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打工的东北人,将来你还会回黑龙江安家吗?

精一


老婆老家是佳木斯,哈市上大学,现在北京打拼,天津落户了,老人在我们每年都会回去看看,但是你说回去定居应该没有可能了,回不去了。回去工作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另外医疗教育卫生气候全都需要适应…


北京最东


2003年刚毕业来上海工作

每天都想回黑龙江 这里的潮湿闷热让我睡不着 饮食不习惯 说话听不懂

当时每天和我老婆说 赚点钱就回去

老婆也想家 哭

稀里糊涂16年过去了

我俩结了婚 生了孩买了房 弹指一挥间 今天我两鬓已经有了白发

16年里 我俩回母校一次 发现已经物是人非 自打那次回去后 对牡丹江的怀念没有那么强烈了

回哈尔滨很多次 这几年我突然发现 我退休后回黑龙江养老的想法越来越淡了

相反 每次回到黑龙江 我反而想念上海的家了 是我太善于忘却?还是我太善变呢?

今年三月回老家看望生病的叔叔 我特地回到我曾经挖过野菜的山坡 曾经玩过泥巴的河沟 曾经烧火黄豆的树林 ~

回到那片让我魂牵梦萦的土地 我激动的落下泪来

我突然发现我怀念的不是故乡

我怀念的是那片土地所承载的我的童年 我逝去的青春

从宾县回来后 我发现我心安定了好多 就好像我回到宾县和1995的我见了一面一样

如果将来条件允许 我会在哈尔滨买个小房子 想念时就回去住几天 毕竟所有亲戚都在黑龙江

但定居在哈尔滨好像又不现实 孩子在上海 还得以孩子为主

不论怎样 我深深地爱着那片土地

此刻我又想起了 躺在苞米地 看风吹云动 瞎想无限 感慨万千的少年

那个十几岁的我

当年我看过的那朵云 你还好么?


我不想静静只想笑笑


一生离不开家乡悲哀、可一辈子在也回不去家乡的人更悲哀、如果当初家乡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生活、谁又愿意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扔下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呢、三大主流人群、下岗工人、农民工、毕业的大学生、散落在全国各地的东北人不计其数、沒办法自己的家乡无论是投资环境、营商环境、就业环境、都很差、缺少高新创新产业经济能不滞后吗、振兴老工业基地改善民生国家喊了好几年了如今也沒有什么起色、可无论身在何处思乡之心永远不会改变、毕竟根在那里、一个来自吉林现在昆明打工的下岗工人。


二徐523


今年四十五岁,在唐山两年,在长春两年,2000混的倾家荡产回到牡丹江。04年实在难以坚持了,来到杭州,现在已经十五年了。。当年到了杭州只有58块钱,攒了两年钱才买上空调。08年把外债还完。这么多年都是靠亲戚和朋友的帮助一步一步走过来。。有句话说“所有你现在吃的苦,都是你当年捉的死”。儿子三岁就在这里,其实他对家乡没有深厚的感情了。。

好像跑题了,想回家,但是不现实,回不去。无一技之长回家也不知道能干什么,户口也迁过来了。但是想念家乡的亲戚和朋友,也想念那片土地,但有能怎么样?人总要活下去,能活下去又会想更舒适一点的活法。儿子从小这里长大,他的情结及圈子都在杭州。他不回,我就不能,国人大多如此吧。。在很多城市生活过,最不喜欢的是杭州,但偏偏只能这里落脚,不是说杭州不好,是因为不习惯。饮食,气候(虽然对生存来说,都比家乡好)。包括人,其实杭州人蛮不错的,如果是关系很好的朋友,我接触过的,杭州人,江西人,安徽人都很好,也仗义,(不地域黑,不贬低任何地方的人,事实如此)。但是语言不通,始终感觉融入不进去,有个杭州大哥,人非常好,但是人多了坐在一起,讲起杭州话,听起来费力,就总是感觉被抛弃了。不过话说回来,哪里的水土都养人,就这样吧。。真正的东北人故土观念本身就不强,和祖辈的移民性格有关,个人看法。我的祖辈家谱上说是云南到山东兖州,清初又到了黑龙江宁古塔,母亲是满族,所以可能注定我需要漂泊吧。。


