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最美“逆行者”: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疫情,來勢兇猛;抗疫,眾志成城!

災難發生時,趨利避害的本能驅使著人們遠離災難現場。但是,每當災難來臨時,總有那麼一些人,義無反顧地成為“逆行者”。疫情是一面鏡子,照得出醜惡,也照得見美好,可以矯正人們的偏見,亦能提醒我們應盡的責任和應有的擔當。

抗疫最美“逆行者”: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有人說:“越是危險之時,越是衝在最前面,並不是他們不怕疾病、不怕危險,而是義不容辭,必須逆向而行、迎難而上。”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白衣戰士。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全國廣大醫護工作者“明知山有虎”,卻“偏向虎山行”,他們深入最危險的地方,以護佑生命的大愛、捨己為人的奉獻,以大無畏的勇氣和艱苦卓絕的努力,守護著生命和健康。

2月2日至2月10日,累計治癒人數已連續9天超越死亡人數,解除醫學觀察的疑似患者也越來越多:2月7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510例,解除醫學觀察26702人;2月8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600例,解除醫學觀察31124人;2月9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治癒632例,解除醫學觀察29307人……新冠肺炎疫情當前,沒有什麼比不斷增長的治癒病例數更能寬慰人心、更能予人信心,讓我們向數字背後的一線醫護人員道一聲“感謝”和“珍重”。

抗疫最美“逆行者”: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以我居住的內蒙古自治區為例,已經有兩批援鄂醫療隊先後出發,他們或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為人夫妻,心有所牽、情有所掛……但他們沒有停下馳援武漢的腳步,反而是毅然決然地“逆流而上”,直抵疫情核心戰場。他們中,有收起白色婚紗、披上白大褂奔赴前線的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大學附屬醫院心胸外科護士李霏霏;有請求媒體隱去真實姓名,因為他不想媽媽擔心所以騙她說自己還在呼市的內蒙古中醫醫院的張護士;還有向黨組織遞上申請,主動請纓加入抗擊疫情第一線的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張卿,56歲的她是首批援助隊員裡年齡最大的……換上“白色戰衣”,抵達“瘟疫戰場”,來自草原的“白衣戰士”正和湖北的“戰友們”一起,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奮鬥著、努力著。

除了援助武漢的醫護人員,還有自治區各個大中小醫院的醫生和護士,他們從1月26日開始全體放棄休假,返回工作崗位,奮戰在自治區疫情防控和診治的第一線,為社區提供防疫指導,在一線判斷疑似病例以及救治確診病人,守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沉著應對、悉心治療,內蒙古全區58例確診病例中,已經有5例痊癒出院。

“逆行”醫護人員的背後,是愛心,更是信心!

除了醫護人員,醫學科研專家也是本次疫情阻擊戰中的另一群“逆行者”。他們挺進疫情前線,奮戰在防控排查檢測第一線,一起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構築起一道安全屏障。

抗疫最美“逆行者”: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84歲的鐘南山院士,前腳還在建議大家“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後腳自己就義無反顧地衝到了武漢防疫最前線;73歲的李蘭娟院士,她主動請戰,親自帶隊去前線,帶頭針對疫情開展各項攻關研究。正是因為無數和鍾南山、李蘭娟一樣的醫學科研專家堅守抗疫前線,實地瞭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診治患者,針對疫情開展各項攻關研究,把科研成果應用在抗疫第一線,才有了上海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盒60分鐘出結果”“抗病毒噴劑”“和浙江成功分離到新型冠狀病毒毒株”等好消息,不斷點燃著全國人民的希望。

“逆行”醫學科研專家的身後,是守望,亦是希望!

醫生和專家之外,還有承擔物資運送的司機,前往一線採訪報道的媒體工作者,奮戰在疫情排查一線的基層工作者。他們雖然是普通人,但在來勢洶洶的疫情面前,沒有人做逃兵。正是因為他們的默默付出,聯防聯控網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建立起來,最大限度的阻隔病毒傳播。逆行著的這些人,說明英雄也可以是普通人的模樣。

抗疫最美“逆行者”: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逆行”普通人的背後,是無聲大愛,也是家國大義。

魯迅曾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取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疫情發生以來,我們看到了太多太多這樣的“脊樑”,正是有了他們的存在,我們才能更有信心和底氣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