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責任感到底怎麼培養?父母知道有哪幾件事?

強哥百萬熱度


責任感是有價值取向的。它是與人們的自信心、進取心和崇高的人生理想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家庭教育中,家長應及時洞察孩子的思想,不失時機地幫助孩子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社會,傳遞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利用生活中的事例或偶遇的事件教育孩子,並以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態度、 價值觀來影響孩子,提升他的認知水平。下面我一起探討一下怎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1、樹立責任意識

有意識地交給孩子一些任務,鍛鍊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爸爸媽媽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勵孩子認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家長可在語言上給予指導,但是一定不要包辦代替,讓孩子有機會把事情獨立做完。2、培養責任感

家長們就可以在家裡有客人的時候,誇讚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感受到承擔責任是一件值得誇讚的事、是好的事。

這樣他就會不知不覺中建立責任感,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好,這是一件很正確的事。

3、鍛鍊責任能力

能做好我應該做的事情,如:能控制自己,傾聽別人的談話,不隨意打斷,做到有禮貌;能逐漸學會面對失敗或挫折,調整好情緒,大哭大鬧;能承擔因失誤或錯誤帶來的行為後果,主動道歉。

4、教孩子信守承諾,做到言行一致

父母要言行一致,做個好榜樣,以身作則,給孩子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父母時常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諾,孩子就會有樣學樣。

對小孩提要求,要逐步進行,不可一下提出他一時不能完成的大要求。比如,要培養孩子自己穿衣的好習慣,就可以循序漸進的要提出小要求。先從某天開始教他怎樣區別衣服前後、衣服正反面、怎麼翻衣服等,再教會他怎麼穿圓領T恤衫,等他前面能練做得很好了,肯定他前面的表現,鼓勵他繼續努力。過一段時間再教他怎麼穿襯衫,怎麼扣紐扣。這樣就能逐漸養成孩子獨立穿衣的好習慣。

總之,家長的教育要講藝術性,教育要入情入理 ,切忌空洞的說教,更不應採用簡單粗暴的方法。


波妞有新意


上初二的小兒開心給我佈置了一個作文題:責任感。

我問他:“怎麼想起讓我寫責任感呢?”

他就講了學校做值日的事兒:

每次做值日,總有人假裝忘了,早早就走,有人真忘了,得別人提醒才想起來,還有人毛毛草草地掃幾下地當幹完了。

像今天,我不是我們值日小組的小組長嘛,同學就來問我:“組長組長,我做完了,你來看看行不行。”我就跟他說:“你自己覺得行了嗎?”同學說,“我覺得行了啊!”結果我一看,還差得遠呢!

所以你就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一下為什麼有的孩子沒有責任感吧。

我就問他:“那你覺得責任感是什麼呢?”

孩子說:“我覺得是該你做的事就得認真做,而且做事得對得起自己,做到自己滿意。”

責任感到底是什麼?

小兒對責任感的解釋,剛好和我們的理解特別吻合。責任感看起來是個“大詞”,其實會落在兩個非常具體的表現上:

一,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盡到自己的本分。

識別出自己的角色是什麼,這個角色的本分是什麼,然後把份內的事情做好,一個人,就可以算是具備了基本的責任感。

做父母,就盡心盡力地做父母,認真做好每一頓飯,讓一家人吃得滿意;再忙都每週抽出半天時間認真打掃,讓家裡一直保持整潔;每天上好鬧鐘,準時起床,保證孩子上學不遲到,接孩子時提前到達,不讓孩子在校門口空等;愛孩子;給孩子充足的陪伴;想要孩子怎麼樣,自己給孩子做出好示範。

在職場,就盡心盡力做好工作,交到自己手上活,無論報酬多少,需要花費多長時間,都認認真真完成它們,並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

