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古代帝王要封禪泰山?

情感私語Show


很簡單,因為古代認為泰山是最高的啊。

那會也沒有專門測量的,全靠大家傳說,一看泰山,威武雄壯。

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

答是的。

於是泰山就成了群山的偶像,開始走運。

秦始皇專門跑到泰山進行封禪。

為什麼要選最高的山呢?

是因為封禪封禪,所謂封就是告訴天,我現在是老大。

所謂禪就是告訴地,我現在是老大。

所謂封禪就是昭告四方,我現在是老大啊,你們都認清我了。

天下只有我一個老大,你們要記住哦。

怎樣告訴天呢,他們就要上到最高的山,山越高就說明越能接近天。

而一打聽,泰山是最高的。

所以就到泰山來了。

後來的人呢,雖然知道這個世界上可能有別的山比泰山高。

但那個不重要,既然別的皇帝都來這,說不定這裡真的有神仙。

加上每個皇帝去,都給泰山一大堆封號。

泰山作為一座山,也有點飄飄然。

來者不拒。

到後來人們眼界拓寬了,就發現原來嵩山也不低啊。

武則天當時在洛陽就去了嵩山封禪。

這個時候高不高的已經沒意義了,這事只要我幹過就是牛。

所以宋真宗沒條件也要硬上。

後來朱元璋覺得完全沒必要,一個山給那麼封號,都給他撤銷了。

泰山是個人的話,這時候就是被貶官了。


錦翼


封禪是中國古代統治者舉行的一種祭祀典禮,封為祭天,禪為祭地,封禪就是祭祀天地。對於封禪的誕生時間,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司馬遷在《史記 封禪書》裡認為封禪產生於伏羲氏以前的無懷氏,無懷氏曾封於泰山,禪於云云山。春秋時期齊桓公稱霸諸侯後想舉行封禪,管仲說古代封泰山、禪梁父者有72家,如無懷氏、伏羲、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等。宋末元初的史學家馬端臨則認為72家的說法是不存在的,所以他在自己的著作《文獻通考》中認為封禪是從秦始皇開始的。對於此兩種觀點,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封禪最早應該不晚於齊桓公,最晚也不會晚於秦始皇。事實上,封禪的起源還是因為靠天吃飯的古人們對大自然的極端崇拜。這一點和西周時用的鼎所代表的意義一樣。

西周時期,自天子、諸侯王、卿大夫再至士和平民百姓,無論是穿著、住、行、婚、喪、嫁、娶都有一定的規定,在這些繁瑣的規矩中最能體現各個階層地位的就是用鼎制度。鼎本來是一種三腳炊器,是用來煮食物的生活用具。自人類進入青銅器時代以來,由於古代生產力不發達和古人對大自然認知有限,他們往往會對大自然產生迷信和崇拜的心理,以為土地生產的食物和他們獵獲的野獸都是大自然和祖先的賞賜。所以,他們會在食物煮熟食用之前,向祖先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此種儀式不但是謝恩,亦是希望大自然能給予更多的賞賜。久而久之,鼎就成為了神聖的祭祀禮器。“國之大事,在祭與戎”即道出了祭祀對先民的重要性。同時,正是因為祭祀與戰爭是國家的兩件大事,所以用於祭祀的鼎就成為了象徵政權的重要標誌。故而當楚莊王向周朝大夫王孫滿打聽周鼎輕重時,被王孫滿狠狠地駁斥了一番。


其實,封與禪一般都是同時進行的。封在泰山,據說是因為泰山是東嶽,東方主生,乃萬物之始,亦是陰陽交替的地方。另外,還有人說泰山上有金篋玉策,能知人壽命長短几何。禪在泰山附近的云云山、亭亭山、梁父山、社首山、肅然山,也有在會稽山舉行的。封禪雖然在同時進行,但是封的儀式卻遠遠大於禪的儀式。因為天為上,地為下;天為陽,地為陰;天高於地。

雖然封禪是很隆重的儀式,但是自夏商周時代開始即使有封禪的儀式,但卻並無具體記載。秦始皇建立帝制後,雖然歷朝歷代亦有封禪儀式卻大多不盡相同。對於古代帝王為何要封禪?大致有四點:(一)告訴上天已改朝換代,新帝已經繼位,可以接受上天之命來統治帝國了。(二)封禪可以粉飾太平,轉移百姓注意力。(三)封禪可以誇耀“武功”,震懾夷狄。(四)封禪后帝王相信自己可以成仙。實際上,封禪是絕對的勞民傷財。

