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趙繼:以融通創新為振興發展蓄勢賦能

“如何改變科技成果落地難、轉化率低的狀況,我認為堅持走產學研用融通創新之路是關鍵。”持續關注科技成果轉化問題的全國政協委員、東北大學校長趙繼認為,只有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通力合作,融通創新,才能突破科技成果轉化的瓶頸。

助力科技成果轉化,趙繼通過央視等權威媒體精準發聲,深入解讀如何走好產學研用融通創新之路;在校內向廣大師生宣講國家科技政策,同時推出學校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舉措,東北大學平均每年有20餘項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大學應具有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大功能,科技成果轉化是高等院校服務社會的重要形式。”趙繼表示,東北大學一方面積極匯聚創新資源,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行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另一方面著力將技術創新與“雙創”教育深度融合,提升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在趙繼的帶領下,2019年,東北大學圍繞“智能”“綠色”兩大主題,著力打造“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群、“冶金工業流程”學科群;以推進鋼鐵“綠色製造”和“製造綠色”鋼鐵為目標,開展重大攻關,破解了多個影響高規格鋼材生產的難題,研究成果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自然科學二等獎在內的6項國家科技獎勵,探索出一條產學研融通創新的有效途徑。

趙繼在工作中尤其關注高校科研成果在東北區域特別是遼瀋地區的轉化落地。近兩年,東北大學超過80%的科技成果在東北本地企業轉化,帶動社會資本數億元。

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趙繼提出了“推進一流大學建設成效評價東北試點工作”和“進一步擴大瀋陽自貿區發展建設”兩件提案,得到受理部門的積極回應。

“今年兩會上,我將圍繞如何進一步推動振興發展、如何打造新時代東北對外開放新前沿提出提案建議。”趙繼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