做學生,就盡心盡能力做合格的學生,不遲到不早退,好好上課,按時完成作業,認認真真做值日,不頂撞老師,不欺凌同學……

二,做好份內的事是為自己,不是為給別人看。

如果這個人做份內的事,還完全出於自覺自願,並且樂於盡力做到最好,不需要別人要求、施壓、監督,不為了讓別人滿意、肯定、讚揚,也不是因為怕被批評、被懲罰,那麼他的責任感,就可以說是相當不錯。

父母能在這兩個方面都做到知行合一,既向孩子傳達好理念,又為孩子做出好示範,培養出一個具有責任感的孩子,應該並不困難。

但恰恰就是在這兩個方面,一些父母常常給孩子負面的教育,一點一點地把孩子培養成責任感不足的孩子,既不認真做好份內的事,又總是得靠別人“看”著才能做事。

為什麼孩子不能認真做好份內的事?

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有下面三個表現,孩子就很可能成為不認真做好份內的事的孩子:

1、把自己份內的事推給別人

比如認為老人幫忙帶孩子天經地義,認為做家務又累又麻煩,全都推給老人、保姆、小時工,如果沒人可推,就夫妻倆互相推諉、攀比,不停計較誰幹得多、誰幹得少。

父母如此,給孩子做出的示範就是:幹活(甭管什麼活)太累、太煩,能少做就少做,能讓別人做,就不自己做。

2、代勞孩子份內的事

本該由孩子自己做、自己對結果負責的事,父母總是一把攬過來自己做,不但代勞,還幫著負責。

比如,很多父母從孩子一年級開始,就幫孩子背書包、幫孩子問作業、陪孩子寫作業、考試前一門課一門課地幫孩子複習、孩子出門前一遍一遍地叮囑他別忘了這個、別忘了那個……

父母如此,傳達給孩子的觀念是:自己的事,得別人幫著做;自己的責任,得別人幫著負;你自己不對自己負責,會有別人幫你負責。

這當然完全是誤導。責任感的起點是對自己負責,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事都不能自己負責,其他所有的責任感都是空中樓閣。而且,為一個人的能力不足、責任感不足買單的,也只能是他自己,誰都替代不了。

3、把不在孩子份內的事強加給孩子

最典型的,是要求孩子做家務。

要求孩子從小就分擔家務,是相當多父母培養孩子責任感的方法。但我們認為,它會帶來和預期完全相反的結果。

因為完成必要的家務、保證一個家順暢運行,是父母的責任,不是孩子的責任,父母把自己份內的事用一堆大道理強加給孩子,會讓孩子很混亂:

你總是要求我自己的事自己做,那為什麼總是要把自己的活兒派給我?為什麼你自己不想多負點責任,多幹點活兒呢?

如果父母同時還總是代勞孩子份內的事,孩子會更混亂:

到底哪些事兒該我做,哪些事兒不該我做呢?——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份內的事兒是什麼了,自覺自願做好份內的事,也就無從談起。

所以我們家從不要求孩子做家務,即便他們現在已經上到初中、高中,仍然不要求他們分擔家務,但也掌握一個原則:自己的事自己負責,爸爸媽媽不會替你負責。

為什麼孩子需要別人“看”著做事?

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有下面三個表現,孩子就很可能成為需要別人看著做事的孩子:

1、總是“看”著孩子做事

很多父母擔心只要大人不監督著,孩子就做不好,就偷懶,所以無論孩子做什麼,大人都“看”:

刷牙時,監督他有沒有認真刷、刷得時間夠不夠長;吃飯時,監督他有沒有好好吃,吃沒吃足夠多的青菜;做作業,監督他有沒有磨蹭、走神、不認真、粗心大意;看電視,監督他有沒有超時;看電腦,監督他有沒有接觸不良信息……

這樣從小看到大,孩子會不會成為總得別人看著做事的孩子,簡直毫無懸念。

2、引導孩子“為別人”做事

責任感完全是一種自律,一個人想把份內的事做好,只是因為做得好他們會有更好的感受,但很多父母會給孩子相反的引導:

