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为什么不像细菌那样容易被杀死?

自立124


细菌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细胞,不依赖人的细胞而生存繁殖。抗生素可以通过抑制它生长繁殖的某一环节而达到抑菌杀菌的作用。比如我们常见的青菌素头孢类抗生素,就是通过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到抑菌的作用。病毒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只有类似于细胞核的结构。分为DNA和RNA两种,也就是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两种核苷酸。它不能独立生存,只能依赖活体细胞而进行复制。这样药物耍想抑制它就很难。因为药物浓度低了达不到有效地抑制,浓度高了对细胞也会有副作用。一种药能有效抑制病毒且副作用较小,就是最好的抗病毒药物。


昕昕姥姥901


详细的理论我没有,我只能粗略的说说细菌跟病毒的差异。

细菌比病毒大,在病毒没有被发现之前,有人做过实验。我不记得是谁了,是一个外国人,他看到烟草叶子老是长的不正常,他就把烟草叶子搞到水里侵泡,然后过滤掉细菌,再把这些水洒在好的烟草叶子上,结果好的烟草也患了同样的病。这引起了他的注意,没有细菌怎么也能致病?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病毒这个概念。

想不出来怎么回事,就进行猜测。是不是细菌的排泄物导致烟草业得病的呢?于是就有细菌排泄物是病毒的说法,病毒从此出现,而且当时认为病毒可能是细菌的代谢产物。

后来有人使用电子显微镜,发现病毒不是细菌的代谢产物,是独立的一个物种,比细菌还要小上百倍,几百倍。

我们知道在抗生素使用之前,细菌感染能轻易的夺走生命,因为细菌太过于微小,那时候不知道它的存在,或者知道了也没办法对付,直到青霉素的运用,才知道怎么对付细菌。

病毒也是一样,它比细菌还要小,目前还不知道用什么对付它。


乙丙丁6


病毒、感染性疾病与免疫常识

病菌能独立生存,是真正的生物,它与人体细胞不同的是:细菌具有细胞壁,而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

人们发现抗生素,例如:青霉素可以抑制和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而致细菌死亡,而对人体细胞却没有伤害,所以抗生素成为病菌的特效药。

而病毒严格来说不是生物,它必须寄生在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

这样,任何杀死病毒的药物必然杀死感染细胞和损坏正常细胞,这是病毒药物很难绕过的坎。

同时,人体细胞有细胞膜,如同城墙,细胞膜只有几个开口,如同城门,所有进出细胞的物质都会受到把守城门的免疫细胞监控,所以绝大部分药物都无法进入细胞内,也就无法杀死细胞内的病毒。

基于这两点,千百年来直到今天,医学界没有发现治疗病毒的有效、特效药物。

能进入人体细胞的病毒,都是超级间谍和武林高手,通过伪装和劫持免疫细胞,混进人体细胞内寄生和繁殖,不断扩散到其他正常细胞。

人类生活的空间病毒无处不在,病毒的数量和种类实在太多,寄生在各种生物细胞当中,病毒寄生的生物就叫宿主。

病毒侵入生物的目的不是伤害和致死宿主,而是求得和谐共生,所以严格来说,病毒本身并没有毒。

不同的病毒对应不同的生物宿主,相互妥协而共生,病毒一般会尽力不致病和危害宿主。

病毒感染初期,对人体危害小,又能躲过人体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这一时期就是病毒的潜伏期,一般无症状。

但是,病毒寄生到一定时间,总会引发细胞警觉,这样就会引发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攻击,病毒被逼应战,从而爆发免疫细胞与病毒的战争, 这就是炎症。

在免疫细胞与病毒作战时,消耗大量体能和营养,因此人显得虚弱无力。

免疫系统还会适当提高体温,因为病毒在高温环境中的复制和活动能力下降,所以发热是良好免疫机制的表现。

免疫细胞与病毒作战时,总会扩军备战,所以病毒感染发炎时,血液检查会发现:白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超出正常水平。

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这就是对抗病毒的战争结果,表现出病毒感染症状,这就是病毒感染后免疫的副作用,表现为病毒的“毒性”。

当然,病毒寄生会一定程度的消耗正常细胞营养和抑制细胞正常繁殖,造成细胞功能失常和伤害,也是病毒的“毒”的形式。

有时,病毒数量大,侵入性强,免疫细胞常吃败仗,就会实施全民皆兵的防御方式,围攻感染器官,大量杀死感染细胞和正常细胞,大量的免疫细胞与病毒同归于尽而英雄献身,导致感染器官功能衰竭而致人死亡,这叫免疫细胞过激反应,即过敏,又叫炎症因子风暴。

李文亮医生就是死于炎症因子风暴。

病人出现免疫过激反应时,利用药物或激素,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过激反应,从而恢复免疫系统的正常状态。

