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什麼年代才引進的工業蒸汽機,使用在什麼崗位了?

毅哥樂無邊


中國什麼年代才引進的工業蒸汽機,使用在什麼崗位上?

●中國在當時清朝中期相當病入膏肓,故步自封,十分落後,遭到西方列強的種種蹂躪。後來,1860年以張之洞的主張和曾國藩、李鴻章為代表的晚清開展了洋務運動。1861年辛酉政變後,慈禧重用洋務派,洋務派大規模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

● 1872年11月,洋務運動的發起者李鴻章進口了我國第一艘輪船“伊敦號”同外國的航運企業 競爭市場。


1872年 11月 30日,“伊敦”號中國蒸汽輪船首次在中國近海航行。同治十一年底他創辦中國近代最大的民用企業輪船招商局。在整個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他先後創辦了江西興國煤礦、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津沽鐵路等。

史書上記載,在1790年至1839年西方蒸汽機知識傳入中國的,1830 年以前西方蒸汽機的發展 。17世紀70 年代南懷仁在中國做的蒸汽動力試驗,蒸汽機來到中國及中國人對輪船的早期見聞。


知足常樂0724


蒸汽機引進中國是1860年以後,主要用於建造軍艦上。

1840年,英國憑藉堅船利炮,撞開了清政府閉關鎖國的大門。一幫有識之士看到蒸汽機的威力,紛紛興辦洋務,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試圖製造能與“洋人”一較高低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洋艦”。安慶內軍械所就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應運而生,引進和製造蒸汽機。

1861年,受朝延委派曾國藩籌建工廠。

在外國張牙舞爪的船炮面前,曾國藩“四更成寐,五更復醒”,特別是當他在安慶看到外國軍艦“迅如奔馬,疾如飄風”地溯江而上的時候,曾國藩差點嚇得從馬上掉下來。不僅如此,就連太平天國這樣的農民武裝居然也能將炮彈打到湘軍的陣營裡,曾國藩更加心有餘悸。不能再等了,要想挽救大清王朝,就必須要有能造出新式兵器的工廠。一旦學會了船炮的製造,那麼無論是與洋人和平相處或相互對敵,清王朝都可有所倚恃。1861年秋冬,曾國藩成立了安慶內軍械所,專門製造輪船火器。

為了儘快掌握製造機器的技術,曾國藩四處蒐羅人才,當他打聽到無錫的徐壽、華衡芳等科技人員的情況後,便立即通過江蘇巡撫薛煥,於1861年12月將徐、華兩人請到安慶內軍械所效力。

中國第一臺蒸汽機的誕生。曾國藩每隔兩三天都要到軍械所去轉一轉。安慶內軍械所很快進行了蒸汽機的製造。造蒸汽機必須依賴數學、力學和物理學等知識,還必須有製造機械的實際工藝經驗。徐、華對於前者已具備必要的條件,對於後者卻是缺乏基礎的,加之軍械所設備簡陋,全靠手工操作,困難很大。但他們經過好幾個月的艱苦努力,成功地於1862年8月製造出中國第一臺蒸汽機。

安慶內軍械所當時的規模很小,但不靠洋人,靠自己的科技人員設計製造出了第一臺蒸汽機和第一艘木殼輪船,從而開始了中國自制船炮的重大轉折,踏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

其實,蒸汽機早在康熙王朝時就進入中國了,但被乾隆皇帝一句話給毀了。

蒸汽機是十八世紀的產物,也是第一次的工業革命最偉大的發明,其中一個在清朝做官的洋官,就帶來了當時西方最先進的蒸汽機,於是就推薦給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看著這個洋人的玩意,問道這是什麼東西,這個洋人說,這是目前大不列顛國最好的蒸汽機,之前比這個要大很多,現在已經變小了很多。乾隆皇帝又繼續說,如果把這個按在車輪上,是不是就不需要馬了,車子就可以跑起來了,這個洋人回到是肯定的。但是乾隆皇帝接下來的這段話卻讓這個洋官不知道怎麼回答了。乾隆皇帝說,有了這個東西就剩了不少人力,人力少了那所有人不就變得更加慵懶了嗎?所有人不作業那怎麼能行了,這不是要耽誤了國家社稷嘛。這個東西不可取,這是要亡國的。

這個洋人聽到乾隆皇帝的分析,不好說什麼。只能眼巴巴看著,但是乾隆皇帝還是獎勵了他一匹絲綢。於是乾隆皇帝又問道,這個機器叫什麼,這個洋官說這叫蒸汽機,乾隆皇帝圍繞著這個蒸汽機看了一圈,於是就說還是叫活汽機最好,沒有想到的是,乾隆皇帝更是在乎這個機器的名字,而不是在乎這個機器的作用,更忽視了這個機器將要給清朝帶來的危機是什麼。