你該這麼做,是因為別人要求你這麼做、這麼做會比別人強、這麼做會被表揚、這麼做不會挨批評、這麼做別人更喜歡你……

比如最典型的,跟孩子談論孩子學習,絕大部分父母的態度是,你好好學習,取得好成績,才對得起我的辛苦付出,我才更高興、更滿意。所以很多孩子,從小學上到大學畢業,從來就沒弄懂,好好學習是自己的事兒,關係到自己的成就感和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成長,不是為了回報父母和讓父母滿意。

3、沒有別人看著,自己就做偷懶、犯規的事

一些父母自己,就是需要別人看著做事的成人,只要沒有別人看著,自己就偷懶、犯規,比如看看路上沒警察,就把車隨便停在路邊,自己好少走幾步路,車裡喝水、吃零食產生的垃圾,隨手按下車窗就丟出去……

如果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做此類的事,甚至不但做,還為自己的小聰明得意洋洋,那麼毫無疑問,孩子也能原樣學會,只要一離開父母或者其他人的監督,敷衍了事、偷工減料、投機取巧就全都冒出來,根本就自律全無。

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那麼,如何培養出一個有責任感的孩子呢?很簡單——把前面說的六件事倒過來,想讓孩子沒責任感都難:

1、父母把自己份內的事盡力做到最好;

2、孩子自己的事,父母不插手、不代勞;

3、不把自己份內的事硬派給孩子;

4、不“看”著孩子做事;

5、不引導孩子“為別人”做事;

6、父母保持良好的自律,不用別人“看”著做事。

就在我們按照小兒的佈置寫這篇文章時,他又講了一件事,剛好完美註解如何不用別人看著,把份內的事“做到自己滿意”。

他生病在家休息了一週多,落下不少作業,一回去上學就趕緊補做。其中一項音樂作業,要求使用給出的素材再加上自己唱首歌、朗誦首詩什麼的,做出一個完整的音頻作品。他忙乎到深夜,勉強做完,把文件發給了老師。

“第二天一大早,六點二十,我又想了想,不對,這作業做得太差了,我不能就這麼交,所以一到學校,我就趕緊去找老師,說我發錯文件了,回頭重發。”

爸爸媽媽聽得哈哈大笑:“你不至於吧,連音樂作業都想得高分。”

小兒特別認真地解釋:“分多分少沒關係,本來我就不太擅長這個,估計重新做分數也不會太高,關鍵是我自己都覺得做得對付了還這樣交上去,在自己這兒就過不去啊。”

好吧好吧,責任感超強的小孩,簡直不要太省心。



強哥百萬熱度


要想讓孩子有責任感,最重要的還是家長的言傳身教,一個有責任感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是不會缺乏責任感的。反之,如果家長都是懶散沒有責任心的人,孩子有樣學樣,自然也不會懂得責任感的重要性了。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大伯哥家侄女說過的一句話,她很懂事,又獨立有主見,特別孝順自己的奶奶,而且為人作事比男孩子都有擔當。她說:我從小看到我父母是怎麼為了我,為了這個家是怎麼辛苦操勞的,我也看到了我的爸媽是怎麼孝順我的奶奶的,所以,我長大了就覺得這是作人最基本的東西,也是應該作的。

我自己也深有體會,當我兒子在寫作業時,如果我看一會手機,我兒子就會拖拖沓沓,好長時間才寫完。如果我捧一本書坐到他附近,他會很認真的寫完,然後也自己找本書看。

所以,我個人覺得,要想讓孩子有責任感,還是從我們為人父母的自己開始作起。


曉月兒


我們一起來談談父母如何培養孩子責任感的問題!

試問:你的孩子是否有過這樣的情況:

(1)每天的作業需要父母催促才去完成,拖拉散漫,缺乏主動性!

(2)自己的學習用品或其他用過的東西,不知道放回原處,隨意亂放,再次用時卻找不到!

