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乡中心小学,学生25名,教师35名,请问有什么前途?

向往129297571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虽有无奈,但属必然。


现在每次回农村老家,都感慨颇多。

以前回去,只是感觉年轻人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多,孩子仍然活泼吵闹。

现在回去,感觉老人少了,孩子也少了,外出打工的有能力的都把孩子接去外地上学,没能力的,也搬到乡里,搬到镇上,县里了。


城镇化使得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家长孩子挤破了脑袋想上好学校,花大钱买学区房,占好位置。很多学校人数饱和,计划招4个班,结果招了6个,家长闹腾,都是这片的,凭啥我娃上不了学,第二年有变成8个班。

与热火朝天的城市相比,农村学生冷清了许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去当老师,学生们也渐渐流失。市场和竞争会让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是必然,只能等待政策的调整,当地教育部门的重新规划。新闻上不是说有些偏远山区的学校也有一两个学生的学校么,他们照常升国旗,上体育课。这种情况,最终也要合并的,就看如何安顿这些学生和老师了。

作为老师,我觉得还是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这种现状,也不是靠个人能决定的了。有时间,提升自我吧,为去下一个目的地做点准备。


院子三尺三


1.4个教师教1个学生——前途能不好吗?!

我们学校是农村教学点,曾经8个教师教43个学生,6个班级,我们有4个人带双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全体教师在当时的一个学期中心校会考中,有5位教师7门课获奖,有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我和校长分别有两个奖。

这件事情当时被很多学校羡慕嫉妒恨。后来,有布点校长在中心校开会的时候提意见:教学点学生少,好教。我们学校学生多,难管理,不好教,成绩很难比得过教学点!希望中心校在以后的抽考中,能把教学点和布点分开考、分开比、分开设奖。

这些校长的理由很简单,一句话,比不过我们教学点,俺就不给你比。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不要小看教学点,不要小看学生少,照样取得好成绩。这一点还可以从下面的例子中看出来。

我们附近有一所私立小学,年年自己给学生彩印出大大的“喜报”,贴在学生家的大门上,上面写着学生的什么什么成绩,多么多么好。我们学校从来不搞那一套,只是实实在在地工作。最后我校学生和这个私立学校的学生同时考进某一出名的私立初中,在进校分班考试和以后的很多考试中,被他们整天吹上天的学生,一次也没有考过我校毕业的学生(这两个学生都是一个村的)。我们不是自己夸自己,事实就是事实。

回到题主所说的问题上来,35个教师教25个学生,比起我校1个教师教5个学生,没有多大的差别。单从人数比来说,题主所说的中心小学更加具有优势。一方面,中心小学的教师都应该是高水平教师,不然的话,也不好进到这样的学校工作。另一方面,学校的硬件设施相当的完备,是我们教学点怎么也比不上的。现在,学生那么少,教师更加有时间和精力,精心细致地教学和辅导了。这样看,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孩子的成绩是不是更加有保障呢?

所以说,只要教师伸开腰,卯足劲,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教,没有教不好的。

当然了,生源质量有问题的话,可能就要费很大的劲喽。

结语:

没有一成不变的结果,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学生们在教师一心一意地教育下,成绩会越来越好的!


中小学教育者


看到题主说,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学生25名,教师35名。 看到这样的问题,对这所学校的师生人数是产生怀疑的。

因为对于一个乡镇的中心小学来讲,往往是人满为患,即便不是人满为患也会,学生也不会傻到哪里去,一些家长会想方设法托人找关系,将孩子送进中心小学。

在农村的乡镇中心小学的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一些村小都好一些。这几年由于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 农村乡镇中心小学的人数应该是逐年增加。

我所在地区乡镇中心小学的在校人数,由前五年的六七百人,截止到上学期期末在校学生达1300人,老师人数比前些年增加不是很大,因为毕竟地处农村交通以及其他设施不是很方便,愿意来农村种校的老师不多,即便是来了也待不了几年,想方设法会调走的。

我不知道题主提这样的问题是出于什么目的,出于对农村教育人数减少学校萧条,没有生源感到惋惜呢,还是有其他的目的?

而且对于农村学校来讲,师资永远是比较紧张的,按照题主这样说,25名学生35名老师,完全可以一对一进对学生进行辅导。这比大学老师带研究生还厉害。

所以在我看来这25名学生应该是一个班的人数,35名老师应该是全校的,所以题主将这两者进行对比的话,我觉得好没有可比性。

我们也不可否认一些村小,存在着三五名老师一二十名学生的可能性,从普及义务教育角度来讲,这些学校目前不能撤销,必须依法保障所有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由于孩子年龄小,不可能全部转到镇上的学校,家长接送实在不方便,对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村小或者教学点,依然保留目的是方便当地的群众送孩子上学。


汇智坊


一个学校25名学生,35名老师,这不是笑话吗?很多人质疑是否有这样的学校存在,看来下图,你也许就会相信,确实有!

一、为何会出现老师多学生少的学校?

这样的学校,一般都是偏远落后地区的学校,很多家长都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多,老人不懂教育,导致教学质量越来越差,家长逐渐把孩子都带走了,学生越来越少,老师却调动不了,就会出现老师多学生少的情况。

这样的学校被称为“空心学校”或者“空巢学校”。

二、这些老师是否是“混日子”?

