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練習專注力?

華東六省抬槓冠軍


一、練習繪畫、書法、閱讀。

二、和孩子一起做一些集中精力、耗時間的事。(做手工活)

三、平時孩子做作業時,家長別看電視、上網或玩手機。

試試看,慢慢地調整,耐心點。


華4402


想要了解如何養成專注力,就需要了解什麼是專注力,專注力包含注意力、記憶力、情緒管理控制、邏輯演繹推理能力、社交能力和抗干擾能力等認知能力。像您所說的養成專注力,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我們通常所說的注意力問題。

注意力有四個維度:注意力集中度、注意力持久度、注意力分配、注意力轉移。每個人欠缺的部分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注意力持久度差、有的人分配差,所以因人而異。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四個維度。

注意力集中與持久度:就是我們通常理解的一個人持續注意的時長,注意力時長與年齡有關係,成人注意力時長一般為20分鐘左右,5-7歲的孩子,持續專注的時長是10-15分鐘;7-10歲的孩子,是15-20分鐘。

注意力分配:比如,讓我一邊開車、一邊看紅綠燈,同時還一邊找路,有人可能就做不到。

注意力轉移:是從一件事情迅速地轉移到另一件事情上,並且高效完成。

“注意力”是一項技能,就像練習射擊、學習游泳一樣,可以被訓練。理解的注意力的四個維度,你就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有針對性的訓練。

如果是孩子專注力不強,除了需要輔助專業測評、指導、訓練外,最主要的是家庭教育引導......


聚思專注力


1.專注力是指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信息加工的核心能力,注意力使所選擇的信息處於活動的中心,加以維持從而能夠進行有效的加工併產生應對性行為的過程。

2.專注力是認知活動的動力功能,認知活動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執行反饋等活動,使認知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推動力。

3.對兒童來說是指他能注意聽,注意讀,注意理解,注意記憶,注意思考,注意說寫做的能力。

一般來說兒童通過感覺統合一系列的訓練,包括前庭覺 本體覺 觸覺等方面對機體的各感覺器官進行刺激從而提高前庭覺的信息過濾,維持平衡,眼球控制,維持個體清醒和警覺狀態, 本體覺的節奏韻律感 運動企劃能力,觸覺的社會交往能力,安全 防禦保護能力等方面的訓練從而幫助兒童在發育黃金期能夠得到更好的提高。

我們知道兒童的發育是不可逆的,黃金期的浪費可能真的會影響兒童的一生,所以我呼籲各位家長一定抓住這個時間段,給兒童一個系統的學習訓練與提高機會,專注力等於學習能力 專注力等於工作能力。


Upward


正好在《深度工作》一書中學習到了培養專注力的方法。

我自己經過實踐發現的確有效,特別是通過冥想提高專注力的方法,效果非常好。在這裡分享給你。


首先我們要知道,就像運動員鍛鍊他們的肌肉一樣,我們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也是可以通過訓練來不斷提升的。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分心。

使我們分心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網絡,每天不論是通勤的時候,還是排隊買東西的時候,又或是睡前,你可能都會忍不住玩手機,甚至在你該專心工作的時候,你也會在你的個人電腦上同時打開微信、微博、八卦網站等,這些內容不斷地瓜分著你的注意力,使你無法長時間地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件需要你專心去做的事情上,更糟糕的是,這樣的注意力分散會對你的大腦產生長久的負面影響,甚至損壞大腦的功能,使得你越來越難以集中注意力。
接下來我們以網絡的使用為例,來看看怎樣才能克服自己不斷分心的慾望,轉而投向專注。
第一個方法是制定適合於自己的網絡使用計劃,例如規定自己30分鐘內禁止使用網絡。

你可以將屏蔽網絡的時間設置地短一點,但是無論這個時間是長還是短,一旦規定下禁止使用網絡的時間段,你就要確保自己在這一段時間內徹底屏蔽網絡。

網絡對我們的誘惑是巨大的,我們的大腦是懶惰的,同時它還喜歡刺激性高的事物,這決定了抵抗網絡這個誘惑對我們的大腦而言是困難的。

我們的大腦在稍有無聊或是遭遇到一點點認知挑戰的時候,就容易從低刺激、高價值和活動轉向高刺激、低價值的活動。

這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醒自己,剋制自己的慾望。
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的是,即使是在你的計劃之外的時間裡,你也不能隨心所欲地沉溺在網絡裡。