古代舉行一次封禪,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如貞觀初年,唐太宗要封禪,魏徵則勸諫說,“陛下東封,須千乘萬騎、供帳之費,動役數州,戶口蕭條,何以能給?”但是即使封禪耗資巨大,還是有很多帝王熱衷封禪。如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此外,還有想封而未成行的。如魏明帝、宋文帝、梁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宗等。實際上正是因為封禪的諸多弊病,所以自宋朝開始形式上已經被廢止了。對此,唐太宗的認識最是一針見血。

“朕每見眾議以封禪為盛事,勸朕行之。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給人足,雖闕封禪之禮,亦可以比德於堯、舜。昔始皇為合天心,自稱皇帝,登封岱宗,奢侈自矜;漢文竟不登封,而躬行儉約,刑措不用。今皆稱始皇為暴虐之主,漢文為有德之君。以此而言,無假封禪。”

但是天地還是要拜祭,所以之後的帝王便將封禪與郊祀合而為一。如明成祖朱棣時,在北京南郊建天地壇,合祭天地。嘉靖年間,又將天地分祭,在北郊建方澤壇(地壇),將南郊建的圜丘改為了天壇。


大福讀史


咱們常說泰山什麼?“一覽眾山小”啊!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泰山被稱作:五嶽之首,有著,天下第一山的稱謂。

姑且不說泰山到底,是不是最高的山峰?在古時候,大家都公認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峰。



最高的山峰,有啥好處?離著天最近啊!

皇帝都是自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是上天派下來,帶領臣民治國安邦的,所以,每當新皇帝即位,或者每年的年頭歲尾,天子都要帶領著眾臣子,一起到離著天庭最近的地方,祭祀,焚表,上奏天庭眾神——

這一年都做了什麼事,玉皇是否滿意,滿意的話,能不能保證今年風調雨順。

所以,從秦始皇開始,一直到清朝,先後共有一十三代帝王,登頂泰山封禪或,祭祀。此外,還有二十四代帝王,排遣官員,代為祭祀,七十二次。



當然,不止是帝王,就算是,普通老百姓,包括佛、道、儒,都希望親自登頂泰山,告天祈福,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內涵,除去迷信的意思,這種寶貴的文化財富,還是應該繼承下去。



如今的泰山,已經是享譽中外的旅遊勝地,希望我們能夠把泰山文化,繼承、發展下去。

歡迎小夥伴留言討論,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文人草堂。


文人草堂


你好,我是靜心匠道,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

為什麼古代皇帝都想泰山封禪?

如果你是歷史愛好者,你在看歷史書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某某年,XX皇帝,封禪泰山。確實,很多古代皇帝,對於封禪泰山情有獨鍾,但是大家也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獨喜歡泰山,黃山,華山,嵩山,衡山,崑崙山,這些不行嗎?泰山有什麼神力讓皇帝們那麼青睞呢?

嗯,解答這些問題,首先我們得去看看那些皇帝去泰山封禪過。

根據數據統計,中國歷史上出現過83個王朝,合計有皇帝422位。而傳說在泰山封禪過的就有72王和12帝。其實,專家已經統計出七十二王,就是討個吉祥數字。可以忽略,

根據史料記載,從商朝開始到清末,考證準確的,在泰山上,舉行過封禪大典中國皇帝,只有六位。這六位分別是,秦始皇贏政、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和宋真宗皇帝趙恆。司馬遷的《史記·封禪書中》列出的十二位,上古帝王包括:無懷,伏羲、神農、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這些由於太缺乏歷史的資料,只能當信史來對待,不能完全當真。

泰山封禪的意義在那裡?

中國古代,可以說有黃帝開始,就很重視祭奠。而祭奠最大的就是祭天,而祭奠最高的儀式,就是“封”和“禪”兩種儀式。“封”,就是指在大山的山頭之上堆土,設立壇用樂祭天;而“禪”則就是在高山下、小山上,清理草地,建立祭場。漢字的回報的的“報”字,商朝甲骨文,是一個大的石臺,本意石臺上祭祀祖先,後來引申出“回報”之義。在《禮記·祭統》記載:“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 在《國語·魯語上》:“夫祀,國之大節也,而節,政之所成也。”而此時祭祀的對象自然也包含了泰山在內。泰山其實就是古代,齊人祭祀的對象,《禮記·禮器》雲:“齊人將有事於泰山,必先有事於配林。”

