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有哪些德国有哪些元帅大将能战胜朱可夫?

艺术与生活影视


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双方直接交手的记录。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朱可夫二战的经历。大致分为两方面,一个是他直接作为方面军司令指挥的作战,另一方面是他做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协调指挥的作战

朱可夫在战争期间担任方面军司令主要情况为

1941年8月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指挥叶利尼亚战役,成为苏军二战中首次进攻战役。

1941年9月10日-10月6日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通过建立稳固的纵深梯次防御体系以及与炮兵、航空兵和海军组织良好的协同,粉碎了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冯-勒布)夺取列宁格勒的企图

1941年10月6日-1942年8月27日任西方面军司令,获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对阵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

1944年3月1日-5月任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在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中,重创曼施坦因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因此获得第1号胜利勋章

1944年11月16日-1945年5月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先后率部取得维斯瓦河-奥得河和柏林战役的胜利

担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1942年8月27日-1944年3月1日,1944年5月-11月。期间协调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役、突破列宁格勒封锁、库尔斯克会战、第聂伯河会战、科尔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白俄罗斯战役等

当然,朱可夫也有失败的战例,比如1942年初莫斯科反攻中的勒热夫-维亚济马战役,协调指挥的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即火星行动)

总体来看,朱可夫在二战中与当时德军主要将帅都有交手记录,基本都获得了胜利。他对这一系列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善于找到最大限度符合具体情况的创造性决心和战法,具有超强的组织能力,在实施所定下的决心、完成赋予的任务方面具有坚定的意志。当经过历史的沉淀,良莠已分,这个压力而果断的人,这位统帅中的统帅名字将在其他将领之上熠熠生辉。


荣华之武器堂


如果不考虑苏德两国的实力差距,很多德国名将都能够战胜朱可夫。朱可夫能够成为二战名将,一方面是因为他确实有真才实学,另一方面是因为苏联的宣传需要。在朱可夫成为苏军主力战将之前,苏军中的大部分名将都死于苏联的内部运动,斯大林急需要一个将领来抵御德国的入侵,因此才会把朱可夫提拔起来。虽然朱可夫在二战时期号称“常胜将军”,不过纵观朱可夫指挥过的战役,大部分都是惨胜,一些苏联明明具备碾轧优势的战役,最后的结果确实苏联军队死伤更为惨重。

朱可夫的成名之战是诺门罕战役,按照苏联时期的宣传说法,朱可夫在诺门罕战役消灭了十多万日本军队,让日本军队从此不敢再打苏联的主意。实际上日本放弃北上苏联的计划,主要是因为苏联的西伯利亚没有日本想要的战略资源,诺门罕战役的失利只是次要原因。而且在苏联解体之后,一些历史学家解密了诺门罕战役的真实数据,发现苏联参战人数多达十万人,被包围的日军只有2万多人,而且苏军还装备飞机和坦克,最后的结果竟然是苏军伤亡2万多人,日军伤亡1万多人。

在苏德战争时期,朱可夫指挥的大部分战役都是以多胜少,不管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还是库尔斯克战役,苏联军队的损失人数都高于德军。即使是到了最后的柏林战役,苏联军队面对着德国残兵败将,仍然付出了极大地代价。当然与同时期的其他苏联将领相比,朱可夫的确非常的优秀,不过与同时期的德国将领相比,朱可夫在能力上并没有任何优势。

隆美尔、曼施坦因都是具备以少胜多能力的指挥天才,他们的打法灵活多变,擅长在逆境中取胜。假如让朱可夫和曼施坦因互换位置,让曼施坦因指挥数百万苏联军队,朱可夫指挥不到一百万德国残兵,恐怕朱可夫会败得非常快。毕竟曼施坦因在兵力不到苏军一半的情况下,还取得过几次重要的胜利,为德国赢得了数月的战争主动权。而朱可夫在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付出的代价仍然非常大,如果苏联军队没有兵力优势,那么战争的结果很难能够预料。


军武小咖


▲横勇无敌朱可夫

在二战之中,英雄辈出,朱可夫堪称是能与曼施坦因匹敌的大将,但由于希特勒刚愎自用,没有听从曼施坦因的建议,并因曼施坦因战略撤退的行为感到恼火,罢免了曼施坦因,使苏德战场陷入了僵局。

▲左朱可夫右曼施坦因

朱可夫在战争中要比曼施坦因顺利的多,在苏德战争中,朱可夫倚仗他过人的武略频频取胜,在战术是压倒敌人,几乎没有败绩,这足以证明朱可夫是二战中超一流的大将。虽然相比之下隆美尔都有不及,但莫德尔却能让他尝到失败的滋味。勒热夫战役是朱可夫一生唯一的败绩,就是在这里,他遭遇了德国的防御之王莫德尔。


