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文革”期间坚持抓“两弹”结合试验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西方有人讥笑中国有“弹”无“枪”。其实,中国导弹早在原子弹爆炸前就研制成功了。1963年4月,聂荣臻在军工领导干部会议上说:“两弹”结合要尽早过关,这不但是个军事问题,也是政治问题。9月3日,聂荣臻在听取刘杰、钱三强、朱光亚汇报时说:“中国发展核武器,最后着重是要搞战略导弹用的核弹头。因为中国空军力量薄弱,空投原子弹难起作用。1964年二机部要准备好地面核试验,1965年准备好空爆核试验,1966年准备好核导弹试验,1967年争取试验氢弹。”1963年12月,中央专委决定:“核武器的研究方向,应以导弹头为主,空投弹为辅。”1964年5月,聂荣臻对五院和二机部提出,“两弹”总设计师钱学森和钱三强都要参加研制核导弹。9月1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专委会议,决定成立由钱学森领导的“两弹结合”方案论证小组。

1965年2月,中央专委批准二机部《关于加速发展核武器问题的报告》,决定改进增大中近程地地导弹的射程,并用其进行核导弹试验。11月,国防科委和二机部认为,地下核试验不能考验原子弹头在实际飞行状态下是否符合要求,提出暂不进行地下核试验,而是先进行没有核弹头的导弹“冷”试验,然后再进行“两弹”结合的“热”试验。3月11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专委会议,听取并批准关于“两弹”结合的试验论证报告。

聂荣臻“文革”期间坚持抓“两弹”结合试验

聂荣臻(左)与朱光亚在核试验场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一批有关核试验的绝密资料被造反派抄走,聂荣臻命令想尽一切办法追回来。他隔两个小时就给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傅崇碧打一次电话,直到追回这批绝密材料。6月22日,聂荣臻起草《关于在文化大革命中对待自然科学工作者的几个政策界限》。6月23日,聂荣臻听取中国科学院汇报“文化大革命”情况时说:“知识分子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应当尽力保护他们。”聂荣臻一有机会就向中央建议,要保护像钱学森、华罗庚这样的著名科学家。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经过聂荣臻努力,保护科学家写进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中。8月23日,在第五十五次中央军委常委会上,聂荣臻提出:“两弹”试验基地的任务很重,有些科研单位的情况也是如此,“文化大革命”应该推迟。建议与解放军师以下部队一样,只进行正面教育。中央军委接受了这个建议,指示国防科委具体贯彻执行。

9月25日,聂荣臻参加第十六次中央专委会议,讨论“两弹”结合飞行试验时间的大体安排和氢弹原理试验的准备情况。

10月初进行“两弹”自毁试验,中旬两次进行“冷”试验。10月20日,周恩来召集中央专委会议,研究“两弹”结合的“热”试验。大家一致认为风险极大,万一核弹头在发射场爆炸,或发射后中途掉下来,或偏离弹着区,都将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试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定要万无一失。聂荣臻当即表示要去现场主持试验。10月24日晚,聂荣臻同周恩来、叶剑英到钓鱼台国宾馆,向毛泽东汇报“两弹”飞行试验的准备情况。

10月25日9时30分,聂荣臻乘专机到达综合导弹试验基地。下午,他听取张震寰、李福泽、李觉、钱学森等人汇报,了解发射区、弹着区未来48小时气象分析和预报。聂荣臻同意基地党委意见,按10月27日正式发射核导弹来安排各项工作,要求仔细做好各项准备。聂荣臻着重询问核导弹飞行中一旦出意外时的安全自毁系统,又询问了核导弹飞经地区的居民安全措施。得知居民已疏散,有关单位就近准备了许多汽车和救护分队,万一发生意外,可以紧急救护,聂荣臻满意地点点头。

10月26日上午,聂荣臻到现场了解核弹头的准备状况,下令将地地导弹和核弹头分别运到发射阵地。下午,聂荣臻来到发射阵地,观看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两弹”对接和通电试验。这项工作极其危险,大家劝聂荣臻到掩蔽部去,而聂荣臻则搬了把椅子坐下说:“你们什么时候对接通电完成,我就什么时候离开。”“两弹”对接顺利完成,聂荣臻与在场的所有人员合影留念。

核导弹发射时间定在10月27日9时,聂荣臻提前一小时来到指挥部。发射前15分钟,核导弹预定弹着区的高空出现一股预报外的6级高空风,聂荣臻电话报告周恩来,周恩来让他现场决定。聂荣臻与专家紧急磋商,气象部门判定大风每小时向西南移动50公里,预计发射时将移出弹着区;且大风比核弹头的预爆点要高很多,即使弹着点偏移,也不会超出允许的公算偏差,核烟尘不会影响到基地生活区的安全。聂荣臻报经周恩来同意,决定按原计划发射。9时,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核导弹飞离发射架,从甘肃和内蒙古交界的巴丹吉林沙漠飞往新疆罗布泊。9时9分14秒,大漠上空出现一团耀眼的火光,核弹头在靶标上空爆炸。初测结果与理论设计值基本一致,“两弹”结合试验成功了。

11月3日,聂荣臻从核试验基地到弹着区,了解“两弹”试验的效应详情,观看被烧成玻璃体的地面,并慰问参加试验的科技人员。聂荣臻说:“在场区工作是危险的,特别是到了严冬,困难就会更多,但是同志们都知道,艰苦就是光荣,是对我们革命意志的最好考验。克服了最大艰苦,就能取得最大的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