如果晚上和週末你都是毫無剋制地粘地手機上,那麼你一週下來編排的大腦程序可能就前功盡棄了。


第二個訓練你的大腦的專注力的方法是冥想。 

具體的操作方法是,在你進行一些不需要消耗腦力的活動時,比如走路、慢跑、沐浴、遛狗的時候,你可以嘗試將心智集中在一件定義明確的事情上,可以是一個難題、一個策劃方案、一篇文章的構思上,就這一個問題進行深度的思考。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你肯定會走神,會被其他事情吸引走你的注意力,沒關係,一旦你意識到自己走神了,就趕緊溫柔地提醒自己:我可以過一會兒再想現在這個偷走我注意力的事情,現在,讓我把注意力收回到剛剛的困難問題上吧。

你還可以給自己設定思考的流程,先從哪裡想起,下一步再想什麼。

最後再來回顧一下,我是否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你一週可以進行兩到三次這樣的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你就會很明顯地看到,自己的大腦可以非常容易地就集中在一件你想集中的事情上去。

你的成就感也會促使你更加有效地去進行這樣的練習。


以上兩個方法,貴在實踐。

希望這兩個方法能夠幫助你提高專注力。

如果覺得我講得不夠清楚,建議可以讀一讀《深度工作》這本書。


薛定諤的圓盒子


我們大人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小遊戲來幫助孩子提高他們的專注力。

比如:

♥️發現遊戲,在一篇短文中找出特定符號或指定用字,比方(你)(我)(他),並統計有出現多少次。

♥️在一張複雜的圖案中找出指定的對象,比如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等重迭交錯的圖形中正確判斷出指定的形狀各有幾個。

♥️大家來找茬遊戲,在二張類似的圖畫中找到幾個不同的地方;也可以是在二串數字或文字中找出不同的地方。

♥️撲克遊戲,將樸克牌數字朝下打散在桌面後玩翻面配對的遊戲等都有助於專注力的培養。

 

♥️反正話遊戲,比方你念246,小朋友跟念642;你念黑頭髮,小朋友跟念發頭黑。

 

♥️尋寶遊戲,將一發聲小玩具藏在某角落後小朋友去找出來。

 

♥️複述故事,講一個小故事,讓小朋友說出故事內出現了什麼動物或水果等。


愛思媽媽


有 3 個方法可以從“氣宗”、長遠的角度來幫助我們提高大腦的硬件專注力。


有氧運動



長距離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能有效地促進大腦釋放神經營養因子從而提高人們的認知能力(注意力、記憶力等)。有氧運動可以提高認知能力,一方面得益於運動對身體血液循環的增速效果,這能令大腦獲得更多的能量和氧氣供給,從而延長注意力的維持時間。


研究發現,每週進行10個小時有氧運動的人,他們在一整個星期中的執行功能、專注能力表現都會有明顯的提高。適當的運動量可以幫助各個年齡段的人提高專注力,並且這個效果是立竿見影的。比如嘗試在午休的時候出去快步走一下,可以幫助人們在下午工作時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冥想



冥想在對一般人群的大腦有著深遠的效果。冥想的本質是訓練一個人保持儘量覺醒的能力,幫助人儘量做到心無雜念的狀態。人們可以通過練習冥想來達到鎮靜情緒,提高認知功能的目的。此外,近年來冥想在臨床上越來越多地被用於幫助治療一系列的心理疾病。


與特殊的大腦訓練不同,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發現,冥想對思維、情緒和大腦有著深遠的積極效果。具體為,長期冥想者大腦中與焦慮和恐懼有著密切的關係的杏仁核體積會縮小。長期練習冥想的人還有著增大的前額葉皮層,這一區域負責的則是我們最高級的認知加工和智力。當大腦前額葉皮層的活躍度達到以個較高水平時,人們在完成一件指定的任務時需要的腦活動就會相對較少。