有人说这样的学校,老师可轻松了,其实未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些学校虽然学生人数少,但是很可能会分布在不同的年级,比如五年级5人,四年级3人,一年级1人等待,即便有1个学生, 你也得给他认真上课,谁也无权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这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而且,这些学生多数都来自留守家庭,他们的教育难度可能更大。

三、在这样的学校,有没有前途?

作为教师,在这样的学校真的没有多大前途,即便让你当了校长,又能如何?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除非有非常高的教育情怀,否则这样的学校是招不到也留不住优秀教师的,而在这样的学校,因为很难出成绩,老师想变得“优秀”不容易,如果不是辞职的话,想调动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你没有“硬件”。

所以,大学毕业后,你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起点高,机会就多,起点低,又进入体制,想改变真的很难,这和能力关系不大,改变的唯一可能,就是辞职了,这个是掌握在你的手里的。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 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看到这个题目我要恭喜你。

农村中心小学,他也是属于公办学校呀,这样的学校25个学生35名老师,这样的情况不会长久下去的,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学校,人越来越好。通常这样的学校,像这种情况,教育局都会让他们跟别的较好的学校合并,以后可能就会更好的学校,说不定就并到城里去了。

乡下的学校拆掉,说并到城里,这样的例子很多,其实我就见过我老家许多这样现成的例子。

我老家镇上的那所中学,以前就有好多老师想着办法往城里调,一来是觉得乡下学校没有出路,二来也是为了自己的子女打算。找人托关系花了好多钱,可是学校怕老师流失影响教学,死活拽着不放,老师们也出不去,一直在学校里面困着。

突然有一天,教育部门统一规划,学校提档升级,那些规模不大的学校都被合并了,乡下的学校拆掉了然后一起并到城里去了,老师们都不要花钱,也不用去托路子,然后就直接到城里当老师了,一下子从乡村老师变成了城市里的老师,而以前那些花了钱的老师,觉得好冤枉哦,为什么自己那时候费了那么大劲?最后还没办成,早知道如此的话,当初就不去费那么大劲了,你看,现在很容易一件事情就办成了

像题主说的这种情况,学校里面只有25位学生,老师都有35个,其实已经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那么这种情况下学校合并是早晚的事,而且就我的个人经验来看,这样的学校合并时间不会太迟,教育部门不会让他们一直这样下去,既是一种浪费,也对教学不利。那么,这就意味着你很快就有可能云到一个比较好的学校进入更好的平台,所以对你现在来说,学校的学生越少,可能越是一件好事,如果学生多的话,那学校还没办法处理这样的事情,那学生少了就直接可以给并掉了,那这样的学校也可以拆掉了

我们很多时候都在说前途,那前途有的时候是自己争取的,也有的时候真的会从天上掉下来掉的头上,乡村学校很多时候将来的趋势都是如此,我看到的好多乡村学校,最后都被兼并了,然后到了更好的学校去,那么原来的老师除了那些退休的,其他的自然而然也就跟着去了。

当然,如果你觉得不放心的话,可以去打听一下,说不定眼下就政策马上就会降到你的头上,最后祝福你早日心想事成。


苏小妮


一个农村中小学,学生25名,教师35名这种现象在中国应该极其罕见,几乎趋于0。

请注意题主说的是“乡中心小学”。

一般说来,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一个乡的适龄儿童总数至少应该有100×6=600人吧!有35名教师的乡中小学规模一个是比较大的,按照师生比1:20,正常情况下,学生可以达到700名。

县编制办公室、县教育局每年都会统计各乡镇适龄儿童数、各中小学招生计划数、各中小学实际学生数、教师数量。从而确定对学校教师数量的补充与否。

如果一个乡镇学生数量不断减少,县教育局对学校老师数量就不会再补充。另外,过多的教师可以适当的“交流”。可以交流到县城,也可以交流到其它乡镇去教书。

乡镇中小学学生越来越少是不争的事实,国家也在大力支持农村中小学教育,出台一系列政策,对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待遇给予提高。

农村中小学学生数量虽然少,不至于“乡中小学”只有25名学生吧!更不可能有多达35名教师。县编制办公室和教育局不可能没有事先预测估计,也不可能事后不采取措施吧?!


至于题主说有什么前途,我不知道是学校的前途?教师的前途?学生的前途?


如果是说学校前途,各县自有规划。只要有学生,就有学校存在,而且一个乡必然会有一所小学的。

如果说教师的前途,这不必担心。全国多省市现在正在实施“县管校用”的教师管理办法,对有“富余”教师的学校,可以调整到其他学校,缺编的学校可以在周边学校寻找“交流教师”。

对于学生的前途,我个人认为,只要家校密切配合,学生会有前途的。


平淡是真oymlq


一个乡中心小学只有25名学生,老师倒有35名。真的很少了。我们乡镇的中心小学,也有三四百人(可能还不止),另外还有2所规模较大的小学也有三四百人。除此,还有几所小学,一般也有两百多人。不知提问者那儿究竟是什么情况?

