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2020中考作文素材(抗擊疫情)

收藏!2020中考作文素材(抗擊疫情)

2020中考熱點作文素材積累——堅定抗疫必勝信心,人人擔當,共克時艱


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精神力量

2020年02月07日05: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胡一峰

 並肩作戰,科學應對,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共同面對疫情挑戰的我們,要更加珍惜幸福美好的生活

  這些天來,一部名為《武漢日記2020》的系列視頻短片被無數網友觀看。短片創作者是一位接送醫護人員的志願者,他用視頻記錄了1月23日之後的武漢城區。鏡頭記錄下這些不平常日子中人們的平凡舉動,在特殊時期特殊情境,有著一種感人的力量。

 這個春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給中國人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不顧個人安危直面病毒的“逆行者”,成了人們心中的英雄。我們從新聞中、在視頻裡看到,有“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醫療隊員,有哪裡需要就奔到哪裡的人民子弟兵,有不捨晝夜連續奮戰的醫生和護士,有堅守防控一線、與親人“隔空擁抱”的妻子和母親,有治病救人勇於擔當的“九零後”“零零後”,也有開足馬力晝夜施工的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建設者……“逆行者”這個充滿文學性的詞,形象而又真切,傳遞著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精神力量。

“逆行者”不是一部分人在戰鬥。社區鄉村防疫工作者巡守在田間村頭;為了保障百姓生活,一些行業員工提前返工上崗;市民們自發組成志願者隊伍,為抗疫防疫捐錢捐物。無數普通的社會成員,以自己的方式發光發熱,匯聚成一股暖流。

  文藝總能敏銳而準確地表達人們心聲。疫情暴發以來,文藝擔負起防疫抗疫“宣傳員”和“書記員”使命,記錄下感人的戰“疫”瞬間,講述著防疫抗疫一線生動故事,描繪眾志成城的感人圖景。歌曲、散文、詩歌、戲曲、曲藝、繪畫、書法、網絡短視頻等多形式文藝創作,抑或普通人的生活記錄,從不同側面把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凝結為感人至深的畫面,英雄的身影被定格,凡人的壯舉有了特寫。

總會被這些鏡頭感動:醫護人員堅定地轉身,把時間交給陌生的病患,背影留給了最親的家人;年輕面孔上讓人心疼的口罩勒痕,他們用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做奉獻;緊鎖的雙眉、牽動的嘴角、緊促的鼻息、深邃的眼神,他們不屈不撓,手持火把,燃燈前行……人性中最高貴的品格,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網絡平臺上,抑或藝術家的畫作上、旋律裡、光影中,都是那麼清晰閃亮,讓人久久凝視,心潮澎湃。

(場景描寫,更加具體感人)

我們從中汲取著力量,冷靜地告訴自己:情況越是困難,越要堅定果敢,沉著應對。防疫手冊上的知識被編成了評書快板、戲曲小調,在網上流傳。文藝和科普攜手,生動地告訴人們:離科學近一步,就是離病毒遠一點;保護好自己,就是幫助他人。

  這些天,口罩遮住了我們的面龐,卻隔不斷同胞深情。湖北,這片紅色的熱土,武漢,一座英雄的城市,牽動著無數人的心。人們心裡湧動著一個共同的聲音:“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急切而真摯的聲音此起彼伏:“武漢,我們來了”“武漢,不服輸”“我會永遠記得我是中國人,但你們不用記得我”“不要報道我的名字”……這些樸實語言,彰顯相互守望的同胞情,匯聚成感人肺腑的詠歎曲。

東風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誕生於抗疫鬥爭的某一首歌、某一幅畫、某一段短視頻,會提醒我們:並肩作戰,科學應對,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共同面對疫情挑戰的我們,要更加珍惜幸福美好的生活。

(引用詩詞收束全文,對未來給予希望,呼籲人們並肩作戰,共同抗疫)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消除僥倖心理

2020年02月07日05: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李洪興

  打通篩查、轉診、治療等各環節工作,努力實現專業化救治;加強對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的摸排力度,確保“排查不漏一戶、宣傳不漏一人、防控不染一人”;鄉村“大喇叭”高聲響起,提醒群眾“切斷傳染源,聚會要避免”……一系列疫情防控的過硬措施,繃緊了人們防控疫情的神經,凝聚起齊心協力、群防群治的強大合力,正築起抗擊疫情的銅牆鐵壁。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不斷變化,各項工作也不斷面臨新情況新問題,牽動全國上下的心。領袖在2月3日的會議上強調:“要密切跟蹤、及時分析、迅速行動,堅定有力、毫不懈怠做好各項工作。”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各級黨組織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要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成功源自努力,而風險往往產生於麻痺。抗擊疫情,最大的敵人是僥倖。稍有不慎就會反彈重複,掉以輕心就會前功盡棄,驕傲自滿與盲目自信都要不得。特別是隨著外出者返城、學生返校、工人返廠,人員流動逐漸增加,給防控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和考驗。一旦傳染源得不到控制,短時間內就可能釀成大患。抗擊疫情,時刻要上緊思想觀念的“發條”,始終緊盯容易被忽視的角落、繃緊容易放鬆的那根弦。唯有思想不僥倖、精神不麻痺,才能掐滅任何可能的風險,切實守護好人民健康。

