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与非编制(合同工)有什么区别?

用户1546177187874


编制是机关事业单位的身份特质。每个单位按照工作需要定岗、定编、定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定方案执行人事管理,其中定编就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按照单位和岗位性质存在区分。

公务员编制:即行政编制,是指出党政机关和部分群体组织在职在编人员使用的编制,属于干部身份,按公务员法和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晋升。党政机关绝大部分为公务员编制即行政编,少部分是行政工勤编,身份为工人,不能像公务员那样晋升,只能按照技能等级晋升待遇。不过无论行政编还是行政工勤编,其供养方式都是财政全额拨款,并享有车补、年终绩效等待遇。

事业单位:全部使用事业编制,不过按岗位区分为管理、专业技术和工勤三种。前两者为干部身份,后者是工人。不过三种岗位之间可以相互转岗,享受相应的待遇。事业编制按财政供养方式可以区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类。全额拨款主要存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差额集中在公益二类,自收自支主要在生产经营类。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自收自支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在2020年将全部改企,剥离编制和身份脱离体制,变为企业人员实行合同制管理。这是事业单位中变化比较大的一类,其他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受改革冲击较少,无非可能随单位撤并整合换岗干革命而已。

事业单位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就是参公人员。这类单位人员全部使用事业编制,但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在工资和晋升方面享受与公务员同等待遇,实际上与公务员无异。这类性质的事业编制主要集中在行政执法类事业机构。目前,行政类事业单位已经改革完成,归并行政机关或剥离行政职能改公益。执法类事业单位改革目前没有统一的改革政策,但下一步改革在所难免,参公性质的事业编制取消也是大势所趋。

非编人员:主要指机关事业单位不在编制的合同制人员、临时聘用人员、劳务派遣人员等三类人员。这三类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全部属于“临时工”性质,主要从事辅助性工作,如打字员、辅警、政务服务窗口人员、保洁维修人员等。其工资待遇由财政列支,主要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实现。

在编人员与非编人员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工资待遇不同。非编人员工资待遇基本上是在编人员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不到,且不享受职业年金、车补等各类津补贴以及年终绩效待遇;2、发展空间不同。在编人员有自成体系的晋升方式,符合条件可以提拔晋升到相应级别和职务,前景可期。而非编人员基本不能转正,更不能提拔,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任何空间可言;3、社会地位不一样。不用多说,从别人看在编人员和非编人员的眼神就可以知道两者的差别。


80后小公


党政机关中干部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工勤人员使用的是工勤编制,也只有干部才可以登记为公务员身份。事业单位无论干部工人,使用的都是事业编制,只是岗位不同,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是干部身份,工勤岗位是工人身份。机关事业单位除正式在编人员外,还按实际需要,招聘一部分编外人员,比如人事代理、合同工、临时工、劳务派遣工等。在编人员和非编人员有以下几点区别:

1、编制使用:在编人员按身份使用编制,非在编人员永远不能使用编制。在编人员即使是因超编调动、机构改革、削减编制等原因,造成的暂时性非在编,也会通过余缺调剂,或者人事调动、自然减员等,最终使用编制,成为在编人员。而编外合同工,除了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人员考试,是永远不可能进入编制内的,即使是工作二三十年,也只是合同工身份。

2、人事管理:在编人员,公务员和副科级以上干部,由组织部管理,普通事业人员和工勤人员,由人社部门管理。而所有的编外人员,都是由人社局统一管理,或者人社部门授权、委托主管单位、业务单位,直接招聘、自行使用、自行管理。从法律法规层面来讲,公务员管理有《公务员法》,以及相关配套的实施办法;事业人员有《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条例》,以及相关配套的实施办法;编外合同人员,则是按《劳动合同法》规定协调。