後來乾隆皇帝,竟然叫人把這個機器拆了。

乾隆皇帝看到蒸汽機的無知表現,雖然錯過了一次偉大的變革,但是這也讓這個封建王朝終於開始走向了末端。如果當時清朝大力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同時在自己的國內大力發展下去,可能清朝也就不會亡國,當然這些都是遐想,其實之所以乾隆皇帝否定蒸汽機,也是礙於面子的問題,因為作為世界頭號強國,如果去和西方人打交道,不僅有失自己的身份,也會覺得自己的面子上過不去,在當時乾隆的世界裡,他就是所有地方的統領者,更何況閉關鎖國還是自己的親自下的命令。

從乾隆看蒸汽機,就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前途,其實這是當局者對自己未來的否定,也是自己遠離這個世界的標誌,當然,這也不能怪乾隆皇帝,也許在那封建的朝代中,所有人的思想都是這樣被限制的,所以每個朝代的消亡,往往伴隨著技術的革新,也伴隨著當局者的無知和狹隘,錯過了一次中國工業革命到來的機會。


王松林


中國的第一臺蒸汽機是在清同治二年七月,在安慶誕生的,也就是19世紀的60年代。同時它的誕生也拉開了著中國近代工業的序幕,從此蒸汽機的出現後,它就被中國運用到了各個領域上了,最為突出的領域。

例如黃鵠”號蒸汽輪船是我國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機明輪船。造價白銀八千兩。在安慶內軍械所由徐壽、華蘅芳設計建造,1865年建成,曾國藩賜名“黃鵠”,長17米,航速6節。自重25噸。機艙設在前部,蒸汽機為單缸,缸長二尺,缸徑一尺;鍋爐長十一尺,爐徑二尺三寸許,爐管四十九條,長七尺二寸,管徑一寸五;轉軸長一丈二尺八寸,直徑一寸八。

再就是最早期的蒸汽火車,我國第一臺蒸汽機車。很多人又把它稱作“龍號”。“龍號”機車車長18英尺(約合5.5米),只有三對動輪而無導輪和從輪。鍋爐取自一輕型捲揚機,車輪是當舊鐵買進的,而車架則用槽鐵所制,取自唐山礦一號井豎井井架。

在我國蒸汽機的引進可謂算是很晚了,但即使這樣雖然我們的起步很晚,但我們的學習能力卻很強,進步速度卻很快,從當時的一味落後,到現在的彎道超車,中國無不用它的精神,來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猿人鑑史


很高興回答您的提問,蒸汽機的出現,推動了18世紀歐洲工業革命的進程,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階段性的大跨越。法國的物理學家丹尼斯·巴本,於1679年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的工作模型;後來經過瓦特的改良之後,於1776年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臺具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

清代最早的蒸汽機

根據《清史史料探究》裡面的記載:1672年,比利時的傳教士南懷仁,採用了西方的蒸汽機技術,為康熙皇帝制造了一輛“蒸汽機汽車”,現在的博物館裡面還陳列著當時的機器原型。

西方發明第一臺蒸汽機的時間是在1679年。南懷仁雖然也是從西方而來的傳教士,但是在 1672年就利用了西方的蒸汽機技術,為康熙製造了蒸汽機汽車,可以說如果明清時代中國也搞工業革命的話,起步並不遜色於西方。

南懷仁的事蹟中可以看出:如果當時人們充分利用這些科學技術,並進一步發展,在明朝中後期以及後來的清朝,中華文明或許不會落後於西方。

比較早進口國外蒸汽機設備的記載

上海輪船招商局成立於1872年,是晚清洋務運動中官僚督辦的企業之一,在招商局的帶動下,興辦股份制公司蔚然成風,期間中國資本家組建的一個公司,使用外國機器軋花,以資本五萬元開始營業。從日本大阪進口的機器,包括蒸汽機和鍋爐於1887年10月運到寧波。並聘請了日本工程師和技師,還從英國買了一座強有力的新發動機和鍋爐。


舊時光老影像


眾所周知,早在遠古時期,人類的祖先就學會了利用機械能來獲得熱能——鑽木取火,這是人類向利用自然能邁出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其逆過程,即熱能轉化為機械能。蒸汽機的發明,特別是瓦特蒸汽機的發明標誌著人類真正掌握了一種巨大的自然能源。這一步整整跨越了近百萬年。瓦特蒸汽機的發明,使人類獲得一種穩定可靠地把熱運動轉化為機械運動的機械裝置,找到了一種效率高、能力大且燃料來源容易的原動機。瓦特蒸汽機發明後,迅速在採礦、紡織、冶金、機器製造、磨坊等各種行業中被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進了舊的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的迅速過渡,直接推動了18世紀的工業革命的深入開展。也由於瓦特蒸汽機的出現,才導致了火車、輪船的發明,使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文明時代。因此,瓦特蒸汽機不但是科技史上有偉大意義的發明,而且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恩格斯對蒸汽機的發明曾給予高度評價:“蒸汽機是第一個真正國際性的發明,它使工場手工業時代遲慢的發展進程變成了生產中真正的狂飆時期”,“是社會領域中實現了巨大的解放性的變革。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