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自己養大的人,老是說別人家好,嫌棄自己家,對此你怎麼看?

兼聽明偏信暗


我覺得孩子如果不大,那他應該是一種比較心理和對未知事物的好奇。比如有的孩子家庭條件不錯,吃喝穿戴都屬上等,可到不如他家的別人家吃飯就認為人家的飯好吃,甚至外賣點了碗麵條,也覺得比家裡飯好。這種情況不必在意,大多數孩子都如此,長大些自然就好了。可能問題不是針對這種現象,而是另一種情況:孩子已經成年,但因涉世未深,並非十分懂事,且受不良風氣影響,比吃比穿比家庭條件,羨慕高消費家庭,羨慕那些能為孩子鋪路的家長,轉而怨恨自己家條件差,甚至埋怨父母:你不能給我提供好生活好條件,當初為啥生我?如果是上述情況,恐怕就麻煩了。因為此時孩子已長大,初步有了世界觀,再想改變就很難了。不管當初他這些觀念是怎麼形成的,現在不能再任由他自行其是,必須讓他明白人生要靠自己,好日子是奮鬥得來的。年輕人要能夠自立,而不是依附於父母和家庭。其實深究起來,孩子之所以變成這樣,肯定與家庭有關。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個老師,父母的所做所為已在孩子心靈上打下了深刻烙印。所以遇到這種事當父母的也要反思一下自己,認識到自己有哪些不足,然後想法彌補,亡羊補牢猶未為晚!總之這事很複雜,不是一時半會可以講明白的,也不是一事二事就能讓孩子轉變的,首先要做的事應該是放棄對孩子溺愛心理,讓他自己承受生活的壓力,有勇氣面對人生的困難,如果有條件送孩子去部隊,既盡了公民服役的義務,又能讓孩子得到鍛鍊。臨時想到的說了不少,不知有用沒用,供參考吧!


長金老者


常言道:“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看來這個養子沒有半點感恩之心

不管怎麼說,這家人含辛茹苦的把你養大,你再怎麼不滿意,也不能老是說“別人家好!”,狗還不嫌家貧呢,看起來這養子(女)真還不如一條畜牲!

這樣的人,叫我說不能再養了!因為其把最起碼做人的良心都喪失了!如果未成年,可以原諒TA少小不更事,將就著侍弄大算求的了。如果成年了,叫這個鱉犢子該幹嘛幹嘛去吧!從此斷絕來往,讓TA瞎子拉胡琴___自顧自去好了!

象這樣狼心狗肺的人理TA幹啥?將來也是個忤逆不肖之子。養他的人落一生悔恨。

我平生最恨的就是這一類人,都說“點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養父母家不論家境再如何貧寒,你也不能總是羨慕別人家並張口閉口說別人家好,這起碼是對養育你的人極為的不尊重!並且也是最傷人自尊和最沒良心的行為!

象這樣的人,就不該養TA!我不知道這個人是男是女,也不知道現在多大歲數了,但既然說出這樣的話,肯定也年齡不算小了,否則也不會評價、評估雙方家庭的優劣,既然年齡不小了,夠十八週歲不管男女,果斷將其趕出家門讓其自食其力去!再不要養這個“白眼狼”了。

大家說對不?


金道緣


這種現象還是正常的,人們總是喜歡做對比的,就像那句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寶一樣,也有很多家長感覺自己的孩子各方面沒有別人家的孩子優秀。

生活中難免會有些不如意會有抱怨,要正確的給孩子樹立價值觀,可憐天下父母心,沒有那個家長是不疼愛自己孩子的,也沒有那個孩子是真心恨自己父母的,首先孩子能有這樣的想法肯定做為家長的自身也有一定的不足,不能都怪孩子有這樣的思想,當家長們拿到孩子的成績單時也會時常與其他家庭的孩子做對比。

就像我們平時買東西一樣也喜歡貨比三家,對比永遠是存在的,但是怎麼樣才能使對比成為一個好的事情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我們眼中常常會看到比我們更好的事物,所以孩子有時抱怨也實屬正常,不要因為孩子的抱怨就更加的生氣或者埋怨孩子。

一定要以自身做起,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正確的價值觀,所謂有其父就有其子就是說家長對孩子的思想及性格都會有很大的影響,那麼想讓孩子改變這種思想那麼就要從自身做起,當孩子抱怨家庭中的某些方面時可以試著改變一下讓孩子知道你在為他做努力是為了他好,不是孩子所抱怨的就是你的不好,讓孩子知道你正在朝好的方面發展不是沒有其他家庭好而是還沒有達到他所理想的狀態,有一定的積極性讓孩子清楚身為家長的也在為這個家庭變好所努力。

這樣孩子雖然有抱怨家庭中不足的思想,但是他也會知道家長也在努力朝好的方面努力爭取,就如同家長抱怨孩子學習不好時,孩子也想通過努力學習達到好成績,但是還沒有拿到好成績是一樣的,家長可能要的不是結果,看到孩子努力的過程是不是也很開心呢?同理孩子可能要的也不是嘴中所說的那種結果,只是想看到希望與家長為自己努力奮鬥的樣子呢?