消除僥倖心理、克服麻痺大意,就要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平時防患於未然,才能防大患於未至。疫情防控是全方位的工作,必須樹立底線思維,強化危機意識。沒有發生疫情的地方要防範和查擺僥倖心理,疫情稍有緩解的地方要克服和避免麻痺鬆懈思想。即使生活和工作逐漸恢復正常,我們也仍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仍要把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到每一個細節。

  我們要把各種困難和風險估計得嚴重一些,把解決措施準備得更充分一些,利用好有利條件,化解好不利影響。我們也需要樹立面對困難的信心與勇氣,以科學態度、嚴謹方法、銳利眼光透視困難背後的變化,遇事不慌、有備無患,牢牢掌握戰勝困難的主動權。唯有充分認識到疫情的嚴峻形勢和危害,從最壞處準備,爭取最好的結果,才能逐步形成戰勝疫病的壓倒性態勢。

我們堅信,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各級黨委和政府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沒有任何風險挑戰難得住中國人民。


人人擔當 共克時艱

  防控疫情不避艱險,守護平安不畏疫情。疫情當前,醫務工作者、部隊官兵、鐵路職工等一批批“逆行者”走向一線。一份普通的請戰書,是他們迎戰疫情的宣戰書;一次無聲的逆行,是他們不懼疫情的擔當。在防控疫情的版圖上,在緊急馳援的列車中,隨處可見的是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感人場景:一列列滿載土豆白菜的列車馳援武漢,一架架裝有醫療物資的航班空運湖北……

自疫情以來,這些場景每天都會出現,讓人真切感受到人間大愛與戰勝疫情的信心,也再次見證了中國力量。

  人人擔當,共同防疫抗疫。當前,防控疫情還有不少工作亟待完善,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是要同舟共濟。在以領袖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一定能夠共克時艱,共同築起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疫情終將會過去,希望也必然會到來


疫情面前,“90後”青年顯擔當

發稿時間:2020-02-08 10:55:00 作者:馮根新 來源: 中國青年網

  據中國經濟網報道,近日,包頭至南寧的Z338次旅客列車車隊微信群裡彷彿“開了鍋”——“我報名,我報名!”車隊要成立一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應急小組,剛剛發出“召集令”,大家就紛紛報名。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包頭至南寧Z338次列車,是一趟穿越南北,途經蒙晉冀豫鄂湘桂七省區的旅客列車,總運行里程3300多公里,單程最長運行38個多小時,由於相繼在車上發現新冠肺炎疫情確診病人,車隊34名乘務員先後居家觀察,列車上的服務人員捉襟見肘。面對人員短缺的情況,車隊決定成立應急小組來保證列車的正常運行,這個決定在微信裡發出不到半天,29個應急小組成員名額就被“90後”的青年們“一搶而空”。

  在經過疫情較重區域的列車上,這些“90後”勇敢地挑起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擔,讓我們備受鼓舞。在我國13.5萬公里鐵路線上,一批又一批“90後”走上了舞臺,堅守各自的崗位,逐漸成長為鐵路建設、設備維修、行車指揮、服務旅客的行家裡手。面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90後”鐵路人沒有退縮,迎難而上。比如南寧車隊309名乘務人員,平均年齡只有28歲,絕大多數都是“90後”,當疫情發生後,作為這趟跨越疫情較重區域列車上的列車員,他們選擇了逆行而上。

  在車站廣場、候車室裡,一個個“90後”,在提供周到服務的同時,一絲不苟地對各個區域進行清掃和消毒。在列車上,一個個“90後”列車員,不時地為旅客測體溫,對車廂進行消毒……“

90後”青年人,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用行動證明了自己是能夠經得起風雨、擔得起考驗的。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面對疫情,青年們在一線奮戰,既是擔當的體現,也是成長的磨礪。我們終將會勝利,我們的青春也因為歷經風雨和考驗而變得更加閃耀。(馮根新)