(3)地上的垃圾不知道去拾,甚至於隨手丟棄,用過廁所後不知道沖水,離開房間不知道關燈或關門!

(4)明知自己犯了錯誤,卻不去正視自己的錯誤,往往把原因推卸給別人!

(5)早上賴床導致遲到,當老師問其原因時總是怪家長早上不早叫她;

(6)上課時才發現忘帶課本,被老師批評,她卻怪父母沒幫裝齊!

(7)晚上作業錯誤百出,卻怪家長沒幫他檢查。

諸如此類的情況都是孩子責任感缺失的表現,這就在提醒父母,孩子的責任感需要培養了。

如果孩子有了這樣的情況是不正常的,我們做父母的首先反思一下自己教育孩子某些方面的問題:

我敢說:沒有負責意識的孩子後邊往往有一個沒有責任感的家長!

作為家長你是否過分的溺愛孩子,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甚至於孩子在學校打掃衛生也去幫忙;

在孩子懶床去學遲到時,家長是否編造謊言為孩子開脫;

當孩子欺負了小同學,父母是否為孩子護短、逃避責任,或是替孩子承擔責任‑‑‑

一個缺乏責任感的孩子,做什麼事都會顯得十分消極被動,等待、拖延、懶惰是他的行事作風。沒有父母、老師、領導的監督和督促,他無法做好任何事情。

如果經常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任,久而久之養成一種漠視責任態度和習慣,會人變得自私,孩子的責任感消失殆盡,慢慢地,他再也不願對自己的行為、對任何人、任何事負責任了。責任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漸培養起來的。這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和事業發展都有很大影響!

那麼作為父母怎麼才能培養孩子責任感?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一定的影響,作為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美好的形象去潛移默化的感染孩子。做負責任的表率。

2、教育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長不要越蛆代庖,代替孩子做孩子會做的事! 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是教育孩子的重要內容。

3、家長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不要剝奪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儘量去引導孩子自我管理,自主選擇,生活中,家長要捨得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比如做飯時,讓孩子幫忙洗菜、拿盤子、擺放碗筷;父母身體不舒服時,讓孩子幫忙倒杯水、拿拿藥;地上髒了讓孩子掃掃地,總之,從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開始,逐漸延伸到對他人、對周圍的環境負責。

4、教育孩子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循循漸進,耐心說服,不要動不動發脾氣,發洩情緒。比如孩子不願意寫作業,家長不必一直嘮叨、監督;提醒幾遍之後,可以告訴孩子,你可以不寫,只要明天能夠承受老師的批評就好,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

5、當孩子講話時,不要隨便指責、打斷、批評孩子!即使孩子有錯,也要讓孩子把話說完!學會耐心傾聽!不對的地方,明確指出,促其改正。當孩子感到失望時,必定會產生生氣、失落、沮喪等負面情緒,家長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不要被孩子的情緒所支配,做出妥協。需要孩子自己去體驗、領悟、消化。只有經歷過,孩子才能在一次次的實踐中懂得為自己做出的選擇負責,逐步學會自我管理。

6、教育孩子要誠信!誠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負責人的表現。當孩子說謊時,一定要對孩子講清楚說謊的害處,不妨通過一個故事,比如:狼來了的故事,循循善誘,耐心引導,改掉說謊的毛病。

7、對孩子要多表揚少批評,尤其是孩子在責任方面,要學會發現他的閃光點,一旦有了進步及時表揚,樹立其信心,培養責任感,走出不負責任的圈子!一次主動完成作業;一次做家務;一次考試成績進步,都要跟蹤並給予肯定。

8、讓孩子勇於承擔責任及後果。當孩子欺負了別人,父母要了解事情的原因,不要替孩子逃避責任,而是找到對方道歉,並且要求孩子承擔行為後果。

高爾基說:“如果一個人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 這就告訴我們,只要賦予責任,就有了主動性。多一份責任就多一份主動,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他的一生都將受益無窮。

總之,培養孩子自尊心也是一門學問,家長要學會學習和摸索,從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出發,耐心疏導,你的孩子會越來越自信和優秀!