3、提拔晋升:公务员走的是职级路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走的是管理级别,专业技术人员走的是职称晋升路线,工勤岗位走的是技术等级路线,分别都有不同的晋升方式,工资待遇、福利补贴也都会随晋升提升。而编外人员基本上没有发展机会,干一辈子也只是临时工、合同工,定期不定期小幅度增长工资,永远得不到提升。目前也只有辅警有专门的晋升道路,其他编外人员没听说有相应的晋升发展道路。

4、工资待遇、福利奖金:虽然《劳动法》要求同工同酬、按劳分配,但实际上,编外人员的工资低,是众所周知的。有的时候虽然干着同样的工作,但编内编外,工资相差几倍。编内人员的工资待遇、福利奖金,编外人员也享受不上,每年只有一点劳保,和出差补助。

最为关键的是,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人员,只要是在编正式职工,除了个人违纪违规,或者给公私造成重大损失,一辈子也不用担心会丢工作。而编外人员,即使是工作超过10年以上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工,都随时有可能因为机构改革,或者政府合同人员使用新规定,随时下岗走人。工作的稳定性,也是编内编外人员的最大区别之一。


职言管语


1、身份不同

公务员是行政编,是各级党政机关的在编工作人员,而事业编则一般是服务于这些单位,或者为社会提供公益事业的单位。

2、考试组织方式不同

公务员一般分为国考和省考,国考是国家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的招考,而省考则是省级及以下单位的招考,涵盖省、 市、县、镇各级机关。而事业单位的招考一般是以地市为单位的,有的地方甚至是以县区为单位招考,部分地区也实行省级统考的方式,总之全国各地并不统一。

3、考试内容不同

大部分地区公务员考试的笔试只考两门:行测和申论。而事业单位考试的笔试一般只考一门:公共基础知识,有的地方可能会加考专业知识或者申论。

4、工作性质不同

公务员是行政机关的在编工作人员,而事业单位主要是一些具有公益性质的单位,有的单位是纯公益,有的是半公益,所以按照资金来源不同事业单位又分为三类:自收自支、差额拨款、全额拨款。

事业编制和公务员区别在身份、考试组织方式、考试内容、工作性质的不同,彼此之间的差距是比较明显的


老表兵仔


一、编制

编制,是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专用措施,企业单位没有编制问题。

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同级党委机构编制部门核定使用编制类型,分别使用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按照编制定额管理。

党政机关使用行政编制;

(多次机构改革压缩行政编制,行政编制不足,因而现时党政机关存在使用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现象。)

群团机关、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

(群团机关曾使用行政编制,现多使用事业编制。)

二、公务员

公务员,属于国家公职人员,执行国家公务,财政全额供养,执行国家机关工资福利待遇。

公务员使用行政编制。

(一)公务员从任职上分:

1、选任制公务员,党政系统经选举产生的,任职有届期的,由选举机关任免的,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

2、委任制公务员,非经选举产生的,由任免机关批准任免的公务员,包括部分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工作部门副职、内设机构领导职务),主要构成是非领导职务序列公务员。

3、聘任制公务员,主要适用于专业技术性强、辅助性工作的公务员职位。

(二)从职位序列上分:

1、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能为党政机关行政管理为主,公务员的绝大部分组成,分布于党政机关。

2、专业技术类公务员,部分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的公务员职位,如公安部门刑侦技术人员法医师,审计部门审计师等。

3、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由法律规定的履行行政执法的公务员。

三、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政府举办的社会公益性、服务性机构,但不是政府机构,政府财政多予以支持,工作人员执行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待遇。

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

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后,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事业单位分为二类。

(一)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卫生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非盈利性,财政全额拨款供养。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高等教育、非盈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工资和福利来源自身营收和财政补助二部分构成。

四、合同工

合同工,原来的企事业单位用工形式之一,还有固定工、临时工、季节工、计件工等用工形式。

企事业单位人事劳动管理制度改革后,企业单位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事业单位实行“全员劳动合同聘用制”,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是属于合同工的范畴。