祭奠泰山,其實是有齊魯地區的先民,最早發展出來的山嶽崇拜。在經過商朝周和朝,就成為了區域性諸侯國的祭祀的神靈。最後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受到了燕地齊地神仙方士和古代陰陽學家的吹捧下,泰山一躍成為了大一統江山,最至高無上的封禪儀式。而封禪泰山成為後世宣揚功績的標誌性行為。泰山封禪其實就是一個的一個政治行為。

那麼我們就可以理解那六位皇帝封禪泰山的行為了。

首先,我們看看,秦始皇帝兼併天下後,一手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大秦帝國。當然作為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宗教祭祀就不能忽略。更要顯示自己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秦始皇帝讓自己的幕僚整合齊和秦國的祭祀儀式。同時為了巡視山東六國,公元前219年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出巡,路線是由關中出發,周遊到今天山東地區,最後登上泰山,禪梁父。

而後面的漢武帝,真正完成了大一統的漢族現在的地盤。他去泰山封禪與秦始皇很類似,傾全國之力的進行了一場大祭祀,其主要彰顯的就是自己的文治武功。

漢光武皇帝劉秀統一亂世,同樣因為自己的文治武功也去了泰山,舉行過封禪大典。

唐代的高宗、玄宗更加不用說了,當時的唐朝經過發展,進入了鼎盛時期,無論財力和國力,都能夠可以做導舉國封禪的大禮,但是可惜封禪大禮的儀式已經不存在了。

而最慘的就是宋真宗,由於國力本來就不強,還硬是要面子去封禪,最後因為封禪嚴重耗費民力,遭到當世和後人的嚴厲的批評。

結論:封禪泰山其實質,就是皇帝自己為了鞏固皇權,同時彰顯太平,炫耀武功的,一種君權天授的政治行為。

但是,還有一個重點,我們不能忽略,就是泰山其實作為中國道教五嶽的神山,特別在齊地方仙道和神仙概念的流行,也是一個昇仙之地。由於秦以後,產生了漢代的泰山鬼神信仰,而戰國陰陽五行和道家的煉丹術流行,東嶽泰山成為了神山,而祈禱祭奠代表的是求仙,獲得長生不死,有或者人死亡之後的歸宿之地。

所以,很多皇帝封禪泰山,也是為了自己想長命百歲,或者獲得神力,長生不老,而這裡能看到,封禪泰山的六個皇帝,其實都是信奉道教和道教有莫大因緣的皇帝。封禪這裡,也是皇帝包含了皇帝的私心在裡面。

秦皇封禪泰山的還有一個政治意義,就是對山東六國的民眾的一個表態。對於用武力征服的六國,需要如何治理,而長治久安,而首先就是要做到人民對君權神授的默認。同時也可以讓六國的老百姓看到秦國的一個姿態,對自己的神也很尊重而得到了認同,這樣管理起來更好管理,所以最後起義的,反而是楚地人民比較多,而不是山東六國。這裡也是有歷史原因的。


靜心匠道


大家好,這裡是南嶺說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所謂封禪是指祭天和祭地的意思,這和古人對天地的崇拜有關,認為封禪是一種皇帝受命於天的典禮。

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封禪書》

從託名管仲所著的《管子》中關於封禪的記載到司馬遷《史記》中的封禪書都有提及封禪,認為在秦始皇以前已經至少有72代帝王進行了封禪之事。

封禪並非只有泰山

封禪的儀式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齊國、魯國的儒生在自己的國家範圍內,對當時的整個中國大地並不完全瞭解,認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而山高便是接近於天,能夠上達天意。

封禪並沒有只是封泰山,還有其他的山,主要是泰山封得多而已。帝王多封泰山,也只是因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帶了個好頭,以至於和秦始皇並稱的漢武帝因愛好“修仙”也去泰山,之後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效仿而為之。

雖然在五嶽之中,泰山並非最高的山,但古人沒有海拔的概念,而且以泰山的高度確實有夠高了,故而誤以為泰山是天下第一山。

當然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泰山位於秦漢唐大部分朝代政權的東方,古人認為東方是孕育萬物的地方。