媽媽教育在線


1.有意識的交給孩子一些任務,鍛鍊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爸爸媽媽要逐步交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勵孩子認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什麼困難,家長可在語言上指導孩子,但是一定不要包辦代替,讓孩子自己把事情獨立完成。

2.鼓勵孩子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始有終。孩子好奇心強,什麼事都想去摸摸、去試試,但是隨意心很強,做事總是虎頭虎尾或者有頭無尾。所以交給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媽媽也要檢查、督促以及對結果的評價,以便培養孩子的持之以恆,認真負責的好習慣。

3.可適當的讓孩子瞭解一些父母的憂慮和難處,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和選擇,大但發揮自己的見解,讓孩子感到家庭幸福美滿,要靠爸爸媽媽和自己的參與,進而增強孩子對家庭的責任心。

4.鼓勵孩子勇敢的承擔責任。比如,孩子跟著爸爸媽媽去朋友家做客,不小心弄壞了東西,這時應該讓孩子知道,是由於自己的過錯,才造成了這種後果,應當給予賠償。之後一定要帶孩子一起買東西去朋友家道歉。


愛遊玩的婷婷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懂的付出,他才會在實踐中體會到身上的責任感。

現在孩子大多是獨生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務活一點不沾,大人生怕把孩子累著了,總是說你只要好好上學,什麼事都不用你管。你以為這就是愛他嗎?你覺的這樣他對這個家會有責任感嗎?沒有!因為他什麼也沒付出,他享受著你為他做的一切,感覺理所當然。

有位爺爺非常疼愛他的孫子,要星星不敢給月亮。在爺爺去世時,這孩子竟然一滴眼淚都沒掉。可是孩子養的小狗死了,他卻哭了好幾天。為什麼,因為他對小狗精心照顧過。他付出了精力和感情。

我小的時候夥伴們大多是家裡兄弟姐妹好幾個,只要做伴出去玩,一般沒有純粹玩耍的,要不帶上籃子,捎帶拔點草回來喂兔子,要不就是帶上還不會走路的弟弟妹妹,給父母減輕點負擔。

現在的孩子呢,好像父母欠他們的,總覺得伺候的不好,都是慣的!

孩子雖然應該以學業為重,但是更應該參與到家庭中。建議多幹點家務,父母及時給予肯定的表揚。家裡有什麼活動,讓孩子參與進來,比如舉手投票之類的。讓孩子融入到家庭的責任中。

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自己去做,不管你有多心疼他,總有放手的一天吧,一個人連自己都負責不了,談什麼責任感。從小要讓孩子知道負責任的重要,因為每個人都要對自己負責任,對家庭,對社會,對你所擁有的一切負責任。


左擁右抱倆寶


責任心是指個體在社會生活中對自身的社會角色以及角色所應承擔的責任的認知,情感體驗及相應的行為。責任心是個體重要的心理品質之一,是社會公民必須具備的核心品德,體現著一個人的心理特徵和人格特徵。

幼兒責任心的分類

3--4歲幼兒主要發展自我責任心和任務責任心,即開始對自身有關的事,如自己的生活,學習,遊戲,行為等,自己的任務自己負責。

4--5歲幼兒他人責任心和承諾責任心會逐漸發展。他們開始關心集體,為集體出力,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同時,幼兒自己說過的話能去記住,答應了別人的事情願意盡力做到。

5--6歲幼兒過失責任心會快速發展。幼兒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內疚或由於自己沒有把事情做成產生內疚,發展出過失責任心。