此外,長期的冥想可以幫助人們提高如在人們注意、工作記憶和空間加工任務上的表現的一系列腦功能;冥想還能改變知覺,有經驗的冥想者出現某些視錯覺的幾率更小,也能更敏銳地察覺到微小的刺激;冥想甚至還能幫助部分人解決減少睡眠的需求。


近年來,具有降低壓力作用的冥想練習越來越多地被應用於臨床,用來緩解慢性疼痛、抑鬱、焦慮、精神分裂以及其他的精神症狀。


想要開始冥想練習並不複雜,“呼吸冥想”是一個最容易上手操作的冥想方式。首先,在正式開始練習前先找個舒適的姿勢坐著,自然地調整呼吸。接著,需要做的就是將注意力保持在呼吸上來覺察呼吸的每一個細節,體會氣流在鼻腔,在胸腔,在腹腔的感覺。在冥想的整個過程中,假如你覺察到自己忍不住開始胡思亂想了,我們應任由這些念頭來來去去而不是去批判自己的走神。當你發現自己走神了,只要再次把你的注意力重新轉移到呼吸上就好。在冥想練習之初,很多練習者都無法一直集中注意力,會頻繁走神,過幾分鐘就開始胡思亂想。堅持每天反覆練習,漸漸地我們就可以做到每次堅持呼吸冥想20分鐘不走神,並且達到想要的情緒、注意力提升的效果。


日本東邦大學的研究人員做過一個實驗,實驗中一群健康的參與者被要求進行20分鐘的腹式呼吸的練習——深深地將空氣吸到腹腔裡-再吐出來-再吸氣。 20 分鐘後,這些參與者血液中提升情緒的血清素上升了,相應的,他們的消極情緒也變少了。更重要的是,這些參與者大腦前額葉中的氧合血紅蛋白增多了,而這個大腦前額葉區域正與注意力、和高級認知功能有著密切的關係。


此外,人們也不需要花幾年的時間來接受密集的冥想訓練才能從中獲益。在相關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短短的4節冥想課就能幫助人們提高工作記憶容量;另有研究顯示,短短的5節冥想課後,人們在與解決衝突相關的注意任務中的表現發生了顯著的良性變化;而在進行為期3到6個月的冥想訓練後,參與者的專注能力則發生了顯著的提法哦。


綜上所述,我們能從中得到啟發是,平日中嘗試著通過時不時的練習冥想(如關注呼吸)就能逐漸改善我們的注意能力。


刻意訓練



注意力常常被人們比作是稀缺的大腦資源,所以人們嘗試把注意力分攤到幾個任務的時候,即處於多任務模式時,人們犯錯誤的幾率就會增加,完成任務速度也會比較慢。如果說你平時子啊工作學習中已經習慣了多任務的處理模式,而你發現自己在這樣的情況下又傾向於收到更多的外界干擾,那麼集中注意力40分鐘對你來說也許就會變得比較困難。


幸運的是,大腦終身享有的可塑性可以讓我們在養成某個習慣後依然具備改變這它的能力。我們大腦可以習慣多任務模式也可以通過訓練找回專注高效的思維模式。注意力也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首先要知道,我們之所以會走神是因為這是思維渙散的一個漸變過程,即一開始是注意力略微下降,然後漸漸地變成考慮另一件事。在這個思維渙散過程從無意識到被你意識到時,你已經走神了。所以,每當你有走神的念頭或者舉動的時候,一旦意識到,就應馬上把自己拉回來。


在注意力訓練之處,我們不必一下子就要求自己坐穩40或50分鐘,根據操作性的是我們可以從嘗試專注於一件事情5分鐘開始。漸漸,在適應了5分鐘專注於一件事後,再慢慢將這個時間延長到10分鐘,15 分鐘,20分鐘……最終,通過堅持不懈的練習,我們就可以將保持專注的時間延長到40-50分鐘啦。


參考文獻:

[1] Posner J et al., Connecting the dots: a review of resting connectivity MRI studies in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Neuropsychol Rev. 2014 Mar.

[2] Posner MI,Developing brain networks of attention.Curr Opin Pediatr. 2016 Dec.

[3] McLellan TM, Caldwell JA, Lieberman HR, A review of caffeine's effects on cognitive, physical and 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Neurosci Biobehav Rev. 2016 Dec.


酷炫腦科學


由易到難,不斷加強自控力!

