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火急,建議用ct替代試劑盒子

武漢連夜建三所“方艙醫院”,共將提供3400張床位,用於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輕症患者。除湖北之外,各地防控手段也在升級,嚴厲程度前所未有。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是戰勝新冠肺炎的手段。而何時能儘快地找到全部病例、有效切斷傳染源,對幾類人員積極救治、妥善安置,愈發成為各地疫情防控的關鍵。

如何最大限度控制局面?一些來自一線醫務人員的呼聲極為強烈。

建議一:用 CT 檢測替代核酸試劑檢測

2 月 3 日,身處疫情一線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通過微信朋友圈疾呼:在武漢疫情,應該以 CT 影像替代核酸檢測,作為目前 2019nCoV 肺炎篩查的主要依據;同時給予無症狀或核酸檢測陰性但 CT 影像陽性的人予以隔離,以防造成家庭聚集感染,讓疫情進一步蔓延。

圖片源自網絡

她的建議得到了不少一線醫務人員的響應。一位微信名為“洪李鋒”的醫務人員說:“請勿迷信核酸檢測,強烈推薦CT影像作為臨床 2019-nCoV肺炎的主要依據,尤其是門急診不應該以此為診斷標準,否則將有大量漏診誤診,傳染源不斷增加,這是非常危險的錯誤,將直接導致抗疫阻擊戰功虧一簣。”

北京一位三甲醫院重症醫學專家持同樣觀點。據他介紹,病毒性肺炎的胸部CT表現極其典型,很多患者通過簡單的CT檢查就能診斷。但是在臨床實踐中,多次出現患者已經有明顯而典型的CT表現,核酸檢測卻呈陰性結果,經過三、四次重複核酸檢測才發現陽性的情況。

“這導致很多醫生未能在第一時間對患者做出診斷並採取隔離措施,未能及時切斷疾病傳播,造成疫情持續擴散。”他相信,這亦是很多前線醫生的切身感受。

一位不願具名的感染病研究權威專家對於假陰性解釋稱,個別病人一開始發病的病毒載量比較低的時候,的確有可能存在假陰性。有媒體報道稱,這樣的病人張笑春在武

讓“假陰性”患者回到家中,這無疑給其家人和社會帶來風險。這位重症醫學專家建議——應立即請專家組對一線醫生意見進行論證。“如果必要,改變目前以核酸檢測為診斷金標準的做法,避免遺漏診斷和延遲診斷,貽誤隔離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