遇到事情就要積極面對,好好地解決,抱怨永遠處理不了問題,讓孩子明白這些道理。


遊將軍


看了很多評論談點個人淺見。這個問題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父母溺愛所造成的。有的做父母的只知道一味地關心孩子的生活享樂,恨不得讓自己吃盡所有的苦,給孩子一個優越的生活條件。卻不知愛孩子是有很大學問的,愛的方法不當適得其反。常言說:“慣子如殺子”,很多做父母的不懂得這一點起碼的常識。家務活自己幹,孩子一邊看。自己省吃儉用,孩子要錢花來者不拒。結果形成窮家富養這一怪現象。這就怪不得孩子與富人家比吃喝穿戴bi享樂了。

二是社會風氣的影響。社會上的攀比風氣越刮越盛,不可能不影響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都是孩子我為什不如別人?

三是孩子小的時候,如果考試成績不夠好,有些家長也愛說你看人家xxx學習多好,考試老是頭幾名。久而久之這個烙印就深深打進孩子的腦海。長大了在生活條件上也會有樣學樣,拿自己的父母與別人的父母比較。

四是一些做父母的不知道孩子的習慣形成於幼年時期,總認為樹大自然直,放鬆最佳培養期的好習慣的培養,八九歲以後就很難矯正,尤其是十三四歲進入叛逆期,與父母鬧對立就成為就成為家常事。

如果說只有不好的老師,沒有不好的學生,那麼在家庭裡也可以借用這句話,只有不好的父母,沒有不好的孩子。孩子如同一張白紙,父母如同畫師,畫的好不好主要取決於畫師的水平了。如一些腦癱兒童卻被培養成優秀的人才,還有什麼樣的孩子比這更難的?

培養一株好花園丁很關鍵



洛陽艾農


老說別人家好。很正常。我也經常覺得人家好,吃得好,住的好,爸媽好。。。有可能真的是別人家好。也有可能是被慣壞了。如果是第一種情況。建議做下自我檢查。把要優化的部分優化一下。慢慢找出適合自己家的新模式。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那就簡單了,把自己家的情況跟別人家做對比。硬件軟件。家庭結構等等。具體事情具體分析 ,讓他產生自豪感 自信感。over!


慕希言2019


這也是一個人的正常心理,尤其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不管自己家的家境。不管自己的出身,總是會進行沒有意義的對比。這些都不用著急。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過程,等著他長大了,也就會明白道理了。就像作為父母希望自己孩子成龍乘風一樣,到了最後沒有成為父母所要求的龍鳳,仍然接受現在的孩子一樣。這些都是家長在成長過程中也會遇到的,其實作為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可以了。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成為傑出的人,但是每一個孩子的生命存在都是有意義的存在,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父母就不會糾結了。孩子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是他的事,不是父母的事情。孩子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人生。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無所謂181171501


這個問題,你沒有說年齡,還有就是他是否知道他不是你們親生的。這要從多個角度看待這樣事情。假如他不知道是你領養的,孩子無論多大,這些話你就沒必要在意,現在的孩子從小都會攀比了,讀幼兒園的孩子每次接回來,都會不停的給你說:小米他家很有錢,汽車都有多少輛,我們家怎麼沒有,小仙她爸爸是做大老闆的,每個週末都帶著她和媽媽出去玩,吃好吃的。這樣情況,是現在孩子成長中,在正常不過了。如果他一直知道你是領養他的,小學之前說這些不必計較,畢竟是孩子,心智都不成熟。如果已經是初中以上,也許有點埋怨你們的意思,本來就窮,還要領養他來你家受苦。如果是女孩,到了結婚年齡,她還有一次選擇能嫁給一個好男人,男孩的話,如果孩子本身不夠優秀,在加上家裡太窮,現在找老婆也是一個大難題。社會很現實,改面對的始終避免不了。[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燦煜CY18765432


自己養大的人老是說別人家好嫌棄自己家,你邀請我回答這是為什麼?我覺得還是你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俗話說“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這句話其實肯定的不是兒子,也不是誇狗,而是講一個基本的本質,但本質是建立在是母親餵養大兒子,是主人餵養大了狗。但即使是餵養也是心懷厭惡感充滿嫌棄的餵養,母親成了惡母,主人成了惡主人,子女看到父母的眼裡只有厭惡嫌棄自己的眼神和態度,主人天天見到他的狗就打,兒子和狗可能就不是不嫌棄了,兒子可能還懷有恨,狗可能還會咬人。

子不教父之過。子女所有的教養大多來自父母,父母以身施教,試想,如果父母自己平時都嫌棄對方,嫌棄這個家庭,對子女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在子女幼小的心靈裡可能就討厭自己的家庭,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很自然而然會與別人和睦相處的家庭相比較,比較別人和睦的家,比較別人父母對待子女那麼好付出那麼多的愛,回頭看看自己家父母怎樣對待自己,心裡自然感到難過,自然心生對父母和自己家庭的嫌棄。這並不是家貧家富的問題。

出了問題我覺得首先應該反省自己,把自己反省透徹搞清楚了,其次才結合客觀現實,做好引導教育,解決問題也就不迷惑不困難了,人生中就會少一些為什麼,多一些明明白白。


覺悟規律


有沒有真誠的溝通過,說別人家好有時只是叛逆時候的表現,況且各家的情況都不一樣,好與不好只是相對而言。

養育也不只是衣食供應,還有心靈關懷,真心對待。彼此之間缺少交流的話,難免會出現誤解。



銘曦


站在我的立場觀點來說孩子會這樣嫌棄自己家跟你的教育是有很多關係的孩子的,從小就應該教育孩子愛家愛自己的爸爸媽媽,告訴他,她父母的付出就是為了這個家,有句俗話叫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現在已經長大了那就放手讓他,她出去獨立生活,去體驗生活的不容易,當成家立業為人父母后有可能自然會改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