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經典旁白

1、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念舊、勤儉、堅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

2、中國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鄉,是懷舊,是留戀童年的味道。

3、無論是埋頭種田,還是低頭吃飯,他們總不會忘記,抬頭看一看天。

4、五味使中國菜的味道千變萬化,也為中國人在況味和回味他們各自不同的人生境遇時,提供了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

5、別人眼中的虛度生活在我眼裡卻是無比珍貴的時光。

《舌尖上的中國》經典旁白

6、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

7、25年,相比一個城市的興衰流轉,顯得短暫。但對一個人來說,卻足以釀出濃厚的鄉情。

8、人如其食,食物總是與人聯繫在一起。紀錄片裡那些生動鮮活、令人垂涎的影像背後,是反映了人們生活環境和生活態度的親身經歷。

9、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10、一勺魚醬,足以讓最平常的食材陡然變得酸楚動人,這是一年中最美味的團聚,也註定是一頓百感交集的晚餐。

《舌尖上的中國》經典旁白

11、大多數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組合碰撞產生的裂變性奇觀。若以人情世故來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讓人叫絕的天作之合,有的是叫人動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擊節的相見恨晚。

12、人類活動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離合,也在調動人類的聚散,西方人稱作“命運”,中國人叫它“緣分”。

13、傳承中國文化的不僅僅是唐詩宋詞京劇崑曲,它包含著與我們生活相關的每一個細節。

14、在這個時代,每一個人都經歷了太多的苦痛和喜悅,中國人總會將苦澀藏在心裡,而把幸福變成食物,呈現在四季的餐桌之上。

15、東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人的遷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食物的離合見證了人的聚散。然而,究竟是人改變了食物,還是食物改變了人?餐桌邊的一蔬一飯,舌尖上的一飲一啄,總會為我們津津有味地一一道來。

《舌尖上的中國》經典旁白

16、一個成功的廚師,並不只依賴青春,更仰仗厚重的經驗。

17、眼前的食物,可能來自遙遠的大海和高山。

18、人類組織家庭,原因之一,就是為了更合理地生產和分配食物。正是這些人間煙火,讓家庭組織更加緊密。儘管千門萬戶的家常美味各不相同,但有位作家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19、歷史對於旁觀者是一段故事,對於親歷者是切身的喜悅和感傷。

20、半身闖蕩,帶來家業豐厚,兒孫滿堂,行走一生的腳步,起點,終點,歸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這是中國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樸素,但有力量。

《舌尖上的中國》經典旁白

21、無論是靠山還是靠水,勞動者都有專屬於家人的美味。

22、如同傳授母語,母親把味覺深植在孩子記憶中,這是不自覺的本能,這些種子一旦生根、發芽,即使走的再遠,熟悉的味道也會提醒孩子,家的方向。

23、世事變遷、人心進退!人們,越是在水泥森林裡久居,越嚮往迴歸農耕生活。

24、人們懂得用五味雜陳形容人生,因為懂得味道是每個人心中固守的鄉愁。

25、不管是否情願,生活總在催促我們邁步向前。人們整裝,啟程,跋涉,落腳,停在哪裡,哪裡就會燃氣灶火。

《舌尖上的中國》經典旁白

26、越是彌足珍貴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常無奇。

27、食材的獲得,需要超長的辛苦和耐心的等待,這樣的法則同樣適用於大山。

28、隨著人們的遷徙流轉,食材、香料、配方和技藝也在浩淼的時空中穿梭、演變、再生,形成綿長而豐富的歷史。

29、在中文裡,“火候”一詞的使用並不侷限在廚房,更能用來評價處世的修養,以及為人的境界。

30、不是所有的秘境都隱藏在崇山峻嶺的處女地,繁華都市,也有不為人知的秘境,露天的滾油旺火,深灶鐵鍋,烹炒出濃香四溢的街頭料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