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先別指望了

隨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不斷增加,全國各地都在築牢防控疫情的無形戰線,積極投入這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鬥中。與此同時,全球很多科學家和製藥商們也正在為了新疫苗的研發、治療藥物的生產而爭分奪秒。

新冠疫苗?先別指望了

前段時間李蘭娟院士在接受採訪時透漏:疫苗,快了!

這一消息給了大家很強的信心,但耿老師還是要在這潑盆冷水,此次抗疫情,疫苗是指望不上的!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與疫苗研發有關的問題。

新冠疫苗?先別指望了

醫生給男孩的手臂注射疫苗

什麼是疫苗?

疫苗是指為預防、控制疾病的發生、流行,用於人體免疫接種的預防性生物製品,包括免疫規劃疫苗和非免疫規劃疫苗。機體通過疫苗接種獲得相應的免疫力。我國唐代就有記載最早的疫苗實踐,孫思邈通過收集患有天花病人身上的膿液,塗在正常人身上,以獲得抵禦天花的免疫力。

而現代疫苗學則是由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發展起來的,他將擠奶工手上感染的一種牛痘弱毒感染的膿包注射到孩子體內,可以保護孩子免得天花疾病。

新冠疫苗?先別指望了

天花疫苗接種

隨後幾個世紀,各類疫苗相繼被開發出來,應用於預防各種傳染性疾病,如乙肝,狂犬病,麻疹,破傷風等等。為人類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那麼,疫苗研製需要多長時間呢?

我們不妨參考一下近年來其他引起“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傳染病疫苗的開發歷程。

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非洲暴發,最終耗時5年疫苗才投入使用;

2015年底,寨卡疫情從巴西暴發以來,到現在4年多過去了,疫苗還處在臨床試驗階段。

2003年,SARS肆虐全國,到現在還沒有疫苗。

那麼為什麼疫苗的研製要如此長的時間呢?因為和新藥一樣,疫苗研發有固有的週期規律。

對於一般的病毒型疫苗主要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篩選疫苗毒株

首先要從病毒感染者樣本中分離出病毒株,然後再從分離出的病毒株中篩選出適合生產疫苗的毒株。科學家在挑選它的時候,必須保證它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能很好地代表流行的病毒的抗原特徵,且具有較強的生長能力,便於日後生產疫苗時增殖培養病毒。

第二階段:臨床前疫苗的研製

有了疫苗毒株後,研究人員首先要用雞胚或細胞培養增殖培養病毒,建立疫苗株病毒種子庫,作為日後大規模生產疫苗的種子病毒。然後利用種子病毒進行大量病毒培養、收穫病毒液、進行病毒滅活、純化、鑑定等一系列的步驟,製成病毒疫苗原液。根據需要將原液稀釋、加入一定的佐劑後分裝,製成供臨床前評價研究的疫苗。這種第一批研製出來的、尚未進行任何安全性、有效性等評價的疫苗即是所謂的臨床前疫苗。   

第三階段 :臨床前研究

在這一階段,研究人員首先要對疫苗開展一系列的理化和生物學檢測以確定疫苗的抗原含量等各項指標是否都符合疫苗的設計要求,然後通過動物試驗評估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通常要在小白鼠、家兔或猴子等動物身上進行。

第 四 階段 :臨床試驗

疫苗臨床試驗研究又分為三期,一期主要是通過向志願者接種疫苗,評價疫苗的安全性;二期主要是評價疫苗的有效性,主要研究和評估接種後疫苗是否能刺激機體產生中和性保護抗體,使接種者獲得免疫保護力;三期主要是評價疫情發生情況下,通過對接種人群與未接種人群患病率的比較,觀察在疫情出現時疫苗對免疫接種人群的免疫保護效果和安全性。

上述四個階段完成後,疫苗才可以申請生產許可證。獲得生產許可證之後疫苗才能大批量生產。但為了保證疫苗的萬無一失,有關部門對上市後的疫苗還要進行質量監控。

這一過程往往花費數年,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費用。所以,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開發,難以在短期內應用到當前的疫情中來。

新冠疫苗?先別指望了

疫苗的開發滯後於疫情是這些年來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控的一個窘境。疫情來的快,走得也快。急速暴發後,幾個月的時間高峰就過去了。等疫苗開發出來疫情早就結束了。

新冠疫苗?先別指望了

我們期待疫苗能夠最快速的開發出來,能馬上用於遏制疫情蔓延和保護易感人群。但我們也更希望,疫情能很快過去,這些開發出來的疫苗最終派不上用場。即使疫苗沒有趕上本次疫情,我們對於今後可能出現的這類疾病也具備了儲備,為國家的公共衛生和人民的身體健康築起了長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