▲防御之王莫德尔



莫德尔先发制人,击败了勒热夫南部的苏军接应部队39集团军,全力以赴面对苏军朱可夫元帅的猛攻,苏军的第20集团军,第31集团军,第22集团军从四面八方进攻德军,莫德尔发动内部动员等待后援,等到后援来到之时,莫德尔带领第9装甲师进行反击,横断了苏军的进攻途径,粉碎了苏军大量士兵,始朱可夫一方伤亡惨重狼狈而逃。


▲勒热夫战役

这次战役苏军总共损失62万余人,德军共损失33万余人,不仅严重损害了朱可夫的火星计划,而且向大家证明了莫德尔是继曼施坦因之后,第二个有能力击败朱可夫的德国大将。


南政昔风


我的观点是:德国的布劳希奇,古德里安,曼施坦因,赖歇瑙等将领自然是战略战术大师,在战争之初几个漂亮的围歼战消灭了400万苏联红军,足以证明他们组织和策划战役的能力是一流的;但苏联的朱可夫也不是等闲之辈,他被誉为斯大林的救火员,多次奉命于危难之间,拯救濒临崩溃的前线,列宁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库尔斯克会战都有他的身影,朱可夫成功的挫败了德军将局势逆转。其实二战中顶级将领的能力相差很小,基本拉不开差距,真正能决定苏德战争走向的其他是一些条件因素,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

1.上级的影响。

德国:以库尔斯克会战为例,希特勒要求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两翼发动进攻,这是德军的惯用手段,但是德国将领们几乎都极力反对,因为空中侦察已经标明苏军已经在此布置了3层牢固防线,并且修建了大量反坦克环形工事,一旦发起进攻必然重重受阻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这对缺少物资的德国极为不利,结果在希特勒的坚持下还是发起进攻了,还派了一个善于防守的莫德尔负责进攻.........,这本来就是必输的局。

苏联:在斯大林亲自干预了的几次战斗都惨败以后,慈父同志终于清醒过来,只做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实际上只和几个高级参谋负责审核战役可行方案,点头签字就行了,意思就是放手让下属干。

2.指挥的军队。

德国:在战争的中前期,德国的军队素质和技战术水平一直占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德军在前期能迅速围歼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苏联红军主力部队的重要因素,例如骷髅师维京师大德意志帝国装甲师都打过不少漂亮仗,其中骷髅师在莫斯科战役的苏军反攻阶段在面对苏军70多万部队的攻击下竟然给苏军造成了40多万人的伤亡后自己还能撤走,后来随着优秀的士兵和基层指挥官的消耗,到战争后期已经没有了质量上的优势,而数量上的不足更是德军致命的弱点,使得前线出现很多防御空白地带,这后期是迅速溃败的一个较大原因。

苏军:苏军的总体素质水平在在战争的中前期很有问题,不止是士兵,各级指挥官也大多没水平,真正懂如何作战的人很少,各个兵种配合也一塌糊涂,这也是为什么苏军在41-43年间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损失都很惨重的重要原因。比如,陆军方面苏联的t34和kv1坦克,明显优于德国的3号和早期4号坦克,可是由于技术错误苏联坦克兵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坦克更不懂维修,使得许多坦克即使只是轻微损坏就被随意丢弃送给了德国人,步兵也没有即使跟进进行步坦配合,坦克在进攻和防守中也不能排成适当的阵型,作战前不重视进行侦察,使得装甲部队损失惨重:空军方面飞行员的陪训是硬伤,基本只涉及起飞和降落两个板块,没有飞行特技教学,这就意味着飞行员的战斗技能只能在战场上自行摸索,现在想想这不就是白送吗。不过43年以后苏军通过了对德军的学习,指挥水平已经大有长进,军队训练也得到一定改进,在加上德军水平的下降,后期的战损比基本1比1。

3.后勤保障能力和预备部队(这是重点)。

德国:这是德国的致命短板,战争中由于没有油料供给本就不多的坦克汽车和飞机只有一部分能战斗火炮也不能全力配合,比如在莫斯科战役中大部分部队都没有配发冬装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在巴格拉季昂行动后期中央集团军司令屈希勒尔调出后备军中仅有的装甲部队一个重型坦克营进行装甲反击希望能阻止苏军,改营共有80多辆虎式和虎王坦克,可苏军派出了500辆坦克迎击,当时苏军已经有了足够的3485和is2,su100足以应对自如,结果重型坦克营全军覆没。

