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者:不遗漏一个“轨迹”

“十四天回顾调查,全面细致找线索,科学务实得结论。加油!再加油!”2月7日一大早,市职防中心54岁的老党员谭禾祥就在微信群发出一段话和队员共勉。

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是疫情防控的基础。市职防中心的工作人员分成三组,分别进行入户调查、小区社区密接调查和电话调查。

“喂,你好,请问有无到过武汉或者途经武汉?”“去过哪里?交通工具?接触人群?”……电话调查的工作人员坐成一排,不间断地拨打电话并记录。

“有部分患者刻意隐瞒自己的武汉旅居史或武汉接触史,很容易造成流调信息的偏倚。这就需要我们详细询问,一个调查电话可能会长达一个多小时。”一位参与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流调的工作人员,写下了这样的工作日志。

这几天,市职防中心副主任陈时植一直带队在芦淞区开展流调追踪密切接触者。一个确诊患者往往有几十个密切接触者,他们要根据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走街串户。有时候走着走着线索断了。有些街坊邻居知道自己接触过的人确诊了,因为内心恐惧,不仅不配合调查,还躲得远远的。

“没办法,我们只能多做工作。”陈时植说。

入户调查需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即使调查人员满身大汗,防护眼罩里充满了水汽,他们也不放过一丝细节,不遗漏一个“轨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