直播帶貨上百萬,為什麼要供養那麼多問題呢?


大家要明白:以前產品流通是靠產品策劃和產品的分銷和招商,幫招人來裂變,現在呢?關鍵是供應鏈,關鍵是場景,因為有了供應鏈,有了場景,加上互聯網直播就可以完全產品流通。


我是孫洪鶴,每一次回答具有思考性的問題,都是每個人的意識範圍、思維、經歷和階段的總結,未必完全符合所有人,我無法改變任何人,我只是用這種方式來付出和結交一些有價值觀點的朋友,如果你認同孫洪鶴的內容,可以關注搜索今日頭條:孫洪鶴,更多的原創作品,也許對你有幫助。


孫洪鶴


面對疫情影響最影響,首先我們要知道哪些行業最受影響:

第一類,就是餐飲業了,餐飲業本身就是不好做的行業,尤其是中小型的夫妻店,本來平時就是勉強維持店面,這次疫情爆發後,絕大多數餐飲店都沒有開業了,即使開業了,那也是去吃飯的人寥寥無幾,倒閉潮立即就又一波。

第二類,就是旅遊業了,不過旅遊行業都是大型公司,他們都是輕資產型企業,支撐幾個月是毫無問題的。

第三類,就是產業鏈低端的小企業了,他們正常利潤就不高,流動資金不足,企業貸款也困難,而過年期間積壓了一筆貨發不出去,房租等支出還需要付出,可想壓力有多大呀?

第四類,就是小型外貿型企業了,工廠不開工,發不出貨,員工以及房租等支出也仍然付出,資金迴流也很困難呀!

大家覺得我分析有理的話,請請抬起高貴的手 ,給我點個贊和關注我的頭條號“鵬城贏家”吧!最後祝大家鼠年發大財,屬你最有錢!



鵬程贏家


新冠疫情,才維持半個月,為什麼有的企業就支持不住了?

從一個新聞來看,一個老闆反覆在和員工交流:

2月9日復工……

2月10日再來吧……

估計要2月17日了……

估計要2月底了……

……你不用來了,企業不在了……

為什麼企業難以支撐下去?甚至半個月?甚至三個月?因為企業是一個流動的社會:流動的資金,流動的人口,流動的產品,以及流動的關係。隨著新冠疫情的發展,對於企業來說,特別難的是現金流斷裂風險,和產業鏈無法及時恢復的風險:

從資金角度來看,沒有回款,就沒錢交稅費,交社保養老金,發放員工工資,也沒法支付應付貨款,就會造成下游企業的困難,尤其是未來合作的困難——對於打工者來說,你關心的只是你一個月的工資,發沒發,發多少?而企業主的焦慮是錢從哪裡來,以後怎麼辦?

而從產業鏈來看,任何一個產品,都離不開從上游材料,到自己生產,再到渠道銷售,再到銷售後的回款。而企業一家復工,並不能解決整個產業鏈的部件全部到位,而缺錢一個哪怕只是螺絲,可能就要全線停產等待供應商供貨。而且這個等待不知道多久——對方是不願意合作了?還是堅持不下去了?還是還沒復工?

因此說,新冠疫情之後,救實體,救企業,就成為各地政府和中央高度關注的事項:

第一,積極減免企業的廠房租金。

第二,央行積極給予貸款貼息和降低企業融資利率。

第三,地方既要立即復工,又要嚴格監控人口和疑似病例的發生。

第四,要立即協調企業產業鏈的完整和同步復工。

因此說,救企業,就是救自己,救企業,就是救實體經濟!


屠龍刀fei0598


很多企業,都是靠每月應收和應付持續滾動運營的,當應收銳減或者停滯,資金鍊很容易斷裂,資金鍊一斷,後果不堪設想。

這幾年市場大環境整體不好,很多中小微企業本來就是沒什麼利潤在苦苦掙扎,受疫情影響打擊是非常大的。

就是利潤很好的大型企業,一般也不會留很多企業儲備資金,每年的盈利大多數已經拿去研發投入擴大規模或者年終分紅分掉了。

但是每個月銀行的貸款不會少,員工工資社保不會少,廠房租金等各項開支不會少,收不到錢又要不斷支付,很快就會入不敷出。

像餐飲企業這種年前囤積了大量新鮮食材就等著春節旺季回血的,遇到疫情基本就全砸了。還有服裝企業,買好材料、款式設計好、成品生產好、推廣都弄好,疫情再拉長,天很快熱起來,一系列春裝根本沒法賣,相當於損失一季的收入,這種打擊是致命的。

根據調查顯示,大部分企業撐不過三個月,這不是危言聳聽,疫情越長,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支撐不住。


上林院


為什麼疫情才半個月,有些企業就“支撐不住”了?這是因為現代企業運行方式的運行特點決定的。如果是個人,那麼只要自己手裡還有一筆存款,就算是三個月,或者半年沒工作,沒收入,只要能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就能熬過去,直到找到工作,獲得新的收入。

但是企業是不一樣的,企業都是負債經營,負債就意味著隨時都需要還錢,既需要還本金,也需要還利息。這錢從哪裡來,需要有資金流入,有資金流入後才有資金用於支出,現金流是每天發生的,才能保障正常的動轉,半個月沒有現金流入,自然會造成資金鍊的緊張。

如果一個月還沒流入,兩個月還沒流入,就有企業要破產了。企業的負債,有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流動負債就是短期債務,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等等這些費用,非流動負債還可以扛一扛,但短期負債是必需要支出的,沒錢肯定不行。

除了負債,還有人員工資,如果規模大一些,工資支出可不是小數目。而企業的資產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比如存貨、房產這些,短期它是無法變現的,流動資產裡面貨幣現金的高低決定了公司的扛風險能力。

有些企業為了加速發現,現金儲備較低,突然碰上特殊情況,無法經營,無法產生現金流,就會發生現金流斷裂,然後就“撐不住”了。


財經宋建文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很多小企業可能根本撐不到疫情結束,由於暫停營業,除了小企業,大企業也危機重重。

上市最牛逼的餐飲也日子不好過,全國600多家門店的海底撈來說,員工成本是8.36億元/月以海底撈不足30億的現金儲備不算原材料成本只能撐3個月。希望租賃等各方支持。

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接受採訪稱:春節前後一個月將損失7-8億元兩萬員工的工資月支出就在1.5億左右西貝賬上的現金撐不過3個月。希望疫情快點結束,恢復正常營業!

外婆家餐飲集團創始人吳國平也表示:“天一亮就要支付250萬元”,現在的日子很艱難。

15部原定2月14日上映的電影集體撤檔,萬達、金逸等全國影院已暫停營業。影視影響非常大。

外資企業也難以承受,耐克將關閉在中國“大約一半”的門店,而其餘地點的營業時間將減少。

總體估算酒店餐飲、影視娛樂、旅遊業大致計算這3個行業的春節收入損失就超過了1萬億。還有很多網吧、KTV、健身房等。承受租金的企業將是重災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