★需要说明的,聘任制公务员也是实行合同聘用制的。


z山海


公务员就是行政编制,常见的乡镇公务员、警察等等就是公务员编制。事业单位分两种:一种参公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一般你看到的大多数水务、卫生、城管等执法类基本都是参公类,待遇和管理都是按公务员法管理;二种事业编制,就像医生,教师这一类。合同工,你可以理解为像企业的员工,只是跟政府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而已。


十年公考路


公务员都是经过考试的或有多年经验由事业编制人员在有行政编制名额下转过来的。(行政编制名额每个部门都有严格限定的);当然事业编制员工的名额也有限制,但是较公务员宽松很多,签订的是聘用合同;合同工是签劳动合同的临时或长期员工,事业单位自己有一定的自主招聘权,但规范的城市一般都全部由人事局或劳动局招聘,并签订合同,然后以派遣方式到事业单位工作,工资由财政统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95000a8cab2f33851d\

电商老铁


在一般单位,有无编制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工资待遇

编制待遇有保证,主要表现为绩效工资,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补贴,偶尔年终还有点小奖金。

2、晋升途径

编制可以考职称,也可以有升职的希望,没有编制干几年可能也会是普通科员。与此相关的各种福利待遇都受到了限制。比如之前有的疗养、年假等。

3、在单位的地位

有编制的筒子有投票权,没有编制或许就没有投票权。

4、工作量

没有编制的人员往往要承担较大的工作量。有编制的人,或许会出现年纪大点的有时候领导也会使唤不动。

扩展资料:

编制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确定,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根据编制调配人员,财政部门据此拨款。

编制通常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银行编制以及公益性岗位,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使用行政编制。

一般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体分为在编和非在编人员(在编人员指取得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手续人员,非在编人员就是无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手续的人员。

如:本单位自行外聘的人员,就象企业聘用一样,由单位自行规定其待遇,付给其工资,与地方财政没有关系,这些工作人员通常称为临时工。)

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区别:行政编制也就是国家公务员是有级别的,如你第一年是科员,可能是最低一级的,你几年以后当了科长,就是科级。再几年以后当了局长,就是局级。也就是说,你如果是行政编制,那你就是按公务员法只“走”行政级别的。

事业编制,情况复杂,其中包括一些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这类参公事业单位的工资待遇比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待遇执行,也就是按照职级核定工资。其它的事业编制是按岗定薪,分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岗。

其中管理岗叫职员,是一到十级,依次对应着正部级至办事员这样的行政级别。专业技术岗是根据行业的要求进行职称评定,比如医生和教师。

工勤岗就是工人。事业编制的人员一般走上副科(八级职员)领导岗位后也可以交流到行政机关当公务员,也可以参加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当领导。


我是诺曦


1稳定性

在编人员也就是以前所说的铁饭碗,非在编人员虽然签订了劳务合同,但是有随时被辞退的风险,而编内人员一般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基本不可能有被开除的可能,所以编制就是最好的保证。

2晋升

一般来说,有职位空缺了,要晋升肯定优先,要考虑那些编制以内的人员,非编制的人员晋升的空间比较小,更没有评优,评先评职称的资格,而且编制以外的人员做多长时间很难被转正。

3,待遇非编制和编制内的差距是很大的,编制内的人员都是五险一金,而一般非编制的人员就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王小志杂货铺


政府雇员有三种分别为公务员即行政编制员工、事业编制员工和合同工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b000079fef095e3f4e\

叹逍遥


1、工作待遇不同

有编制的员工可以享受国家的相关待遇,无编制的工资、奖金要比有编制的低。

2、晋升途径不同

有编制的可以直接晋升,升值空间大,非编制员工则多维持在一个状态。

3、工作稳定性

有编制的员工工作比较稳定,没有编制的人员,如果单位不需要你,就可以让你走。

4、工作量不同

没有编制的人员往往要承担较大的工作量,有编制的人则相对轻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