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的脑洞,美国想把一战列舰变成航空母舰,成本过高而放弃

冷战时期的脑洞,美国想把一战列舰变成航空母舰,成本过高而放弃

  “衣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史上排水量最大也是最著名的一级战列舰,该级战列舰因“密苏里”号甲板上举行的二战日本投降仪式而永载史册,其他轶事还包括首舰“衣阿华”号因罗斯福总统的需要成为唯一一艘具有浴缸的美国军舰,以及两艘“衣阿华”级战列舰战后被重新征召,打完1991年的海湾战争后才正式退役。

  很少有人知道,“衣阿华”级战列舰终其一生始终甩不掉一个持续的威胁,那就是被改装成航空母舰。

冷战时期的脑洞,美国想把一战列舰变成航空母舰,成本过高而放弃

  太平洋战争初期,由于美国海军航母数量的不足,在战略形势上处处被动,当时海军规划人员迫于无奈,曾考虑将两艘正在建造中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伊利诺伊”号BB-65和“肯塔基”号BB-66)改装成全甲板航母,但由于建造和改装费用过于高昂,两艘战列舰最终被取消建造。

  朝鲜战争后,已经完工的4艘“衣阿华”级战列舰被编入后备舰队。为了充分利用“衣阿华”级的舰体,美国海军又在1961年审议了一项将该舰改装为两栖攻击舰的提议,但同样因为成本过高而放弃。

冷战时期的脑洞,美国想把一战列舰变成航空母舰,成本过高而放弃

  进入70年代,“制海舰”(SCS)概念兴起,也就是能一种能搭载垂直起降喷气式战斗机的轻型航母,以增强对海洋的控制。在概念研究中,美国海军研究人员再次将目光投向“衣阿华”级,但他们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这些军舰太旧,人力密集,操作成本高昂且改装成本高昂,与全新制造的制海舰相比没有任何优势。

  美国海军到1978年已经放弃了“制海舰”计划,但谁知西方不亮东方亮,苏联海军成功部署了“基辅”重型载机巡洋舰,其斜角甲板和雅克-28垂直起降战斗机搭载能力妥妥就是制海舰的翻版。在苏联刺激下,美国海军规划人员开始重新审视“衣阿华”级的航母改装方案,提出了“拦截/突击舰”概念,使战列舰在继续保留强大火力投射能力的同时,还能搭载战斗机和巡航导弹攻击岸上目标。

冷战时期的脑洞,美国想把一战列舰变成航空母舰,成本过高而放弃

  根据马丁·玛丽埃塔(后被洛克希德吞并)提出的拦截/突击舰设计,“衣阿华”级战列舰的现代化改装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对武器系统和电子设备进行现代化升级,增加“战斧”巡航导弹发射能力。该阶段升级在1981年经美国国会激烈争论后通过,使四艘战列舰重新进入现役。

  第二阶段升级是拆除3号炮塔,在舰体后部搭设飞行甲板、机库、和320管垂直发射系统,能搭载美国海军陆战队的AV-8B“鹞”式战斗机、各种舰载直升机和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并能发射“战斧”、“标准”、陆军战术导弹等多种导弹,甚至还能容纳海豹突击队和800名海军陆战队员,使战列舰具有强大的多用途海上作战能力。

  但可惜的是同样出于改装成本限制,拦截/突击舰计划到1984年被全部废止。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成为第一阶段改进“衣阿华”级战列舰最后的绝唱。作者:阿姆斯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