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中家長吐槽網絡教學的背後,體現的是父母的不同層次

最近兩天,看那些家中有娃的好友的朋友圈,真是“哀鴻遍野”啊!在往年,這個時候學校已經開學了,但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很多中小學並未正式開學,而是紛紛上起了網絡直播課,這也是導致家長們臨近“崩潰”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大致觀察了一下,在吐槽網課教學的家長中,大致分為兩類:一類家長主要吐槽硬件設備不夠(家裡不止一個孩子),不會操作,父母已經復工了家裡孩子沒人管等;另一類家長主要吐槽網絡教學方式效果差,干擾因素多等。

朋友圈中家長吐槽網絡教學的背後,體現的是父母的不同層次

然後我再一分析,發現一個明顯的規律:第一類家長主要來自農村和小城鎮;而第二類家長則更多的來自大中城市。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人們都說如今“寒門難出貴子”,看來是有道理的。

農村孩子學習幾乎全靠老師

農村出身的父母們應該都深有體會: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學習管得很少,大多數家長把孩子往學校一送,對老師說“孩子就交給您了,不聽話您只管打”就萬事大吉了。什麼輔導作業,陪孩子一起學習,通通都沒有!

現在的農村家庭教育現狀比我們小時候可能要好一點,但仍然是以老師為主。很多農村家庭的父母自己在外打工,孩子交給老人看管,老人一是管不動孩子,二是自身受教育程度低,無力輔導孩子學習。有的農村家庭父母留在家中,但能為孩子提供的學習上的幫助也很有限,他們或許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好好學習,但他們自身的水平有限,對教育孩子知之甚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

朋友圈中家長吐槽網絡教學的背後,體現的是父母的不同層次

而且,農村孩子的學前基礎以及從課外獲取知識的渠道幾乎沒有。我家有幾位農村的親戚,去他們的家中時,發現孩子的課外書基本沒有。孩子上小學前,除了幼兒園的學前班會發幾本書,幾乎沒看過任何圖書、繪本之類的。上了學後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有的學校根本沒有圖書館,有的學校只有一個小小的圖書室,也很少對孩子們開放。

如此一來,農村的孩子學習好不好,幾乎全靠老師。如果幸運的話,碰到一個水平高、負責任的好老師,或許還能打好基礎,為將來拼一拼。如果老師的水平有限,責任心不強,那麼孩子連及格水平都難以達到。

朋友圈中家長吐槽網絡教學的背後,體現的是父母的不同層次

就拿這兩天的網絡直播課來說,不少農村家庭連學習設備都無法備齊,很多農村家長從未接觸過網絡教學模式,操作起來難度大,父母不在家的想靠老人來完成就更難了。

朋友圈中家長吐槽網絡教學的背後,體現的是父母的不同層次

城裡孩子更多是在拼父母

與農村孩子的學習主要靠老師不一樣,城裡的孩子更多的是在拼父母:

有的父母會為了孩子能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舉全家之力買學區房;

有的父母會放棄高薪的工作,辭職回家專心陪伴孩子成長、輔導孩子學習;

有的父母會花高昂的費用,給孩子報各種特長班、興趣班、補習班;

有的父母從0歲開始就陪孩子閱讀,把家裡的客廳變成書房,等孩子上小學時,閱讀過的書籍已經超過千本;

朋友圈中家長吐槽網絡教學的背後,體現的是父母的不同層次

有的父母會定期帶孩子出去見世面、增長閱歷,讓孩子親眼看一看課本上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蹟,去感受異國他鄉的人文風俗……

有了父母所做的這些努力,加上父母本身的學歷和水平,城裡的孩子想不贏農村的孩子都難。

所以,在朋友圈吐槽網絡直播課的城裡父母,沒有人抱怨孩子學習設備不夠,沒有人抱怨不會操作,極少有人抱怨孩子沒人陪等基本問題,他們更在意的是孩子的學習效果。

朋友圈中家長吐槽網絡教學的背後,體現的是父母的不同層次

孩子的教育,其實就是在拼父母的層次

從最近的朋友圈中,我還發現一個問題:有的家長從來不抱怨陪孩子上網絡課累,而有的家長則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吐槽明明是孩子上學,自己反而更累。這其實也反映出了兩類不同的家長:

前一類平時就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陪孩子,全心為孩子的學習做好後勤和監督工作,所以網絡教學對於他們來說和平時的強度差不多,沒什麼好抱怨的;

另一類為何會覺得特別累呢?因為他們平時有空寧願刷手機,如今網絡教學來了,家長必須全身心陪在孩子身邊,提醒孩子注意聽講、協助孩子完成課後作業等,這對於有些連接送孩子都不願意的家長來說,自然是個“大麻煩”。

朋友圈中家長吐槽網絡教學的背後,體現的是父母的不同層次

人民日報曾在《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一文中提出家長有五個層次:

第一層次:捨得給孩子花錢。

第二層次: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第三層次:家長開始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

第四層次:家長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層次:父母盡己所能支持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則支持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

朋友圈中家長吐槽網絡教學的背後,體現的是父母的不同層次

層次越高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往往越優秀,將來成功的機會也越大。真正有天賦、智商超群、自律能力極強的孩子畢竟是極少數,大多數孩子的智商差異其實並不算大,天性也都愛玩,但將來的成就卻千差萬別。說到底,是父母本身的差異以及對孩子教育的差異(當然社會環境和孩子自身的原因也有影響),造成了這種現象。

所以,父母想要孩子變得更加優秀,需要先從自己做起,提高了自己的層次。各位爸爸媽媽,你處於哪一個層次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