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觀站,請注意接收!”灞橋區醫學留觀站以專業醫療和貼心服務全力防控


“留觀站,請注意接收!”灞橋區醫學留觀站以專業醫療和貼心服務全力防控

西安發佈訊 “第一個10分鐘到,請準備!”“收到!”“第二個馬上到!”“收到!”凌晨1點,灞橋區醫學留觀站的工作群裡一點也不寂靜,接到新任務的各個小組整裝待發。一句“留觀站,請注意接收!”就是他們的集結號。

工作人員迅速兵分兩路,一路為入住人員安排房間,準備生活用品;一路全副武裝等候在樓門口,從轉運組接過入住者,仔細核對信息、登記,完成交接手續。“每2個小時要開窗通風,每天擦拭2次桌面,打噴嚏要記得用紙巾捂住口鼻,這是電話,有事直接找我!”醫護人員孫衛莉一邊叮囑著留觀者,一邊將盆、消毒液、手套、噴壺等物品交到其手中。這樣的工作狀態孫衛莉也不記得經歷了多少次,但她記得,每一次她和同事們都圓滿順利地完成,從未有過失誤。

為有效遏制疫情擴散,順應疫情防控需要,灞橋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建立了醫學觀察站,主要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集中留觀,並提供專業的醫學指導。從1月25日進駐以來,40餘名工作人員一天也沒停下。

由於住進醫學觀察站的都是與確診或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這裡的服務工作比起其他住宿服務點來,更加危險也更加不容有失。站內的6名醫療組人員每天都會進行3次體溫監測,時刻關注留觀者的身體狀況,發現異常便會立即在工作群裡與醫學觀察組的專家取得聯繫。在那裡,從區屬區管及駐區二級以上醫院抽調的副主任以上職稱的13名專家會每天安排2人值守,對留觀人員的異常情況進行會商。

“留觀站,請注意接收!”灞橋區醫學留觀站以專業醫療和貼心服務全力防控

“專家老師好,我敘述一下留觀人員的情況。”孫衛莉在日常監測中觀察到一名留觀人員出現了胸痛的症狀,立即將情況發到了灞橋區醫學觀察站的微信群裡。“和飲食有關嗎?”馬紅軍專家問道。“是憋脹痛、悶痛、牽涉痛還是針刺痛?每次疼痛誘發因素是什麼?”湯之銘專家追問道。在仔細詢問後,專家經過會商給出了具體的建議:“沒有伴隨症狀的疼痛可以先予觀察,再詳細問診查體,有可能是由於連接胸骨和肋骨之間的軟骨血液循環不暢造成的,讓他多活動加強血液循環,也可以貼止痛貼試用。”

由於丈夫為確證病例而住進醫學觀察站裡的梁女士心理狀態一直不好。“我渾身都沒勁,你們咋還不給我用核酸檢測盒呢?”她每天都會給醫護人員抱怨數次。湯之銘觀察到這一情況後,通過詳細查閱分析近幾日梁女士的身體狀況後,確定其屬於心理問題。“你不要太焦慮了,這裡有醫生,是最安全的地方,你要做的就是吃好喝好,放鬆心情。相信我們!”梁女士這才慢慢接受,並表示好好配合,爭取早日回家。

觀察站裡除了醫療組和專家會商組,後勤保障小組也擔負著重任。每天早7點、午11點半、晚6點半,後勤保障組都會將新鮮可口的飯菜準時送進房間。從三頓餐、一支藥、一床被子、一瓶酸奶到一箱水果,後勤保障人員成了大管家,事無鉅細,從細枝末節上關懷留觀者的生活,讓他們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安心配合留觀。

在灞橋區醫學留觀站,沒有一個凌晨是安然度過的。“滴滴!”醫療組組長馬海榮接收留觀者的指令又下達了。聽到熟悉的那句“留觀站,請注意接收”,所有人員立馬抖擻精神,全副武裝迎上前去,只為早日迎來疫情防控勝利的曙光。

(通訊員 賀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