幼兒責任心培養的策略

  • 提出明確要求,培養幼兒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對應當幼兒自己做的事,家長必須給幼兒一個明確的要求和範圍。如果要求幼兒用完東西放回原處,答應別人的事要努力做到,凡是自己做的事,要負責任的完成,做錯了事情不逃避責任,勇於承擔後果和彌補過失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培養孩子責任心時,一定要注意“力所能及”,不能過度擴大孩子的能力。否則,即使孩子主動承擔責任,但完不成也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 適當的後果教育,孩子一些不負責任的行為,常常會伴隨產生一些不良後果,如答應別人的事沒做到,就會導致別人的不信任。家長可以採用自然後果法開展對孩子的教育,讓幼兒體會責任的重要性。
  • 把握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培養幼兒的責任心。3歲左右的孩子的責任心發展處在依從階段,對責任的意義並不理解,因此對小班幼兒的培養要突出責任行為的訓練。用榜樣的力量來培養幼兒的責任心。中班幼兒的責任心發展處在認同階段,對責任有一定的認識,但還不深刻。因此中班幼兒的責任心培養要以責任認知訓練為主。大班幼兒的責任心發展處在信奉階段,已有自身的價值標準,基本擺脫了對成人權威的畏懼,但還缺少情感力量的支持。為此,鞏固深化幼兒責任認識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幼兒產生穩定積極的內部情感體驗。


明霏如月


(一)強化幼兒的責任意識


責任心不是與生俱來的,而不是在一定年齡會自動出現,它需要在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孩子們的行為通常是通過模仿或反覆訓練而逐步形成的。因此,家長和教師必須注意小孩子們的行為指導和嚴格的訓練。要使孩子懂得日常行為準則的內容、需求和意義;嚴格監督,隨時總結經驗。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和老師可以讓孩子們在比賽後認真地把用過的玩具放回到原處;在戶外活動結束之後,記得要把他們的玩具拿回到房間,繪畫活動結束後,自己動手收拾他們使用過的桌子,將垃圾扔進垃圾箱,把剪刀、漿糊、畫和其他物品都收拾好交個教師;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嗎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習慣,讓其在生活中的小事都可以產生責任心;加強孩子的日常行為的培養教育,讓孩子清楚什麼行為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加強行為動機衝突,反覆訓練的日常行為,通過日常的活動使幼兒良好的行為來鞏固,形成強烈的責任心[]。

(二)創造實踐機會,鼓勵幼兒責任行為

責任感的形成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而是在幾個月和幾年裡慢慢形成的。在生活中。孩子的責任感是不穩定的,他們的行為習慣往往需要模仿或反覆的訓練來形成,作為父母,應該抓住所有的機會,隨機滲透。

例如,帶領孩子們進入大自然,讓他們享受大自然的美,體驗大自然的美,意識到自然環境所面臨的威脅,因此他們尊重自然環境,保護自然資源,保護自然資源。也可以帶著他們的孩子帶著禮物去養老院探望老人,讓孩子們多做一些幫助老人的事情,讓孩子們學會了解父母的艱辛,尊敬長輩。此外,每天的隨機性教育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當他和同伴們一起玩耍的時候,如果他們的孩子沒有意識到幫助他,父母通過語言告訴他們的責任行為,當孩子們成功完成父母佈置的任務時,他會非常自豪,如果父母及時給予鼓勵,那麼他就會高興得到滿意和快樂的讚美,從而增加孩子的責任心[]。


(三)在家中培養責任心

讓孩子學著承擔自己的責任,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步孩進行:

(1) 從小培養孩子負責的習慣 父母可以在家裡養些花草或者養只小動物,一般來講,孩子是比較喜歡這些的。父母可以給孩子分配任務。比如讓孩子定時給花草澆水,給小動物餵食,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會影響花草和小動物的成長,如此漸漸地養成習慣,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明白我對花草的生長有責任的、我對小動物的成長也是有責任的。這種用行為來規範的責任感的培養決不是靠嘮叨的說教所能奏效的。讓孩子從小就自己做事,這樣有利於責任心的養成。

