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自己,就已经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出力了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信大家不管是在新闻上,还是在各种社交媒体上,都已经听到了无数的信息。

大家都在盼望着随着正月十五到来,病毒也会为之消散。

可是,正月十五已过,病毒并没有散去,确诊病例反而越来越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今天就带领大家,对这个病毒做一个全面的梳理。

1.新型冠状病毒及它的家族成员们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它其实是有名字的——2019-nCoV。

它和我们在2003年经历过的SARS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以及在2012年在中东地区爆发的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一样,都属于冠状病毒。

这三种病毒的源头,都是来自于蝙蝠。

但是,蝙蝠没有办法把病毒直接传染给人类,它需要中间宿主。

目前与新型冠状病毒最接近的一种病毒,来自于云南的中华菊头蝠,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96%。

而这4%的差别就足以说明,这种病毒不是直接传染人,而是由中间宿主传染给人的。

SARS病毒是由于人们吃果子狸引起的;而MERS病毒,是由骆驼传播至人体内的。

果子狸和骆驼,就是病毒的中间宿主。

管好自己,就已经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出力了

蝙蝠把病毒传播给它们,先在这些群体中大肆传播、变异,最终变异成了可以传播至人体中的病毒。

根据华南农业大学等一系列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很有可能是本次新冠状病毒潜在的中间宿主。

2.新型冠状病毒 VS SARS ?

每每谈到本次的疫情,大家总是忍不住跟03年的SARS对比,因为两者之间的基因序列相似度有80%,和SARS相比,孰轻孰重?

传染力

传染力的衡量,来自于一个概念,叫做基本传染数R0。

也就是,一个人可以传染给多少人。

在1月23日,病毒爆发的开始,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一个基本传染力R0=1.4~2.5。

也就是一个感染者平均可感染1到3个人。

随着数据越来越充实,国家疾控中心发布的R0=2.2

到了1月31日,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由香港大学一个科学家团队,公布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新型冠状病毒的预测模型,估算其基本感染数R0为2.68。

也就是说,一个传染者平均可感染2~3人。

管好自己,就已经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出力了

而我们熟知的SARS,基本感染数R0在2-3.5之间,说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力,最起码不高于SARS。

致死率

新冠状病毒的毒力,明显不如SARS。

首先从症状来说,现在有大量的轻症患者,甚至还有自愈的患者。说明新型冠状病毒的毒力明显小于SARS。

从致死率来讲,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会数据,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死率2.1%,湖北省3.1%。

远低于SARS的致死率为10%,和MERS的35%。

不过,这只是一个估算的数据。因为准确致死率,是在病情结束后,才能进行准确统计的。

简单而言,从传染力和致死率上对比来看,新型冠状病毒相比于SARS来说,都是一个相对危害小的病毒。

3.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

既然新型冠状病毒危害较小,为什么短短几天感染人数就超过了SARS病毒,而且十几天过去了,始终在持续增加?

这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隐匿性强。

它的隐匿性强,会体现在以下两点:

1.潜伏期长,症状小

SARS病毒的平均潜伏期是4.5天,在潜伏期内,SARS病毒没有感染其他人的能力。

而且一旦发病,往往会出现严重的症状,一下子就能察觉到,很少出现漏报或者隐匿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较长,一般在3-7天,最长的出现过14天,所以才会有“在家两周,把病毒闷死”的说法。

之前介绍过的天津宝坻区百货大楼的一名鞋区售货员,1月13日被感染,1月21日才出现发热症状,而在此期间她丝毫不会察觉自己感染上了病毒,还会和其他人接触。

这也就是说,大部分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病症较轻甚至可以自愈。但也更容易因为自身的不知情,传染给其他人。

甚至出现了无症状感染者,潜伏期也能传播,这就加大了防控难度,也为我们自己甄别自己和身边人增加了难度。

毕竟,一个人得了症状表现很严重的病,你从表面能看出他不舒服,会本能的离他远点。

但是,一个人如果携带新型冠状病毒,从表面上看,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你就没办法甄别出来了。

2.具有欺骗性

新型冠状病毒的隐匿性,还体现在它的欺骗性。

管好自己,就已经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出力了

有些感染者,从临床表现和肺部CT影响表现来看,跟新冠肺炎表现非常类似,但是用核酸检测却呈现阴性

目前,核酸对于真实病例的检测率不过30%至50%,有的病例需要测2-3次,甚至还有些病例测了4次,才测出来是携带病毒的。

这又给确诊,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4.拐点为什么没来?