一個人能不能夠專注,其實主要還是要看個人的自律能力,也就是自控力。只要能夠控制住自己,才能夠保持專注。


要想保持控制自己,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先要從早睡早起開始。當早睡早起形成習慣,其他事情也就都會順理成章地做好。

實際上,只要每天能夠早起半小時,就能夠做很多平時想做卻沒有時間做的事情。而當想做卻一直未做的事情做完了,人就會有很大的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又會推動自己不由自主地做出更為積極地改變。

當成就感越來越多,積極的改變也就會越來越多。人也就會變得積極起來,對自己的要求就會更為嚴格,也就更容易自律。而自律的習慣一旦養成,就可以更好的保持專注。


老春開聊


為了保持專注在重要的事務上,我們必須擅長兩個技巧。第一個技巧是移除分心事物,比如手機使你分心,就把手機關機或放遠點,這是防止分心最常見的方法,很多時候也挺有效。

此外,還有一個技巧,那就是:學會讓自己的心思“漫遊”,學會把手鬆開一點,別緊抓著注意力不放,逼自己長時間專注在一件事務上。

人類的大腦結構並非天生設定要無止境地專注於任何一件事物上,而是要快速地在不同的注意焦點之間來回切換。為什麼?從進化來看,若不如此,很難想象我們要如何生存下去。察覺到接近的人、動物或飛行物體的,是必要的生存策略之一,如果我們只聚焦於單一食物、不留意潛在的危險,我們很容易就會受到攻擊。

那麼,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心思漫遊呢?具體可以通過刻意訓練來鬆開你的專注力:

練習覺察當下的想法,並且不加以批判:也就是當你發現自己分心、做白日夢時,先告訴自己沒關係,同時不要離開房間或開啟任何媒體,也不要開始回覆電子郵件等進行別的新事物,就那樣坐著,讓你的心思漫遊。每當你心思漫遊時,隨著它,但別去引導它,你大概會發現在幾分鐘之後,你就會回到原先的工作上,而且能在無需掙扎的情況下,更快速地投入工作!

除了上面的技巧,我們還可以通過管理聲音、光線和環境,來讓注意力更集中!

1、聲音對注意力的影響

①研究人員已經發現,無論是背景音樂、城市聲音,還是人們的交談聲、環境噪音,都會使得絕大多數人的工作效能變差。

②相較於音量和節奏變化較小的持續性談話,斷斷續續的談話聲,對需要運用認知技巧的工作,例如保持高專注力、閱讀和處理文書作業、處理數據的,影響程度更大。

③雖然聽音樂能夠幫助我們獲得正面情緒,提升運動表現,加快做事的速度,但對閱讀等需要運用思維能力的事情,還是具有干擾作用。

④安靜,是最有益的工作和學習環境。

2、光線對注意力的影響

①明亮的房間比光線較暗的房間,更容易引領你進入最佳心智狀態,尤其在陰天或冬季。

②當你想做需要發揮創意的工作時,可以把燈光調暗一點。

3、環境對注意力的影響

①雜亂的周遭環境,會影響你的專注力。所以保持乾淨整潔的工作、學習空間,無形中可以幫你更有效的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

②久坐不動,容易讓活力和情緒低落。在適當的時間,縱使只是一點運動,也能幫助你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思考的更好、有效保持專注、讓思緒變得更敏銳,並且減輕焦慮的,而這些都是維持生產力的要素。

最後,再分享一個有意思的練習:在我用過的軟件中,《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件》中有一個“點數字”的訓練,也就是按順序快速點數字或點奇數,每點一次,系統就會出現重新打亂排列的數字。

這一練習非常簡單,但對練習注意力有極好的幫助,感興趣的可以去試試。當然了,該軟件中還有很多能訓練注意力的練習(比如靜心調息、舒爾特表、整體感知等),只是我個人比較鐘意這個點數字。