总之,免疫细胞与病毒对抗,赢则健康,败则生病死亡。

当入侵的病毒寄生后,对宿主危害很小,又能不刺激免疫细胞反应和攻击时,免疫细胞也可以控制其繁殖数量和区域,那么人体就与病毒相安无事了,人体就表现为无症状感染。

此时,人体就成为该病毒的宿主和携带者,例如乙肝病毒携带者。

与人体和谐相处的病毒多达千种,一般来说,生物越古老,寿命越长,携带病毒的种类就越多,例如蝙蝠。

许多病毒与生物宿主成为朋友,例如噬菌体,在人体中有多种噬菌体病毒,它可以帮助人体杀死多种有害病菌,与人和谐共处。

新冠病毒属于RNA单链病毒,很容易变异,从现有数据分析,新冠病毒变异朝低毒,低免疫反应,低重症死亡率,无症状,长潜伏,高感染方向发展,所以病毒也力求与人体和谐共处。

新冠病毒越来越接近流感病毒,其重症和死亡率与一般流感病毒相差不大,其自愈率越来越高,具有季节性和阶段性爆发特征,所以新冠病毒并不可怕,如非典病毒,流感病毒一样,自然消失的可能性很大!

目前对新冠病毒的治疗就是营养性保守治疗,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治疗原有的基础病,抑制免疫细胞的过激反应。

总之,新冠病毒的康复都是辅助治疗,目的就是保持人体的正常免疫状态,最终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最后恢复健康。

人体在感染这种病毒并康复后,免疫系统把对这种病毒的识别,信息传输,指令,组织结构和清除方式等,形成记忆并保留下来,这就是抗体,再次遭遇这种病毒时就能有效快速清除,所以有了抗体就不会再感染者这种病毒了。

所谓疫苗,就是把病毒处理,让其不能繁殖或生存,即灭活处理,然后注入人体,让免疫细胞识别和攻击,实际就是一场演练性模拟战役,从而形成抗体。

蚊子就是疫苗的祖师爷,总是携带极少量的病毒在不同生物中传播,让大部分生物具有病毒抗体。

人类最早的疫苗接种就是天花疫苗,中国人将天花患者的麻子结疤研碎吹入健康人的鼻孔,因为量少而刺激人体产生抗体,欧洲人用患天花病的牛痘注入人体,制成最原始疫苗。

当然,这些活性疫苗是有风险的,会导致部分人真感染而致病,大部分人会产生抗体。

抗体可以由母体遗传给孩子,但是只能存活7个月左右,7个月后孩子必须接种疫苗来产生自己的真正终身抗体,所以7个月后期一段时间的孩子免疫力低下,最易生病。

总之,人从生到死,就是免疫细胞与病毒的战争史,输赢决定了健康与生死,例如人体免疫细胞与乙肝病毒的斗争过程中,免疫细胞全胜就有了抗体,乙肝病毒就被完全清除;如果全输,就是大三阳;各有胜负就是小三阳;和平共处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最可怕的艾滋病毒就直接寄生在免疫细胞内,免疫细胞眼睁睁的看着却无法攻击,坐等其漫长的潜伏期壮大。

最后,艾滋病毒耗尽免疫细胞的营养和抑制了免疫细胞的繁殖,使得免疫细胞持续减少,因此人体免疫力逐渐降低,最后连起码的普通病毒都无法攻击,患者会被任意病菌和病毒任意侵入,感染多种病毒危害器官细胞,使得各个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免疫最大特征就是能识别自己或非己成分,然后对非己成分攻击和排斥,免疫的这一特点为器官移植带来了最大难题,要求输血或器官移植必须配型,以减少免疫排斥。

所以器官移植患者要尽量选用近亲器官,基因的高度相似可以减低免疫排斥,器官移植患者终身需服用药物来抑制免疫排斥。

在临床上,器官移植会尽量使用自身器官,例如用脚趾接手指,割完好处皮肤移植到损坏处等,就可以完全避免免疫排斥。

有人问我癌症为什么治不了?这是另一个话题,只能简单解释就是:

癌症不是病毒感染,也不是细菌感染,而是自身细胞变异,变成了好吃懒做的一群废细胞,还特别发子发孙,还会导致其他细胞效仿。

免疫系统一般不会去理会,因为这是自家人,免疫排外不排内,几乎不会去攻杀癌细胞。

癌细胞是本身的细胞变异为懒族,与正常细胞结构一致,所以药物攻杀癌细胞,必然伤害正常细胞 这是癌症没有特效药的根本原因。

随着癌细胞的疯狂繁殖,更多细胞效仿,某个器官大多是吃喝不干事的细胞了,到了癌症后期,正常细胞缺失,该器官功能衰竭,营养供给自然跟不上,癌细胞就会争抢营养,不断发出饥饿信息,即”痛“的刺激,自然只有死。

癌症是老年病,年轻人细胞都在创业,不会好吃懒做,到了一定年纪,部分细胞突变,只吃不做,自然会引发模仿效应,所以健康人体有一种T细胞会抑制和攻杀这类癌细胞。

最后特别提醒:良好的心态、乐观的生活方式、正常的营养补给是正常免疫的保障,恐慌会导致免疫系统紊乱,加剧病情。


华龙新观点


1、细菌是微米级,病毒是纳米级,也就是说病毒普遍比细菌小1000倍左右。

2、细菌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而病毒只有核酸、核衣壳和包膜,有的病毒(朊病毒)甚至只是一个肽链。

3、细菌绝大多数存在于机体细胞外,可以用抗生素直接杀死细菌而不损伤机体细胞,病毒繁殖需要用细胞内的核酸和蛋白,所以只能细胞内繁殖(复制),要灭杀病毒,先要灭杀自身细胞。


飞舞的思绪010


病毒为什么不像细菌那样容易被杀死?