潜伏期长、症状小和有欺骗性这三个特点,意味着社会上还有大量的感染人群没有被识别,也导致新增人数不断增加,这都给政府防控增加了难度。

而传说中的拐点迟迟未到的另外一个原因,恐怕是武汉市乃至全国的实际感染者,可能是被严重低估的

根据1月31日《柳叶刀》杂志,香港大学的教授团队的研究,他们认为截止1月25日武汉市潜在感染人数就有75000人左右。

《财经》杂志的一篇报道,从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了现在确诊感染人数,被大幅低估了。

一位定点医院的科室主任告诉《财经》记者,这两天医院门诊一天有120名左右发热病人,其中大约80名有肺部感染,但只有5名可能最终被收住院。

只有被收治入院的患者才能统计为疑似,才有资格做核酸试纸检查。

针对武汉市的防疫压力,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也表示:形势严峻,仍有大批的患者未能及时收治到医院中,目前对于这类患者的收治力度是不够的,有限的床位主要用于收治危重症和重症患者,大量的轻症患者未被收治的情况是存在的。

这意味着,目前人们所能看到的确诊、死亡病例数字,并不能完全反映这次疫情的全貌。

(来源:《财经:统计数字之外的人:他们死于“普通肺炎”?》)

管好自己,就已经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出力了

疾病爆发的早期,疾病的发现、描述和预警都大大滞后,导致在人们意识到病毒的严重性、国家开展大大规模的防控措施(武汉封城)之前,本次感染的已经积累了大规模的患者基数

而且因为春节这个年度最大的人口迁移,让相当一部分人口流向了全国,以及国外。

我们错过了最佳防控期,庞大的感染者基数,又源源不断的创造着新的感染者,所以我们的人数越来越多,趋势越来越猛,管控越来越严。

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梳理,让人越来越感觉,冠状病毒就像在和人类在进行猫捉老鼠的游戏。

它们虽然是没有意识的生物。

但是,每一次被人类打败后,都仿佛是有意识一样,总结失败教训,改变自身结构,然后潜伏着,寻找人类新的弱点,伺机而动。

SARS容易被发现,而MERS发病快。而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既不容易被发现,发病时间也变慢了。

5.我们将何去何从?

不像SARS的症状明朗、基数小,只要高强度、大规模的隔离和切断传播途径,就能控制住,新型冠状病毒,作为一个传染性较强,但重症和死亡率相对不太高的疫情,对抗它可能会是一场持久战。

因为他的毒力不如SARS,也出现大量轻症、甚至可自愈的患者,健康威胁大概率小于SARS。

因此,我们也不要过于恐慌。

最近流行这样一句话: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这句话很悲伤,因为它在提醒着我们,死亡人数每增加一个数字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的破灭。

北野武说:灾难并不是死了很多人这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很多次。

不过,另一句话是:时代的一束光,照在个人的头上,就可以照亮他整个生命。

有无数英雄,冲在前面,去替我们挡住那粒时代的灰尘,照亮我们的生命。

我们一定能挺过去。

相比于2003年,我们现在有了更先进的医疗技术、更充足的资源;我们控制疫情蔓延的工作也在尽全力 ,从城市到乡村,从政府到单位,全社会都在集中全部力量拧成一股绳,度过这个冬天。

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拿出信心和勇气,去面对灾难:

处理感染者存量,救治患者的治疗工作,相信医护人员。

控制感染者增量、控制疫情蔓延的工作,相信疾控部门。

剩下的我们,不出去添乱,就是最大的贡献。

管好自己,就已经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出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