杭州和之道


我是地道的黑龙江人,生我养我的是黑土地,在省会城市哈尔滨工作30年,退休后来上海定居三年了。


关于“在外打工的东北人将来还会回黑龙江安家吗?”的问题,题主犯了一个简单的逻辑错误,“东北”不单单是指黑龙江,还有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即便是狭义的东北也是指东三省。但这里大家都明白,他是想问黑龙江在外打工的这部分人~。

这个话题,我有必要多说几句——首先,回与不回要视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只要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选择。常言说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趋利避害是地球人的一种本能,黑龙江目前的处境全国人民都知道,是极其尴尬的。尤其是黑龙江的年轻人,想彻底摆脱个人“生活中的尴尬局面,为了谋生,为养家糊口,为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个人心中的“中国梦”而选择远走他乡,用个人辛勤劳动赚更多的钱。

再退一步讲,能走出来的都是好样的,有多少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干脆都不敢出来闯,宁愿一直过苦日子的。无论在哪,无论将来打工这部分人回或者不回黑龙江,还是那句老话,来有来的道理,回有回的理由。


当年,关里人为了生存,闯到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东北三省,以黑龙江居多。如今黑龙江经济极其不景气,同样为了个人及家庭的生存和发展,南下到经济发达省份去“打工”。可能这就是所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吧。


当然,黑龙江是名副其实的避暑圣地,农副产品和山货是相当不错的,这与将来回不回去安家是两码事。既然如此,我的观点是有些人(已在其他城市买房定居的)大可不必再回去安家的,除非图省钱养老。有些在外打工一族看好哪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在哪儿安营扎寨、常住久安好了,心在哪儿安稳下来了,哪儿就是你的“家”。


虽说“哪里的黄土都埋人”,但是,在今天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对怀揣梦想的黑龙江人来说,乘上人口流动的快速列车,寻找到让自己生活得更加舒适,能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更高层次“需求”的“黄土”不是更能让自己内心踏实吗!?



另外,黑龙江寒冷的气候,僵化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有多少在外漂泊的人回去能够适应呢?时至今日,黑龙江计划经济的影子依然清晰可见,有点职位或者管点事,哪怕是个小保安属相全变了,通通的NIU!。

300多个答案中,有多少是在“控诉”生我养我的黑土地,强烈的感同身受啊!这是为什么呢?“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些远走他乡的人都不爱“家”吗?绝对不是!无奈的选择啊……

思乡情节人人都有,在外漂的越久,乡愁越浓。


沪弄人


我是黑龙江省绥陵县人,像我这样人。家里没有钱,没有房,没有地还是非农业。你不出来打工挣钱。连饭都吃不上,更别说娶媳妇儿了。但是我出来没有想过我有一天是真的回不去了,在这个城市算是烙下了。户口也是落在边了。因为搞了这边儿的媳妇儿。但是谁问我是哪儿的人,我还是会说我是黑龙江人。因为我的乡音不改,我也改不了,我也不想改。总感觉他们改的乡音说的夹里夹生的。太假,我听不惯。我也说不惯。我们家乡的人心都特别善良。给人的感觉就是有点霸道的样子。但是心都非常脆弱和软。他们在外面的感觉都是一种特别刚强的样子。我小时候非常的可怜,就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吧。所以我有发言权。我有为我们家乡人证明的。全力。我的孩子已经是这边的人了。他们生在这边儿长在这边,也不指望他们回老家。老家的啊草草点点滴滴,所有的房屋全都变了,我的家人也都在这边也没有什么感觉了。只能回忆小时候的老家样子。小时候的小伙伴儿也都各奔东西。东南西北的都有。但是老家就是老家,永远在我的心里。我就是黑龙江人,永远不变,也变不了。