由于乡镇小学经过撤并整合,现在己趋于较合理的状况了。在没有整合之前,的确存在老师比学生多的现象。我79年进的村小,早己撤了,并入邻近的村小。没撤并前,学生数越来越少,老师相继调走了。最后竟然到了十几个学生,三四个班,七八个老师。

当然,这种学生少,老师少的局面不会维持太久的。所以提问者的问题有没有前途这个问答,根本不需要考虑它。没调走,你该干嘛干嘛。你工资不少一分,不与学生数挂钩。教龄照样计算,你考虑什么呢?倒是落得太轻松,你不好意思罢了。

我后来进的学校,是本乡镇最偏远的小学。因为地理环境最偏,交通不便,学校不提供教师住宿。教师早出晚归,比较艰苦。所以老师不愿意到这个学校,学校老师大多是本地的。学校经过整合,比如你说的25名学生,35名老师,就可以将学校撤了,老师调出,分配到缺教师的学校去。学生也会安排到另外小学去上学。

不用等太久,你那学校就会撤并整合。老师会调走,你要做好调到偏远学校,环境艰苦的地方去。其实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就是2000年调到本乡镇最北的小学,一直在那偏远小学教书,直到2008年退休。当然,如果你有门路,很有才干,领导会安排你到合适的,工作需要的地方去。稍安勿躁。

其实,偏远的小学也有好处。评上职称很快聘用,拿评上职称的工资。偏远小学师资也相对差一些,说不定,你还能混出点名堂来。


笨笨潮爷1


这样的学校濒临撤并,没有什么前途。

在基层农村这样的学校何止一个两个,是非常多的。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导致许许多多这样的微型学校出现。

我们这里就有这样一所学校和题主说的差不多,几年前这所学校学生最多时有400多人。而目前只有34名学生,16位老师。



一、追求优质教育资源是所有家长的普遍愿望。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只要有一点点条件和门路的家长,都将孩子送进城里的优质学校。留在农村基层学校的孩子大多都因为家庭条件所限,没有条件转走只能留下来就读。另外,在农村基层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都不愿意孤守荒凉和寂寞,能调走的很快都调走了,留守的大多是年龄偏大,家庭拖累较大的本地教师。



二、农村基层学校师资队伍薄弱。

在农村基层学校,不少教师常存在心理落差,性情浮躁,静不下心来搞教学。一些业务能力较强或有些来路背景的教师纷纷调离,年轻教师不能及时补充进来。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师老龄化现象更为严重。这些教师大多都是本乡本土人,家庭拖累大,精力分散,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三、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学校管理者力不从心,中层力量薄弱。大部分薄弱学校的管理者面对学校规模较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学生生源流失严重,社会信任度、支持度不高的现状,大都有“维护现状,守摊子,只要不出乱子”的思想,管理的难度很大,教育教学质量普遍较低。



四、生源流失较为严重。

流失的学生大约分为三类:

一类是经济好的在城区买房,爷爷、奶奶做饭,带孙子在城区上学。

二类是农活忙,自己顾不上照看孩子,到城区寄到家教托管中心代为管理。

三类是家里有两个或两以上孩子的,大的上高中或初中,小的也转入城区学校,大的管小的,或者大人跟着管,当然也引起不少的社会问题。

乡镇学校学生生源严重流失,城区学校爆满无法满足生源增长需求,乡镇学校无生可招的问题日益加剧。于是就出现了,较多而学生少的现状。



正是因为这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学生25名,教师35名的现象,这样的学校要想改变非常困难,改变成功的案例也很少,大多数最后都被撤并,教师进行了分流,这样的学校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前途。


教育探微



像这样的学校,如果是我在那里教书,一定觉得非常幸福了。

25名学生估计也得分成六个年级,平均一个班四五个学生,35名教师分成六份,也就是说,六个老师开四五个学生,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是太幸福了。

和我们对比一下,一般来说,一个班最少四五十个学生,有的甚至七八十,每天上课维持课堂纪律,下课批改作业就能让你累个半死。

一个班四五个学生的话,排座位也太好排了,随便哪一个位置都可以放,也不会出现因为座位家长来学校闹的问题,另外更不会出现课堂上纪律不好的问题,一个墙角,一个学生,中间在放一个学生上课,想说话也不可能。


另外,关于你说的前途问题,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是个人前途还是学校前途,如果是学校前途的话估计没啥前途,如果是个人前途的话,我觉得还是很有前途的。

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看到深山里坚守岗位的老师,一个学校就一两个学生,但是老师依然坚守教育战线,这样的人,我们不能说他没有前途吧?

而且我认为如果你们学校的35位老师尽心尽力把这25名学生教好,都出类拔萃,将来前途无量的话,那你们的前途也是无量的。


凡眼看红楼


请问确定是“乡中心小学”?而不是村小?不是教学点?如果是乡中心小学只有25个学生,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若是真的,那我在偏远山村支教九年了,走遍了这么多山村小学,我还是孤陋寡闻;如果是村小,或者教学点,只有25个学生,那在中国非常普遍,有些学生甚至更少,但不可能会有这么多的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