每天學習一點


體育鍛煉或是專注有關的運動如圍棋。

我從體育的角度度來解釋,專注力,一個種是興趣引起,另一種是自我調控。

培育學生的專注力,興趣是最好的辦法,圍棋、機器人、堆積木,這類長時間的勞動都需要專注力。

體育中的專注力訓練,要通過肉體的訓練, 以搏擊為例,當你面對格鬥對手時,你必須高度的專注力,一不小心就被對手擊打一拳,呵呵,這是有疼痛的,不專注都不行。另一種練習辦法就是平時的體能訓練,強迫做五十個俯撐,前面十個肌肉力量就可以完成,中間十個需要自己的意志力去完,最後十個需要外來的壓力,可以是教練的表揚,引導,也可以是威懾力。例如,你要堅持,練完就可以回家了。堅持,沒完成要加罰跑步五百米。


福州禪武


小學生專注力發展的特點

1.注重直觀具體事物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他可能更多的注重直觀的具體的事物。 到高年級,會學會把注意力集中到抽象的材料上。

比如孩子在上課的時候,低年級的孩子呢更經常注意的不是老師講的內容,而是注意教具,因為教具可能很有趣,色彩斑斕。高年級的孩子,大約四年級左右,會更快的注意到老師講的內容,對內容投以更多的專注,這兩個有很大的區別。

所以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要有意識的根據低年級孩子的特點,避免很多無關的事物干擾他。高年級的孩子,能更快注意到要學習的這個內容上,這也證明孩子自主能力的培養跟專注力一樣的,有一個過程。

2.專注力帶有明顯情緒色彩

第二個特點就是小學生的專注力仍然帶有明顯的情緒色彩,就是孩子專注於否,家長完全可以從表情和動作上判斷出來,而更高年紀的更會掩飾。在孩子溜號的時候,家長和老師應該及時提醒和糾正。

3.注意力集中速度慢

低年級小學生注意力集中速度可能會表現的比較慢,一直要到中年級之後,才會表現出變快,這是與孩子的腦區成熟的過程有關。

在專注力上表現,男生和女生也有不同,女生的注意力的穩定性和持續性要比男生要好一些。可能要到中高年級之後,男生和女生專注的穩定性才會逐漸的趨向於一致。

針對特點如何培養

1.改善學習環境

第一是整潔,整潔首先會影響孩子情緒,更重要的是整潔會讓孩子產生秩序,更有條理。這種的條理會幫助孩子建立有序的思維習慣,能夠增加集中速度。所以學習環境是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排除干擾,更好的幫助孩子加快注意集中的速度。

2.注重教育方式

家長的教育方式能夠使得孩子增強或者削弱自我控制的動機。 家長要多用肯定的讚賞的方式而減少那些嘮叨和訓斥,因為孩子的注意力會放在擔憂會出現的後果上,而不是在現在要做的事情上。

3.提出明確目的和要求

家長要懂得提出明確的目的和要求,對孩子做的活動要提出非常具體的要求,同時減少無關信息使孩子更快確立目標。

4.勤練習

第一個是感覺運動的統合訓練,能夠構建孩子的神經通路,增強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專注力的更高層面,就是一種自我控制的一種能力。在家庭裡面可以做的,比如爬地推球,孩子趴在地上把頭抬起來對著牆壁推球,就是很好的一個練習。比如走馬路牙子或是走平衡木,還有推小車,它既是很好的前庭訓練,同時又訓練孩子的手臂肌力。孩子還可以做一些協調方面的訓練,這裡更加強調的是孩子去觀察自己和環境的關係,再根據需要去逐漸的有條理的去完成它,這個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專注力不好的孩子,往往是沒有辦法感知自己跟環境的關係的。

第二個是四肢訓練,小學階段的孩子偏重於視覺追蹤和辨別能力的訓練,也更偏重於對孩子視覺空間和他的動手能力的訓練。寫作業了、閱讀和視覺辨別、追蹤是有關的,而視覺空間和視動協調能力與孩子的書寫是有很大關聯的。

最後一個是在聽知覺的能力上的訓練,聽知覺能力的訓練,小學低年級是以記憶廣度和聽的常識記憶兩個能力為主。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問孩子昨天做了什麼活動,注重孩子的記憶保持。對高年級來說,更重要的是聽方面的記憶基礎上的理解。

貓同學語文課就可以通過閱讀鍛鍊孩子的專注力,並且現在在貓同學語文課的小程序上有免費的語言表達和國學啟蒙課程,隨到隨聽,動畫教學讓孩子愛上語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