銘記每一份犧牲

  昨天,年僅34歲的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在抗擊疫情一線犧牲,引發網上一片惋惜之聲。而在全國,還有不少與他一樣為戰疫獻出寶貴生命的“戰士”。

  如果沒有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如果他們可以逃避,或許不會有犧牲。只是沒有如果,國有危難,人民需要逆行的背影和挺直的脊樑。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回望來路,這樣的犧牲何曾缺失:無論是堵槍眼的黃繼光,還是赴雷陣的杜富國;無論是“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焦裕祿,還是拼了老命建林場的楊善洲……無數先軀為了國家和人民的事業,義無反顧地選擇犧牲自我。

當下,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一份份“請戰書”、一個個紅手印、一句句“我報名”“我可以”,那麼多平凡人挺身而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他們的付出和犧牲理應被銘記。

銘記他們,是為了更好吸取前行的力量。這些天,網上還流傳著一句讓無數人淚目的話:你所謂無聊的家,正是他們回不去的家。沒有人天生要為我們負重前行,英雄們身上散發的質樸道義和家國情懷,庇廕著眾人的安寧。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銘記他們,真真切切地去感觸、汲取、繼承他們的至上品質,也是在為我們自己保存希望,守望前程。

  銘記他們,當務之急是自覺投入戰疫鬥爭。“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鬥中,任何“與我無關”的言行,不過是懦夫自保的藉口,不過是麻木者自我安慰的託詞。當前,疫情防控阻擊戰仍處在咬牙較勁的關鍵階段,不是說每個人都要上一線,但戰勝疫情,人人都是戰鬥員。注意個人防護,減少感染風險;

倡導文明行為,顧全防控大局,何嘗不是在戰鬥?

“只有奮鬥,才能治癒過去的創傷”。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戰勝疫魔,早日迎來春和景明,才是對英雄的最好告慰。


信心是打贏抗疫防控阻擊戰的“定海神針”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更好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引導群眾增強信心、堅定信心”。近日,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時刻、緊要關頭,領袖在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強大的信心和力量,極大地提振了戰“疫”一線將士的軍心,鼓舞了廣大人民群眾戰鬥的士氣。

信心是戰“疫”取勝的“定海神針”。疫情防控阻擊戰是一場攻堅戰、生死戰,考驗每個人的信心。當下,疫情防控進入爬坡攻堅階段,“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必須以堅定的信心、必勝的決心,不畏縮,不動搖,一鼓作氣,迎難而上,決戰決勝抗“疫”阻擊戰。

  信心來自以領袖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疫情發生以來,領袖高度重視,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並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多次召開會議、聽取彙報。一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各級黨委和政府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黨中央成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協調各方,制定周密方案,組織各方力量開展防控,採取切實有效措施,科學防治、精準施策。調動起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開展疫情防控,凝聚起了萬眾一心戰疫情的磅礴力量,彰顯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這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先決條件。

 信心來自全國一盤棋的眾志成城。各地各級黨委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各省區市普遍由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掛帥,建立多部門參與的聯防聯控機制,各項防控措施有力有序開展,廣大黨員帶頭堅守崗位、扛牢責任,在防疫一線築起“紅色堡壘”;基層幹部進村入戶做好排查登記、開展防疫宣傳、蹲點值守測溫,用“逆行”的腳步,印刻下責任的厚度……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各地各級黨委政府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既考慮本地區本領域防控需要,也考慮對重點地區、對全國防控的影響,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通過嚴格的措施安排和嚴密的貫徹落實,全力遏制疫情蔓延,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信心來自人民群眾的萬眾一心。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面對疫情,廣大人民群眾紛紛行動起來。“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白衣天使,星夜馳援的解放軍戰士,日夜不停的應急醫院建設工地,加班加點趕製醫療物資的工人,爭分奪秒研究病毒、研發藥物的醫療科技工作者,踴躍捐款捐物的你我他,還有許多行業職工放棄春節假期、不畏“毒魔”,在交通運輸、物資調配、生活保障等各個戰線上堅守崗位,維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更多的人“宅”在家裡,主動自我隔離……14億國人守望相助、共渡難關,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匯聚起磅礴的群眾基礎。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從黨中央高度重視、周密部署,到各地各級黨委政府的緊急行動、緊抓落實,再到億萬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團結奮戰,構築起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鋼鐵長城,點亮我們打贏這場戰“疫”硬仗的信心。

萬眾一心,沒有翻不過的山;心手相牽,沒有跨不過的坎。只要我們堅定信心、鼓足幹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病毒這個“魔鬼”就無處藏匿,打贏抗疫防控阻擊戰就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