贺守珠


我是黑龙江最北最小人口最少的双鸭山,双鸭山城市不大但是它有自己的魅力,97带着梦想出来打工的,最初的想法就是挣点钱就回东北老家干点自己想干的事,最初想法特别想回去买出租车,回去开个饭店等等,最终所有的梦想都没实现,一漂就是二十几年,也顺其自然的结婚生了女儿,对家乡的思念也淡了。现在女儿已经12岁了,她所有的习惯都是广东的孩子,她也不习惯东北的生活,我现在的想法就是等她工作了我就回东北老家生活,那里有我没实现的梦想,有我久别的亲人,有我没劲到孝心的父母,落叶归根吧!


用户6520441660663


最近关于这类的话题也是蛮多的,看来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老家黑龙江鸡西,大学毕业后就很少回去,一晃在外也混了十几个年头了,说句实话我爱那片生我养我的黑土地,怀念那里小时侯给我带来的无尽童年欢乐,至今回忆起来点点滴滴都历历在目,让我羡慕不已!但从大学毕业那天起,我就没有要回去的概念,正是因为对那片土地太熟悉了吧?除了煤矿似乎其他没有啥像样的企业,父母劝我回去考公务员,我一次次拒绝了,不是对自我能力的否认,而是我知道当地办事的不易,没有相当的人脉关系真的很难谈发展!目前宁愿在上海独自一人拼命的打拼,但至少这里有我展现价值的平台,也算是英雄有用武之地吧,对于未来我不敢说一定会怎样,至少在目前我更加适合在这里生存发展下去,以目前的想法老了干不动了肯定要回到家乡,因为对那片土地实在是爱的深沉!同时我也时刻关注家乡的一点一滴变化,也许有一天,家乡变好了,我会毫不犹豫的奔回家乡,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出我的激情,我的能力,祝愿那片黑土地再次肥沃富裕起来!共同期待!


藐视群雄love


我是黑龙江哈尔滨市的。我的单位是?哈尔滨市飞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05年单位改制。 把我们车间分流出去。那时候就感觉没有什么干劲了。单位成股份制了。就感觉给个人家干活。不是给国家干活。没办法我就不干了。我把工龄买断。我就来到山东威海。有时候往家打个电话问问我单位的同志们。他们都说,现在分流的股份制单位。全部黄了。他们已经在家自己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自己在外面找工作,过的很辛苦。他们都说我有先见之明。离开单位就是对的。我现在在威海也有房有车。他孩子大学也毕业了,也有工作了。我今年现在50多了,我跟我媳妇儿啦办个出国签证。在威海的单位我俩也不干了。没事儿出国干个两个月就回国。我俩能挣个五六万块钱。一年出国干四趟。挣个20来万啥也不干了。剩下的时间就在家待着。等啥时候挣够钱了,再回家乡。我在哈尔滨我也有房子。在外租着。在外面儿干不动了,还得回家。人老了,叶落归根。


手机用户62046545268


16年大学毕业,为了工作来到南方,来到江西。前两年每天都想着回家,都想着辞职回去,想着回到老家闯出一番事业,但随着爸妈的年纪变大,我工作的稳定,我的想法渐渐变淡了,有些时候很想念家里的发小,亲戚,还有那些熟悉的环境,但我们还是为了生活。四月份把爸妈接过来住了一段时间,爸妈很喜欢南方的气候,我内心也开始有点变动,我想安家,想稳定下来给他们,给我自己一个定心丸。今天我从江西上饶坐高铁到天津转车k27回丹东,刚进入车站一股股乡音传来,久违的乡音是那样的亲切,我渐渐从路上的紧张和不安放松了下来,听着上铺阿姨们的聊天,聊着丹东的点点滴滴,我很开心,明早到达丹东爸妈来接我,很期待,休假十天我要看看我的高中东港二中,吃吃我们的小烧烤,黄蚬子,看看老邻居,最重要的是给过世的亲人上上坟,难得回来,也让他们看看我。或许我回不去我的大东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养育我的土地,还有东北这片热土给予我的品质,我爱东北,我爱辽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