夫東方者,萬物之所始;山嶽者,靈氣之宅。-《文獻通考》

唐朝之後,帝王封禪的選擇開始有了多樣性。唐高宗曾三次準備到離東都洛陽不遠的中嶽嵩山封禪,但都為真正實現。

1、庚辰,詔以今年十月有事於嵩山。

2、己丑,以將封嵩山,召太子赴東都。

3、丙戌,詔罷來年封嵩山,上疾甚故也。——《資治通鑑》

之後女皇武則天正式稱帝,可能是為了完全亡夫的心願吧,她在萬歲登封元年,正式對中嶽嵩山進行了封禪。

萬歲登封元年臘月甲申,上登封於嵩嶽,大赦天下,改元,大酺九日。丁亥,禪於少室山。-《舊唐書》

雖然以現代的科學觀來看,嵩山的海拔沒有泰山高,但終究有一段封禪的佳話傳世。

開創大唐王朝巔峰盛世的唐玄宗,曾準備封離長安不遠的華山,但最終不果。

天寶九載,群臣請封西嶽,不果按:是年將封華山,命鑿華山路,設壇場,既而以關中旱,不果。—《讀史方輿紀要》

甚至有歷史大家認為在清代時,清朝人對他們的發祥地之山長白山的祭祀也是封禪,因而衍生出一個廣義的封禪和狹義的封禪概念。

因而,在中國歷史上封泰山是主流,但總的而言並不是只有泰山一個選擇。

封禪的目的

封禪為何封禪呢,有什麼原因講究呢,除了表示皇帝受命於天之外,還有其他的作用。

1、易姓受命

皇帝是上天之子,往往在改朝換代後要進行封禪,告訴上天爸爸“兒子出息”了,搞到了皇位,沒給您老人家丟臉之類的意味。

易姓而王,必升封太山,報告成。 -《藝文類聚》

2、求長生不老

中國歷史多個帝王都有修仙的愛好,他們恐怕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在後世不孝子孫的揮霍下敗亡。

所以他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出於這個目的就有封禪的活動。

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乃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封禪書》

3、懷柔示威

秦始皇時期,有方士報東南有天子之氣,秦始皇為了親自鎮壓這股“不正之風”,便出巡東遊封禪泰山。

此後秦二世矯詔殺害大哥扶蘇,自己登基為帝,但始終是心虛,就和趙高商量出巡東方,威服海內。

先帝巡行郡縣,以示彊,威服海內。今晏然不巡行,即見弱,毋以臣畜天下。-《史記》

之後唐朝的封禪,因為“天可汗”的尊號,有為了讓中外臣服的目的。

唐高宗麟德二年的封禪,就有多個部落和外國使節隨行。

麟德二年,封泰山,仁軌領新羅及百濟、耽羅、倭四國酋長赴會。。。。。。高麗王高藏遣其子福男來朝。—《舊唐書》

4、“吃飽了撐的”

清代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從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到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42年間十次登上泰山祭祀。

封禪泰山平均每四年一次,比“修仙愛好者”漢武帝劉徹的次數還要多。

他的目的我認為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己遊玩的心理而已,純粹勞民傷財。

結語:封禪之中封泰山之多,蓋系秦皇漢武的引導而成,但不是一層不變,其目的也各有不一。


南嶺說史


泰山位於山東斷塊山地西部,雄峙於華北平原東部。泰山自古以來就被華夏民族視為聖山。在泰山山頂秘密舉行封禪儀式時,地界的皇帝向天界的天帝報告治國宏業,封禪儀式也是皇帝與天帝直接交流的儀式。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於第二次巡幸途中,在泰山舉行了封禪儀式。後世史學家認為,他是舉行封禪儀式的第一位皇帝,並且儀式必須在泰山山頂舉行,但“封”與“禪”其實是兩種不同的儀式,登“封”禮在泰山舉行,降“禪”禮則在梁父山麓舉行。

始皇帝舉行封禪儀式的內容不明,據說,始皇帝舉行儀式之前,曾召集魯國儒生詢問封禪禮法,但未能得到明解,而他的封禪之儀一直被秘而不宣。繼始皇帝之後舉行封禪儀式的皇帝是西漢武帝,但這一次封禪儀式也被作為秘事,未被載入史書。直到繼漢武帝之後第三位舉行封禪儀式的東漢光武帝時期,封禪儀式的內容才得以明瞭。


彼得堡的肥天鵝


封禪的意思就是祭天祭帝,是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者是天降祥瑞時舉行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在古代皇帝中著名的封禪比如有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和宋真宗封禪。古代皇帝並非只在泰山舉行過,其實在崇山還是舉行過的。只是在泰山的舉行次數不僅多、而且影響大。

那古代皇帝封神有什麼講究?為什麼封禪在泰山次數多呢?