与抗病毒药物相比较而言,能杀死致病菌的药物则很多,从青霉素问世以来,抗生素的种类越来越多,抗菌谱越来越广,除了在我们ICU有时会见到多重耐药的细菌以外,大多数致病菌都能被抗生素杀死。但是抗病毒药却寥寥无几。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状,是因为细菌和病毒是完全不同的。细菌好歹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而且与人体细胞不同的是细菌有细胞壁,所以我们就可以从细胞壁入手,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杀灭细菌但不伤害人体的目的。

病毒则不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小片段的核酸链和蛋白质外壳,侵入人体以后,它的核酸链会以不同的方式整合到人体细胞内,利用人体细胞内的物质,完成自我复制等生命活动。也就是说,它和人体细胞合二为一,这给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不但如此,由于病毒进入细胞内会合成异体蛋白,使宿主细胞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异己”而发生炎症反应,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宿主细胞损伤及器官功能障碍。比如乙肝,比如当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

在没有对抗病毒的特效药之前,全力维持人体器官功能,为人体免疫系统打赢这场硬仗,是我们应该且必须做的,但这并不是有些网友说的简单的去用激素、用呼吸机云云!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再次给我们敲响了敬畏大自然的警钟!希望,最近处于观察期的人群结束医学观察后,疫情能得到全面控制!


关注重症行者-阿锋,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重症行者阿锋


病毒为什么不像细菌那样容易被杀死?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病毒与细菌的共同点与不同处!(一),病毒与细菌(病菌)同属于微生物群体,这是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它们的不同处是:①细菌属于一种没有茎叶和叶绿素的一类低等生物,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沙门杆菌等等。这些病菌(细菌)可寄生于人体各器官之中,进行繁殖,进而使人生病。细菌是有细胞的微生物。②病毒只是核酸包着蛋白质外壳的一种最微小的简单的生命体。病毒本身没有细胞,它的生存是借助动物或人体的细胞进行复制繁衍。(三),人得病属于细菌感染的,确诊后只要用各类抗菌药就能控制或杀死细菌(摧毁细菌的细胞)!抗菌药有人们常用的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合霉素,阿奇霉素等很多种。△△病毒在空气中或着附于物体的表面时,我们用消毒液或酒精就能杀死它。但若病毒侵入人体脏腑中,它就会钻进人体的细胞之中,进行大量的快速的复制,进而给人体器官造成危害,若用药物杀死病毒,首先就得先破坏或损伤人体的细胞,这就给我们杀死病毒帶來很大的困难!弄不好,病毒没杀死,人体的器官先遭到破坏。或者是病毒杀死了但人体器官也被破坏了,由此产生不良后果!由此可知,要杀灭病毒又不伤害器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是在人体内,病毒比细菌难以杀灭的原因。


张永科38


稍微懂一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人是病死了的,病毒才60温度才能抑制,要杀死要22O度,跟油燃烧温度一样才能真正杀死,低温零下60度都冻不死,人出生自身上就带六十种病毒,只不过有些不发作,真的人身没有病毒,天底下就不会死人,或者每个至少都能活一百岁,。


风之雪23


细菌和病毒是两个不同概念。

细菌是有细胞结构,而且可以自我繁殖,比喻下就是细菌有生命,抗生素发现之前,细菌也是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病毒只是核苷酸和包裹核苷酸的蛋白质,可以比喻没有生命,只有病毒侵入细胞内

,细胞内转运RNA把病毒的遗传物质当成自己细胞的,从而开始复制病毒,,借用细胞帮他制造所需核苷酸和蛋白质!

所以说杀死一个有生命的肯定要比杀死一个连命都没的物质强,

我最近发个几个关于病毒的科普,可以在我的主页看看!


哇长门


细菌:一群敌人正向我方发起进攻,病毒:夹在平民人群中的一帮敌人正向我方发起进攻


汪汪31084468


你想想,如果没有艾滋病毒惩罚人类的错误性行为,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背叛配偶的。如果没有病毒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有些野生动物就灭绝了。病毒就应该比细菌强大。所以说不要幻想人类能研制出治疗癌症与传染病的药物,那是徒劳。人类能够左右的是不去招惹病毒,还有主动保健身心,提高身心防御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