(2)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為孩子做榜樣 孩子總是容歡模仿大人的行為,而那些本身對孩子、對家庭、對社會毫無貴任感的父母是根本不可能培養出具有責任心的孩子的。 所以,父母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嚴以律己,給孩子做好表率,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具備責任心。

(3)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要讓他依賴家長 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事情,是孩子力所能及的,這時父母不要讓他過於依賴自己。要讓他明白自己的責任需要自己去扛。 對孩子本來依靠自己能夠做到、做好的事情家長們不必插手,要讓孩子自己產生責任意識。只有讓他意識到沒人可以依靠他才會負責任地去做自已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從現在開始爸爸媽媽不要再做孩子的“鬧鐘”,讓他自己上緊責任的發條吧! 一步一步的對孩子進行教育,對孩子的責任心的培養有著很大的幫助[]。

(四)教師做表率作用

教師要始終注重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言行一致,樹立榜樣、愛心、團結同事、尊重兒童、愛護公物等。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對培養孩子們這種高尚品質的責任感,善於給予系統的指導。其實,責任心和其他道德準則一樣,都不能單單靠口頭說教,應該讓孩子從學習、生活中取得。孩子在生活的各種環境中,對自己喜歡的人進行模仿,從而塑造自己的品質。在孩子眼中,老師具有絕對的權威作用,教師的言行會對孩子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如果老師總是心不在焉的做事情,逃避責任,不遵守諾言,孩子就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時間很長,孩子們會慢慢地模仿,對他們的話不承擔責任。因此,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


結論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是一個長期和複雜的過程,,它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需要大人的“精心”的培養。我認為,應當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個性差異,結合實際的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們應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持之以恆,加強培養幼兒責任意識。因為在這個社會中,有責任意識的人長大後會受到別人的歡迎和尊重歡迎。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全面提高兒童的素質,是孩子將來做一個有利於社會的人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山茶音樂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首先大人是有責任感的標帥,因為孩子生活在家庭,生活在你們身邊,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他(她〉都耳濡目染,無形之中你們都在起示範作用,有一句話說得好∶身教勝於言教,你說上半天,還不如一次實際行動的具體操作。孩子認清了,看準了你們不光是這樣說的,而且也是這樣去做的,長此以往,久而久之,他(她)們的行動準則就會在潛移默化之中自我自覺的形成。這是因為你們做出了好的榜樣,樹了標立了杆。正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打好了基礎,然後再在具體的做事過程當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加以指導指點,使其進一步瞭解,也就是知之其所以然。並不斷地鼓勵和表揚一點一滴的成績,增長他(她)們的能力和信心。長此不斷地讓他(她)們在社會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磨練,他們對全局和社會的責任感就會日漸形成,就會有從量到質的飛躍,自覺提升自己的人生觀,加強對社會的責任感的同時並養成自覺的習慣。


淄博小園丁


1. 給孩子充分的時間,不要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


有的家長會嫌孩子“磨蹭”,達不到家長的標準,結果家長忍不住就會直接幫助孩子完成,這樣孩子的速度提上來了但是孩子自我鍛鍊自我能力的提升沒有了,還打破了孩子的節奏感和秩序感,孩子能後順利的完成是可以節省家長好多時間,但是更重要的孩子沒有在這個過程中學到“分擔責任”

2. 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讓孩子自己制定自己的時間表,給孩子充足的時間聯繫,這樣孩子不會有壓迫感,辦事情不會虎頭蛇尾,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時間表”有秩序的完成自己的事情,家長要給予鼓勵,這樣責任感就漸漸產生了。

3. 用思考性的問題來代替命令


命令的口氣孩子是能感覺到的,孩子會和家長的命令做抗爭,因為孩子能感覺到命令裡邊的自己受到的威脅,那家長不妨說一些思考性的話引導孩子思考,這樣孩子通過思考知道自己改怎樣做,還能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

我們認同孩子的需求,給予更多的愛,讓孩子去學習思考,掌握生活所需的關鍵技能,讓孩子更有責任感,更有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