泰山又稱為東嶽、泰嶽,是五嶽之一,其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五嶽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稱。五嶽為群山之尊,而泰山則又為五嶽之長,這自然可以提現出泰山的尊貴地位。

為什麼封禪在泰山多,是因為古人認為在群山中,以泰山最高,為天下第一山,所以貴為九五至尊的皇帝就應該去最高的泰山封禪祭祀天,以示受命於挑。

同時泰山又稱東嶽,而古代認為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其又有五嶽獨尊之譽。而且亦有泰山安、四海皆安之說。故而東方人生命之源,是希望和吉祥的象徵,而泰山則就成為了被崇拜的對象了。

泰山封禪就是在泰山上築土為壇祭天,以報天功,稱封。在泰山的小山上闢場祭地,以報地功稱為禪。合之就是封禪。

封禪泰山所表示的就是帝王的最高的典禮,舉辦這樣的典禮是需要在改朝換代、江山易主、或者是久亂之後天下太平的情況下才封禪天地。以示向天地報其重整乾坤的功業,當然也表示受命於天。

古代的君王為了加強權利、穩固自己的統治,也為了體現自己的合法性,就會宣揚君權天授。為了證明君權天授,就有了封禪泰山之山。如此也就讓在泰山祭天得到延續。而因為自然而然的就讓泰山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加強。

著名的秦皇漢武都曾舉行過封禪大典,但漢武帝一人就曾前後八次前往泰山。

至於古代皇帝封神的講究還是有的,畢竟這是一場最大的典禮。在《史記.封神書》中就指出想要封禪則需要具備太平盛世、天降祥瑞兩個條件中的一個就可以。

也可以說是皇帝需要有一定的政績,得以讓天下太平、百姓安康,因才可以向天報功封禪。

著名的封神事件,從秦始皇開始到宋真宗有六位皇帝封禪泰山、而武則天封禪的則是嵩山。


中孚鑑


因為泰山在當時被認為是群山中最高的,“天下第一山”,五嶽之首。相傳,泰山還是盤古的腦袋幻化而來的,是距離上天最近的地方。皇帝是天子嘛,當了皇帝就要去祭告天地,一是,證明自己是“受命於天”;二是,希望上天保佑自己的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再說封禪,這是是兩件事:封為“祭天”,在泰山上築土為壇祭天,報天之功,稱封;禪為“祭地”,在泰山下樑父或云云等小山上闢場祭地,報地之功,稱禪。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在之前,我曾在頭條上寫過一篇《泰山有什麼特別之處?》的文章,在文章中,我指出,泰山最大的特別之處便在於它的封禪文化。

雖說古時皇帝封禪並不只封泰山,但是泰山的封禪文化是最重,也是最濃的。

泰山封禪

1,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下封禪。

封禪,是指古代統治者舉行的一種祭祀天地的禮儀。封為“祭天”,禪則為為“祭地”。

封禪的起源眾說紛紜,最早可見於《管子·封禪篇》,而泰山封禪其實也是由來已久,早在上古時期便有七十二君封禪泰山之說,只不過當時的泰山應該指的是泰山及其周圍的山峰。但是由於缺乏詳細史料,在這裡就不具體介紹了。

此外,封禪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在《史記正義》曾記載道:

“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意思是,在泰山山頂建築天壇祭拜天帝,表達虔誠之心,這叫做“封”,而在泰山的下方建造方臺祭拜地神,表達恩德之心,這叫做“禪”。

可見,在當時,泰山的封禪地位是有多高。

2,我們要知道的是,在正史記載中,真正意義封禪泰山的活動乃是從秦始皇開始。

“而遂除車道 , 上自泰山陽至巔, 立石頌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從陰道下,禪於梁父。其禮頗採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記也。”

雖說,始皇帝封禪泰山的整個過程具體如何,我們無從得知,但是,自始皇帝封禪泰山之後,後世的帝王開始延續了封禪泰山的活動。

泰山,逐漸被帝王之氣所籠罩。自始皇帝開始,到宋真宗為止,共有六帝十次封禪泰山。

而泰山之所以被選為帝王祭祀封禪之地,

一是因為泰山之高,泰山是當時東部的最高的山,也是最接近天的山,皇帝與天溝通,因而,泰山封禪更象徵著皇權天命。

二是因為泰山地區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而在這一片,又有許多先賢在泰山祭天。因而,效仿先賢,效仿前人,強調正統,在泰山封禪,用來維護自己的統治。

正如秦始皇之所以封禪泰山便是為了穩定民心,以及給自己歌頌功德。

自秦始皇之後,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以及宋真宗封禪泰山其原因也無非是以上所說的幾點,

