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趁機去看你:一對抗疫夫妻的感人故事


從1月24日(除夕)那天開始,譚娟和丈夫塗程“分居”了。春節,本該團聚的,他們卻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拆散。

譚娟是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護士長,塗程是成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病防治科科長。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市公衛中心成為定點收治單位開始接收病人,而市疾控中心緊急組建流調隊阻擊疫情。

兩個都與疫情緊密相連的人,奔赴各自的戰場,用不同的方法與新冠肺炎展開搏鬥。

好想趁機去看你:一對抗疫夫妻的感人故事


▲即將進入屬於汙染區的病房查房,譚娟和同事們為自己加油

大年初一家就“散”了

塗程之前把春節生活設計得好好的,他把70歲的老媽從江油接過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逛逛街,簡單、隨意,幸福。但老媽來了,一家人還沒怎麼聚呢,就散了。

1月22日,譚娟值班,當天就通宵沒有回家。1月23日,塗程被抽調到應急流調二隊,開始緊張的流調。

1月24日那天凌晨1:30,譚娟給塗程打電話:“你在哪兒啊?我今天終於可以下班了,你可以來接我不?”塗程當天跑了3家醫院做流調,“累成狗了”,那會兒正收拾著準備下班。他開車去市公衛中心接了譚娟一起回家。

這是他們一家在一起的最後一天。

好想趁機去看你:一對抗疫夫妻的感人故事


▲脫下防護服的譚娟雖然一臉的壓痕但看上去卻滿臉輕鬆

那天是大年三十,譚娟和塗程在白天正常上班後,晚上一家吃了個團年飯。飯桌上就“攤牌”了:讓表弟幫忙把老媽送回江油,順便把家裡的狗狗也帶走,不然沒有人照顧;譚娟在隔離區上班,每天接觸病人,雖然防護很嚴格,但仍然有所擔心,所以單獨住這套房子,塗程搬出去。

好想趁機去看你:一對抗疫夫妻的感人故事


▲譚娟認真整理著防護裝具,這是她們同病毒之間的屏障

大家都同意這樣安排,但老媽心裡難受了:“你看我們這一家人,都成啥樣了!”說著就抽一張紙擦眼淚。

大年初一,老媽走了,譚娟上班了,塗程也開著他那輛SUV去單位了。可搬出去住的塗程心頭還在打鼓:初一初二值班,可以住值班室,之後住哪兒呢?他給自己規劃,實在不行,就住自己的汽車裡,抱一床被子往後座上一趟也能睡,只是腳伸不直而已。

好想趁機去看你:一對抗疫夫妻的感人故事


▲譚娟和同事們在病房查房

“同病相憐”湊一塊兒

市公衛中心自收治新冠肺炎病人開始,200多名醫護人員陸陸續續加入到這場戰役當中。

好想趁機去看你:一對抗疫夫妻的感人故事


▲巨大的真空玻璃隔著汙染區與潛在汙染區,兩個區域的通話是通過顏色不同的對講機完成

譚娟本是外科病區的護士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她以應急隊員的身份加入到隔離病區。從大年初一開始,她和另外4名護士長一樣下班時間通常是凌晨兩三點,作為護士長,他們要安排病人、要對科室工作進行整體協調和部署、要管物資申領和分配、要查房、護士忙不過來的時候還要親自進行治療操作……她家距離醫院近,回去睡三四個小時,又要準時到醫院上班。

住家遠的醫護人員就更困難了,所以相互都在打聽,看能否打組合。隔離病房另外有個護士長叫肖旭珏,她家住得較遠,而且家裡有個患慢阻肺的老人以及一個8歲的兒子,她天天跟新冠肺炎病人打交道,所以她也在考慮如何做更能穩妥地保護家人的安全。聽說譚娟家“散了”,她立即“申請”住一起。肖旭珏說:“一來我們本來就是好朋友,二來我們都在隔離區上班,可以相互交流,另外,我們在一起還能有個照應啊!”

好想趁機去看你:一對抗疫夫妻的感人故事


▲譚娟(右)肖旭珏(左)這對生活中的好朋友,現在又成了這場戰“疫”中的好戰友

於是,肖旭珏的家也“散了”,她搬到了譚娟家。

原本打算住汽車裡的塗程,很意外地找到了住的地方。

大年初二值班,他跟同事聊天時說起對家人的保護這件事,塗程就開玩笑說:“我已經沒法回家了,我和老婆天天跟病人打交道,為安全起見,我準備住汽車裡。”同事冉龍舉一聽,馬上說:“別那麼慘了,搬我家來住,我家就在單位旁邊。”

好想趁機去看你:一對抗疫夫妻的感人故事


▲護士站裡雖帶著口罩仍掩藏不住美麗的白衣天使

原來,冉龍舉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他跟塗程一樣沒日沒夜做流行病學調查,面對的是患者、密切接觸者以及被汙染的區域,他的愛人是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的超聲科醫生,孩子很小,因此出於保護家人的目的,他選擇搬出去。他在單位旁邊還有套房,之前是出租的,前不久到期還沒租出去,正好,他就搬出來住了。