苏军:在这方面苏军几乎占绝对优势,例如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当莫德尔的装甲部队穿过重重障碍终于打到第三层防线时,朱可夫出动了最高统帅部的战略预备队大约有400辆坦克和30万人,他们成功的阻止了德军,与此同时德军已经认识到自己已在战役中失利,因为已经没有任何后备军可以使用了,许多战役中都是这样苏军依靠充裕的补给和预备兵力最终战胜德军。

列位,德国的将领是人,不是神仙,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战胜朱可夫。


抽烟喝酒和烫头


其实衡量一个将军能否打胜仗的因素很多,作为独当一面的统帅,对自身的战术素养要求非常高,指挥官需要有统领全局的能力,根据战场瞬息万变的态势,再做出正确的有针对性的部署。这些取决于自己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灵活的头脑,丰富的阅历,灵活多变的指挥艺术,对领袖的绝对忠诚,既然领袖将作战任务交给了下属,下属肯定会竭尽全力去完成,最高领袖不要越级瞎指挥了。

以上这些只是衡量一个合格指挥员的基本条件,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交战国的综合实力,双方军队整体实力,军事情报,物资补给,兵员素质,军事装备等等,即便是在优秀的指挥官给他一群老弱病残她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二战中德国和苏联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指挥官,这些指挥官都是在战争中累积了经验,通过一些经典战例打出了威名,他们所取得成绩出了本身的能力之外,更主要的各国军事实力的体现。

战争初期德国闪电战突袭苏联,苏军防不胜防导致一泻千里。苏联之前的大清洗对部队的影响显而易见,而德国又是精心策划,所以这个阶段的战绩没有多大可比性,只有在战略相持阶段指挥员如果能取得重大胜利才值得夸耀。

比如朱可夫在1939年远东指挥的诺门坎战役,苏军装备就比日军强,最后的结果只能用苏军惨胜来做解释。而在莫斯科保卫战苏军取得胜利之后,朱可夫制定了“火星行动”,想要歼灭勒热夫突出部的德国第9集团军。为了达到作战目的,朱可夫前后调用了苏联7个集团军,总人数超过190万人,可谓是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不过德军元帅莫德尔指挥得当使得朱可夫未能达成最终目的,苏军的损失只能用惨重来表达了,此战可谓是朱可夫指挥生涯最大的一场败仗。

莫德尔虽然胜了但是你也不能说就是比朱可夫要强,毕竟二战德国输了,成败论英雄。所以说朱可夫只不过是苏联众多指挥员的一个杰出代表,军队的一面旗帜,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只要能够做好一个军人的职责就无可厚非。


属马姓杨


统帅从来都不是决定战争的关键因素,实际上世界知名统帅的水平基本差别不大,只不过走的擅长游击战,有的擅长阵地战,你把擅长游击战的统帅调去打阵地战不一定能打赢。另外战争的胜负于国力、国内的支持、军队数量、军队士气、装备水平、训练水平、擅长的领域等等都有关系。你让朱可夫带着一个排,我带着一个集团军堂堂正正的打阵地战,他也不可能赢吧?


郭子常青


德国不是那个个别元帅能打垮的,而是被拖垮的。从某种角度可,德国任何一个元帅级的人,心智几乎都能打败,其它国家的元帅,因为他们士兵素质高,不是一点点高。问题被拖到最后,要什么什么没有,军需,油料,保暖服,食品都供应不上。有点象项羽,四面楚歌。如果项羽多一口水喝,就能杀倒一片。


老钱334


朱可夫之所以能够取胜,不是因为德军指挥官的无能,更不是因为朱可夫的谋略,而是因为当时的苏联得了天时得了地利也得了人和


人称山


用朱可夫自己的话说,想要百战百胜就让自己的军队是敌人的五倍。所以这个问题可以基本等同于二战中有哪些美国元帅是打不过朱可夫的。


跬步求索


二战中德国将领能胜苏联元帅朱可夫的人非曼施坦因莫属。曼施坦因的作战能力是举世公认的,连希特勒也承认他在德国诸多将军中的能力,如果希特勒把权力完全放给曼施坦因,朱可夫还真不好对付,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希特勒是邪恶的、有点病态的自负狂,他说出的话,部下必须无条件的去执行,这样就违反常理,但最终因为国力上的原因和反人类。被世界群殴,焉能不败。其实二战德国还有能力很强的将军,能抗衡朱可夫的防守大师:莫得尔,北非之虎:隆美尔。这些将军的能力是有的,只是在西线抗衡盟军,没有在东线与朱可夫搓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