歷代皇帝的封禪泰山活動使得泰山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封禪文化,千年時光,泰山是帝王之山,是天子之山。在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或許再沒有任何一座山有泰山的地位之高。

封禪講究

關於始皇泰山封禪的講究,歷史上所述並不多,據說,秦始皇泰山封禪時,一人乘車從山南登上泰山之頂去行封禮,並刻石歌功頌德,然後又從山北下來,到梁父山去行禪禮。他的禮節基本上是取自戰國時祭天帝時所採用的一套儀式稍加改造而成。

而至於漢武帝封禪,在《史記》中有較為詳細的記載:

“天子到梁父,禮祠地主......封泰山下東方,如郊祠太一之禮。封廣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則有玉牌書,書秘。禮畢,天子獨與侍中奉車子侯上泰山,亦有封......五色土益雜封。縱遠方奇獸蜚禽及白雄諸物,頗以加禮。兌牛犀象之屬不用。 皆至泰山祭后土。封禪祠,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翻譯成白話文來說,漢武帝先是到梁父山行禪禮祭地,然後到泰山下東方設壇,壇寬1丈2尺,高9尺,下埋玉牒書,舉行第一次封禮祭天。

之後,漢武帝與少數大臣登上泰山之巔,舉行了第二次的封禮。祭天採用祭太一神之禮,設壇三層,四周為青、赤、白、黑、黃五帝壇,殺白鹿、豬、白犛牛等作祭品,用江淮一帶所產的一茅三脊草為神籍,以五色土益雜封,滿山放置奇獸珍禽,以示祥瑞。漢武帝則身穿黃色衣服,在莊嚴的音樂聲中跪拜行禮。

而之後歷代帝王封禪,多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豐富著,最終戛然而止。


世間人物


泰山作為五嶽之首,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孔子云:“登泰山而小天下”,寓意泰山地位之尊,司馬遷雲:“人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將泰山比作衡量人世倫理、道德價值的至高標準,杜甫更是留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千古絕唱。而歷代帝王也視泰山封禪為至高榮耀,並前赴後繼,樂此不疲。為什麼古代帝王這麼熱衷於在泰山封禪呢?



在對泰山展開介紹前,我先為大家闡述一下什麼是封禪。封為“祭天”,禪為“祭地”,是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史記·封禪書》中記載:“登封報天,降禪除地”,即在泰山頂上築圓壇以報天之功,在泰山腳下的小丘之上築方壇以報地之功。


這樣的大型典禮可不是一般王者所能享有的,只有那些改朝換代,再造乾坤,或者國泰民安,天下大治,亦或天降祥瑞,“天命所昭”的帝王們,才有資格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在有史可查的記載中,共有6位皇帝封禪於泰山,他們是秦皇、漢武、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這不僅是一種無上榮耀,更是一種王朝正統性的宣告,通過封禪宣示帝王權力“受命於天”,鞏固自身權威。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視為國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徵。如此至尊神聖的封禪大典,為什麼偏偏放在泰山舉行呢?


泰山至尊地位的確立和其地理位置以及悠久歷史是分不開的。泰山屹立於齊魯大地,位於黃河下游地區,這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發展較早,文化燦爛。中國古代盛行自然崇拜,對高山、對森林、對湖海等等,於海岱地區巍然佇立的泰山,自然成為古人心中的“神山”。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視東方為尊,而泰山是中國東部地區最高的山,登上泰山就可看到東方出現的第一抹朝霞。



除了地理及文化上的原因外,泰山至尊地位的奠定還離不開中國遠古“聖王”的事例渲染。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說:“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後經司馬遷確認,有十二位遠古帝王曾先後封禪泰山,他們是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氏、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這些遠古帝王要麼是華夏先祖,要麼是明君賢王,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形象。


有著遠古“聖王”的“背書”和中國傳統文化賦予的獨特意義,泰山的至尊地位和超拔象徵融入了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所以對於後世王朝的皇帝來說,在泰山封禪不僅能夠達成自身的政治目的,還能將自身的功業和遠古聖王們同列,樹立自己的至尊地位,享受無上榮耀。正因如此,古代帝王才熱衷於在泰山封禪而非他地,泰山封禪成為了古代帝王心目中的至高榮譽。


  1. 張振安.說“泰山封禪”[J].德州學院學報,2006(03):27-30
  1. 甲宗傑. 先秦時期的泰山文化[D].山東師範大學,20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