於是,塗程搬到了冉龍舉的家暫住。雖然住同一個屋子,但這半個月來,塗程和冉龍舉幾乎打不了照面,他們不在一個流調組,每天各自奔忙,睡覺的時間都不同。

好想趁機去看你:一對抗疫夫妻的感人故事


▲塗程(右二)與同事會同收治醫院工作人員正在查看流調對象CT檢測報告

很想去見你

塗程和譚娟“分居”後,都是通過電話或者微信相互問候,然而,他們的微信聊天內容,在一句“今天你怎麼樣”之後,更多是在探討新冠肺炎的專業問題。“但內心其實是非常想見她的,見面跟電話聊不一樣。”

他們這樣“分居”,讓老媽很不放心,生怕他們從此感情就淡了。老人家一天給譚娟發微信:“娟娟,你工作有所緩解嗎?還那樣緊張忙碌嗎?你的身體狀況好啵?”一句問候之後,老人的語言進入正題:“狗兒你放心,我會帶好的,你和老二(塗程是家裡老二)這段時間工作都忙,非常時期碰面的時間又少,抽空還是要多聯繫哦,夫妻嘛。”

如果是在平時,老媽的問題是傳遞關愛,但正值與新冠肺炎打仗的戰時,譚娟看得落淚。

塗程不會說甜言蜜語,“我們都老夫老妻了!”嘴上這麼說,內心還是渴望去看看譚娟。

好想趁機去看你:一對抗疫夫妻的感人故事


▲市疾控中心,塗程現在的值班室裡有床和衛生間,供值守夜班的工作人員在沒有任務的間隙做短暫的休息

塗程做流調,更多是在醫院,因為新冠肺炎患者通常是在醫院就診發現的,然後接到任務他們馬上趕赴醫院,詳細詢問病人的旅行史、活動軌跡、密切接觸者等各種問題。在這期間,塗程很是渴望自己能遇到來自市公衛中心的流調任務,這樣就能夠看一眼妻子。

好想趁機去看你:一對抗疫夫妻的感人故事


▲接到流調任務,拎著裝著個人防護裝備的箱子,塗程和同組同事小跑著往樓下趕

2月3日晚上10點,塗程接到一個流調任務,調查地點就在市公衛中心,他內心一陣小激動。但剛掛掉電話,指揮部電話又來了,說公衛中心的任務已經安排其他人了,讓他帶隊去另外一個地方。“當時我好想跟去市公衛中心那組換一下,但還是忍住了。我必須服從安排!”

好想趁機去看你:一對抗疫夫妻的感人故事


▲為了節省時間,塗程他們防護服都是在趕往目的地的路上在狹小的應急車裡穿戴

2月7日那天,他又接到個任務,流調地點還是市公衛中心,他跟錦江區疾控聯繫準備馬上出發,可那邊告訴他,區流調隊員已經把活兒幹完了,“就有那麼不湊巧,見下老婆有好難!”

好想趁機去看你:一對抗疫夫妻的感人故事


▲空蕩的發熱應急病房裡,塗程(左)和同事進行著反覆而細緻的電話流調問答

其實塗程很清楚,即便自己去了市公衛中心,也不一定能見到譚娟,隔離病房,不是說出來就能出來的。

塗程腦海裡反覆虛構過一個場景:他站在市公衛中心隔離病房樓下,樓上的譚娟穿著防護服隔著玻璃向他揮手,“相當於在戰場上見,那種價值感、成就感,真不一樣!”塗程的眼圈紅了。

好想趁機去看你:一對抗疫夫妻的感人故事


▲空蕩的發熱應急病房裡,塗程和同事進行著繁複而細緻的電話流調問答

攝影記者手記

2月7日早上8時,剛剛與記者分手不到6個小時的塗程在微信裡說:今天有機會去譚娟她們公衛中心做流調了,希望這次能見上一面!從語氣中,記者分明能感受到塗程心中那一絲絲的激動。當日下午,面對記者的問詢,塗程回了一個符號,一個失望的符號,這一次,又是緣鏗一面!

譚娟和塗程是我們全市上下齊心協力抗擊新冠肺炎的醫療衛生系統的一個縮影,不論是在武漢戰“疫”還是在成都戰“疫”,這一群義無反顧的逆行者,他們展示出來的家國情懷,生動地詮釋著什麼叫平凡人的偉大。

2月4日,記者第一次去公衛中心採訪拍攝,老實說,像所有普通人一樣,記者戰戰兢兢,心裡沒底:會不會被傳染?採訪後是該去隔離還是繼續回家?家人會因此被傳染嗎?……但譚娟她們事無鉅細的專業性打消了記者的疑惑,在防護服極度緊缺的時期幫助和保護我們有驚無險地完成了採訪拍攝。

在採訪拍攝譚娟前幾日,記者瞭解到了譚娟的丈夫同樣身處這次戰"疫"的第一線,我現在都還記得聽聞這一信息的震撼,出身於醫衛系統家庭的記者深深瞭解這背後的巨大的付出和不易。這是個什麼樣的家庭,能承受一般人想著都怕的恐懼和壓力。

2月7日凌晨,跟著塗程採訪拍攝流調結束,駕車回家,熟悉的城市在這個冬夜格外冷,我的眼眶卻一直熱熱的,為那一張張滿是壓痕的臉,為那一個個深夜在為這場戰"疫"奔忙的身影。為這一場戰"疫"一座城裡忙碌在兩處戰場的這一個小家庭。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胡大田 鄧曉洪

攝影 胡大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