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如何防控禽流感?


國外如何防控禽流感?

每年冬天和春天,都會出現規模不等的禽流感疫情。如何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成為了令人頭疼的大事情。為此,各國衛生機構和相關科學家都在加強研究,採取合理措施,嚴防禽流感向人類傳播。

從源頭上進行控制

在國際上,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處置禽流感疫情的爆發事件。兩家組織邀請世界各國對禽流感防治工作採取快速、果斷、協調一致的措施,防止或延緩人類流行性疾病的發生。世界動物健康組織對禽流感報告標準進行了修改。之前,只報告高致病禽流感病例,新規定要求報告低致病禽流感在內病例,要求發生禽流感病例的國家增強監測和撲殺記錄,確保徹底剷除病源。

由於病毒在家禽中傳染性強並極易傳播,控制禽流感爆發最常見的辦法是控制家禽活動範圍,撲殺已感染上病毒的家禽以及一定距離內的“嫌疑”家禽。英國北部約克郡的一家養鴨場在2014年11月出現禽流感疫情,農業部門為防止疫情擴散,將其中6000只活禽全部撲殺。與此同時,荷蘭中部一家大型養雞場出現禽流感,有15萬隻雞在疫情發生後被撲殺。當然,撲殺家禽需要爭取養殖者的配合,所採取的方法是給予賠償,美國農業部規定撲殺家禽後對養殖者進行100%的賠償。

國外如何防控禽流感?

撲殺出現瘟疫的禽群已經成為國際慣例

給禽類合理用藥

在禽類養殖的過程中,養殖者為了防止瘟疫的出現,往往會給禽類伺喂大量的抗生素類藥物。然而,美國研究人員發現,禽類藥物的大量使用,正在加速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突變。比如,由於藥物的作用,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已經在鴨子體內出現了變異,新品種禽流感病毒對鴨子的感染力變小了,而對人類和其他鳥類的殺傷力卻沒變。因此,多國科學家呼籲農場主要按照規定的時間和規定的藥量伺喂禽類,不可過度喂藥。

儘管家禽接種疫苗可行並在相當範圍內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一般地來說,僅僅依靠疫苗來控制疫情,其力度還是不夠。另外,對家禽實行接種也會帶來國際貿易上的糾紛,不少國家禁止進口使用疫苗家禽產品,因為使用疫苗後家禽抗體檢測往往成陽性。倘若疫苗不能很好的管理和監督,病毒有可能產生抗體,繼續傳播或變異。在美國,接種往往用於種禽、蛋禽及一些價值高的禽類。

國外如何防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顯微圖片

切斷傳播途徑

切斷傳播途徑也是阻止禽流感蔓延的重要方法。美國農業部要求,在禽流感出現區域要採取生物安全措施,阻斷野生鳥類與家禽之間接觸,限制非必要人員進入家禽養殖場。例如,對進入養殖場生物安全區的車輛和人員嚴格消毒,對往返於養豬場和飼料庫的車輛和人員也在消毒之內。在英國,出現禽流感疫情後,會以養殖場為中心劃出一個半徑10公里的限制區,限制區內不得運輸禽類及其製品,禁止放飛獵鳥,所有家禽必須隔離;同時加強監測與病禽有過接觸者的健康狀況,嚴防疫情向人群蔓延。

為了防止禽流感向城市擴散,不少城市在禽流感多發季節會加強對活禽市場的管理,甚至在特殊時期會關閉活禽市場。比如,英國北愛爾蘭自治區在每年冬春季節關閉活禽市場,禁止銷售寵物鳥,涉及寵物鳥的一些大型活動和聚會也被取締。在美國養殖場的家禽在送入市場之前要接受嚴格檢驗。卡車不再直接從養殖場開往市場,而是把禽類交給批發商,再由批發商運往市場。在冬春季節,美國一些城市會定期臨時關閉活禽市場以消毒。

國外如何防控禽流感?

活禽市場要定期消毒甚至關閉

防止禽流感跨區域傳播

地球是一個整體,某地暴發疫情,全球的人和動物都可能遭殃。要防止禽流感跨區域傳播,除了必要的預防措施和治療手段外,還必須對自然疫源地進行綜合治理,監測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目前,美國已建立起由多個聯邦政府機構參與的野生動物疾病監測體系,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正在積極努力地對包括禽流感在內的人畜共患疾病進行綜合監測。加拿大、英國、法國等國也建立了專門對野生動物疾病進行監測的系統。為了監控禽流感等動物疾病的傳播,各國科學家為公共安全機構開發了利用衛星、航空監測、地面人工監測的立體監測網絡,可以監測野生飛鳥的疾病傳播情況,及時地把可能出現的疫情控制在一定的區域內,防止禽流感等疾病的擴散。

為防止禽流感擴散,荷蘭採取區域防控計劃。該計劃根據疫情發生的情況將荷蘭分為若干個區域,並儘可能地減少各區域間的接觸。每個區域內均採取極為嚴格的衛生措施,運貨車每次只能造訪一個家禽農場,運輸任務結束後需立刻清潔消毒。此外,由於禽類糞便傳播疾病的風險較大,荷蘭要求養殖場就地處理糞便,全面禁止運輸禽類糞便。

國外如何防控禽流感?

在活禽上市之前都要進行嚴格的檢疫以預防禽流感

為禽類爭取福利

禽流感是一種人禽共患疾病,為了防止此類疾病的蔓延,要儘量善待禽類。英國在動物福利立法方面做了先行者。1800年,英國第一個確保動物免受虐待的立法《牛餌法案》被通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在l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的《里約宣言》中就得到確認。保障動物福利並非僅僅是從道德的高度進行考量,其實也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比如,給予家禽清潔的圈舍、安靜的環境等福利有現實的好處,可以減少禽流感的發生率,減少農場主的經濟損失;對消費者來說,則可以吃到口感更好的肉食,而且可以降低人類患上禽流感的概率。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生物多樣性專家查爾斯·佩里斯負責的“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研究小組發現,生物多樣性的破壞會導致禽流感的蔓延。目前人類的活動正在破壞自然平衡,野生鳥兒的天敵(猛禽、猛獸)越來越少,缺乏生存壓力的野鳥體質變弱,禽流感病毒乘虛而入。而人類的領地和鳥兒的領地歷來交叉性就很強,導致野鳥會把禽流感傳遞給家禽,或者直接傳遞給人類。因此,佩里斯表示,保持生物多樣性也是在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