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某女兒近況如何?記者到醫院實地探訪!潮州玩家 今天

崔某女兒近況如何?記者到醫院實地探訪!潮州玩家 今天

爆料:czwj0666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迄今為止已經收治了9名在廣州確診的患兒。除了已出院的部分患兒,還在院的5個孩子以及一名從外地轉來、全省年齡最小的兩個月大患兒,都沒有家人在旁陪護。

孩子們在陌生的隔離病房、每天面對一群全套防護彷若“太空人”的陌生人,醫生、護士不僅要給他們治身體的病痛,還要給他們帶去心理上的撫慰。市婦兒醫療中心的醫護們用對待自己孩子的心,給與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

廣東最小患兒:2個月大的寶寶無家人陪護入院

崔某女儿近况如何?记者到医院实地探访!潮州玩家 今天
崔某女儿近况如何?记者到医院实地探访!潮州玩家 今天

2月6日凌晨,一個兩個月大的女寶寶從潮州轉院到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童院區,這是迄今為止廣東省確診的年齡最小的新冠肺炎病例。寶寶屬於普通型病例,入院時除了精神稍差,情況平穩,然而身邊並無家人陪護。寶寶的媽媽和其他家人當時都已確診,在當地醫院隔離治療。在寶寶到達之前,市婦兒醫療中心隔離病區的護士和她在微信上取得聯繫,發現媽媽對於寶寶這麼小就要離開自己身邊,十分焦慮。

“好漂亮的寶寶,我們有福啦,可以暫時代替你做幸福的媽媽啦。你要好好休息。護士們一邊安慰這位媽媽,考慮到寶寶還小,在原有隔離區護士的基礎上又緊急抽調了4名護士,24小時輪換,專門負責照護寶寶的吃喝拉撒等起居事務。

“我們當時徵詢護士意見,願不願意進確診病區做‘無陪’媽媽,護士們都很積極報名。”隔離病區護士長孫靜說,挑選的原則是有豐富護理經驗、已經當媽媽的護士,黨員優先,還和報名者們做了訪談,確保她們的家人能在她們進隔離區期間代他們照顧好家庭,讓他們沒有後顧之因為寶寶是一個人入院,物資不是特別充沛,護士們還第一時間和新生兒科護長聯繫,準備尿片、奶粉等生活必需品。

寶寶把穿防護服的人都當成了媽媽全科醫護把她當做了自己的女兒

到昨天為止,寶寶入院5天,護士媽媽們已經摸清了不少她的小脾性:“吃飽了就會睡得很香很甜,在她醒來的時候,她喜歡和我們有眼神交流,喜歡我們抱抱她、跟她聊天;哭的時候,她也喜歡你去抱一抱她,哄完她以後,把她放回床上,她就又開心地手舞足蹈自己玩起來。我們還給她準備了個小搖鈴,給她一搖,她就會對我們笑……”彭紛霞是其中一個護士媽媽,一提到寶寶就忍不住嘴邊的笑容。

崔某女儿近况如何?记者到医院实地探访!潮州玩家 今天

“其實,我們每人都穿著一樣的防護服,她應該是不認得我們的。”她說,寶寶一看見她們,都會咧著嘴朝她們笑,“有時候我在想,這個孩子,真可愛,我們穿成這樣子,她也這麼能接納我們。”而她一看見寶寶笑,都會情不自禁地和寶寶“聊天”,儘管其實是她自己自問自答,但也能讓彭紛霞樂呵半天:“我覺得她是把我們穿著防護服的人都當做了自己的媽媽了。而包括護士媽媽在內的隔離病區內所有醫護人員,都也都把寶寶當成了共同的女兒。

說到這裡,彭紛霞十分動情。她告訴了記者寶寶獨自入院時的一個小細節:寶寶隨身帶著媽媽寫的一張小紙條,大意是說,寶寶就是她的命,如果把寶寶救過來了,醫護人員就是她的救命恩人。 “其實我們做父母的,見到這樣一張紙條,都十分能理解寶寶媽媽的心情。”彭紛霞哽咽道,這張小紙條,護士們還一直保存著。作為市婦兒醫療中心隔離病區裡的醫護人員,彭芬霞和同事們要連續工作14天后,再隔離觀察14天,才能回家,“我們每個人,都是離開了自己的孩子,來照顧別人的孩子。所以對每一個孩子,我們都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即使是幫寶寶換尿片途中突然被便便“偷襲”,護士媽媽們也像談論自己的孩子一樣作為趣事交流。

崔某女儿近况如何?记者到医院实地探访!潮州玩家 今天

穿著全套防護服照顧一個兩個月大的孩子, 一些平時看似簡單的動作,即使只是哄她、抱她,都需要付出很多力氣,“有的時候完成一件事後,我們都汗流浹背了。戴著N95口罩我們要坐在椅子上張開嘴喘一會兒氣,才能有足夠的體力繼續。”

但照顧寶寶的過程,有苦有樂。當看見寶寶比入院時更有精神了、奶量從每頓五六十毫升增加到100毫升左右,肺部CT檢查也顯示情況好轉時,護士媽媽都感到辛苦是值得的。 每天,醫生、護士都會通過電話或微信把寶寶的治療和生活情況告訴寶寶媽媽。看到醫護們照顧寶寶的細節,知道寶寶情況在好轉,她的媽媽對醫護充滿了感激:“每天能看到孩子的笑容和視頻,這是對我的一劑良藥。

崔某女儿近况如何?记者到医院实地探访!潮州玩家 今天

超人阿姨讓活潑寶寶乖乖聽話

不同年齡的患兒有不同的特點,護士們也要研究不同的“策略”。對於1歲2個月的男孩“小貝殼”來說,對他的護理最大的難題是怎麼才能讓他願意在自己的房間裡愉快地一直待著;在面對一群穿著像“太空服”一樣的護士阿姨們,怎麼才能打消他的不安和恐懼。

小貝殼是個活潑好動的小靚仔,處於剛剛學會走路的階段,特別看不住:睡醒了想要到處走走,不活動的時候想要粘著媽媽;雖然有媽媽陪護,但媽媽又要照顧她,又要做好自我防護,還要擔心在外隔離的先生,特別辛苦。在媽媽休息或吃飯的間隔時間,護士們就要替代媽媽做好小貝殼的照顧工作。

一開始,小貝殼總是怯怯的看著護士,護士一靠近,馬上大哭起來。護士們看著他,感覺很心酸,如果這是我的孩子,面對陌生人,我會多麼希望陌生人溫柔的擁抱他一下,只要讓孩子感受到真心,他是不是就不會大哭了?”感染科王豔玲護長想到一個辦法,用搞怪的話對小貝殼說:“小貝殼,我是超人,一個會說話的超人,讓超人陪著你玩,好不好?超人阿姨有很大的本事喲”。小貝殼好奇地聽著,忘記了哭泣。王豔玲拿出玩具,繼續以“超人阿姨”的身份和小貝殼開心的玩起來來。

一同查房的醫生看到焦慮的小貝殼媽媽,情不自禁的擁抱了她,輕拍她的背給她安撫。小貝殼媽媽的聲音哽咽了,更令人感動的是,她也伸出雙手,輕輕地環抱了醫生,拍拍醫生的背,“醫生,你也好好防護自己啊!。王豔玲說,那一刻,隔著厚厚的防護服,彷彿也感到溫暖在隔離病房中流動:“這是我們收穫的最大的幸福!對大孩子 注重心理關懷

對於處於青春期的患兒們,市婦兒醫療中心的護士們尤其注意對他們的心理關懷。

因父母在市八醫院接受隔離,12歲女孩琦琦入院時,也是獨自一人被救護車送來,成為了隔離病區第二位無陪護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患兒。

琦琦的身高已經超過了不少護士姐姐,看起來是個“小大人”。然而她初來乍到的安靜表現、不停揉搓衣角的雙手、紅腫的眼睛和怯生生打量周邊的眼神,還是暴露了緊張不安的情緒。

如何讓孩子安心度過這段的隔離期,是臨床治療方案外的另一項重要工作。護理組立即同琦琦媽媽進行溝通了解,在媽媽的幫助下,很快找到了打開琦琦心扉的“鑰匙”。瞭解到她平常學習成績很好,愛看書、畫畫。可是病區平常沒有常備這些物品,又適逢春節、抗疫雙重時期,無論是網購還是現貨購買都不容易解決。

感染科王豔玲護長在微信護理工作群中無意間提到:“不知道這個時候在哪裡可以買到新的課外書和玩具。”時,各科紛紛送來書籍、積木、畫筆、玩偶等。當大家把禮物送到琦琦手中時,她羞澀地笑著說:“阿姨,你們放心吧,有了這些禮物的陪伴,我就不害怕了!謝謝你們啊!”堆積的玩具和書籍把病房裝扮成了一個簡單溫馨的“公主房”,琦琦拍了張照片發給媽媽,讓媽媽不要擔心自己。“感謝兒童醫院的領導、醫生和護士。真的好好。”琦琦媽媽回覆信息中說到。

崔某女儿近况如何?记者到医院实地探访!潮州玩家 今天

而另一位無陪護的確診患者,是快15歲的男孩小飛。平時總是酷酷的樣子,對護士們有些愛理不理。不過,護士們發現,他有一本很漂亮的字帖練習本放在病床旁的櫃子上,以此為話題,和小飛用朋友般的語氣聊了起來。“小飛,手機充電的時候不要玩啊。不安全,也不要長時間看電視,起來活動活動吧!”“廢話多!”“太無聊就寫字帖啊!查房阿姨說了,你要是不寫,她可是會斷你的網的!”“那好吧!”妥協的小飛乖乖地坐下,寫起了字帖,從不情願與人交流慢慢地變成了會在護士面前撒嬌的大男孩。

崔某女儿近况如何?记者到医院实地探访!潮州玩家 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